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河網訊(記者 祝傳鵬)河南省現有104個縣(市),數量居全國第四位,隨著河南縣域經濟實力的持續增強,多地找到了因地制宜適合自己的高質量發展之路。其中,焦作市修武縣圍繞著「美學經濟」這樣的探索,成為河南最典型也最特殊的縣域之一。
河南各地因地制宜驅動縣域經濟高質量發展
今年4月,河南省縣域經濟高質量發展工作會議召開,會議強調,要堅定不移貫徹新發展理念,持續踐行縣域治理「三起來」,以強縣富民為主線,以改革發展為動力,以城鄉貫通為途徑,在區域經濟布局中找準定位、發揮優勢,加快形成特色突出、競相發展的新格局。
在河南溫縣,產業集聚區「二次創業」,形成以飛地招商、委託招商等招商模式的創新經驗和「一區多園」的發展路徑。全縣262個行政村全部頒發了農村集體經濟組織登記證,走在了全國第三批試點單位的前列,創新股份合作型、資源開發型、服務創收型、產業帶動型等四種模式,為農業高質量發展打好了組織基礎。
在河南封丘,支部強村、產業富村、生態美村、文化潤村、人才興村、民主管村、依法治村、清廉正村的「八村建設」模式奏響鄉村振興的樂章。
在河南新縣,依託豐富的紅色歷史、綠色生態、古色鄉村資源,發展全域旅遊、助推鄉村振興,走出了一條農業旅遊文化「三位一體」、生產生活生態良性循環、一二三產業深度融合的全域旅遊助推鄉村振興的實踐路徑,讓旅遊成為強縣富民的支柱產業。
在河南西華,通過經濟技術開發區、臨空經濟實驗區、特色商業區、盤古女媧創世文化園區等園區,以平臺思維破解高質量發展瓶頸。
而河南修武縣,則圍繞著「美學經濟」的探索,打造著全省「最特殊」的縣域。
啥是美學經濟?
人口只有27萬的修武縣,農業基礎好,工業基礎差,尤其是大專院校匱乏,使得深耕產業升級的「第一路徑」——科技驅動——力不從心。雖有旅遊業異軍突起,但云臺山景區一個景區的門票經濟還不足以支撐和主導全縣經濟轉型發展。誰能擔當?如何破局?
修武縣打破產業升級只能靠科技驅動的固化思維,圍繞修武文化旅遊的核心競爭力,鑿開一條產業新路,最終群策群力,因地制宜,選擇了以豐厚的歷史文化積澱和綠水青山為產業基礎、消費和體驗升級為產業定位、美學設計為核心競爭力的產業升級「第二路徑」——美學驅動。
2017年以來,修武縣面向全球廣發「英雄帖」,邀請海內外頂尖的美學設計師聯手開展美育授課、創業和美學建築設計,從源頭上解決了美從哪裡來的問題。提高一二三產業產品的體驗和品質,讓沉睡3000多年的歷史文化資源、農產品、工業消費品和傳統村落通過「體驗經濟」得到激活。
目前,修武縣圍繞雲臺山水打造的古村落、民宿村、民俗村有30多個,成為雲臺山水之外的又一景觀,給該縣旅遊業帶來了廣闊的發展空間。
修武將如何以「美學經濟」推動高質量發展?
12月2日,中國產業集聚研究專家、老楊會客廳創始人楊建國在修武縣作專題報告時表示,修武的「美學經濟」,既包括外在美,更包括內在美。外在美,主要是通過同步推進美麗鄉村建設、景城融合、城鄉融合等建設,讓修武全域都是美麗風景。內在美,主要是通過工業美學、綠色發展的理念,推動產業集聚區「二次創業」,著力打造先進位造業和高新技術企業,為修武美麗經濟打牢綠色發展的支撐和動能。
在楊建國看來,修武的「美學經濟」模式其實包含著兩個層面——美學賦能+科技創新,而且這兩個層面推動一二三產融合發展,互相影響、相互促進,缺一不可,最終匯總形成「美學經濟」的內涵。
他認為,修武縣要以文旅融合高質量發展,推動旅遊「二次創業」,推動美學經濟高質量發展;以美學項目、美學產業集群為支撐,形成、打造修武特色的美學生活方式;將美學經濟與數字經濟,特別是數字鄉村深度融合起來。
「推進文化和旅遊產業『鏈長制』是直面市場轉型和產業升級的制度創新,旅遊產業鏈,要有『鏈長』,還要有『鏈主』。目前修武,還缺少一批有競爭力和影響力的市場主體。當務之急是培育壯大一批旅遊產業『鏈主』,以及旅行服務、旅遊住宿、旅遊交通、旅遊大數據等關鍵領域『支點』體系。」楊建國說。
楊建國表示,下一階段發展中,河南縣域應該更多地用工業的思維、全產業鏈的思維,來延鏈補鏈強鏈,建立加快謀劃、引進、建設新業態,培育新動能,推動產業化、集群化,企業夯實安身立命之本,發展模式契合的新型消費、升級消費需要。新基建、新技術、新產品、新業態、新模式都要不斷突破。
高質量發展基礎在縣域、潛力在縣域,優勢也在縣域,只要瞄準高質量發展的「靶子」不動搖,融入雙循環新發展格局中搶佔先機、發揮各自作用優勢,定能譜寫出河南高質量發展的新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