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民聲|青年眼中的上海:開放又包容 創新有活力

2020-12-16 湘湘帶你看社會

有多少上海青年嚮往穩定的工作?他們愛上海的理由是什麼?近日,上海市青年工作聯席會議辦公室、共青團上海市委員會、上海市青少年服務和權益保護辦公室、上海團校青年研究中心以「上海青年新期待」為主題,在全市14-35歲青年群體中開展問卷調查和重點人群訪談,回收有效問卷5110份。

談及對上海的印象,受訪年輕人認為是現代(12.0%)、時尚(10.1%)、開放(9.6%)、創新(8.4%)、高品質(8.1%)、機遇(7.7%)、有活力(7.4%)、安全(7.1%)、包容(5.2%)等。

「創新」

夏珩哲(男,05後)學校門口的石庫門老房子和低矮蜿蜒的小弄堂被一幢幢高樓取代,這是城市的創新。家附近的老式菜場被拆掉後重建成乾淨明亮的大超市,這是生活的創新。「老年痴呆症」有了新藥可以攻克,這是醫學的創新。5G技術走進千家萬戶,這是科技的創新。每時每刻,我所生活的這座城市,都充滿著「創新」的活力和激情。

「開放」

沙志超(男,95後)從2010年世博會,到連續三年舉辦進博會,從全國首列磁懸浮列車通車,到臨港特斯拉工廠落地,上海一直以開放和包容的態度,迎接五湖四海的朋友,支持和鼓勵新興產業和科技。上海就是這樣一座開放和年輕的城市,就是這樣一座不斷圓夢與造夢的城市。

「安全」

費文玲(女,95後)在上海出生,在上海長大,從獨自上下學到獨自夜路往返,安全,是這座城市帶給我最直觀的感受。即使遇到困難不便,也能及時找到工作人員予以解決,很舒心,亦很安心。

「機遇」

於睿濤(男,05後)我的爸爸是來自河北的一名普通大學畢業生,20多年前來上海闖世界,先後在民營企業、國有企業及日本、以色列等多家外企上班,在上海交通大學獲得MBA學位,現正在東華大學就讀博士研究生。在上海這個國際化大都市,爸爸獲得了多種機遇,在各方面都有了很大發展和提高。

張馨予(女,00後)大學期間,學校和社會為我提供了不少活動平臺,例如進博會志願者、各類大咖講座、文藝演出、畫展、博物館參觀……這些經歷慢慢我慢慢變得敢於表達自己,更結識了不少優秀的人。

「包容」

魯安予(女,05後)「帶貨一哥」李佳琦,前不久被作為特殊人才引進落戶,這不僅說明上海吸引著有為青年來到這個城市發展,更說明無論你從事什麼樣的職業,只要夠努力夠出色,都有機會在你的行業成為楷模,並獲得這個城市的接納。

張和樂(男,90後)在這裡你不僅能聽到各地方言,還能看到不同膚色的人群。每個人都在為生活拼搏奮鬥,只要持之以恆地努力、堅定不移地前行,都有成功的機會!

新民晚報首席記者 陸梓華

【來源:新民晚報】

聲明:轉載此文是出於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註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作者持權屬證明與本網聯繫,我們將及時更正、刪除,謝謝。 郵箱地址:newmedia@xxcb.cn

相關焦點

  • 開放、創新、包容,上海的城市品格為何始終鮮明?
    「三綱」即開放、創新、包容,這是三大主幹;繫於主幹下面的具體內容有「九目」,包括繫於開放的通暢無礙、多元競爭、自律法治,繫於創新的崇尚科學、向善尚美、精進無疆,繫於包容的尊重差異、守望相助、美人之美。
  • 上海民聲|上海青年匯智團:我們的聲音,會被未來聽見!
    在上海,有這樣一個群體——上海青年匯智團。在這兒,匯聚了一批關心青年事務、樂於議事惠民的民間「青年智庫」。他們傾聽廣大青年心聲,收集民生需求,通過人民建議的形式向黨和政府建言獻策,為城市發展、青年成長貢獻智慧和力量。
  • 「四史」學習教育‖尋訪十六鋪碼頭,新青年感悟創新力量
    日前,靜安區人力資源社會保障局團總支組織開展了以「築牢思想之基,綻放青春之光」為主題的「四史」學習教育活動,充分利用上海「改革開放史」中的寶貴資源,引領團員青年們知史愛國、知史愛黨,提升個人能力與修養,激發出立足本職、建功崗位的青春活力。
  • 看見兩岸青年創業的熱潮、活力與未來——上海兩岸青創大賽結果在...
    新華社臺北8月23日電(記者許雪毅 劉剛)「通過比賽,看到兩岸紅紅火火的青年創業熱潮,也看到了兩岸青年的活力所在。」25歲的臺灣女孩謝採倪說。2016上海海峽兩岸青年創業大賽總決賽暨頒獎典禮,23日在臺北松山文創園舉行。本屆大賽共吸引兩岸431個項目團隊、1500多位青年參加。
  • 為什麼全家羅森等敢在上海創新?便利店們說是上海的開放
    原標題:為什麼全家羅森等敢在上海創新?便利店們說是上海的開放  來自上海市統計局的最新數據顯示,今年1-7月上海實現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7705億元,同比增長7.8%。其中,122家限額以上外資企業,零售額同比增長9%,增速高於上海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1.2個百分點。
  • 《思想的田野》上海篇今晚東方衛視播出
    《思想的田野》上海篇以「城市的品格」為主題,實地走訪自貿區「一網通辦」、大科學裝置、智慧小區等,邀請學界專家、科研人員、一線工作者等上海城市變革的親歷者、受益者參與對談,共同詮釋上海開放、創新、包容的品格。
  • 2017上海—臺北城市論壇之青年創業分論壇在滬舉行
    論壇上,市科委主任壽子琪作了題為「創新創業正當時,莫負青春好時光」的主題發言,從青年時期是創新創業的「黃金期」、當前青年創新創業「正逢其時」、青年要成為雙城友誼的「重要橋梁」三個層面,分享了關於創新創業發展的觀點。他指出,推進和激發創新創業活力,是上海加快建設具有全球影響力科技創新中心的關鍵內容。
  • 不同人眼中的上海地圖
    我怕是真的很難回答你了每個人心中都有不同的答案每個人心中都有一副不同的上海地圖我這就帶你們領略一下不同人眼中的上海(說的不對可以留言告訴我,不要罵我罒ω罒)01遊客眼中的上海地圖02文青眼中的上海地圖上海這座城市,永遠都不缺那些文藝青年的,各種小眾景點都是信手拈來。
  • 不同人眼中的上海地圖
    我怕是真的很難回答你了每個人心中都有不同的答案每個人心中都有一副不同的上海地圖我這就帶你們領略一下不同人眼中的上海(說的不對可以留言告訴我,不要罵我罒ω罒)01>遊客眼中的上海地圖☄ 普陀區的M50創意園區一直是文藝青年的寵兒。☄ 上海博物館,去過的人都知道有多牛X,請你了解一下?☄ 上海的展還是很多的,三天一小展,五天一大展,一月來一次快閃...
  • 聚焦| 從城市品格讀懂上海
    一座城市有一座城市的品格。作為「走出去」的最好跳板,「引進來」的前沿陣地,勇立潮頭,大上海為什麼魅力四射?奧秘就在於其城市品格:開放,開啟活力之源;創新,激發不竭動力;包容,厚植溫暖情懷。講座中,熊月之闡釋了何為城市品格,城市品格與城市精神的異同,並從上海開放、創新、包容品格的歷史形成和特點入手,用一個個生動的故事介紹了上海如何在兩次大變局中抓住機遇,無論是被動開放還是主動開放,表現都「不一般」。
  • 2020海聚英才創新創業峰會在上海啟幕
    人才、技術、項目、資金都在此匯聚,創新創業生態圈越來越有活力,他們對未來在上海創新創業充滿期待。  政策「組合拳」激發活力  這個月起,上海一批落戶新政開始實施,包括臨港新片區和張江科學城的「居轉戶」人員、引進人才和留學回國人員在內的各類群體,都成為政策優化的受益對象。
  • 十大國際大都市創新能力評價: 上海創新態勢現增長活力
    本報訊(記者 施晨露)昨天在滬舉行的2015競爭情報上海論壇上,上海科學技術情報研究所聯合全球知名專業信息服務提供商湯森路透(北京)共同發布 《2015國際大都市科技創新能力評價》報告。該報告基於近10年世界專利申請、權威科學引文、ESI高質量期刊論文,對70餘項指標統計分析,從創新態勢、創新熱點、創新質量、創新主體、創新合力5個維度評估了上海、北京、深圳、紐約、倫敦、巴黎、東京、柏林、首爾、波士頓等十大國際知名大都市的科技創新能力,旨在通過全球排名比較,總結特點經驗,為上海探索建設科創中心之路提供借鑑參考。這也是全球首個擇取國際大都市為評價對象的創新能力報告。
  • 聚焦開放創新和審慎監管 第二屆上海金融科技國際論壇舉行
    聚焦開放創新和審慎監管 第二屆上海金融科技國際論壇舉行 來源:中國金融新聞網 作者:記者 周軒千
  • 上海科技青年35人引領計劃啟動
    為加快推進上海建設具有全球影響力的科創中心,全力強化上海科技創新策源功能,服務上海人才引領發展戰略,聚焦青年科技人才培養,由市人才辦、市科技工作黨委、團市委、中科院上海分院、市青聯指導,市青科協主辦的2020「
  • 上海分院舉行第七屆「傑出青年科技創新人才」表彰大會
    11月18日下午,中國科學院上海分院舉行第七屆「傑出青年科技創新人才」表彰大會。中科院副秘書長、院直屬機關黨委常務副書記李和風出席表彰大會並頒獎。上海分院系統15位研究員榮獲第七屆「傑出青年科技創新人才」稱號,表彰他們在航空航天、先進材料、植物學、神經學、有機化學、天文學等領域做出的重要貢獻。上海分院設立「傑出青年科技創新人才獎」,旨在表彰在科技創新中發揮表率作用的青年科技工作者,激勵更多青年人投身科技創新事業。
  • 上海臺企到臺灣招聘青年:鼓勵他們來大陸、來上海實現人生夢想
    6月2日,上海市臺灣同胞投資企業協會第二屆徵才博覽會在臺北市舉辦。有286位臺灣青年在徵才博覽會現場進行面試並與招聘企業達成了就業意向,還有部分應聘者將參加後續的企業複試。諸多招聘企業對前來應聘的臺灣青年彰顯的綜合素質給予高度評價。  近幾年來,上海市臺協一直致力於為臺灣青年搭建來滬實習就業的交流平臺,提供就業新選擇。
  • 「自然而然」——2020上海青年藝術博覽會已向公眾開放!
    「自然而然」——2020上海青年藝術博覽會已向公眾開放!今天,「自然而然」2020年第六屆上海青年藝術博覽會(以下簡稱「青藝博」)在上海世貿商城開幕。
  • 全新城市形象片《上海·恆新之城》發布
    11月5日,第二屆中國國際進口博覽會將如期在上海舉行。倒計時一個月之際,上海市政府新聞辦公室推出全新進博會形象片《上海·恆新之城》,以更為開放、更求創新、更講包容的姿態展示新時代的風採,迎接進博會的到來。
  • 為什麼選擇上海?這些青年才俊道出心聲,每一個故事都充滿著上海溫度
    「王珮瑜原來是蘇州人啊,我一直以為她是上海人。她和上海簡直融為一體了。」一個喜愛王珮瑜的朋友對記者說。從某種意義上來說,王珮瑜是一位典型的「海聚英才」。這位蘇州女子14歲來到上海,因罕見的坤生天賦而被上海戲校破格錄取,在名師們合力精心培養下,逐漸成為當今梨園第一女老生。「如果那年不能來到上海,不見得有現在的王珮瑜。」
  • 改革、開放、創新、包容,是深圳企業精神的核心 「紀念深圳經濟...
    「回顧深圳經濟特區的發展道路,我們可以自豪地說,深圳的成功是有說服力的!改革、開放、創新、包容,和敢闖敢試,是深圳和深圳企業最核心的精神。」當國家發展改革委原副主任、深圳市原市長李子彬擲地有聲地說出這句話時,臺下掌聲如雷,在場眾人無不為深圳特區40年敢為天下先的企業精神所震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