風情擔潮汕——潮汕民俗

2020-12-13 潮州生活資訊

網上有不少網友對潮汕不甚了解,在國家版圖上也沒有潮汕這個地方,那麼網上頻頻出現的「潮汕」是怎麼一回事呢?

首先,要了解潮汕,我們得先知道潮汕這個名稱的由來。「潮汕」歷史上長達近2000年稱呼為「潮州」,歷史諸如稱呼為「潮州」(隋、唐、宋王朝),「潮州路」(元朝)、「潮州府」(明、清王朝)等,在1904之後才出現這個「潮汕」稱呼。

潮汕並不是一個市縣。潮汕地區,是廣東省汕頭市、潮州市、揭陽市三個地級市的統稱,位於粵東沿海、廣東與福建交界處,與臺灣對望,北回歸線與中國大陸海岸線唯一交匯的地方。潮汕是著名的僑鄉,海洋文化濃鬱,享有「海濱鄒魯」、「嶺海名邦」等美稱

了解了潮汕的由來,怎可忘記潮汕文化,下面小編帶大家領略一下潮汕風情!

潮汕文化,潮劇是其中的特色!潮劇又名潮州戲、潮音戲、潮調、潮州白字(頂頭白字)、潮曲,主要流行於潮州地區,是用潮州方言唱南北曲,兼收昆、弋、梆、黃牌調及潮州民間彈詞、歌冊、小調融化而成。

潮劇

《官音匯解釋義》中稱:「做正字,唱官腔;做白字,唱泉腔;做潮調,唱潮腔……」嘉慶二十一年(1816年)《雲霄廳志》載:「俗好演劇,導淫增悲,豈可使善男女見之?今雖不能盡革,亦當取其有裨風教者,編成歌曲,庶聽之者可以興起良心,不為無助。」

其代表劇目有:《辭郎洲》、《柴房會》、《蘇六娘》等。潮劇經常在廟會上演出,表示於對「老爺」(指 神明)的尊敬,這又涉及潮汕地區一個民俗活動——遊神。 遊神,在潮汕地區又稱「營老爺」。就是選取吉日將神像從廟裡請出來,組織一支具有潮汕地方特色的遊行隊伍,在一定的區域內進行遊行。同時遊行線路上的民眾擺香案、放鞭炮迎接的一種民俗活動。

遊神方式各鄉各有特色,最普遍的是 以帶梢葉的青竹竿掛燈籠為前導,燈籠上書寫有「合鄉平安」、「五穀豐登」等字樣。接著是馬頭鑼開路,後面依次是虎頭牌、高燈彩旗、彩標、花燈、塗戲、潮州 大鑼鼓樂隊,最後是安有諸神塑像的老爺轎。一路上邊遊行、邊表演、邊放鞭炮,每過一重「柵門」,便燃放企腳銃。每次遊神,還舉行演戲、燒煙花朵等遊樂活 動。幾乎所有親戚朋友都一齊來看「勞熱」,整個鄉村洋溢著喜慶歡樂的氛圍。

潮汕人的遊神,可謂是潮汕地區每年的一個非常重要的盛事,其間各鄉各裡父老鄉親、海外鄉賢、政商大佬、市井百姓,都會傾心而出,積極參與。這或許就是潮汕人對傳統文化的一種情結吧。

吃著米糕,聽著小曲,有曲豈可無茶。 潮汕功夫茶,是廣東潮汕地區特有的漢族飲茶習俗。是融精神、禮儀、沏泡技藝巡茶藝術、評品質量為一體的完整的茶道形式,既是一種茶藝,也是一種民俗,是「潮人習尚風雅,舉措高超」的象徵。在潮汕地區,不論嘉會盛宴,或是閒處逸居,乃到豆棚瓜下,擔側攤前,人們隨處都可以看到一幅幅提壺擎杯長斟短酌,充滿安逸情趣的風俗圖畫。

潮州工夫茶講究茶具器皿配備之精良和烹製之功夫。茶壺、茶杯、茶盤、茶墊、水瓶、泥爐、砂銚、欖核碳等是必備的茶具。而嚴格的烹製又需按泡器、納茶、侯湯、衝點、刮沫、淋罐、灑茶等程序進行,方能得到工夫茶之「三味」。正是這些特別的器皿和烹法,使功夫茶獨具韻味,揚名天下。真可謂一茶入口,甘芳潤喉,通神徹竅、其樂無窮。

相關焦點

  • 潮汕俗語「老丈無親」,背後反映了怎樣的民俗風情?
    在潮汕地區流傳著一句俗語叫做「老丈無親」,什麼意思呢?用意譯的方式理解就是我們彼此沒有什麼親戚關係,並不熟悉的意思。在潮汕地區人們通常都是在接收到別人邀請參加宴席的時候用這樣一句話來作為推辭。那麼,在這句潮汕俗語的背後,它反映的是一種怎樣的民俗風情呢?
  • 潮汕民俗:在六月初五晚上,潮汕的小孩會躲在家裡不出門
    是不是潮汕的小孩聽到這個都會害怕起來呢? 但其實,在六月的時候也有一個傳統的鬼節。這個傳統民俗對外地的朋友相對來說是比較陌生的 在潮汕地區,在六月初六有傳統的「過橋節」,也稱「鬼仔擔西瓜」。到六月初六這一天,家裡有人去世有滿100天的,在六月初五晚上就要進行祭拜儀式。
  • 姜薯,潮汕的民俗食物
    有一首叫《美娘》的潮汕民謠這樣唱:美娘想食烏豆乾又要想食海底鰻想食葡萄姜薯湯想食青梅槌白糖白果姜薯片甜湯民謠提到的姜薯湯,在港澳等地稱為潮式糖水姜薯,可以說是潮汕地區一種很鄉土很民俗的食物了。羔燒姜薯說姜薯是潮汕的鄉土民俗食物還有另外兩層意思:第一,姜薯很可能是潮汕特有的物產,這也是一些僑胞在返回異國他鄉時會不顧負累地捎帶上一小簍姜薯的原因;第二,姜薯在潮汕民俗中屬於喜慶食品。
  • 潮汕民俗民風:潮汕民間「搶」俗,是怎樣一個「搶」法?
    在潮汕形形色色的習俗中,各種類型都有,都饒有風趣。眾所周知,搶是非常可恥的一種行,但在潮汕民間卻一直流傳著奇特的習俗,「搶」俗,「搶」不但不會被人唾棄,而是「搶」得越多越好,是對未來美好生活的一種期盼。
  • 民俗年貨最搶手!特色手信散發濃鬱潮汕味道
    今年,市面出現了不少潮汕手信,外包裝依照潮汕民俗文化元素設計,裡面裝的又是潮汕特色食品,從裡到外都很有潮汕味道,大受本地市民和國內外遊客喜愛。轉眼春節將至,家家戶戶都要挑選年貨,這些特色手信一下子就成了最搶手的「網紅」年貨。很多購買者表示,購買的不止是年貨,還有對潮汕民俗文化的念想。
  • 潮汕民俗,曲藝,文學文化
    ,金粉,或摻至少有 400 多年 歷史 主要用於建築雕 梁畫棟的裝飾及 神龕、櫥櫃、屏 風、饌盒、茶盤 等 手法與木雕相漆畫銀粉或其他色彩作顏料,金碧輝 煌,古樸典雅以造型繪畫為基礎, 運用剪裁的瓷潮汕嵌瓷片鑲嵌在屋脊、 簷下照壁的建築裝 飾藝術汕頭媽嶼天后廟、 揭陽 蓮花精設似,選材廣泛, 注重對稱,色彩 鮮豔明快,  (四)民俗文化 潮汕民俗文化在長期歷史發展過程中本地原住民文化和移民文化互相影響
  • 潮汕民俗:潮汕傳統美食「甜粿」,在潮人眼中有何特殊意義?
    在廣東潮汕,有這麼一句諺語:「無可奈何舂甜粿」,說的便是潮汕甜粿,在舊時的潮汕,因為物資實在缺乏,所以人們便要到海外去謀生,當時沒有所謂的乾糧,家中便會準備一些甜粿讓其帶在身上,甜粿不容易變質可以放在身上很久,那時候出海發展的人們也無可奈何,為了生存只能這樣解決饑飽,而後甜粿傳承下來
  • 潮汕民俗:潮汕過年習俗諸多講究,它們對潮汕人有何特殊意義?
    想到過年,相信大家腦海中就會浮現出一群熊孩子,在大路邊放鞭炮,孩子們的歡聲笑語,更有的是一家人團聚一桌,其樂融融的景象,在潮汕地區,他們將團聚二字更是表現的淋漓盡致,而他們新年時舉行的民俗活動更是讓人別有一番風趣,他們祈禱神明,滿滿都是對新的一年美好的憧憬。
  • 潮汕民俗民風:潮汕喪事與喜事同時舉行,這是何故?
    婚嫁之日是非常喜歡的日子,在潮汕風俗中,這一天很忌諱說不祥之話和不詳之事,更別說碰到人家辦喪事了,在潮人眼裡,碰上就是不祥之兆,但今天要分享給大家潮汕有一種特殊的婚事,家裡的喪事和喜事是同時舉行,這是有何故呢?
  • 潮汕民俗:潮汕舊時結婚當天,為何要請伴娘來「做四句」?
    潮汕的文化歷史悠久,從內而外的特色與外界形成了鮮明的對比,潮汕的民間習俗頗多,人的一生會經歷許多次重大習俗,例如結婚,潮汕的婚俗也獨具一格,其中青娘母做的「四句」,更是成為了潮汕地區不可或缺的文化遺產,做四句其寓意便是能夠將良好的家風,傳授給新娘,讓新娘秉持傳統道德,家庭才能美滿!
  • 潮汕民俗:潮汕人逢年過節送的橘子,有何特殊意義?
    放眼整個中國,跟西方國家不同,中國是一個人情社會,經歷上千年演變至今,從未改變過,而在潮汕這一地區,很好的保存了這一傳統風俗文化,許多人認為潮汕地區思想比較封建,這也因為潮汕地區三面朝山一面朝海的原因,在潮人眼裡,他們只是尊敬長輩,希望親戚朋友都能夠在新的一年中,更加如意順心,從逢年過節送橘子這一表現可以看出來
  • 廣東潮汕民俗「出花園」:離開童年美好的花園,長大成人
    關於潮汕「出花園」的民俗的來源,主要有兩個說法:一、與舊時潮汕地區大戶人家的子弟有關舊時潮汕大戶人家,家中建有花園供孩子玩耍,當小孩長至15歲時,那麼將「走出」花園,外出求學、經商等等,與此同時,長輩們為小孩舉辦隆重儀式,寓意成人長大,並寄予出人頭地等美好願望
  • 潮汕冬節民俗
    而潮人通過這種民俗活動,把祈求家人團聚、家族和諧團結的寄託,表現得更為鮮明。冬至前幾天,家家戶戶都要先將糯米舂成米粉末兒曬乾。冬至前一天,吃過晚飯後,家中的主婦就開始張羅著把一隻大箶(淺沿的筐籮)擺在桌上或地上,用開水把糯米粉和成粉團,然後,一家子無論大人小孩就圍坐在箶四周,各自捏取粉團搓成彈珠樣的冬至丸,放入箶裡晾曬。
  • 新加坡潮汕民俗與文化考察團訪問廣東揭陽
    新加坡潮汕民俗與文化考察團訪問廣東揭陽   中新網3月21日電據廣東僑網消息,近日,以新加坡潮州八邑會館會長吳南祥為團長的新加坡潮汕民俗與文化考察團一行120多人到訪廣東揭陽,受到揭陽市副市長林麗嬌等的熱烈歡迎。
  • 潮汕溼炒牛河,完美的潮汕味道
    潮汕溼炒牛河牛肉丸是從客家人做的牛肉丸轉化過來的。也即是說,牛肉丸起源於客家地區。客家人普遍養牛,並且以牛肉作為常用的肉食品,久而久之,那裡便創製出了客家式「牛肉丸」這款小吃來。在清末及民國初期,便有許多客家人挑著小擔,在潮汕走街串巷,叫賣牛肉丸湯。那是在民國初年,有一客家人,在潮汕南門外擺賣牛肉丸湯,價錢便宜,口感脆滑,湯水鮮甜。當地有一個土名和尚、正名葉燕青的人,非常喜歡吃牛肉丸,成為這客家牛肉丸的常客,後發展成為好朋友。這客家人感其情誼,於是把客家牛肉九的製法傳給了葉燕青。後來,葉燕青對牛肉丸的製法逐步加以改進,他製作的牛肉丸湯,在潮汕也出了名。
  • 潮汕民俗:享譽全國的潮汕功夫茶,有何講究?
    在南方因為天氣炎熱,人們在生活中需要飲用許多的水分來補充一天中流失的能量,在潮汕地區,人們為了滿足味蕾的追求,經常以茶代水,隨著時代的變化和經濟的發展,潮汕的功夫茶逐漸變成當地的一種文化,並且不斷的在豐富,潮汕人一出生就生活在這一種茶文化中,而現如今年輕一代,對於功夫茶只在衝泡的手藝上有所了解
  • 潮汕民俗:潮汕民間古老「挽面」美容術,如今已經消失於世?
    潮汕地區,可以說是歷史非常悠久,在民間流傳著許多舊時民俗文化,比如最出名的有功夫茶,潮劇等等,而有些習俗文化也漸漸的消失在人們的眼前,說到「挽面」其實很多人都沒有聽說過,特別是新一代的年輕人,有耳聞但是沒有真正的見過,舊時的女孩在出嫁之前,都會叫來一名「挽面師」幫自己挽面,挽面完之後
  • 帶你了解潮汕的六大特色,體會不一樣的潮汕文化和潮汕故事
    中華民族文化博大精深,一方有一方的民俗、民族文化的傳承,讓每個在外的國人都有各自的信仰,遠處遙望家鄉、更是追思愛憶,例如潮汕文化也是如此潮汕文化是海內外潮汕人朋友的根,且歷史文化悠久各具特色潮州文化有潮汕文化的淵源,潮汕文化在起初並不顯眼,但在最起初的潮汕地區
  • 潮汕分析社:潮汕年終「圓年」習俗,即使是「迷信」也要傳承
    神明也有職位,也有「年夜飯」在潮汕地區,在潮汕各路「神明」中,你會驚訝的發現,神也有職位和職能,像掌管天庭的玉皇大帝,潮人稱為「天公」,幾乎每家每戶家中都有供奉;還有在潮汕大街小巷都有的「土地爺爺」,負責管理土地;還有負責護航的媽祖,這也是沿海地區幾乎都供奉的神明;在家中的眠床上的「公婆神」,孩子們的守護神等等
  • 這個雙十一,我在潮汕大觀園
    在和朋友閒聊之後得知附近有一個潮汕風格的主題公園就叫潮汕風。在他的相約陪伴下,一起到這個主題公園體驗了一番民俗風情。潮汕風主題公園位於汕頭市潮陽,位置很好找,在國道旁。即便是美食活動,但整體的布局都看著比較和諧,特別是潮汕元素的存在。遊園的配套也齊全。不同區域的元素各不相同但整體統一。小橋流水上的紅頭船寓意一帆風順;假山上的牧童吹笛;最顯眼的莫過於潮汕功夫茶文化,一個精緻的茶壺足以聯想翩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