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江蘇網11月26日訊(記者 王宛璐)15分鐘穿越森林去上班,9分鐘從森林而過歸家去,老人在康養體系中頤養天年,孩子在玩耍中感受中國園林文化……26日上午,「第十二屆江蘇省綠色建築發展大會」在寧召開,在「園林綠化與綠色城市建設」專題論壇上,江蘇省設計大師、蘇州園林設計院有限公司董事長賀鳳春女士為大家描繪了一幅詩意盎然的園林畫卷,這次的園林不在水韻江南,而是「北上」來到了雄安新區。
2017年4月1日 ,中共中央、國務院決定設立國家級新區——雄安新區。未來的雄安是什麼模樣?許多人都在期待這個答案。「我們蘇州園林設計院在2018年5月份經管委會批准後,正式進入雄安新區園林規劃體系,首先參加的是30 平方公裡景觀綠地系統規劃和人民軸城市空間設計,也是在這個過程中,我們開始走近並了解雄安。」賀鳳春告訴記者, 「世界眼光,國際標準,中國特色,高點定位」這16字標準在他們的後期實踐中有了更深刻的體會。
如何在雄安新區打造具有中國特色的園林?團隊在探索中邁出創新腳步。「雄安新區有自己獨特的地理元素,以白洋澱為核心,包含周圍的雄縣、容縣、安新縣及周圍區域,其首要任務是生態修復。」據賀鳳春介紹,「一澱、三帶、九片、多廊」體系,就是通過城市森林植入,片區組團、綠色廊道建設等打造城市生態綠色基底。「70%的藍綠空間比」概念提出後,也曾引起了廣泛熱議。告別過去「攤大餅」的城市建設方式,利用非常有限的30%城市建設面積及70%藍綠空間打造生態宜居新城,這也為現代城市建設明確了新方向。
此外,中國特色如何通過園林表現而出?這也是團隊專家們潛心探尋的關鍵議題。「『越是民族的,越是世界的』,中國園林講究天人和一,道法自然。在經典的中國古典園林中,思想性是第一位。」 賀鳳春認為,中國人在園林中寄託了自己對美好生活的嚮往,對世界思辨性的討論。把中國園林的文化思想,最美形態植入到雄安新區之中,使之相融相通是最終願景。「當然,雄安的建設規劃也給了蘇州一個非常好的實踐過程。」 賀鳳春說道。
據悉,「園林綠化與綠色城市建設」專題論壇由江蘇省城市規劃設計研究院配合籌辦,邀請到住建部科學技術委員會園林綠化專業委員會委員、北京林業大學副校長李雄先生,江蘇省設計大師、蘇州園林設計院有限公司董事長賀鳳春女士,同濟大學景觀學系副系主任、國標《城市綠地規劃標準》主編金雲峰先生,浙江省城鄉規劃設計研究院副院長趙鵬先生,江蘇省城市規劃設計研究院副總工程師、省優秀工程勘察設計師劉小釗先生,全國建設系統勞動模範、南京萬榮園林實業有限公司總工程師吳錦華先生等嘉賓參會並發表主題演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