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願人長久,千裡共嬋娟」,中秋時節,天高氣爽,月朗中天,正是觀賞月亮的最佳時令。古人把圓月視為團圓的象徵,因此,又稱八月十五為「團圓節」。
又是一年中秋時,今年中秋節你準備帶著孩子做什麼呢?除了我們熟知的賞月、吃月餅,關於中秋的起源和習俗你都知道嗎?當孩子問為啥中秋的月亮會圓時,你怎麼回答?
吃月餅的同時,把這些也講給孩子聽吧。
每個月都有最圓月亮,為何中秋之月看起來又大又圓呢?
從氣象學原理來看——中秋節處於秋分前後,太陽光線直射赤道,白晝和夜晚時間幾乎一樣長,月亮恰好接受太陽直射,北方來的乾冷空氣流,迫使夏季一直迴旋在上空的暖溼氣流退去,雲霧減少,能見度提高,月亮接收的陽光最多,顯得格外明亮。
「中秋」這一詞最早記載於《周禮》。因我國古時的曆法,農曆8月15日,正好是一年的秋季,而且是八月中旬,故稱為「中秋」。另外,在一年四季中,每季分為「孟、仲、季」三部分,故秋季的第二個月名為「仲秋」。直到唐朝的初年,中秋節才成了固定的節日。民間尚有「吳剛伐桂、嫦娥奔月」的神話傳說。
許多孩子肯定都聽過嫦娥奔月的故事,這個中秋節,家長可以給孩子講點不一樣的中秋傳說。
嫦娥奔月
相傳,后羿射日後,從王母娘娘處得到一包成仙藥,交給妻子嫦娥保管。不料這一幕被小人蓬蒙看見,趁后羿外出狩獵,逼嫦娥交出仙藥。嫦娥情急之下吞服仙藥奔月。后羿歸來後,只能仰望夜空,對著月中身影呼喚愛妻,並擺上香案、放上果品,遙祭嫦娥。就這樣,中秋節這天祭拜月亮的習俗世代相傳。
吳剛伐桂
相傳月亮上的廣寒宮前的桂樹生長繁茂,有五百多丈高。漢朝西河人吳剛,曾跟隨仙人修道,到了天界,犯了錯誤,仙人就把他貶謫到月宮砍伐桂樹。每次砍下去之後,被砍的地方又立即合攏,幾千年來,這棵桂樹永遠也不能被砍光。李白有詩云,「欲斫月中桂,持為寒者薪。」
玉兔搗藥玉兔搗藥,道教掌故之一,見於漢樂府《董逃行》。相傳月亮之中有一隻兔子,渾身潔白如玉,所以稱作"玉兔"。這種白兔拿著玉杵,跪地搗藥,成蛤蟆丸,服用此等藥丸可以長生成仙。久而久之,玉兔便成為月亮的代名詞。
中秋節,三秋桂子,十裡荷花,正是一年中最有詩意的時節。
月圓之夜,伴著丹桂飄香,詩情畫意,賞月的同時宜朗誦詩歌!
蘇軾《水調歌頭.丙辰中秋》
丙辰中秋,歡飲達旦,大醉,作此篇,兼懷子由。
明月幾時有?把酒問青天。
不知天上宮闕,今夕是何年。
我欲乘風歸去,又恐瓊樓玉宇,
高處不勝寒。
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間?
轉朱閣,低綺戶,照無眠。
不應有恨,何事長向別時圓?
人有悲歡離合,月有陰晴圓缺,
此事古難全。
但願人長久,千裡共嬋娟。
辛棄疾《滿江紅.中秋寄遠》
快上西樓,怕天放、浮雲遮月。
但喚取、玉纖橫笛,一聲吹裂。
誰做冰壺浮世界,最憐玉斧修時節。
問嫦娥、孤冷有愁無,應華發。
玉液滿,瓊杯滑。
長袖起,清歌咽。
嘆十常八九,欲磨還缺。
若得長圓如此夜,人情未必看承別。
把從前、離恨總成歡,歸時說。
陸龜蒙《中秋待月》
轉缺霜輸上轉遲,好風偏似送佳期。
簾斜樹隔情無限,燭暗香殘坐不辭。
最愛笙調聞北裡,漸看星瀠失南箕。
何人為校清涼力,欲減初圓及午時。
皮日休《天竺寺八月十五夜桂子》
玉顆珊珊下月輪,殿前拾得露華新。
至今不會天中事,應是嫦娥擲與人。
蘇軾《中秋見月和子由》
明月未出群山高,瑞光千丈生白毫。
一杯未盡銀闕湧,亂雲脫壞如崩濤。
誰為天公洗眸子,應費明河千斛水。
遂令冷看世間人,照我湛然心不起。
西南火星如彈丸,角尾奕奕蒼龍蟠。
今宵注眼看不見,更許螢火爭清寒。
何人艤舟昨古汴,千燈夜作魚龍變。
曲折無心逐浪花,低昂赴節隨歌板。
青熒滅沒轉山前,浪風回豈復堅。
明月易低人易散,歸來呼酒更重看。
堂前月色愈清好,咽咽寒鳴露草。
捲簾推戶寂無人,窗下咿啞唯楚老。
南都從事莫羞貧,對月題詩有幾人。
明朝人事隨日出,恍然一夢瑤臺客。
我們國家地大物博,家長可以告訴孩子各地過中秋的方式不同,存在地域和習俗的差異,讓孩子了解各地過中秋的方式。
「月是中秋明」,賞月古稱玩月,跟其他景物一起觀賞更有韻味。兔兒爺是中秋節期間,給孩子們玩耍娛樂的一種泥塑玩具。
今晚,我國新疆、內蒙古、河南、湖北、湖南、安徽、江蘇、浙江等地大部天空晴朗,抬頭即可見皓月當空的美景;黑龍江、吉林、遼寧、四川、陝西、西藏等地則天公不作美,陰雨綿綿,無緣觀賞中秋明月。北京、天津、河北、山西、山東、雲南、廣東大部天空雲量較多,月色朦朧,可欣賞「彩雲追月」的景象。
中秋節,願人月兩團圓!
長按下方圖片中的二維碼
可以快速學習
《中國少年先鋒隊標誌禮儀基本規範》哦~
凡註明來源的作品,均轉載自他處,不代表本站贊同其觀點,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權請聯繫,我們將及時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