航空航天產業總產值將達到1000億元,較「十一五」末期增長4倍,進入全國前三位;石油化工產業總產值將達到5000億元以上,成為國家級石化產業基地;裝備製造業總產值達到1.5萬億元,比「十一五」末翻一番,佔全市工業比重達到45%……
這是天津市經濟和信息化委日前約請市科技信息研究所相關專家進行「做優做強天津八大優勢支柱產業的對策」的課題研究中,對天津市八大優勢支柱產業給出的「十二五」末發展藍圖。屆時,天津市航空航天、石油化工、裝備製造、電子信息、生物醫藥、新能源新材料、輕紡、國防科技八大優勢支柱產業總產值將達到3.3萬億元,佔全市工業比重將保持在92%以上,成為帶動全市經濟發展方式轉變的支撐力量。
「十一五」期間,天津市圍繞加快構築高端產業高地戰略部署,以構建高端高質高新化產業結構為目標,以產業結構調整和加快發展方式轉變為主線,以自主創新為動力,以大項目為抓手,加快壯大產業規模,優化產業結構、提升產業創新能力,八大優勢支柱產業保持快速發展態勢,支柱產業地位與作用日益突出。2010年,航空航天、石油化工、裝備製造等八大優勢支柱產業工業總產值達到15268億元,比2005年淨增了9000億元,佔規模以上工業比重由75%提高到92%,對全市工業增長的貢獻率由80%提高到90%以上。
按照專家們給出的藍圖,「十二五」末,天津市航空航天產業將圍繞「三機一箭一星一站」,著力將天津市打造成為新一代大型運載火箭產業化基地和超大型太空飛行器製造及應用產業基地,成為國家重要的航空航天產業基地,屆時,將形成年產48架大飛機、年產70架直升機、年產40架無人機、年產12枚新一代火箭的能力;石油化工產業將按照集約、節約、低碳、循環、綠色的發展模式,全力打造國家級石化產業基地,重點發展原油開採、儲油、煉油、乙烯及乙烯下遊產品鏈,形成年產原油5000萬噸的生產能力,成為我國北方重要的原油生產基地、華北地區重要的石油及成品油儲備基地,形成3500萬噸原油煉製、年產250萬噸乙烯生產能力;裝備製造業則重點發展交通設備、造修船、大型工程機械、風力發電、石油石化裝備、港口機械、核電裝備、水電裝備、超高壓輸變電裝備、國防關鍵設備等十大成套裝備,加快發展四大部件(動力、傳動、控制、基礎部件)和配套產品(大型鑄鍛件、特種原材料),全面推進臨港裝備製造基地建設;電子信息產業將鞏固移動通信、電子材料和關鍵元器件、數字視聽等優勢產業,壯大高性能計算機伺服器、集成電路、嵌入式電子、軟體等潛力產業,培育物聯網、信息安全、人工智慧、光電子等戰略性新興產業;生物醫藥產業進一步做優化學製藥,做精現代中藥,做強生物製品,做高醫療器械,做大保健品,重點推進現代中藥、化學藥、醫療器械、保健品領域發展;新能源新材料產業重點發展綠色電池、風力發電、光伏發電、核電、生物質能等新能源產業和先進複合材料、新型功能材料、電子信息材料、化工新材料、金屬新材料、生物醫學材料、納米材料等新材料產業,加快現有國家級新能源新材料產業基地建設;輕紡工業重點發展食品領域、手錶及精密機械領域、家電領域、紡織服裝領域、造紙及包裝領域、塑料領域、自行車領域、精細化工及日用化學領域、工藝美術領域,著力打造國家級糧油產業基地、國家級自行車生產及出口基地、國家級高檔手錶產業基地和國家級石化原料深加工產業基地四個國家級產業基地和一批區縣特色輕紡產業集群。
專家們為讓「八匹駿馬」奮蹄馳騁,給出了四項具體措施:一是堅持全面發展與重點突破並舉。在全面推動八大優勢支柱產業加快發展的同時,重點加大對航空航天、生物醫藥、新能源新材料和國防科技等戰略新興性產業的支持力度,搶佔產業發展制高點;二是堅持規模發展與高端發展並舉。以培育大企業、大產業、大集群為重點,加快壯大產業規模,積極引導和支持企業實施品牌戰略、專利戰略和標準戰略,推進產業鏈向高附加值環節躍遷;三是堅持龍頭帶動與產業配套並舉。加大招商引資力度,積極引進國際國內行業龍頭企業和配套企業,並圍繞其核心產品和主導業務,鼓勵本土企業加快產品和服務對接,提升產業配套能力,延長產業鏈條;四是堅持集約發展與綠色發展並舉。以項目集中園區,產業集群發展,資源集約利用,功能集成建設為準則,引導產業資源定向聚集,加速產業集群的形成。嚴格執行國家相關政策和環保標準,推動產業綠色化、生態化、低碳化發展。
到「十二五」末,天津市電子信息產業規模達到7000億元,生物醫藥產業總產值達到1000億元,新能源新材料產業將突破2500億元,輕紡工業總產值將達到3200億元,國防科技工業(不含航空航天產業)軍民結合產業產值將突破1000億元。屆時,天津市國家級企業技術中心將達到50家,市級企業技術中心將達到500家,八大優勢支柱產業中國名牌產品將達到80個,中國馳名商標達到65件以上;銷售收入超百億的企業達到60家,超千億的企業達到5至7家,培育出15個百億品牌、10個千億品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