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八大優勢支柱產業帶動經濟發展方式轉變

2020-12-19 中國政府網

    航空航天產業總產值將達到1000億元,較「十一五」末期增長4倍,進入全國前三位;石油化工產業總產值將達到5000億元以上,成為國家級石化產業基地;裝備製造業總產值達到1.5萬億元,比「十一五」末翻一番,佔全市工業比重達到45%……

    這是天津市經濟和信息化委日前約請市科技信息研究所相關專家進行「做優做強天津八大優勢支柱產業的對策」的課題研究中,對天津市八大優勢支柱產業給出的「十二五」末發展藍圖。屆時,天津市航空航天、石油化工、裝備製造、電子信息、生物醫藥、新能源新材料、輕紡、國防科技八大優勢支柱產業總產值將達到3.3萬億元,佔全市工業比重將保持在92%以上,成為帶動全市經濟發展方式轉變的支撐力量。

    「十一五」期間,天津市圍繞加快構築高端產業高地戰略部署,以構建高端高質高新化產業結構為目標,以產業結構調整和加快發展方式轉變為主線,以自主創新為動力,以大項目為抓手,加快壯大產業規模,優化產業結構、提升產業創新能力,八大優勢支柱產業保持快速發展態勢,支柱產業地位與作用日益突出。2010年,航空航天、石油化工、裝備製造等八大優勢支柱產業工業總產值達到15268億元,比2005年淨增了9000億元,佔規模以上工業比重由75%提高到92%,對全市工業增長的貢獻率由80%提高到90%以上。

    按照專家們給出的藍圖,「十二五」末,天津市航空航天產業將圍繞「三機一箭一星一站」,著力將天津市打造成為新一代大型運載火箭產業化基地和超大型太空飛行器製造及應用產業基地,成為國家重要的航空航天產業基地,屆時,將形成年產48架大飛機、年產70架直升機、年產40架無人機、年產12枚新一代火箭的能力;石油化工產業將按照集約、節約、低碳、循環、綠色的發展模式,全力打造國家級石化產業基地,重點發展原油開採、儲油、煉油、乙烯及乙烯下遊產品鏈,形成年產原油5000萬噸的生產能力,成為我國北方重要的原油生產基地、華北地區重要的石油及成品油儲備基地,形成3500萬噸原油煉製、年產250萬噸乙烯生產能力;裝備製造業則重點發展交通設備、造修船、大型工程機械、風力發電、石油石化裝備、港口機械、核電裝備、水電裝備、超高壓輸變電裝備、國防關鍵設備等十大成套裝備,加快發展四大部件(動力、傳動、控制、基礎部件)和配套產品(大型鑄鍛件、特種原材料),全面推進臨港裝備製造基地建設;電子信息產業將鞏固移動通信、電子材料和關鍵元器件、數字視聽等優勢產業,壯大高性能計算機伺服器、集成電路、嵌入式電子、軟體等潛力產業,培育物聯網、信息安全、人工智慧、光電子等戰略性新興產業;生物醫藥產業進一步做優化學製藥,做精現代中藥,做強生物製品,做高醫療器械,做大保健品,重點推進現代中藥、化學藥、醫療器械、保健品領域發展;新能源新材料產業重點發展綠色電池、風力發電、光伏發電、核電、生物質能等新能源產業和先進複合材料、新型功能材料、電子信息材料、化工新材料、金屬新材料、生物醫學材料、納米材料等新材料產業,加快現有國家級新能源新材料產業基地建設;輕紡工業重點發展食品領域、手錶及精密機械領域、家電領域、紡織服裝領域、造紙及包裝領域、塑料領域、自行車領域、精細化工及日用化學領域、工藝美術領域,著力打造國家級糧油產業基地、國家級自行車生產及出口基地、國家級高檔手錶產業基地和國家級石化原料深加工產業基地四個國家級產業基地和一批區縣特色輕紡產業集群。

    專家們為讓「八匹駿馬」奮蹄馳騁,給出了四項具體措施:一是堅持全面發展與重點突破並舉。在全面推動八大優勢支柱產業加快發展的同時,重點加大對航空航天、生物醫藥、新能源新材料和國防科技等戰略新興性產業的支持力度,搶佔產業發展制高點;二是堅持規模發展與高端發展並舉。以培育大企業、大產業、大集群為重點,加快壯大產業規模,積極引導和支持企業實施品牌戰略、專利戰略和標準戰略,推進產業鏈向高附加值環節躍遷;三是堅持龍頭帶動與產業配套並舉。加大招商引資力度,積極引進國際國內行業龍頭企業和配套企業,並圍繞其核心產品和主導業務,鼓勵本土企業加快產品和服務對接,提升產業配套能力,延長產業鏈條;四是堅持集約發展與綠色發展並舉。以項目集中園區,產業集群發展,資源集約利用,功能集成建設為準則,引導產業資源定向聚集,加速產業集群的形成。嚴格執行國家相關政策和環保標準,推動產業綠色化、生態化、低碳化發展。

    到「十二五」末,天津市電子信息產業規模達到7000億元,生物醫藥產業總產值達到1000億元,新能源新材料產業將突破2500億元,輕紡工業總產值將達到3200億元,國防科技工業(不含航空航天產業)軍民結合產業產值將突破1000億元。屆時,天津市國家級企業技術中心將達到50家,市級企業技術中心將達到500家,八大優勢支柱產業中國名牌產品將達到80個,中國馳名商標達到65件以上;銷售收入超百億的企業達到60家,超千億的企業達到5至7家,培育出15個百億品牌、10個千億品牌。

相關焦點

  • 轉變發展方式做大做優經濟「蛋糕」
    面對千帆競發的縣域經濟時代,廉江充分發揮區域優勢和資源優勢,實現工業發展和生態保護的「雙贏」,全力做大做優經濟「蛋糕」。潛力大深挖:傳統農業走向現代農業廉江市是個農業大市,做大做優農村經濟「蛋糕」具有較大的潛力。近年來,該市打破傳統,轉變方式,以發展工業思維謀劃農業發展,積極破解「三農」問題,有力地推動了農業增效、農民增收、農村經濟發展。該市大力發展南方特色現代農業,培育出一批生產規模大、科技含量高、帶動能力強、經濟效益好的農業龍頭企業。
  • 「生態+」下的產業蝶變 ——碌曲縣培育四大支柱產業助推全縣經濟...
    原標題:「生態+」下的產業蝶變 ——碌曲縣培育四大支柱產業助推全縣經濟社會發展紀實  □ 馬蘭玲 沈江平 拉毛草  以「百社帶千戶」行動為抓手,帶動全縣高原草地畜牧業、中藏藥材、旅遊業和勞務服務業四大支柱產業發展。
  • 曾俊華:香港應擴大四大經濟支柱競爭優勢並發展新產業
    香港特區政府財政司司長曾俊華9日表示,面對全球化的激烈競爭,香港應在擴大四大經濟支柱競爭優勢的同時,尋找新的發展方向。    曾俊華在網文中表示,經過數十年的發展,香港四大經濟支柱——貿易及物流、旅遊、金融、專業服務已經建立起相當的規模,具有國際競爭力。
  • 【觀察】京津冀:「一核」帶動 優勢互補 協同發展
    「一核」帶動 優勢互補 協同發展京津冀打破「一畝三分地」的思維定式,從全局出發,發揮各自優勢,逐步探索突破體制機制障礙,實現共建、共管、共享、互利北京「瘦身提質」、天津「強身聚核」、河北「健身增效」,「十三五」期間,北京發揮「一核」的輻射帶動作用
  • 「聞鼓論津」因河而生 向「海」而興 天津發展獨具優勢
    一方面要服務於京津冀協同發展,另一方面要善於利用協同發展的機遇,在天津發展中扮演了越來越重要的因素。天津市海洋經濟實現高質量發展的道路已經打開。天津市規劃和自然資源局數據顯示,全市2018年海洋經濟總量達到5028億元,佔地區生產總值比重26.7%,成為全市經濟發展的重要支柱。
  • 吉林市強化文旅產業對全市經濟發展的戰略性支柱作用
    目前,吉林市強力推動文旅產業發展,突出黨政統籌、改革創新,推動旅遊業全區域、全要素、全產業鏈發展,努力把文旅產業建成全市經濟發展的戰略性支柱產業。近年來,吉林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視旅遊業,確定了建設「旅遊文化名城、新型產業基地、生態宜居城市」的城市功能定位,將旅遊業置於全市新興產業之首。2019年,全市接待遊客73448萬人次,同比增長238%;旅遊總收入11844億元,同比增長183%,全市旅遊業發展呈現良好發展勢頭。
  • 息烽溫泉療養院獨樹一幟 帶動一方經濟發展
    旅遊業在帶動經濟發展的同時,具有資源消耗低、帶動係數大、就業機會多、綜合效益好等特性,相對其他產業,旅遊業汙染環境少、破壞生態少、能源消耗少,是一種綠色產業,是生態文明建設的重要載體。  新時代旅遊業發展要以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為指引,以生態價值觀念為準則推動發展方式的深刻轉變,旅遊新業態、新產業、新產品在發展理念、規劃開發、投資建設、經營管理等方面要高舉生態文明旗幟,以生態環境保護為前提,提供更多優質生態旅遊產品,滿足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
  • 景德鎮市重點培育壯大的八大優勢戰略性新興產業有關情況介紹
    市委九屆九次全體會議上提出加快重點培育壯大八大戰略性新興產業,是我市調整產業結構,轉變發展方式,增強經濟整體競爭力的重大決定,這八大戰略性新興產業,體現了我市的特色和優勢,符合低碳和生態的要求,也是策應鄱陽湖生態經濟區建設的重要舉措。
  • 脫貧攻堅|推動產業共建 寶安助力龍川發展支柱產業
    脫貧攻堅|推動產業共建 寶安助力龍川發展支柱產業 2020-09-16 18:21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天津電鍍產業的「進」與「退」
    正值中午,天津濱港電鍍產業基地總經理朱和平站在總投資1.16億元、總長為1.3萬米的地下綜合性公共管廊內,向中國經濟時報記者介紹天津傳統電鍍行業脫胎換骨的過程。而作為全國首家採用地下綜合性公共管廊的電鍍產業基地,其進與退,關乎著天津乃至京津冀電鍍產業的重生。
  • 西藏林芝市:因地制宜發展特色優勢產業
    位於尼洋河沿岸的米瑞鄉,土地平坦開闊,種植歷史悠久,發展規模種植業有著自身優勢。為鞏固來之不易的脫貧成果,並與鄉村振興戰略有效銜接,巴宜區在產業規劃中布局了米瑞鄉蔬菜基地重點發展蔬菜種植產業,引進龍頭農業科技企業引領傳統農牧業規模化發展,提升農業生產效率。
  • 絲綢路街道:創新打好人才牌 助力支柱產業發展
    絲綢路街道:創新打好人才牌 助力支柱產業發展近年來,淄博市周村區絲綢路街道緊密對接產業發展實際需求,堅持以平臺匯資源,探索長效舉措,巧打人才「引、聚、用、留」四張牌,為街道支柱產業發展提供了有力的人才保障和智力支持。
  • 陝西一城市將「崛起」,擁有八大支柱產業,未來或將「撤市立區」
    隨著中國的不斷發展,國內人們的生活水平也在不斷提升,很多城市仍舊在積極發展。陝西作為我國西北地區的一個重要城市,這裡的經濟發展也非常迅速,這裡在去年的時候GDP就已經高達25793.17億元,這樣的經濟實力在國內也是很不錯的排名,受到周邊四川和重慶的影響,這裡的發展也很迅速。
  • 2020天津經濟社會發展十大看點
    1月10日,天津市2020經濟與社會發展報告(藍皮書)發布會在天津社會科學院舉行。本次發布會由天津社會科學院主辦,天津市發展和改革委、天津市統計局、天津市經濟發展研究院、天津濱海綜合發展研究院、人民網天津頻道等單位給予了大力支持。
  • 做大做強旅遊戰略性支柱產業——我市文旅融合推動經濟轉型發展綜述
    近年來,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視旅遊產業發展,將其作為戰略性支柱產業來抓,發展步伐不斷加快。我市文化和旅遊業規模不斷增大,質量不斷提高,在轉型發展中起到了舉足輕重的作用。(二)堅持市場主體,旅遊產業項目快速發展聚焦「謀劃儲備一批、招商引進一批、開工建設一批、竣工營業一批」目標,出臺了《晉中市文化旅遊產業招商引資和吸引民間投資優惠辦法》,通過貸款貼息、項目補貼、項目資助等多種方式,成功引進華僑城集團、樂華恆業集團、山西文旅集團等戰略合作夥伴,組建匯誠公司。
  • 林承雄:關於發展懷化健康產業總部經濟的建議
    懷化市委市政府對醫藥行業非常重視,把生物醫藥定位支柱產業來培育。但懷化生物醫藥人才匱乏、基礎薄弱、配套不完善,根據懷化獨特的區位優勢、交通優勢、資源優勢和國家有關產業政策,建議把發展生物醫藥產業,升級為發展健康產業,在懷化建設武陵山區、大西南地區乃至全國健康產業總部經濟,是懷化的必然選擇。
  • 杭州錯位發展迎新機遇 金融業成經濟支柱產業
    作為走在全國前列的新經濟發展高地,目前,杭州已形成了以「五鎮一灣」為代表的多層次、多梯度、協同發展的新金融產業空間布局體系,重點打造「錢塘江金融港灣」,進一步推動金融與實體經濟、金融與創業創新、金融與生態環境的融合。
  • LED等新支柱產業如何改寫中山產業版圖?
    根據經濟學界主流觀點,任意產業對GDP的貢獻率超過5%,即可視為「支柱產業」。以此標準,LED已然經成為小欖鎮的支柱產業。 產業集群的興衰,是觀察專業鎮最基本的維度。歷經經濟大潮洗禮,中山一些傳統的專業鎮產業集群正面臨較大困境。同時,更多全新的支柱產業正在不斷壯大。在經濟發展動能加快轉變的今天,新支柱產業已經在悄然改寫中山的專業鎮產業版圖。
  • 四大發展能級+四大支柱產業 濟南工業強市「路線圖」來了
    記者了解到,濟南將逐年提升工業對全市經濟的基礎支撐作用,工業增加值佔GDP比重提高到30%以上。到2025年,工業營業收入突破萬億元,鞏固提升工業基礎地位,形成先進位造業和數字經濟發展高地。先進位造業、數字經濟、企業發展、綠色發展 濟南著力提升四大發展能級先進位造業方面,打造先進位造業集群,到2022年,做大做強做優大數據與新一代信息技術、智能製造與高端裝備、精品鋼與先進材料、生物醫藥等四大支柱產業集群,規模總量達到萬億級。規模以上工業企業研發費用支出佔業務收入比重達到2%以上。
  • 四大發展能級+四大支柱產業濟南工業強市「路線圖」來了!
    記者了解到,濟南將逐年提升工業對全市經濟的基礎支撐作用,工業增加值佔GDP比重提高到30%以上。到2025年,工業營業收入突破萬億元,鞏固提升工業基礎地位,形成先進位造業和數字經濟發展高地。先進位造業、數字經濟、企業發展、綠色發展濟南著力提升四大發展能級先進位造業方面,打造先進位造業集群,到2022年,做大做強做優大數據與新一代信息技術、智能製造與高端裝備、精品鋼與先進材料、生物醫藥等四大支柱產業集群,規模總量達到萬億級。規模以上工業企業研發費用支出佔業務收入比重達到2%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