紅軍「一渡赤水」的習水土城鎮原本屬於赤水

2020-12-15 慢遊赤水

貴州省習水縣土城鎮是國家第二批公布的全國56個歷史文化名鎮——貴州省僅此二家之一。這歷史文化名鎮並非浪得虛名,而是實實在在的、名副其實的歷史文化名鎮。

土城鎮作為歷史文化名鎮,早在公元前111年——西漢元鼎六年,就曾在此設平夷縣,轄如今赤、習、仁三縣,可謂歷史之悠久,而早在7000多年就有人類在此繁衍生息。

土城鎮得益於長江流域之赤水河支流得天獨厚的地理位置優勢,藉助厚重的巴蜀文化的歷史傳承,加之航道、鹽運文化和長徵文化的濃墨重彩,讓這個黔北古鎮神秘而又輝煌。

原本在歷史上,可以說除去三渡赤水的茅臺外,四渡赤水主要渡口和戰場基本都是在民國時期的赤水縣境內。其中的一渡赤水的主渡口為民國時期的赤水縣元厚鎮和土城鎮;二渡赤水的主渡口為民國時期的赤水縣與古藺縣相接的太平渡和二郎灘的赤水河兩岸;四渡赤水的主渡口為民國時期的赤水縣與古藺縣相接的太平渡、九溪口和二郎灘的赤水河兩岸。

1965年10月,貴州省為了調整赤水河流域中下遊三縣的農業結構需要,土城鎮從此由赤水縣劃歸習水縣管轄。從此,四渡赤水變成了有三渡在習水,四渡赤水某種意義上可以說為「四渡習水」。

當時的習水縣地域大部分位於高原上,當初的農業技術春季無法育苗,早春秧苗就只能依賴低海拔的土城區進行,這樣土城區就作為育種基地劃給了習水縣。這樣,接下來的一切就順理成章了——長徵文化的「四渡赤水」在貴州的主要旅遊戰場就在習水縣了。

現如今,「只有想不到,沒有做不到」,溫室大棚、二段育秧,高原山區農業育種難題早已解決,而土城作為過去育種基地作用已經全部喪失。土城這座歷史文化名鎮成為了習水縣在赤水河畔最重要的港口碼頭和文化旅遊重鎮。

相關焦點

  • 貴州習水舉辦紀念紅軍長徵四渡赤水80周年大會
    為緬懷革命先烈,弘揚長徵精神,深入挖掘紅色文化資源,助力習水社會經濟發展,15日,貴州習水舉辦紀念紅軍長徵四渡赤水80周年大會暨第三屆紅軍節。1935年1月,毛澤東、周恩來、朱德等老一輩無產階級革命家率領中央紅軍四渡赤水,書寫了軍事指揮藝術的得意之筆。習水是四渡赤水的主戰場,中央紅軍在習水轉戰62天,第一、第二、第四次渡赤水河的行動發生在習水縣境內,留下了青槓坡戰鬥遺址、紅軍總參謀部、紅軍醫院及一渡、二渡、四渡等眾多紅軍遺址、遺蹟和豐富的紅色旅遊資源。
  • 紅軍四渡赤水紀念館重開 毛澤東朱德等子女蒞會
    去年8月初,身穿迷彩服的貴州習水縣土城鎮學生,在書有毛澤東詩詞的當地四渡赤水紀念館前準備迎接重走長徵路的開國元勳子女。當日,重走長徵路的開國元勳子女一行抵達紅軍長徵一渡赤水的貴州習水縣,尋訪長徵遺蹟。1935年1月,中央紅軍在習水縣土城幾個渡口西渡赤水河,經四川進入雲南扎西地區。這裡是紅軍一渡赤水河的地方。 中新社發 田地 攝
  • 【重走長徵路】四渡赤水出奇兵
    長徵組歌中有一句人們所熟知的歌詞:四渡赤水出奇兵。毛澤東本人也把四渡赤水稱為平生最得意之筆。那麼,四渡赤水到底「奇」在哪裡?80年後,《重走長徵路》攝製組沿著當年紅軍的步伐,尋找答案。   【一渡赤水背水一戰  化被動為主動】   一渡赤水,是在敵情嚴重、戰鬥失利的情況下進行的。這場戰鬥,就是土城戰役。
  • 紅軍四渡赤水戰鬥遺址
    、赤水縣境的赤水河中遊河段上,有幾個著名的革命遺址。即1935年春,紅軍轉戰黔北時,在茅臺、二郎灘、太平渡、土城渾溪口、元厚等渡口上來回四渡,與敵人迂迴戰鬥的遺址。當年這一帶所進行的戰鬥,就是紅軍戰史上彪炳千古的四渡赤水之戰。   赤水河是黔北重要水道,蜿蜒曲折,流經滇、黔、川三省邊區,全長420公裡,在四川合江縣注入長江。河水激流洶湧,濁浪滔滔,奔騰於烏蒙山山脈與大婁山山脈之間。
  • 航拍看貴州習水土城,四渡赤水渡口,以前曾經是赤水南四區的中心
    土城鎮老照片赤水河畔的土城鎮,現在屬於習水縣,但是在1965年之前它屬於赤水縣管轄。1965年之前,土城鎮是赤水縣南部四個區的中心。北部四區(城關區、大同區、旺隆區、復興區)的中心在赤水縣城赤水鎮,南部四區(元厚區、土城區、醒民區、隆興區)的中心在土城鎮。1965年以後,赤水縣、習水縣、仁懷縣三地進行行政區劃調整,土城鎮劃歸習水縣。土城鎮是習水縣三大鎮之一,另外兩個是習水縣東皇鎮和溫水鎮。土城鎮是赤水河中遊河谷地區最重要的場鎮,歷史悠久,文化厚重。
  • 「風景在路上」悠悠赤水河邊紅色經典的土城,四渡赤水一渡渡口
    土城鎮位於貴州省遵義市習水縣西部,地處赤水河中遊河畔,地理坐標東經106°9′,至106°51′ ,北緯28°11′ 至28°26′。與四川省古藺縣和貴州省赤水市接壤,幅員面積307平方公裡。1935年1月19日起,紅一、紅三、紅五、紅九軍團分三路從遵義、桐梓、松坎地區出發,向土城、赤水前進。。。28日晚,政治局和軍委召開緊急會議,決定撤出青槓坡,改變北上行軍路線,避開強敵。29日凌晨,中央紅軍從元厚、土城西渡赤水河(一渡赤水)。
  • 紅軍長徵遺址:婁山關、四渡赤水遊記
    第二天紅軍一渡赤水的地方是在遵義市習水縣的土城鎮。我們還是到茅草鋪汽車站坐車去,買的是中午11點50分的車票,這回車票上寫的是準確的時間了。票價89元。按照票價乘2的算法,從遵義到土城估計180公裡。感覺汽車走了很久。
  • 赤水河畔土城鎮,半城山水半城詩。漫遊古土城,重溫紅軍長徵歷史
    四渡赤水戰役舉足輕重的起點。如今,赤水河畔的土城古鎮,建起了四渡赤水紀念館,整修了紅軍總部駐紮土城時的幾處舊址從土城遊客中心停車場乘觀光公交車,可直達四渡赤水紀念館。紀念館分上下三層,陳列了四渡赤水以及紅軍長徵的相關內容。
  • 四渡赤水 最光彩神奇的篇章
    走進位於習水縣土城鎮的四渡赤水紀念館,記者在中央紅軍四渡赤水沙盤上看到,遵義會議後,剛擺脫了桂系軍閥李宗仁和湘系軍閥何健追擊的中央紅軍,又遭遇川系軍閥劉湘、黔系軍閥王家烈的堵截,蔣介石的嫡系薛嶽則遊蕩在中央紅軍左右。    「蔣介石共調集約40萬人的兵力對中央紅軍實施合圍,企圖將紅軍圍殲於烏江西北的川黔邊境地區。」
  • 土城古鎮,因航運而興,四方商賈雲集,緬懷「四渡赤水」紅色文化
    「四渡赤水」給土城留下了燦爛的長徵文化,不朽的紅軍精神。 漢武帝元鼎六年,設平夷縣,轄今習水、赤水兩縣市。魏晉改置平夷郡,唐置浙州。北宋大觀三年置滋州,領承流、仁懷兩縣。元末明初,這裡的居民在改建街房時發現大量用泥土建房築城的牆基,土城從此得名。
  • 國慶中秋假貴州遵義赤水河三縣市:赤水習水仁懷旅遊接待情況比拼
    貴州赤水河貴州省遵義市西部赤水河三縣市分別是仁懷市、習水縣和赤水市,一條赤水河河谷公路串起了三縣市赤水河沿岸豐富的紅軍長徵遺址我們就來盤點一下貴州遵義赤水河三縣市:赤水習水仁懷旅遊接待情況:赤水丹霞國慶中秋假期期間的貴州習水土城鎮景區
  • 土城鎮-四渡赤水紀念館
    近十餘年間,土城依託豐厚的文化資源,先後建成了四渡赤水紀念館、中國女紅軍紀念 館、紅軍醫院紀念館、紅九軍團陳列館、赤水河航運歷史展覽館、赤水河鹽文化陳列館、土城古鎮博物館、宋窖博物館、耿飈住居陳列室等九個館,它們像一顆顆 美麗的珍珠,溫潤著這座古鎮的底色。
  • 土城鎮-中國女紅軍紀念館
    中國女紅軍紀念館是在土城原女紅軍紀念館的基礎上進行升級打造,是中國乃至世界唯一的女紅軍紀念館,位於中國歷史文化名鎮——土城(AAAA),是一幢修建於清末民初的西式建築,原為川南聯防軍司令官別墅。1935年1月,中央紅軍一渡赤水期間,這裡是紅三軍團司令部駐地,彭德懷、楊尚昆曾在此居住。中國女紅軍紀念館總建築面積5291.95平方米,總投資1.2億元。中國女紅軍紀念館2009年9月26日正式對外開放,利用文字、圖片、實物等方式,展出了731位女紅軍的英雄事跡和傳奇故事,系統收錄了4113名女紅軍的名錄刻進紀念牆。
  • 「划船重走長徵路」之「四渡赤水」在貴州習水成功舉行
    8月28日-29日,2020年「四渡赤水出奇兵·長徵精神鑄金牌」划船重走長徵路線下活動(貴州站)在習水縣土城鎮的四渡赤水紀念館成功舉辦。活動現場,中國賽艇協會副主席陳春新同志,貴州省體育局黨委委員、副局長肖俊同志,貴州省體育局水上運動管理中心黨委書記餘立功同志,遵義市文體旅遊局副局長韋禕同志,習水土城紅色文化旅遊創新區黨工委書記劉綿定同志出席活動開幕儀式。
  • 「划船重走長徵路」之「四渡赤水」在貴州習水成功舉辦
    多彩貴州網·眾望新聞訊(通訊員 羅旭 記者 黨雲麗)記者從習水縣文體旅遊局獲悉,8月28日-29日, 2020年「四渡赤水出奇兵·長徵精神鑄金牌」划船重走長徵路線下活動(貴州站)在習水縣土城鎮的四渡赤水紀念館成功舉辦。
  • 到習水土城體驗紅軍長徵「四渡赤水戰役」
    9月6日,四渡赤水實景實戰體驗園景區在遵義賓館召開景區發布會。「四渡赤水實景實戰體驗園景區」於2019年落地習水土城古鎮,該景區首創的「沉浸式紅色旅遊」引發全場關注。「沉浸式紅色旅遊」以四渡赤水戰役為故事背景,拆分出若干真實歷史劇情,由遊客抽取隨機角色卡,在高度還原1935年真實場景的四渡赤水實景體驗園景區內,重返1935年,參與四渡赤水真實戰役,體驗真槍實彈。目前,有情報戰、物資戰、殲滅戰三種戰爭體驗,更有大型實景實戰演出,重現四渡赤水戰役。  據了解,目前全國紅色旅遊主題景區大多以參觀、遊覽為主,以紀念館、博物館等形式靜態展現。
  • 四渡赤水出奇兵 「奇」在哪裡?
    紅軍長徵路線圖 資料圖片  展開中央紅軍長徵路線圖,可以清晰地看到最複雜的一段行軍路線是在貴州遵義及其西北地區,這就是著名的四渡赤水之戰。長徵組歌中有一句人們所熟知的歌詞:「四渡赤水出奇兵」,毛澤東本人也把四渡赤水稱為平生得意之筆。此戰到底「奇」在什麼地方?
  • 感恩紅色·走進赤水(47) | 赤水行記之:四渡赤水!
    會議制定了紅軍以後的任務和戰略方針,決定北渡過長江,在成都之西南或西北地區建立根據地。這是中國的歷史拐點,是我黨我軍在生死關頭作出重要決定的裡程碑會議,確定了下一步行軍的方向,並加強了黨中央的領導,開始確立毛澤東的領導地位。中央紅軍總司令部令旗一揮,大軍往北。只過了一個多星期,大軍到達習水縣土城鎮。這時,前有川軍潘文華部在長江南岸布防,後有郭勳琪的追兵。
  • 感恩紅色·走進赤水(47) | 赤水行記之:四渡赤水!
    會議制定了紅軍以後的任務和戰略方針,決定北渡過長江,在成都之西南或西北地區建立根據地。這是中國的歷史拐點,是我黨我軍在生死關頭作出重要決定的裡程碑會議,確定了下一步行軍的方向,並加強了黨中央的領導,開始確立毛澤東的領導地位。中央紅軍總司令部令旗一揮,大軍往北。只過了一個多星期,大軍到達習水縣土城鎮。這時,前有川軍潘文華部在長江南岸布防,後有郭勳琪的追兵。
  • 上遊帶你去旅行 | 習水土城 四渡赤水第一渡
    土城鎮位於貴州省習水縣城西赤水河中遊的東岸,系一依山沿河而建的狹長小鎮,水獅河從其東北面匯入赤水河,赤水河航道直通長江中下遊,習赤公路穿鎮而過,土(城)太(四川太平渡)公路交匯於此,自古即為水陸交通要津,土城因優越的地理位置孕育了豐富的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