澳門大三巴考古有重大發現 發現古牆體結構(圖)

2020-12-13 搜狐網
最新發現的古城牆,結構紮實。

  中新網5月31日電 據澳門特區政府網站消息,澳門文化局邀請中國社會科學院考古研究所專家來澳,在大三巴地區進行考古調查及發掘工作,發現古牆體結構,位置及方向南接大炮臺舊城牆,北接茨林圍北邊圍牆,考古成果具重大價值與意義,有利縫合該區歷史環境肌理。

  特區政府跨部門小組於今年初正式開展大三巴整體規劃工作,重塑該區的整體性及核心價值。文化局邀請國家級考古專家來澳,在大三巴及鄰近區域進行大面積調查,探尋聖保祿神學院及古城牆遺蹟。該考古隊自今年4月10日正式展開調查,至今已完成四分之三工作。

  據考古隊專家透露,考古工作包括在首期清拆的兩幢舊公務員宿舍範圍進行考古發掘,並在鄰近地區進行電法和磁法的物理探測,以了解地底考古遺蹟的分布狀況,調查範圍遍及聖保祿神學院前壁、大炮臺、茨林圍及顯榮裡一帶。

  在已清拆的兩幢舊公務員宿舍範圍內,目前發掘面積約735平方米,發現了一塊早於宿舍大樓的土塊地面,南北長1.5米、東西長3.5米,有向另外兩幢宿舍大樓的方向延伸的趨勢。出土遺物有清代至民國初年的瓷片、瓦片、瓦當及鐵炮彈等。

  另在茨林圍東側一地盤內發現一段古牆體,南北長15.5米、東西已露出的寬度約1.27米、高2.45米。其方向南接大炮臺舊城牆,北接茨林圍北邊圍牆。經過局部試掘,牆體構造由至少五層石塊砌成基礎,石塊上鋪上一至兩層包灰青磚,其上再有夯士。夯土層次紋理清晰,每5至10釐米一層。牆體南端出露了一段包青磚的牆壁,牆中夾有黃土,初步分析這段牆體的南側可能為一東西向的通道。

  目前發現的古牆體與1760年、1886年及1912年的澳門古地圖描繪的古城牆位置一致,基本已可確認為古牆體的一部分。但它是作為聖保祿神學院外沿的圍牆,還是大炮臺北段的澳門古城牆,又或是兩者功能合二為一的結構,仍有待進一步釐清和探討。該牆體在方向上橫跨未清拆的兩幢舊公務員宿舍大樓,而與大炮臺的城牆位置連結,因此有需要在另外兩幢大樓地底下展開進一步考古發掘工作,以全面了解牆體遺蹟的性質及分布狀況。

專家介紹原公務員宿舍地下發現的古蹟
  配合下一階段考古將清拆餘下兩間公務員宿舍

  澳門土地工務運輸局將於下周清拆餘下的兩棟公務員宿舍,以配合專家進行下一階段的大三巴考古工作;特區政府將因應下一階段的考古成果,制訂大巴區未來空間利用的整體規劃,在完成初步規劃研究後會向社會公開諮詢,期望未來的規劃方案能達到保留歷史文化價值及創造經濟發展達致平衡共贏的作用。

  跨部門工作小組指出,為了解高園街四幢公務員宿舍所在處(即當年聖保祿學院遺址)的情況。特區政府於今年3月率先清拆靠近大三巴牌坊兩幢公務員宿舍,讓中國社會科學院考古專家於4月在現場進行考古調查和發掘的工作。經過個多月的考古,取得了階段性的成果。

  考慮到儘快開展下一階段的考古工作對進一步更全面了解,考證聖保祿神學院的原有格局以至整個大三巴區的古蹟起重要作用,因此,特區政府日內會清拆餘下兩間公務員宿舍。

  鑑於位處澳門世遺核心區及文化旅遊中心的大三巴區,擁有深厚的歷史文化底蘊,整片景區對周邊以至全澳的文化旅遊景點和經濟均起著輻射及帶動的重要作用。為此,特區政府規劃部門會因應屆時的考古成果而展開大三巴世遺核心區的整體規劃研究,並以保護及強化歷史文化資產、提升整體環境素質、創造多元產業發展機會的前提下展開相關研究工作,令日後推出的規劃方案能達到縫合歷史環境紋理,豐厚澳門的歷史遺產,彰顯其重要的文化價值外,亦可透過重塑大三巴區旅遊及文化資源,從而達到改善舊區環境,推動區內多元經濟的目的。

  大三巴世遺核心區的規劃涉及文物保護、旅遊、民生、交通和文化等不同方面,為了令規劃方案能達到保留歷史文化價值及創造經濟發展達致平衡共贏的目的,政府在完成初步的規劃研究工作後,跨部門工作小組會向社會公開諮詢,廣泛徵集社會意見和建議,進一步優化規劃方案內容。

(責任編輯:馬濤)

相關焦點

  • 澳門將啟動大三巴周邊考古工作
    澳門特區政府10日表示,將著手拆除本地著名世遺景點大三巴周邊的兩幢公務員宿舍,以便考古專家進場開展相關考古工作。   為重塑大三巴的歷史氛圍並提升澳門的旅遊品質,特區政府已成立一個跨部門小組負責大三巴世遺核心區及其周邊地區的整體規劃研究。
  • 古滇國考古發掘有重大發現
    雲南網訊(記者 鄭千山)近日,雲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與昆明市晉寧區文物管理所在晉寧上蒜鎮石寨山大遺址的考古勘探與發掘中,有重大發現:繼2017年發現的金砂村上西河遺址滇池盆地第一個古滇文化村落遺址外,日前又在河泊所村河泊所遺址發現了西漢中期以前至西周時期的甕棺、房屋、灰坑、灰溝等眾多遺蹟,出土了
  • 難道是重大考古發現?南澳發現真正的太子樓遺址??
    受訪者供圖  在清理的過程中,考古人員發現,建築遺址的結構分為主房和偏房。主房為三進深、三開間結構,而偏房則因為保存範圍太小而難以分辨進深和開間結構。「根據部分牆基解剖來看,不見有基槽,牆體直接在原生土上砌築。下部鋪石條,石條之上用瓦片堆砌,兩面都很平整,可能是砌築時用夾板規範固定,牆寬38-41釐米,殘高0-120釐米。內部應為木架結構,泥瓦蓋頂。」
  • 浙江史前考古重大發現! 餘姚施岙遺址:最早古稻田在這裡
    12月12日,由浙江省文物局指導,浙江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寧波市文化遺產管理研究院、餘姚市河姆渡遺址博物館聯合舉辦的「餘姚施岙遺址古稻田考古發掘專家論證會」在餘姚市召開。 來自中國科學院、北京大學、山東大學、浙江大學、南京博物院、上海博物館、中國水稻研究所、湖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浙江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寧波市文化遺產管理研究院、餘姚市河姆渡遺址博物館的40餘位專家學者和餘姚市文化和廣電旅遊體育局的相關領導參加了此次會議。
  • 重大考古發現,5300年前!
    ,近來取得階段性重大成果。5月7日,鄭州市文物考古研究院公布雙槐樹古國時代都邑遺址階段性重大考古成果。新華社記者 李安 攝經考古勘探發掘和科學測年確認,雙槐樹遺址是一處距今5300年前後的仰韶文化中晚期巨型聚落遺址。
  • 澳門路氹歷史館——氹仔首次發現的考古遺址
    路氹歷史館本身就是一個歷史建築,後又發現了其地下的考古遺址……在這裡可以了解澳門的昔日海島生活。尋古問今的歷史建築  從氹仔中葡小學下車後,往官也街方向走,會路過路氹歷史館,綠色的建築外牆,吸引著一些遊客在此拍照留念,站在門口的保安則會推開玻璃門,歡迎遊客們入內參觀。
  • 寧波史前考古有重大發現
    寧波史前考古有重大發現】文化寧波 12月12日,由浙江省文物局指導,浙江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寧波市文化遺產管理研究院、餘姚市河姆渡遺址博物館聯合舉辦的「餘姚施岙遺址古稻田考古發掘專家論證會」在餘姚市召開。專家認為,施岙遺址古稻田是目前發現的面積最大、年代最早、證據最充分的古稻田,是史前考古的重大發現。來看詳細內容
  • 湖北,考古重大新發現!
    武漢「城市之根」——盤龍城遺址東北方向約20公裡處有重大考古新發現!1月12日,湖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正式宣布,黃陂魯臺山郭元咀遺址發現商代晚期鑄銅遺址,僅用於鑄銅的人工臺地面積就達千餘平方米,系迄今所見長江流域規模最大、保存完好的商代鑄銅遺址,堪稱3200年前的「重工業基地」。
  • 澳門旅行,深巷裡發現一個「小三巴」,比大三巴牌坊更值得去打卡
    很多人去澳門旅行,都會去打卡大三巴。大三巴是指大三巴牌坊,正式名稱為聖保祿大教堂遺址,是澳門的標誌性建築物之一。聖保祿教堂是澳門天主之母教堂,可惜因為一場火災,只留下一面石牌坊沒有被燒毀。對了,在大三巴牌坊旁邊,有一個澳門博物館,可以去轉轉,更加深入的了解澳門的過去。澳門世界人口密度最高的地區之一,由澳門半島和氹仔、路環二島組成,北面與廣東省珠海市拱北相接,我第一次去澳門,也是從拱北口岸進入澳門的。
  • 澳門旅行,深巷裡發現一個「小三巴」,比大三巴牌坊更值得去打卡
    聖保祿教堂是澳門天主之母教堂,可惜因為一場火災,只留下一面石牌坊沒有被燒毀。對了,在大三巴牌坊旁邊,有一個澳門博物館,可以去轉轉,更加深入的了解澳門的過去。,起伏跌宕,常常會有新的發現。其實從澳門媽祖閣到大三巴牌坊,那一路藏著太多非常有歷史的建築,等你一一去發現。
  • 石峁遺址的考古發現與研究綜述
    圖二石峁城址結構示意圖 下載原圖  調查結果顯示,「皇城臺」為大型宮殿及高等級建築基址的核心分布區,三面臨溝,僅北側偏東有一窄梁通往外界。臺頂面積約8萬平方米,分布有成組的建築基址,北側還有「池苑」遺蹟。
  • 鳳凰咀遺址考古有重大發現
    武漢大學考古系鳳凰咀遺址考古執行領隊單思偉博士說,這些房子以柱子為支撐,用草拌泥糊成一面牆體,然後用火烤硬,這叫木骨泥牆,從發掘出的這些房子的分布看,大房子在地勢高的地方,說明當時這裡的人有地位高低之分了。離房子幾米處就是墓葬區,傳統的土坑豎穴墓共有九個,墓葬內有人的遺骸以及紡輪和紅陶杯等陪葬品。
  • 鳳凰咀遺址考古有重大發現 !
    武漢大學考古系鳳凰咀遺址考古執行領隊單思偉博士說,這些房子以柱子為支撐,用草拌泥糊成一面牆體,然後用火烤硬,這叫木骨泥牆,從發掘出的這些房子的分布看,大房子在地勢高的地方,說明當時這裡的人有地位高低之分了。  離房子幾米處就是墓葬區,傳統的土坑豎穴墓共有九個,墓葬內有人的遺骸以及紡輪和紅陶杯等陪葬品。
  • 「考古中國」重大項目:新石器時代考古又獲重要新發現
    中國北方地區已知最早的具備完整防禦體系的石城是怎麼布局的,滕州崗上遺址南部墓葬區發現哪些器物,七星墩古城遺址又有哪些新發現,孫家崗遺址墓地出土陶器有哪些特點
  • 大三巴——澳門的標誌(澳門歷史城區探寶)(圖)
    澳門的人口中,百分之九十都是中國人,他們按照自己的習俗,稱之為「大三巴牌坊」,賦予中國文化的色彩,也顯現了澳門中西文化交融的特色。  大三巴,這面360年前聖保祿教堂的前壁,保留了十分典型的歐洲文藝復興時期巴洛克風格。
  • 最美景觀:與大三巴牌坊鄰近,擁有悠久歷史的澳門大三巴炮臺
    大家好,今天小編就給大家介紹一下澳門的大三巴炮臺。大三巴炮臺是澳門的主要名勝古蹟之一,它與大三巴牌坊相鄰近。在澳門,人們常說不到大三巴牌坊就不算是到過澳門,那麼,如果到了大三巴牌坊而不到與其相鄰近的大三巴炮臺,也就會留下無盡的遺憾。
  • 10項世界重大田野考古發現在滬揭曉
    來源:世界考古·上海論壇   【新民網·獨家報導】「世界考古·上海論壇」今天(8月23日)在中華藝術宮拉開大幕,10項世界重大田野考古發現和9項重大考古研究成果評選結果揭曉。據悉,這也是該獎項在世界考古學界首個權威性評選。
  • 考古發現河南漢朝函谷關不僅是"關" 還是"城"(圖)
    當我再一次站在黃土之上,凝望著這座沉寂的古關,感觸到的只有那一份厚重。  「漫道黃土轉蒼涼,回望千年古戰場,車不向前人不語,函谷關前立斜陽。」  謹以這首小詩紀念這座千年古關。  為配合絲綢之路申遺工作,洛陽市文物考古研究院於2012年6月開始對漢函谷關關城遺址進行調查勘探和考古發掘。
  • 澳門大三巴到底有哪些故事?
    答|百度派 @我就是網友呀提起澳門的地標性建築,大三巴絕對是前三位的景點,網上看了不知多少關於大三巴的照片,之前也看朋友從澳門回來拍的照片,最多的就是大三巴。那一塊高高聳立的、看似單薄的牆體,已在此佇立了400年,見證了澳門的百年滄桑。說起大三巴,恐怕現在很多人都知道它其實是聖保祿大教堂的前壁。教堂原本由一名義大利籍耶穌會神父設計,1602年奠基,1637年全部竣工,而教堂前一段長石階則於稍後完成,當時是東方最大的天主教堂,號稱「東方梵蒂岡」。
  • 夏文化研究有新進展,考古發現二里頭遺址網格型都城布局
    新京報快訊(記者 倪偉)11月25日,國家文物局在京召開「考古中國」重大項目重要進展工作會,通報了河南二里頭遺址、安徽禹會村遺址、河南時莊遺址、餘莊遺址、黃山遺址等5項重要考古發現。這五項重要發現,將有力推動夏文化研究、中原地區文明化進程研究等重大學術課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