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陳島梅花灣村 共享聯盟大陳島站 丁玲 欒旖旎 攝
開欄的話:今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會之年,全國主流媒體開展「百城千縣萬村調研行」,充分反映各地為實現全面小康而奮鬥的生動實踐。浙江新聞客戶端推出《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百城千縣萬村調研行」·浙江》欄目,呈現浙江高水平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精彩故事,展現人民群眾實實在在的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敬請垂注。
從台州海上客運中心出發,乘坐慶達9號客輪,一個半小時後,就抵達距離台州市椒江區碼頭29海裡的大陳島梅花灣村。
梅花灣村是一個海島漁村,因周邊港灣形似梅花而得名。白天,一批批遊客從這裡上島,四散到各個景點遊玩。晚上,盡興而歸的遊客,紛紛回到這裡吃飯、住宿、逛街,讓人恍如身處鬧市。
隨著大陳島旅遊開發的推進,短短10年間,梅花灣村就從一個髒亂差的傳統漁村蛻變為省級衛生村和旅遊特色村。去年,該村集體經濟收入60萬元,村民人均可支配收入4.9萬元,是10年前的5倍。
國慶節前夕,我們走進梅花灣村,感受這個海島漁村的巨變。
白天
新業態,新生活
清晨的梅花灣,萬籟俱寂。清晨5時,黃魚養殖戶陶晨波背著準備好的魚食,匆匆出了門。
陶晨波的養殖基地位於下大陳島浪通門一帶,共有6個直徑25米的深水網箱,裡面養殖了2萬條大黃魚,每年可以帶來幾十萬元的收入。他開著船來到網箱邊,往水裡投擲魚食,細心觀察黃魚的生長狀態。等他忙完手裡的活,天色已亮,梅花灣村也漸漸熱鬧起來。
三角街 浙江新聞客戶端 記者 陳久忍 攝
此時,位於三角街的聆濤民宿管理員王素芬,正在為顧客準備早餐。這間民宿位於梅花灣的中心位置,透過窗戶可以看見燈塔和大海。
「我們一共有8間房,其中4間是海景房。國慶長假期間的房間,早在9月初就訂完了。」 王素芬說。
這幾年,梅花灣村全力發展旅遊服務業,成功實現漁民轉業、產業轉型,村民紛紛回鄉創業。三角街上賓館、民宿、飯店、超市林立,大部分是當地人開設的。
午後的梅花灣村迎來了一段慵懶的時光,但大陳居家養老服務中心裡卻格外熱鬧,40多位老人開心地吃著餃子。
從2018年8月成立以來,大陳居家養老服務中心免費為老墾荒隊員、80歲以上高齡老人以及低保戶提供中餐、晚餐,還接納了6名生活不能自理的老人。「這裡人多,熱鬧,有伴。每天我吃完早飯就會過來,一直待到晚飯後再回去。」90歲的村民顏秀蓮樂呵呵地說。
晚上
夜經濟,添魅力
傍晚,夕陽暈染出一片紅彤彤的晚霞,梅花灣海風陣陣。
沿港路上,十幾家大排檔燈火通明,吃飯的遊客絡繹不絕。海城酒店坐滿了遊客。
18年前,因為漁民越來越少,遊客越來越多,顏丹紅果斷關掉島上的照相館,開起了這家飯店。在她之後,梅花灣村飯店、大排檔越開越多。夏日晚上的露天大排檔,也成為梅花灣村的一大特色。
露天電影 浙江新聞客戶端 記者 陳久忍 攝
晚上6時,在村廣場,一場露天電影準時開始放映,吸引村民、遊客駐足觀看。「以前晚上9時以後,島上就漆黑一片。現在這裡很熱鬧。」村民柳斌站在自家的海鮮乾貨行門口,一邊看電影,一邊感慨地說。
電影結束,燒烤攤熱鬧起來,今年8月,繆榮和人合夥開起了梅花灣村的第3家燒烤店,送貨上門服務很快為他打開了銷路。繆榮說,送貨上門雖然辛苦,但很值得。
海水波光粼粼,燈塔彩燈變幻,三角街燈火通明,隨著去年梅花灣一期亮化工程的完工,梅花灣的夜晚越來越熱鬧,越來越有魅力。
如今,除了吃大排檔,遊客們還可以漫步大陳老街,觀賞梅花灣夜景,夜生活有了更多的選擇。今年,大陳島梅花灣線路入選全省12條美麗鄉村夜經濟精品線。
夜越來越深,遊客和村民陸續散去,燈火通明的梅花灣,逐漸恢復了寧靜。23時,接到一個電話後,綠島海鮮大排檔老闆徐向軍騎著電動三輪車匆匆出門。第一艘歸來的漁船即將抵達碼頭,他要趕去搶購最肥美的海鮮,為明天的生意作準備。
本文轉自:溫州網 66wz.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