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村俗話說「割肉不割糟頭肉,買魚不買鯽殼魚」啥意思有道理嗎?

2020-12-06 農村梁哥

割肉不割槽頭肉是什麼意思?

糟頭肉,別名「槽頭肉」,有的地方叫「刀口肉」,是豬身體裡面的一種垃圾肉,最差的豬肉,是指豬頭與豬幹連接部位的頸脖子肉(血脖子肉),這塊垃圾肉上面淋巴很多,經常吃的話,吃多了會對身體不好,現在我們國家是不允許,糟頭肉,銷售到市場裡面的,必須要在屠宰的時候把「槽頭肉」割除。

不過,槽頭肉裡面有最差的豬肉,也有豬身體裡面最好的豬肉,這個秘密只有經常殺豬的農夫才知道,那塊最好的肉,人們稱之為「黃金六兩」,一般兩三百斤重的大豬,只能夠,得到不到一斤重的好肉,一般都是六,七兩重,俗稱「黃金六兩」,它在藏在槽頭肉中,這塊肉的顏色,就如雪花一樣好看,很美味,懂得吃的人才買得到。

豬肉是有品質分類的:

現在大家日常生活中去超市買豬肉都會發現,豬肉的名稱和價格都是不一樣的,豬肉的不同部位肉質不同,一般可分為四種,特級:裡脊肉;一級:通脊肉,後腿肉;二級:前腿肉,五花肉,前肘、後肘;三級:血脖肉,奶脯肉。不同肉質,烹調時有不同吃法。

槽頭肉的具體位置:

槽頭肉,也叫血脖子肉,它就是在豬脖子放血的位置,是指豬頭與軀幹連接部位的頸脖子肉,糟頭肉含有較多的淋巴。

「槽頭肉」是一種垃圾肉,對人體有沒有危害?

大家都知道我們在日常生活中養豬的時候,餵養豬的食物當中,有時候會餵一些剩飯,剩菜,甚至是發黴變質,腐爛的東西給豬吃,這些東西會含有細菌病毒近入豬的身體裡面,然而,豬身體的豬脖子那裡,有大量的淋巴腺組織,會把進入豬身體裡面的細菌和病毒,消費吸收過濾到這個淋巴腺,免疫器官裡面。還有平時在養豬時候,給豬打疫苗,防治疾病的時候,許多疫苗也是通過豬脖子,這個位置給豬打疫苗,但也會有打耳朵,有打屁股的,但是絕大多數的都是從豬脖子裡打針。因此,豬身體裡面,這塊垃圾肉,「糟頭肉」是不能食用的。

日常生活當中,買到,「槽頭肉」,回家煮熟之後,能不能把裡面的所有細菌和病毒消滅?

我們日常生活當中,煮東西的時候那溫度最高也是在100攝氏度的高溫,想要把豬肉裡面的所有細菌和病毒全部殺死消滅那是不可能的,所以經過高溫加工的「垃圾肉」,多多少少都會含有細菌和病毒,我們人體吃了這些有細菌和病毒的豬肉,我們人體就會受到感染,無法全部免疫掉,因此在日常生活當中,如果經常吃這些垃圾肉加工的食品 ,就會受到慢性感染,危害到身體健康。

因此,農村的老俗話常說:「割肉不割糟頭肉」是非常有道理的,因為這塊肉不好吃,口感不好,而且還有異味,吃多了還對身體不好。

買魚不買鯽殼魚是什麼意思呢?

也許有人不知道,鯽殼魚是什麼魚?它就是鯽魚裡面,比較小的鯽魚,一般都是小於兩指,人們就稱之為「鯽殼魚」。

鯽殼魚」,個頭小,肉很少,魚刺非常多,一不小心吃下去了,就有可能會卡在喉嚨裡面,吃了不安全。這種魚做不了乾魚仔也做不了臘魚,它一曬就變成了魚殼,沒有多少的魚肉在裡面硬邦邦的,口感很不好。

以前人們的日常生活中油類很少,沒有充足的油去把這種小鯽魚,拿來油炸,找不到很實用來吃的方法,所以當時這種魚不好吃,肉比較少,刺又多,很不受人們的歡迎。當時這種魚繁殖能力很強,到處都是,十分便宜,拿去賣也沒有人要的。

不像現在,小鯽魚既可以拿來煲湯,用小鯽魚加豆腐煲出來的湯很白美,新鮮好喝,小鯽魚沾點麵粉放到油鍋裡面,用了油炸,很香很脆很好吃,一口下去連魚刺都脆脆的,現在的野生小鯽魚,非常的暢銷,一般都比鯉魚還貴。

所以農村老俗話:「割肉不割糟頭肉,買魚不買鯽殼魚」,前半句話還是非常有道理的,但是後半句因為時代在變化,人們的生活水平提高了,找到了更加完美的烹飪方法,小鯽魚,人們也做得好吃美味,又有營養,又安全。

謝謝大家的閱讀,喜歡的朋友請點讚,關注收藏轉發一下,謝謝你的支持。

相關焦點

  • 農村俗話說「割肉不割糟頭肉,買魚不買鯽殼魚」啥意思有道理嗎?
    割肉不割槽頭肉是什麼意思?豬肉是有品質分類的:現在大家日常生活中去超市買豬肉都會發現,豬肉的名稱和價格都是不一樣的,豬肉的不同部位肉質不同,一般可分為四種,特級:裡脊肉;一級:通脊肉,後腿肉;二級:前腿肉,五花肉,前肘、後肘;三級:血脖肉,奶脯肉。不同肉質,烹調時有不同吃法。
  • 農村俗語「割肉不割槽頭肉,買魚不買鯽殼魚」,是什麼意思?
    豬肉和魚是生活中比較常見的食材,每逢家中喜宴或者平時想解口饞時,總會買上幾斤豬肉和魚來做一些美食,可是對於這兩種食材的購買也有一定的講究。像「割肉不割槽頭肉,買魚不買鯽殼魚」就是農村人的經驗總結,大體意思就是槽頭肉和鯽殼魚再便宜也不能購買,否則不利於身體健康,還非常的不划算。
  • 俗語「割肉不割槽頭肉,買魚不買鯽殼魚」什麼意思?啥是槽頭肉?
    摘要:俗語「割肉不割槽頭肉,買魚不買鯽殼魚」什麼意思?啥是槽頭肉?文/農夫也瘋狂最近豬肉的價格瘋漲,很多人都在說豬肉吃不起了。在我們村裡,有好些老人說都有一個多月沒有吃肉了。在農村裡還有著「割肉不割槽頭肉,買魚不買鯽殼魚」的說法,這句俗語是什麼意思呢?到底啥是槽頭肉,不能吃嗎?前半句的意思是說去集市上賣豬肉的時候,儘量不要購買槽頭肉,哪怕價格便宜也不要買。這是為何呢?所謂「槽頭肉」就是豬脖子處的肉,當豬在吃食的時候,它的脖子就會靠近豬槽,而這個部分的肉就是槽頭肉。
  • 割肉不割糟頭肉,買魚不買鯽殼魚,你對這句農俗有多深的見解?
    農村俗語,這是千古以來老一輩的生活經驗總結,短小卻又頭頭是道,長又不吃老人言吃虧在眼前的道理。由於現在的生活條件和對科學的認知度,對於這些農俗經驗,也已經逐漸淡忘。槽頭肉和鯽殼魚為什麼不買呢?農村俗語到底對不對。——①割肉不割槽頭肉——槽頭肉,它是指豬頭與豬身,連接部位,也稱為「刀口肉,脖頸肉」,東北地區叫「血脖肉」。一頭三百斤的生豬,有18斤槽頭肉!
  • 農村俗話說「割肉不割槽頭肉,買魚不買鯽殼魚」你知道嗎?
    我相信,生活在農村的人,特別是在農村長大的人,聽過各種老話,下來很難追溯,但通過口頭交流,對我們的生活確實有很大的影響。其中有些是經驗的總結,對人生有很好的指導意義。現在農村有一種流行的說法,就是「割肉不割肉,買魚不買鯉魚殼魚」。那是什麼意思?
  • 俗話:「買肉不買槽頭肉,吃魚不吃鯽殼魚」啥意思?究竟有道理嗎
    這句俗話:「買肉不買槽頭肉,吃魚不吃鯽殼魚」非常明白告訴人們,在選購豬肉的時候,槽頭肉不要買,買魚做魚吃的話,不要吃鯽殼魚。為什麼呢?買肉不買槽頭肉:和割肉不割槽頭肉一個意思,首先我們知道槽頭肉就是豬脖頸肉。這塊兒肉是豬身上最便宜的一塊兒肉,主要還是肉質比較差。因為豬脖頸上分布著眾多淋巴,吸收分解病毒細菌等,而且這個位置也是給「藥」的主要位置。總之這塊肉「筋頭巴腦」最多,口感差不說,而且質量也不好。
  • 老人說「買肉不買糟頭肉」,是啥意思?糟頭肉能吃嗎?
    現在受到豬瘟以及其他因素,導致現在豬價飆升,中下層的人們都吃不起豬肉了,只能吃吃素食或者換成便宜的雞蛋、雞肉吃。如今的豬價已經創下了歷史最高,面臨如此高的豬價,當地部門出手相助,保住了上漲的行情,豬價也會隨之下降不少。
  • 「買肉不買槽頭肉」,槽頭肉能不能吃?看懂豬肉那些事
    雖然漲價已經有一段日子了,價格也到了歷史新高,但是豬肉的價格還是一天高於一天。相信很多人都不願意看到這樣的情況,畢竟豬肉是我們餐桌上最常見的肉類之一,如果不吃還是不現實的。但是按照這個形勢,豬肉最近想要降下來還是不太現實的。
  • 農村俗語「買肉不買槽頭肉,吃魚不吃鯽殼魚」啥意思?答案在這裡
    「買肉不買槽頭肉,吃魚不吃鯽殼魚」從字面理解就是,買豬肉的時候不能買槽頭的肉,吃魚的時候不能吃鯽殼子魚,那麼這是為什麼呢?那麼大家知道買豬肉的時候最好選哪一塊比較好麼?在我們北方,一般買豬肉都是分前槽和後秋肉,還有豬肚子處的五花三層,這些地方肉質都比較好所以深受消費者的喜愛。大家都挑喜歡的肉選走了,那麼豬身上的肉都是大家喜歡的麼?顯然不是,豬身上有一塊肉一直都是非常難賣出去的,那就是--槽頭肉。槽頭顧名思義就是豬吃飼料的時候脖子蹭在飼料槽子上的那塊肉,基本在豬脖子的下方,同樣是豬肉為何很多人不喜歡買呢?
  • 「買肉不買槽頭肉,吃魚不吃鯽殼魚」啥意思?有道理嗎?看完懂了
    導讀: 農村很多俗語是告訴我們一些簡單道理,往往是簡短幾個字,但是其內含深層次的含義確是值得我們思考的。這不,今天要說的這個俗語「買肉不買槽頭肉,吃魚不吃鯽殼魚」,我們一起來分析一下。這是因為槽頭肉是頸子肉,是皰肉,全部是肥的,肉是有花點顆粒狀的,看起來是肥的,但是很難出豬油,這種肉不僅不好切,煮著也不好吃,吃在嘴裡面軟綿綿沒有肉香,像吃棉花糖一樣,也是這個原因,槽頭肉一般很便宜,對於家庭環境比較好的,買肉肯定不會買槽頭肉的,但是家裡條件不好,但想吃點肉,於是買點槽頭肉解解饞還是可以的。
  • 俗話說早不買豬肉,晚不買豆腐,這句話啥意思?有沒有道理?
    農村生活過或者是正在農村生活著的人,對於農村俗話一定並不陌生,黑嫂本人比較喜歡這些東西,所以會特別的留意。有句俗話叫「早不買豬肉,晚不買豆腐」就非常有意思,有人覺得很容易弄懂這句話是啥意思,但又不明白裡面說明了個什麼道理。
  • 農村俗語「早買酒,晚割肉,沒有太陽稱豆腐」,這句老話說的有道理嗎?
    農村俗語「早買酒,晚割肉,沒有太陽稱豆腐」,這句老話說的有道理嗎? 有些農村老話確實歷史很悠久了,現代人根本不知道說的是啥意思。比如「早買酒,晚割肉,沒有太陽稱豆腐」這句話。猛一聽農村人怎麼把買東西搞得如此複雜呢?
  • 農村俗語「早買酒,晚割肉,沒有太陽稱豆腐」,啥意思,有道理嗎
    待在農村的人都知道,農村的老人總是喜歡說一些俗語,這些俗語好像就刻在他們的腦子裡,隨口就能冒出幾句俗語,有的是關於節氣的,有的是關於風水的,聽上去好像很迷信,但是仔細研究一下,你就會發現這些俗語都是很有道理的,因為這都是一代代人從生活中積累下來的經驗,今天小編就要帶大家看一句俗語叫做「早買酒
  • 農村俗話說「正月不撿雞,臘月不撿魚」是什麼意思?有道理嗎?
    無論是在城市還是在農村,這兩個月的年味最濃。當然,由於這一特殊性,與其他普通月份相比,正月和十二月的規矩和禁忌也相對較多,尤其是在農村這一領域也有不少俗語。每年的第一個月和最後一個月,農村的老人總是提醒年輕人該做什麼和不該做什麼。很多老人最常說的話是「正月不撿雞,臘月不撿魚」。不過還是每年都有一些小孩好奇:這句俗語是什麼意思?又為什麼會有這樣的規矩呢?
  • 農村俗語「早買酒,晚割肉,沒有太陽稱豆腐」,這句老話說的有道理嗎?
    農村俗語「早買酒,晚割肉,沒有太陽稱豆腐」,這句老話說的有道理嗎? 有些農村老話確實歷史很悠久了,現代人根本不知道說的是啥意思。比如「早買酒,晚割肉,沒有太陽稱豆腐」這句話。猛一聽農村人怎麼把買東西搞得如此複雜呢?
  • 農村俗話說「正月不撿雞,臘月不撿魚」是什麼意思?有道理嗎?
    無論是在城市還是在農村,這兩個月的年味最濃。當然,由於這一特殊性,與其他普通月份相比,正月和十二月的規矩和禁忌也相對較多,尤其是在農村這一領域也有不少俗語。每年的第一個月和最後一個月,農村的老人總是提醒年輕人該做什麼和不該做什麼。很多老人最常說的話是「正月不撿雞,臘月不撿魚」。不過還是每年都有一些小孩好奇:這句俗語是什麼意思?又為什麼會有這樣的規矩呢?
  • 在農村,老人常說「山上不撿肉,水中不撿魚」啥意思,有何道理?
    歡迎大家來到《三個老頭》欄目,如想了解更多的農村人和事,請點擊右上方藍色「關注」訂閱!今天要跟大家分享的話題是:在農村,老人常說「山上不撿肉,水中不撿魚」啥意思,有何道理?以前,有很多地方的農村都是靠打山上的野味為生,有一些地方是靠打魚為生。我們都知道,古時候的時候也沒有那麼多打農藥的東西,很多都是天然食品。記得小時候,經常看到人們在山上挖一些野味,或者是在水裡打魚。但是,在農村,流傳著這樣一句老話「山上不撿肉,水中不撿魚」啥意思,有何道理?
  • 俗話說「魚不蒜,羊不姜」具體是什麼意思?用在烹飪上有道理嗎?
    導讀:俗話說「魚不蒜,羊不姜」具體是什麼意思?用在烹飪上有道理嗎?隨著我們生活水平的不斷提高,在飲食方面也有了很大的改善,各種各樣的調味料都出現在我們的生活中了,其中蔥姜蒜、花椒這四種調味料被稱為「調味四君子」,因為它們不僅能起到調味的作用,而且還能在生活上起到殺菌去黴的作用,而且在我們的日常烹飪中,這四種調味料用得非常廣,大部分菜餚都會用它們來增味。
  • 農村古話「早市不買肉,晚市不買豆腐」,說的啥意思?有道理嗎?
    農村古言、古語、古話,都是經過數代農民生活經驗總結的結晶,自然有其特定的存在含義。這句「早市不買肉,晚市不買豆腐」說的什麼意思呢?是說在菜市場上,早上不要買肉,晚上不要買豆腐。為什麼呢?而豆腐呢,是古今農民都喜歡吃的食物,同樣的道理,早上豆腐都是新鮮出鍋的,早上豆腐當然好,並且價格不貴,一斤肉要買多斤乃至十斤豆腐,於是早上都喜歡買豆腐便成習慣了。豆腐為豆製品,時間長了容易發生質的變化,特別是夏秋季節,賣不完的豆腐到下午都變臭了,腐爛食物對身體有害,當然就不能再買再吃了。
  • 俗話說「魚不蒜,羊不姜」具體是什麼意思?用在烹飪上有道理嗎?
    導讀:俗話說「魚不蒜,羊不姜」具體是什麼意思?用在烹飪上有道理嗎?隨著我們生活水平的不斷提高,在飲食方面也有了很大的改善,各種各樣的調味料都出現在我們的生活中了,其中蔥姜蒜、花椒這四種調味料被稱為「調味四君子」,因為它們不僅能起到調味的作用,而且還能在生活上起到殺菌去黴的作用,而且在我們的日常烹飪中,這四種調味料用得非常廣,大部分菜餚都會用它們來增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