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進洋河酒廠1號陶壇儲酒庫,宛若置身於中華酒文化裡厚重的歷史符號中,真性而寧靜,清爽而沉醉。在這6.8萬平方米的儲酒庫裡,一排排整齊的巨型陶壇以紅布包裹,每一個陶壇可存儲1噸的原漿酒,而在陶壇庫內就有3萬多隻這樣的陶壇。
洋河酒廠陶壇庫
洋河藏酒所用陶壇選用千年陶都景德鎮優質陶土古法定製,純手工製作。這些特別定製的陶壇是在1200-1300℃下燒結而成的,高溫所形成的微孔網狀結構就像人體的毛細血管一樣,使酒體與外界微生物群息息相通、自然吐納、交換融合,這就是陶壇的「呼吸反應」。通過陶壇的呼吸作用,去辛增香,減小刺激性,其香、味變得柔和、順口、細膩,使酒體更加協調。
陶土中豐富的微量元素( Ni2+,Cu2+ ,Fe2+等),也會逐漸溶於酒中。因此,陶壇被洋河廣泛使用,儲藏優質高檔基酒,酒香濃鬱、酒體綿柔細膩。
「好酒配好壇」。就拿夢之藍M9來說,為了讓酒與空氣充分接觸,需要分小壇在地下酒窖儲存。在洋河酒廠百年地下酒窖的陳年老壇中,酒體與壇壁要接觸長達8000個日夜,充分老熟成為「活」酒,從而使酒體更加綿柔。
洋河酒廠百年地下酒窖
每到新酒釀成後,師傅們都會迎接隆重的封壇。對於剛釀出來的酒,必須由封壇師傅親自動手採用古法封壇,方可入陶壇庫緩慢窖藏。
選用輕薄的手工水綿紙,輔以蛋清、豬血等混合而成的天然粘合劑,便構成了古法封壇的必要條件。裱糊是關鍵,需要多達40層的精細操作,才能將壇口密封,封壇師傅每封一壇酒都需要花費1個小時。
酒是有生命的,如人一般,藏酒的過程則是其蛻變和升華,實現陳釀的過程。在洋河有個說法:剛釀出來的酒,像二十多歲的年輕小夥子,血氣方剛,有著衝性,不夠圓潤。在陶壇庫恆溫、恆溼、無光照的環境中,經過二十年甚至更長時間儲存後的酒,像六十多歲的老者,綿柔耳順。如夢之藍M6要15年、夢之藍·手工班和夢之藍M9都至少要20年甚至更久的儲存。和美食一樣,浮躁和急功近利做不出真正的好東西。
歷經歲月與水火淬鍊,才能真正成就好酒。水火是工藝,歲月是時間,時間對於綿柔的釀造,是經年累月的精心儲存。儲存是慢功夫,儲存時間越長,酒體越綿柔,酒的品質自然也越好。洋河的釀酒師傅像呵護嬰兒一樣精心照料,陪著它們一起慢慢「變老」。
雖然了解了綿柔美酒的儲藏,還有人提出了這樣的疑問:
陶壇儲存的酒會揮發,每年的損耗率在千分之三左右。但是,「損耗的酒都是被陶壇喝掉的」。每一個新壇要經過「老熟」後,才能用來儲酒,而「老熟」,被稱之為「請陶壇喝酒」。喝飽了酒的陶壇,才能通過壇身的微孔網狀結構輸送氧氣,讓酒體「自由呼吸」。
俗話說好酒「三分釀,七分藏」,洋河的每一滴綿柔美酒都經歷了陶壇封裝、手工封壇的工序,再加上更長時間的儲藏,才能做到品質更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