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我國區域分化現象持續加劇,人口、產業等資源要素向大城市集聚效應進一步凸顯,北京、上海、廣州等特大城市優勢不斷增強,鄭州、西安等大城市發展勢頭迅猛,而周邊中小城市受到了巨大的要素虹吸,城市發展的馬太效應愈發突出。在這樣的競爭分化態勢下,#縣域經濟#發展面臨巨大挑戰,亟需探索一種新的發展模式。
1. 美學經濟的內涵
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了新時代,中國人民的需求已經從物質文化需求升級為美好生活需求,對美麗產品和美好體驗的美感需求日益增加,「美學經濟」的概念應運而生,未來將在發展中起到重大作用。
美學經濟由「美學」和「經濟」兩詞組成。其中,兩千多年前人類就開始了美學的研究,歷經千年,美學從最初的客觀研究美的本質到如今已經轉變為研究人的審美需求的哲學分支。而經濟的含義則是創造和提供產品和服務。由兩個概念疊加而來的美學經濟是指通過創造和提供能夠滿足人們審美需求的產品與服務,帶動經濟社會全面發展。
事實證明,美學經濟已經在新時代中嶄露頭角,未來將在經濟社會的發展中發揮愈發突出的作用。
2. 美學經濟對於縣域發展的重要意義
在縣域發展面臨巨大挑戰的當今,傳統資源型、傳統產業型、大城市周邊等類型的縣域由於發展動力不足和虹吸效應等原因,將面臨更加嚴峻的發展困難,亟需探索全新的發展道路實現突圍。而美學經濟在新時代背景下,將成為推動縣域發展的新模式,將為中國縣域崛起帶來重要意義。
首先,從國際上來看,美學經濟已經是一條較為成熟的發展模式。在都市圈飛速發展的今天,縣域(註:由於國內外政府體制差異,部分國家沒有縣域這一行政級別,此處特指與中國縣域層級相當、體量相仿的中小城市)發展難度極高。安永掃描了世界四大成熟都市區位於遠郊圈層的中小城鎮,發現僅有約22%的縣域實現了成功發展,避免了成為「收縮城市」或「臥城」的命運。
而成功發展的縣域主要存在兩類發展模式,即科技教育驅動模式(約佔1/3)和美學經濟驅動模式(約佔2/3)。前者指以科技教育為發展驅動力,抓取科技創新浪潮機遇,實現快速發展的模式;而後者指通過滿足人們對美的追求,抓取需求升級機遇,實現迅速騰飛的模式。兩種模式具有不同的前置條件,美學經濟驅動模式前置條件較少,適用於具備一定生態基礎和美麗資源的區域。
其次,從中國國情來看,美學經濟發展模式具備廣闊的適用範圍。中國大量的縣域在科技領域當中基礎薄弱、稟賦不足,不具備走科技教育驅動這條道路的前置條件,對於這類縣域,從眾地走科技教育驅動道路將難以走通。然而,卻有為數不少的縣域儘管在科教上缺乏潛力,但是卻擁有著豐厚的文化積澱、美麗的自然景觀和良好的生態環境,美學經濟將會為這些縣域帶來柳暗花明的發展機遇。
最後,從發展現實來看,美學經濟模式的先行者已經取得了巨大成就。在以修武為代表的縣域當中,已經實現了初步的成功,把修武從一個遊客不知在哪、不願停留的縣域,變成了開始嶄露頭角的新旅遊目的地,以河南省第一名的成績入選國家全域旅遊示範區名單,並受到了國際國內的廣泛關注。
因此,美學經濟這種縣域發展的新模式潛力巨大,未來將有望成為多數工業基礎薄弱的農業型縣域、遠離沿海城市的內陸型縣域的重要轉型方式。
3. 美學經濟發展模式的實現方式
安永建議準備探索美學經濟模式的縣域可以採取「樹立發展目標-規劃美學要素-實現美學連接」三步走的方式,構建美學競爭力,實現高質量跨越式可持續的發展。
第一步:樹立發展目標
提前做好規劃工作,結合自身資源特色,設定志存高遠而又腳踏實地的目標定位。可以將打造具有吸引力的國際/國內旅遊目的地作為發展目標,引領打造相適用的美學要素、傳播策略、基礎設施支撐等美學體系。
第二步:打造美學要素
在目標定位之下,用美學經濟理念全面賦能項目設計,打造鄉村、商業、景觀、文化、城市、山水等不同類型的美學項目,形成豐富的美學要素。通過提供多元的美感體驗,滿足不同客群的個性化偏好,在拓寬客群廣度的同時還能夠提升遊客停留時間,以整體提升城市能級。
第三步:實現美學連接
在美學要素和美學目標之間,採取多種連接策略,利用美學要素實現美學目標,例如可以採取招商化、國際化、機制化和數位化等多元的發展策略。通過夯實城市基礎承載能力,提升政策和服務的吸引力水平以引入優秀項目和人才,建立健全美學經濟體制機制,打造數位化、智慧化平臺等形式,全方位提升美學要素與美學目標之間的連接效果。
本文是為提供一般信息的用途所撰寫,並非旨在成為可依賴的會計、稅務或其他專業意見。請向您的顧問獲取具體意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