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年東海沉船將重見天日 發現船員遺骸機率不大

2020-12-16 中國新聞網

  伴隨著一陣汽笛長鳴,昨天中午12點,寧波象山「小白礁Ⅰ號」船體發挖與現場保護主工作船——「滿洋2004」號工程船緩緩駛離寧波北侖白峰碼頭,開往象山北漁山島海域,正式拉開了2014年度「小白礁Ⅰ號」水下考古工作的序幕。

  在沉寂了近兩年之後,這艘160多年前的沉船,再次映入人們眼帘。「小白礁Ⅰ號」是一艘從寧波港始發的木質商貿運輸船,下沉於清代道光(1821~1850)年間,埋藏在水下約24米的幽深海底。沉船遺址位於象山縣石浦港東南約26海裡的北漁山島海域。

  沉船在2008年度浙江沿海水下文物普查中被發現,堪稱繼「南海Ⅰ號」、「南澳Ⅰ號」之後的重大水下考古發現,因此備受矚目。2012年,央視對發掘過程進行了直播,本報也連續做了詳細報導。

  據了解,本次「小白礁Ⅰ號」船體發掘與現場保護工作,預計將持續兩個月左右時間,屆時,整個船體將重見天日。

  昨天上午10點,記者在寧波北侖白峰碼頭見到了「滿洋2004」號。工作人員正在為船隻出港做著最後準備,船員和考古隊員們正往船艙裡搬運工作和生活用品。

  這艘工作船長65米,寬15米,船上還堆滿專業打撈設備,船的後部是船員工作區和生活區,中間是一片空曠的場地,可存放打撈上來的船體等。

  承擔打撈任務的滿洋公司副總經理梁興高對記者說,這次派出的工作船和兩年前的工作船不是同一艘,相比起當時的船,這艘船設備更好,也更大一些。

  據介紹,此次船體發挖與現場保護考古工作隊分成了保護、潛水、測繪、攝影4個小組,由於工作地點距離漁山島(漁山列島,分為北漁山島、南漁山島、五虎礁等)比較近,考古工作人員白天在海上工作,夜晚就居住在漁山島上。對於即將在大海和小島上「與世隔絕」兩個月,工作人員說,他們已經做好了在單調環境中迎接艱苦的心理準備。

  謝越亞是廣州打撈局的潛水監管,曾經參與過「南海Ⅰ號」的打撈,此次將參加「小白礁Ⅰ號」的打撈工作。他說,雖然是第一次到象山,預料打撈可能會遇到一些困難,但對於完成這項任務自己還是很有信心。

  「據說現在島上還能上網,條件應該不錯,當時我們在參加『南海Ⅰ號』打撈工作時,都是住在船上的,環境更艱苦一些。」謝越亞說。

  現場

  主工作船比兩年前更大更先進

  為什麼「小白礁Ⅰ號」在2012年基本完成船載文物發掘後,後續工作沉寂了近兩年時間?

  寧波市文物考古研究所所長王結華介紹,「小白礁Ⅰ號」原定於2013年完成船體發掘工作,因考慮到與國家水下文化遺產保護寧波基地建設的時間銜接問題,經請示國家文物局同意後,這一項目就被推遲至今年5-7月間開展。

  據了解,本次考古工作是由國家文物局水下文化遺產保護中心牽頭組織,以國家水下文化遺產保護寧波基地為主實施,並借調北京、天津、山東、上海、浙江、福建、海南、廣東等地以及德國的水下考古與科技保護力量共同會戰。

  來自德國考古研究院的禾多米博士也與眾多國內考古專家一起,奔赴象山北漁山島附近海域。這位在很多國家參加過水下文物考古的專家,將全程參與「小白礁Ⅰ號」船體發掘與現場保護項目工作。

  德國專家全程參與本次考古工作

  本次考古工作隊成員金濤博士對記者說,整個船體發掘與現場保護工作計劃兩個月左右時間完成,分三個步驟:第一步,計劃6月上旬完成船體表面堆積物的清理;第二步,計劃6月中旬完成船體保存狀況資料採集;第三步,計劃7月中旬前完成船體起吊出水、船板測繪和現場文物保護、包裝、運輸等工作。7月20日左右,將結束海上作業返航。

  金濤介紹,與以往相比,這次工作具有鮮明的特色,一是充分吸納社會力量,例如浙江大學、中山大學、武漢理工大學等高等院校和交通部廣州打撈局、武漢海達數雲技術有限公司等科研院所,都參與了進來;二是在遵循考古國際準則的基礎上,將首次在發掘工作中檢驗《水下考古工作規程》,為國家即將頒布試行的《水下考古工作規程》提供實踐經驗;三是在國內水下考古工作中首次通過水下三維掃描、地面數位化採集、空中多角度航拍等海陸空三位一體手段,力爭構建海底古船三維虛擬復原圖像、出水文物數位化信息管理系統、水下考古現場三維展示系統等技術平臺,以全面實現水下考古項目的數位化採集、處理與管理。

  那麼,這次考古工作,有沒有可能發現當時船員的遺骸呢?金濤認為,可能性比較小,一方面,當時的船員,主要在甲板上活動,一旦發生意外,很多都跳水逃生了,困在船艙裡的不多,就算困在船艙裡,也因為船體不大,逃出來也容易;另一方面,經過這麼多年海水的漂流和腐蝕,就算當時有人遇難,現在也不太可能找得到他們的遺骸了。

  計劃

  打撈工作計劃7月完成

  發現船員遺骸機率不大

  據了解,5月到7月,是象山進行水下考古工作的最佳時間,早一點太冷,不利於潛水員下水工作,晚一點可能颱風會比較多。

  發掘出水後的船體,將在現場進行初步保護處理後,再運至北侖春曉國家水下文化遺產保護寧波基地。

  金濤介紹,他們的現場初步處理包括脫鹽、脫水等工作,而公眾要想一睹清代沉船真貌,要等到10月份。

  「由於兩年前,船載文物的發掘基本完成了,所以,這次發現大規模文物的可能性不大。而這艘船具體是哪一年沉的,從現有的證據來看,還是很難判斷。」金濤坦言。

  發掘出來的船體,並不完整,而船體「復原」是一個非常長期的過程,可能要好幾年甚至更長時間。所以,大家想要看到這條船完整的樣子,還需要繼續耐心等一等。

  接下來,「小白礁Ⅰ號」的發掘與現場保護工作將如何展開呢?考古隊員們在工作中又會有哪些發現和經歷呢?本報將持續關注,一探究竟。

  今年10月,可一睹沉船真容

  神秘商船水下靜靜躺了百年

  「小白礁Ⅰ號」船體遺址位於象山縣石浦港東南約26海裡的北漁山島海域。這是一艘從寧波港始發的木質商貿運輸船,下沉於清代道光(1821—1850)年間,埋藏在水下約24米的幽深海底。

  沉船於2008年度浙江沉海水下文物普查中被發現,2009年實施了重點調查和試掘,2011年進行了遺址表面清理,2012年基本完成船載文物發掘。

  迄今「小白礁Ⅰ號」遺址已有出水文物606件,主要為品相精美的青花瓷、名家製作的紫砂壺、標明商號的玉石印章,來自日本、越南的年號錢幣,西班牙銀幣及成列的石板材等水下遺珍。(記者 王晨輝/文 黃昕/製圖)

相關焦點

  • 神秘的墨西哥沉船——撈起的是遺骸,沉沒的是冤憤
    3年前,考古學家在墨西哥西薩爾附近發現了一艘神秘的沉船,一同被打撈上來的還有一場19世紀的悲劇。在沉船被發現三年後的如今,考古學家終於確認了它的身份——奴隸走私船。諷刺的是,就在幾個月後,墨西哥政府將走私瑪雅人口定為了非法。然而他們並沒能看見古巴的土地,這艘船著火沉沒,數十名乘客和船員,以及難以計數的瑪雅俘虜被淹沒在了墨西哥灣的海水裡,直到一百五十年後才重見天日。
  • 被發現時船艙仍有彈藥 致遠號「船印」或將重見天日(組圖)
    此前在探訪三笠公園的致遠遺物時,陳悅說了這樣一段話:「別的軍艦的遺物像是碎了的鋼板,你可以說它是遺骸,像這樣的炮,這樣的完整的一件東西,你就感覺它像是一個戰俘,是被抓到這裡的,再也走不了了。」華西都市報記者王國平報導  2014年,考古人員在丹東黃海海域發現一艘體量在1600噸左右的沉船「丹東一號」。
  • 甲午海戰致遠艦內發現北洋海軍將士遺骸(圖)
    新華社發  新華社瀋陽10月5日專電 (記者趙洪南、姜瀟)在黃海北部海底發現的甲午海戰沉船致遠艦中,一些重要文物近日陸續出水重見天日。引人關注的是,考古人員在沉船中還發現了北洋海軍將士的遺骸。  國家文物局水下文化遺產保護中心「丹東一號」沉船發掘領隊周春水4日晚間告訴新華社記者,考古工作仍在繼續。
  • 西班牙載百億珍寶沉船百年後被發現 引發爭奪戰
    這艘名叫「聖荷西」號的大船在此後的300百年間引發了前僕後繼的搜尋,並被稱為世界遺失的十大寶藏之一。  近日,哥倫比亞總統桑託斯宣布,哥倫比亞在外海發現了「聖荷西」號,並決定對寶藏進行打撈。該船被歷史學家和尋寶者稱作全世界沉船中的「聖杯」,其裝載的財寶價值約20億美元(相當於人民幣約130億元)。  然而,這筆寶藏究竟應該歸屬誰?
  • 唐代沉船千年後重見天日,所載寶藏震驚整個世界!
    它是第一艘被發現和發掘的古代阿拉伯船,船體的木板用椰子纖維製成的細繩縫在一起,而不是使用阿拉伯後世紀更傳統的釘子的方法。沉船木材被發現在沉積物下,保存了木製船隻的遺骸,沒有它,沉船會因海洋蠕動而流失。(復原圖)
  • 舊金山在金門大橋附近發現百年前沉船(圖)
    人民網舊金山4月23日電 (韓莎莎)美國國家海洋與大氣管理局4月23日宣布,在金門大橋附近發現了1888年沉於海底的「切斯特城」(City of Chester)客輪殘骸。 該艘客輪在1888年因為大霧在當今金門大橋所在地附近與另一艘行船相撞。1890年,該船首次被美國國家海洋與大氣管理局前身在海底發現。
  • 瓦薩沉船博物館,世界上唯一保存完好的17世紀沉船
    瓦薩沉船博物館(Vasa Museum)位於動物園島上,主要展示沉船瓦薩號—世界上唯一保存完好的17世紀沉船。瓦薩號戰艦是由Gustv Adolf二世下令建造的,在當時瑞典是列強吞噬的目標,為了提防鄰國的侵襲。
  • 沉沒半個多世紀後,東海發現一艘美國主力潛艇,日本:此前曾轟炸
    圖為灰鯨號潛艇殘骸近日,據媒體報導,二戰時期美海軍的一艘名為灰鯨號的潛艇曾經在東亞地區神秘失蹤,幾十年裡美軍都沒有發現過它的蹤跡,但在沉沒了半個多世紀後事情有了轉機,最近日本勘探隊在東海發現了一艘美國沉沒的主力潛艇
  • 土耳其沉船在地中海被發現
    據英國《每日郵報》21日報導,考古學家在地中海發現了一處沉船殘骸,裡面有數百件人工製品,包括中國瓷器、水壺、咖啡壺、花椒和非法菸斗。一支由英國領導的探險隊使用機器人,在地中海東岸1.2英裡深處的海床上發現了12艘船隻。這些船隻來自公元前300年開啟的希臘、羅馬和奧斯曼帝國的香料和絲綢貿易的古老航線。
  • 南海一號沉船——船員生活豐富多彩,堪稱「流動的小型社會」
    「南海一號」沉船豐富的船員生活用品是非常重要的發現,它們為我們拼湊出800多年前的這個「流動的小型社會」。民以食為天,船員發展出一套適合遠洋需要的「餐單」。由於海上航行時間較長,船上一般需儲備大量酒水、糧食、水果、堅果,豢養牲畜,或捕獲野生動物,或靠岸後補充物資,確保航行食物的供應。船上發現的水果殘骸有:梅核、檳榔果核、橄欖核、棗核、滇刺棗核、南酸棗核、葡萄籽、荔枝核。
  • 英國潛水員沉船中發現銀懷表 苦尋解開百年謎團
    中國日報網環球在線消息:據美國媒體8月19日報導,英國潛水員理查·休斯在2000年撿到了一塊懷表,後歷經9年終於揭開了懷表的身世並找到了懷表主人的後代,從而牽出了一段百年前的往事。  2000年4月休斯在英國威爾斯彭布羅克郡沿海打撈一艘沉船時,突然瞥見了一個明晃晃的東西,起初他以為是一枚硬幣,拿到手裡之後才發現原來是一塊保存完好的銀質懷表,上面還清晰地刻著主人的信息「理察·普裡查德,阿伯索赫,北威爾斯,1866年」。由於這塊懷表價值非凡,休斯猜測它的主人一定聲名顯赫,於是決定將這塊懷表的身世弄個究竟。
  • 「丹東一號」考古還原「致遠艦」最後十分鐘 疑似鄧世昌房間被發現
    經過近兩個月的水下考古調查,國家文物局水下文化遺產保護中心「丹東一號」沉船發掘隊,發現了甲午海戰沉船致遠艦中舷窗、炮彈等一些重要文物,打撈出水的沉船相關文物種類有60多種,數量有100多件。除了發現大量文物外,還在軍官艙附近發現了七八具骸骨,這些遺骨被發現時已不完整。
  • 鐵達尼號遺骸發現35年,為何至今仍未打撈?專家:想撈,但不能
    但這次航行的整個過程中都充滿了坎坷,先是碼頭的工人發動罷工,後又將一艘拖船撞爛了船頭,不過它優秀的航行表現還是令眾人吃驚。此後,奧林匹克號開始了自己的商行旅程。9月20日,它照例離開南安普頓,開往紐約。但就是在這次的航行中,奧林匹克號和皇家海軍霍克號相撞,均受到重大的損傷,但奧林匹克號依舊拖著殘破的身軀將1300名乘客安全地送回了貝爾法斯特。
  • 我國在東海發現4艘英國沉船,全是圓明園文物,英國:請還給我們
    「南海一號」沉船在2003年經過打撈隊的不斷勘測,最終成功出水,在這一艘出水的沉船中發掘的文物的價值就至少達到了三千億元,可能讀者讀到這裡就會忍不住的感嘆:「太值了,給我一個多舒服。」其實「南海一號」的成功打撈並不是僅僅說它值多少錢,這些價值多少的文物並不是最重要的,最重要的是南海一號的順利出水標誌著中國在世界上首創打撈古沉船獲得成功。關於打撈古代沉船,大家可能了解得不多,其實打撈沉船並不是我們自己主動去嘗試的,而是被「逼」出來的。
  • 大陸船員憶述臺灣外海沉船:如同鐵達尼號沉沒
    中國臺灣網10月28日消息 據臺灣《中國時報》報導,「當時就像電影中的鐵達尼號船沉沒一樣,同伴的手抓不住,一個個往下掉」,巴拿馬籍貨輪「建富星」號大副闕袖森心有餘悸說,整個沉船過程大約10分鐘,一艘4.5萬噸的貨輪就這樣沉沒了,根本來不及準備,還好他們幾人落海後爬上救生艇,1個小時後就被救起來。
  • 致遠艦調查發布新成果 或對將士遺骸進行DNA鑑別
    或對將士遺骸進行DNA鑑別  引人關注的是,考古人員在沉船中還發現了北洋海軍將士的遺骸。  國家文物局水下文化遺產保護中心「丹東一號」沉船發掘領隊周春水4日晚間告訴記者,除了發現大量文物外,還在軍官艙附近發現了七八具骸骨,這些遺骨被發現時已不完整。
  • 鐵達尼號1985年就被發現,為何一直不打撈?專家:碰都不可以碰
    英國學者牛頓聲稱自己已經發現了無數證據可以證明發生海難的船隻不是鐵達尼號,可疑的是,事故報告中說明整艘郵輪上甚至沒有一支雙筒望遠鏡可以幫助船員進行有效觀察。而原定乘坐這艘郵輪的白星公司老總也因某種未公開的突發原因取消了這次行程,種種事宜都更加堅定了相關學者對此事故的陰謀定論。
  • 十八世紀北極探險沉船重見天日
    人們在北極兩個海島上發現了富蘭克林船員的墓和遺骸,並用了多年時間對其進行仔細研究。研究結果表明,或是可能表明了,遠徵隊隊員們因為罐裝食品嚴重地鉛中毒了。但具體發生了什麼尚未可知,有時一些研究結果得出的細節駭人聽聞、有傷風化。
  • 菲沉船有遇難夫婦繩子綁手防失散 生還船員憶述
    菲沉船有遇難夫婦繩子綁手防失散 生還船員憶述 2008年06月22日 22:11 來源:中國新聞網 發表評論   中新網6月22日電 菲律賓一艘渡輪昨夜在菲律賓中部海域遭巨浪打翻,菲律賓海岸巡防隊的報告稱,截至傍晚六時,沿海居民已經發現至少十具乘客屍體
  • 加拿大發現170年前北極探險船 船員或互相殘食
    圖:加拿大通過超聲波發現了海底沉船殘骸。  沉船距水面11米  1845年,富蘭克林率「埃裡伯斯」號和「恐怖」號兩艘船出發,探索北極連接大西洋和太平洋的「西北航道」。但船隻意外失蹤,探險隊無人生還。  哈珀證實,搜尋人員7日在靠近加拿大威廉王島附近的水域,利用遠程操控水下設備發現了一艘沉沒的英國探險船,沉船距離水面11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