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滇國考古發掘有重大發現

2021-01-11 雲南網

雲南網訊(記者 鄭千山)近日,雲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與昆明市晉寧區文物管理所在晉寧上蒜鎮石寨山大遺址的考古勘探與發掘中,有重大發現:繼2017年發現的金砂村上西河遺址滇池盆地第一個古滇文化村落遺址外,日前又在河泊所村河泊所遺址發現了西漢中期以前至西周時期的甕棺、房屋、灰坑、灰溝等眾多遺蹟,出土了「滇國相印」「王敞之印」和「田豐私印」等一系列封泥及大量陶釜、玉石等,進一步 從實物史料上呈現了2000多年前古滇國的社會形態和生活風貌。

據云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研究員蔣志龍介紹,從2018年10月開始的為期半年的河泊所遺址的考古發掘,共發掘遺址1800平方米,涉及田塊、道路(田埂)、水井、窯址、灰坑、墓穴、房屋等,出土了甕棺、陶釜、紡輪、骨錐、牙器、銅鏃、玉鐲、石斧等,其中出土的200餘座甕棺系首次發現,內均有年齡1歲以內嬰幼兒遺骸,這極大豐富了對古滇國葬俗文化的認識;而90號灰坑出土的「滇國相印」「王敞之印」和「田豐私印」等封泥,對了解古滇國在西漢時期的政權性質、行政模式和職官制度等提供了重要線索,初步證明西漢漢武帝在設立益州郡、賜滇王王印的同時,也設立了『滇相』,建立了一整套納入中原王朝的行政管理體系。

古滇國是雲南歷史上創造過燦爛文明的古代王國,疆域主要在以滇池為中心的雲南中部及東部地區。1955年,石寨山第六號墓中曾出土了金質篆書的「滇王之印」,轟動了國內外考古界,印證了司馬遷在《史記·西南夷列傳》中記載的漢武帝元封二年「賜滇王王印,復長其民」的史實;2017年上西河遺址的發現,填補了過去古滇國文化考古研究中滇池盆地只見墓葬遺址沒有村落遺址的空白;此次對河泊所遺址的發掘與發現,拓展和深化了對古滇國政權性質、行政模式和職官制度的研究,意義十分重大。

河泊所遺址距「滇王之印」出土地石寨山墓地僅700餘米,最早發現於1958年,2011年被公布為晉寧縣縣級文物保護單位,2019年2月被公布為雲南省省級文物保護單位,同年10月被國務院公布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相關焦點

  • 雲南發現春秋時村落遺址 填補古滇國文化考古空白
    「過去在滇池盆地只發現古滇文化的墓葬,現在終於找到了古滇文化村落遺址,這是古滇國文化考古的重大發現。」雲南省考古研究所研究員蔣志龍近日對記者說。過去只有石寨山、李家山等地的墓葬出土文物證明燦爛的古滇國文化,現在上西河村落遺址的發現填補了過去古滇國文化考古研究中滇池盆地只見墓葬遺址沒有村落遺址的空白。
  • 滇印記|古滇國是否真實存在?專家挨你款它的前世今生
    掌上春城訊 古滇國曾出現在熱播劇《龍嶺迷窟》中,劇中認為,搬山一派苦苦尋找的雮塵珠就在古滇國的「獻王」墓中。那麼「古滇國」在歷史當中真的存在嗎?又是何人建立了神秘的古滇國呢?讓我們一起在雲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研究館員蔣志龍的講述中,來了解一下吧!
  • 貯貝器 古滇文化的歷史書(文物有話說)
    貯貝器是古滇國特有的青銅器,具有濃鬱的地方特色和民族風格,自被發現以來便受到國內外學界關注,是滇青銅文明中最具有代表性的文物。古滇文化是從戰國初期到西漢末年,以昆明、玉溪兩地為中心、方圓幾百公裡內高度發達的青銅文化。古滇文化的橫空出世、神秘消失,都給人留下遐想空間。
  • 歷史上突然消失的古滇國
    《史記·西南夷列傳》中記載,在當時雲貴一帶數夜郎國和古滇國最大。由於與中原隔絕來往甚少,「西南夷」不了解中原情況其實並不奇怪,故夜郎國鬧的笑話「夜郎自大」實屬正常。不僅夜郎國如此,滇王也曾向遠道而來的漢朝使者問過同樣的話「漢孰與我大?」
  • 澳門大三巴考古有重大發現 發現古牆體結構(圖)
    最新發現的古城牆,結構紮實。  中新網5月31日電 據澳門特區政府網站消息,澳門文化局邀請中國社會科學院考古研究所專家來澳,在大三巴地區進行考古調查及發掘工作,發現古牆體結構,位置及方向南接大炮臺舊城牆,北接茨林圍北邊圍牆,考古成果具重大價值與意義,有利縫合該區歷史環境肌理。  特區政府跨部門小組於今年初正式開展大三巴整體規劃工作,重塑該區的整體性及核心價值。
  • 滇王及家族臣僕墓地考古有新發現 大量典型滇文化器物出土
    原標題:滇王及家族臣僕墓地考古有新發現 大量典型滇文化器物出土   原標題:滇王及家族臣僕墓地考古有新發現 大量典型滇文化器物出土金砂山墓地出土的文物  近日,晉寧金砂山墓地野外發掘和勘探結束,發掘面積共
  • 垣曲北白鵝墓地考古發掘有重大發現
    12月9日,山西省考古研究院公布消息稱:垣曲北白鵝墓地發掘有重大發現。通過對9座墓葬、17個灰坑與出土的500餘件套各種珍貴文物確定,北白鵝墓地是一處兩周之時位於成周王畿之內的周朝王卿高級貴族的墓地。最重要的收穫是發現帶有銘文的銅器近50件套,銘文內容豐富,文字清晰,計14篇。
  • 滇國相印封泥重現晉寧 相印本尊不知所蹤
    月,滇國相印封泥在昆明市晉寧區上蒜鎮河泊所村出土重現了,而滇國相印則還未發現。為了了解這些臺地的功用,雲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聯合晉寧區文物管理所,分別於2018年和2019年對其進行了考古發掘工作。  考古發現有田塊、道路(田埂)、水井、窯址、溝、灰坑、土坑豎穴墓、房屋以及嬰幼兒甕棺葬。遺蹟共分為三個不同的時期,第三和第二個時期還可以細分為不同的時段,限於目前的資料,無法進一步細分。
  • 晉寧石寨山考古回顧
    晉寧石寨山古墓群的發現和考古發掘,是20世紀中國百項考古大發現之一。從1955年第一次對石寨山古墓群進行發掘到現在已有60多年,也已成為歷史。回顧這一段歷史,讓更多的人了解石寨山古墓群發現和發掘的過程及意義,相信也是人們樂於知曉的。  1955年至1960年,雲南省文物考古工作者對晉寧石寨山古墓群先後進行了4次發掘。
  • 浙江史前考古重大發現! 餘姚施岙遺址:最早古稻田在這裡
    12月12日,由浙江省文物局指導,浙江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寧波市文化遺產管理研究院、餘姚市河姆渡遺址博物館聯合舉辦的「餘姚施岙遺址古稻田考古發掘專家論證會」在餘姚市召開。 來自中國科學院、北京大學、山東大學、浙江大學、南京博物院、上海博物館、中國水稻研究所、湖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浙江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寧波市文化遺產管理研究院、餘姚市河姆渡遺址博物館的40餘位專家學者和餘姚市文化和廣電旅遊體育局的相關領導參加了此次會議。
  • 湖北,考古重大新發現!
    武漢「城市之根」——盤龍城遺址東北方向約20公裡處有重大考古新發現!1月12日,湖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正式宣布,黃陂魯臺山郭元咀遺址發現商代晚期鑄銅遺址,僅用於鑄銅的人工臺地面積就達千餘平方米,系迄今所見長江流域規模最大、保存完好的商代鑄銅遺址,堪稱3200年前的「重工業基地」。
  • 寧波史前考古有重大發現
    寧波史前考古有重大發現】文化寧波 12月12日,由浙江省文物局指導,浙江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寧波市文化遺產管理研究院、餘姚市河姆渡遺址博物館聯合舉辦的「餘姚施岙遺址古稻田考古發掘專家論證會」在餘姚市召開。專家認為,施岙遺址古稻田是目前發現的面積最大、年代最早、證據最充分的古稻田,是史前考古的重大發現。來看詳細內容
  • 神秘的古滇王國,是建國以來雲南最轟動的考古學發現之一
    位於雲南省昆明市晉寧縣上蒜鄉石寨村石寨山上的滇國古墓群,是建國以來雲南最轟動的考古學發現之一。石寨山距滇池僅1公裡,是一座石灰巖構造的小山,高約33米,南北長500米,東西寬200米。相傳漢武帝想要出兵徵討滇國的昆明族,先在長安鑿「昆明池」練習水軍,刻石鯨魚,就是象徵此山,因此,有些古籍中又將此山稱為「鯨魚山」。
  • 晉寧古滇考古遺址公園有動作:金砂村歷史村落將微改造
    另外,古滇王國及昆陽鎮在金砂村10km範圍內。根據村莊建設規劃說明,金砂村歷史村落保護和發展將在堅持「微改造」原則上進行,致力於在不改變村莊現狀格局與肌理的基礎上,以最少的方法改善村落的人居環境。同時將有利於村落發展的住宅用地明確為兼具小賣部、小超市、農家樂等功能的混合式住宅用地。而針對公共開放空間,則進行節點的更新改造和設計,以激發村落活力。
  • 湖南省考古發現「莊蹺入滇」證據—新聞—科學網
    本報訊 近日,記者在湖南省田野考古匯報會上獲悉,2012年該省考古工作在湘西、湘南、湘北均發現不少戰國至秦漢時期的墓群及相關遺蹟
  • 雲南發現古滇國「儲錢罐」,存放10餘公斤海貝,專家卻直呼好殘忍
    我們今天繼續來介紹一件古文物,它來自於2000多年前的古滇國時期,可能很多人對古滇國不是很熟悉,那我們先做個簡單的科普吧!古滇國是我們古代中國西南的少數民族,主要分布在雲南中部以及東部地區,歷史上的古滇國存在了大概有500多年,可惜的是西漢初期的時候,這個神秘的歷史古國就消失了。
  • 殺人祭柱場面銅貯貝器:神秘古滇國的瑰寶,被列為禁止出國文物
    《鬼吹燈》中就有「雲南蟲谷」的章節,裡面提到三位主人公跑到雲南尋找雮塵珠,提到了一位古滇國的國君——獻王,當然這裡出現的人物都是小說虛構的。但歷史上,確實是存在這麼一個神秘的古滇國,而且直到現在,人們對這個古國依舊知之甚少。
  • 雲南昆明古滇王國溼地公園一日遊推薦
    兩千多年前,雲南撫仙湖畔有一個古國,司馬遷在《史記》中稱之為「滇國」。滇國(前278年——115年),是中國西南邊疆古代民族建立的古王國,疆域主要在以滇池中心的雲南中部及東部地區,境內的主要民族是古代滇人部落,歷史學家慣稱為滇族。
  • 重大考古!芮國緣何從韓城梁帶村遷都澄城劉家窪?
    澄城劉家窪遺址近日曝出重磅考古發現:考古工作者在這裡發現了周代諸侯大墓,確定遺址為芮國後期的都城遺址及墓地。發現了兩座帶墓道的中字型國君大墓,一座疑似芮國夫人的大型豎穴土坑墓,出土了鼎、簋(guǐ)、編鐘、金器、漆木器等大量文物,同時還發現了車馬坑。
  • 2019年的中國10大考古發現公布:中國古文明考古有了重大突破
    該遺址發現於1958年,曾經有過幾次小規模的考古發掘。2019年,這裡進行了連續發掘,取得了很大的突破。該遺址出土了大量的玉器、石器和陶器,其中玉器最引人注意,如匕形玉佩、觿形玉佩(彎條形器)、玉管、玉珠、玉璧、玉環、玉錛和玉斧等。小南山遺址的發現再次證明了古代的東北並未文明的荒漠,在上古時代,這裡是中國玉文化的發祥地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