珍珠草別名葉下珠、夜合草(四川大雪山)珠仔草、假油甘(潮汕)、龍珠草、企枝葉下珠(潮安、潮州)、油甘草(普寧、澄海)、小裡草(揭陽、普寧)、合羞草、五時合(揭陽)、田油甘、田青仔、葉後珠(南澳)、珍珠草(廣州)、小人草(泉州)。凹肚珍珠或塔鬥珍珠(惠來)。鳥麻(南澳,饒平,澄海)。
珍珠草葉微苦甘,性涼,無毒。入肝脾經。內服清熱平肝、清肝明目、消疳止痢、利尿;外用解毒消腫。可用於治療赤白痢疾、暑熱腹瀉、腸炎腹瀉、尿路感染、腎炎水腫、夜盲、急性結膜炎、口瘡、頭瘡、風火赤眼、單純性消化不良、小兒疳積以及毒蛇咬傷、指頭蛇瘡、皮膚飛蛇卵、小兒暑癤等。
20世紀80年代,珍珠草首次被發現具有抗B肝病毒方面的神奇療效,引起各國研究機構爭相研究報導,震驚了世界。亞洲循症醫學研究中心研究證明珍只有5種中藥對肝炎病毒有效,而珍珠草便是其中最為優秀的抗病毒中藥。廣西醫科大學篩選200種中藥,進行體外、體內研究證實,只有珍珠草和五倍子對B肝表面抗原有效。珍珠草對肝細胞損傷有明顯的保護作用,同時也能有效的對抗肝細胞損傷,對原發性肝癌也有很好的預防作用。
民間常用單驗方如下:
1.治赤白痢疾:葉下珠30-60克,水煎加紅糖服衝蜜服。或加紅豬母菜30克煎服;或葉下珠20克,老鸛草20克,水煎,加紅糖服。
2.治細菌性痢疾、膀胱炎:鮮葉下珠30克,金銀花葉20克,紅糖20克煎服。或葉下珠適量洗淨,加冷開水適量,絞汁加紅糖,每日1劑,分2-3次服,連服3-5天。
3.治傷暑發熱:葉下珠30克,水煎加蜜服。
4.治目赤腫痛、夜盲、眼花眼朦:葉下珠30-60克,燉豬肝或鴨肝120克,飲湯食肝。
5.治腎盂腎炎急性期或慢性急發:鮮葉下珠40克,白花蛇舌草30克,車前草20克,水煎,每日1劑,分3次服,連服2-5天。
6.治小兒疳積:鮮葉下珠根、鮮老鼠耳根各15克,燉服。或葉下珠煮豬肝或雞肝食。
7.治小兒疳積引起的結膜炎、夜盲:葉下珠15克,豬肝50克,蒸熟飲湯食肝。
8.治小兒疳積、久熱不退:鮮葉下珠40克,豬肝或瘦豬肉,加水蒸煮,飲湯食肝。
9.治單純性消化不良:葉下珠15克,水煎服。
10.治急性黃疸型肝炎:鮮葉下珠、六月雪、茵陳各30克,每日1劑,水煎分2次服。
11.治竹葉青蛇咬傷:鮮葉下珠洗淨,絞汁,用米酒適量或米湯衝服,渣貼患處。
12.治指頭蛇瘡、飛蛇卵:葉下珠捶雄黃末貼之。
13.治小兒頭面暑癤:葉下珠捶汁,調雄黃末抹患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