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農業農村部公示了第十批全國「一村一品」示範村鎮名單,鞏義市魯莊鎮小相村榜上有名。
小相村位於鞏義、偃師、登封三市交接處。全村總面積3.12平方公裡,丘陵地貌,耕地面積約2980畝,獨特的自然環境孕育出鞏義市獨有的著名特產——小相菊花。
全村以小相菊花為主導產業,現有小相菊花種植面積1200餘畝。全村從事小相菊花主導產業的農戶有368戶,2019年,該村小相菊花總產量12000公斤,農民人均收入1.18萬元。
近年來,鞏義市積極推薦小相菊花及其產品參加農業農村部舉辦的各種展銷宣傳活動,人民日報社、河南電視臺等媒體多次對小相菊花進行新聞報導,先後榮獲國家及省、市多項榮譽。
2008年被河南省農業廳命名為「河南省無公害農產品產地」,2012年獲國家農業農村部(原農業部)頒發的「農產品地理標誌」登記證書;2014年至2017年連續四屆在上海國際茶博會榮獲「中國名優茶」金獎和特優金獎;2019年入選國家農業農村部農產品質量中心發布的第一批「全國名特優新農產品」名錄。
幸福生活全靠產業帶動,緊挨長壽山風情古鎮,居民致富有門路;依託社區附近工業,拉長產業鏈建設配套廠房增加集體經濟收入,鞏義竹林鎮鎮西街社區想方設法讓居民的日子越過越紅火。
鎮西街社區緊挨長壽山風情古鎮,原來做超市導購的社區居民張素麗到風情古鎮美食街開了家砂鍋店。
張素麗:在旺季的時候一個月能達到七八萬元的營業額,幹了這之後我覺得比之前好的太多了,我感覺這條路我選對了,也走對了,我會堅持下去的。
今年50歲的鎮西街社區居民費現召,身體殘疾,是社區的低保戶,上有90歲的父母需要照顧。費現召:我身體不太好,我找工作不好找,我在這裡工作一個月一千多塊錢。
給費現召提供崗位的企業是鎮西街社區的村集體經濟,生產實行計件制,工資每月準時發,最主要的是工作時間彈性可調,於是來這裡上班,就成了鎮西街社區很多家庭婦女的選擇。
鞏義市竹林鎮鎮西街社區居民劉冠星:離家近,孩子小,兩個孩子,能照顧孩子,也方便照顧家庭,每個月工資三千多,比較不錯。
鞏義市竹林鎮鎮西街集體經濟噸包廠廠長張述增:我這個廠現在安排就業大概就是20到25人左右,員工都是社區的居民,工作時間比較自由。
鞏義市竹林鎮鎮西街社區黨總支常務副書記郭明省:這個租金給我們以後,我們的用途就是除了擴大這個企業的生產規模以外,另外可以搞一些我們的公益事業,其餘的錢我們就是用來給我們的居民分紅,最終目標用來提高廣大居民的幸福指數。
「現在一打開水龍頭,清澈甘甜的自來水就流了出來,感覺真是太幸福了。現在的好日子,我們感到非常滿足。感謝我們劉書記。」看著水管裡流出的透亮的自來水,鞏義市北山口鎮老井溝村12組村民李芝蘭樂得合不攏嘴。
李芝蘭口中的劉書記,就是新當選的老井溝村黨總支書記劉喜軍。
劉喜軍告訴記者,「老井溝」這個名字源於本村有一口老井,供應當地群眾吃水,雖然在一定程度上為群眾解決了吃水難問題,但群眾挑水難也是面臨的一個很棘手的問題。
為了讓群眾吃上自來水,劉喜軍利用駐村工作隊鄭州自來水投資控股有限公司的資源與專業性,與駐村第一書記溝通謀劃,向上申請30餘萬元用於本村吃水管道的升級和改造。
黨員帶頭加油幹,群眾緊跟步伐不掉隊。在管道鋪設期間,無論是水錶、閥門和管道的安裝哪項工作,老井溝村村民自願參與其中,不計報酬,沒有怨言。
「我們全村共有12個村民小組,近3300口人。截至目前,老井溝村1、2、4、12四個小組的水管改造工程已經基本完成,屆時將解決1000多名群眾吃水問題。」
劉喜軍說,「下一步,計劃對全村供水設施、水塔等設備,進行提檔升級,把PVC管全部換成食品級PE環保管,讓全村群眾都能吃上放心純淨的自來水。同時,以12個生產組為單位,實現一戶一表。」
記者發現,每一戶庭院的門前屋後都修建了竹籬笆圍成的小花園、小菜園,閒暇時,村民們就在籬笆裡忙活了起來,精心的打造著一個個具有自家特色的小園子。
3組村民周瑞峰說,現在家家戶戶都進行了改水改廁,生活環境是越來越好了。
很多常年在外工作的村民,看到村裡發生的翻天覆地的變化,也回村參與到美麗鄉村的建設中。
現在,寺灣村的環境更加乾淨整潔,村容村貌煥然一新,生活環境更加舒適了。
走進涉村鎮大南溝村,乾淨整潔的道路沿著山坡鋪展開來,休閒遊園中「二十四節氣」「農耕文化」
「村規民約景觀牆」等道路微景觀隨處可見,帶有古風元素的房屋錯落有致,村民的房前屋後綠植相間,一片生機盎然的景色。
大南溝村面積2.3平方公裡,有1000多口人。2020年被確定為鄭州市美麗鄉村後,借鑑浙江「3A爭創」美麗鄉村經驗,聘請專家進行規劃,遵循著「把農村建設得更像農村」的設計理念,高標準規劃美麗鄉村項目,走出了一條美麗鄉村建設的「特色路」。
2020年以來,大南溝村圍繞公共服務和人居環境改善,投資1000萬元實施美麗鄉村建設項目,項目於2020年4月全面開工。
圍繞美麗生態,大南溝村實施青山工程820畝,種植林木14萬株,修建登山步道2000米,建成觀光遊園3處。
圍繞美麗人居,大南溝村完善了黨群服務中心、文化中心、衛生服務站等公共服務設施;對民居進行統一風格改造,首批改造民居80處,打造特色民宿5處;以「美麗公路」為先導,新修了道路5000米,安裝仿古式路燈150盞。
在我市第一個實施整村「三線入地」,高標準完成改水改廁、安全水入戶、天燃氣入戶。
如今村裡發生了巨大變化,群眾臉上都洋溢著幸福的笑容。
美麗鄉村戰略的深入實施,讓大南溝村這個昔日的貧困村「脫胎換骨」,實現了華麗「蝶變」,成為了獨具特色的美麗鄉村,2021年被確定為了鄭州市美麗鄉村精品村。
曾經,西溝村土地貧瘠、交通閉塞、信息不通,是河南省重點幫扶的貧困革命老區村。如今,西溝村風景美產業興,顏值與內涵兼備,是遠近聞名的美麗鄉村。
走進西溝村,一排排改造好的房屋映入眼帘,錯落有致。為提升鄉村人居環境,該村對沿街35戶房屋建築立面、圍牆、門樓等進行了改造,截止1月初,已完成31戶。
村委旁1000多平方米的文化廣場基本已經建成。沿村主幹道通往南山景觀臺1700米的道路拓寬工程也正在緊張施工中。
同時,西溝村加強黨建陣地建設,新建成的黨建遊園給這個村落增添了幾分「姿色」。該遊園從去年開始動工,於今年年底完成建設。遊園以黨建為主題,由「幸福園」「初心園」「使命園」三部分組成,內容包含歷史文化、革命傳統教育、竹林精神、紅旗渠精神等元素,以此來教育黨員幹部不忘初心,牢記使命,利用產業帶動群眾脫貧致富。
西溝村利用本村及涉村鎮花椒種植基地的優勢,積極發展產業,累計實現花椒種植560餘畝。並引進河南一品農業有限公司投資500多萬元建設花椒加工廠、冷庫,投資30萬元研製酸棗芽茶、蒲公英茶,成立電商平臺和展廳,為涉村鎮萬畝花椒園提供收購、儲存、加工、銷售保障。
與全鎮253戶建檔立卡貧困戶籤訂了高於市場20%的價格收購農副產品,為脫貧攻堅奠定了良好的基礎。
2019年,西溝村摘取「黨的建設星」「鄉風文明星」「平安和諧星」「鄉村美麗星」四顆星。2020年將在穩保四星的基礎上,力爭摘取「產業興旺星」。
驅車駛進河洛鎮神北村,放眼望去,整潔平坦的村間道路,清新別致的農家小院……一派如畫的田園風光。
鞏義市河洛鎮神北村北臨黃河、南依邙嶺,村邊就有劉鎮華莊園和河洛匯流景區,口口相傳著富有特色的神話傳說。在鄉村振興工作中,該村利用青山綠水好生態,打造出一個生態環境優美、特色鮮明的美麗鄉村。
神北村通過實幹苦幹,給村民的出行帶來的極大的變化。該村花費380萬元,修建村主幹道,在道路下面修建6道過水涵洞解決了道路積水問題。同時,將通往神都山約1600米的崎嶇山路連通,在主要部位安裝了防護欄、路標、轉角鏡等。
為提升群眾日益增長的文化需求,神北村在村民活動中心加裝圖書館、桌球活動室、兒童之家等休閒娛樂場所,建成了黨建遊園,完善了文化陣地,滿足了群眾精神文化需求。
據不完全統計,2020年,神北村就種植了2萬多棵苗木,對497戶住宅進行改水改廁,提高了村民的獲得感和幸福感。
登上神北村的神都山,中華民族的母親河——黃河宛若一條玉帶,在村東北與伊洛河交匯。伏羲畫八卦,神龜獻河圖等神話故事,傳說就發生在這一帶。
自古以來,河洛匯流就聯繫著河洛文化之脈,蘊含著中華文化之魂,被稱為「中華民族的文化丹田」。未來,神都山還有望建成省級森林公園。
神北村監委會主任劉旭輝相信,美麗鄉村建設的「畫筆」將在神北村的鄉村風貌上增色添彩。他說:「美麗鄉村建設,每位村民都要動起來,我們村的神都山三面環水,風景秀麗,村旅遊資源豐富,文化底蘊深厚,要通過旅遊發展,帶動神北區域搞美麗鄉村建設。」
走進竹林鎮新山村,平整的水泥路穿村而過,一幢幢白牆黛瓦的民居錯落有致,家門口的小花園、小涼亭中,三兩個村民正在曬暖,一派寧靜祥和的景象。
在新山村,寬闊平坦的村道兩旁松柏整齊劃一,搖曳多姿,村民們在遊園中,休閒娛樂、歡聲笑語不斷,處處彰顯著該村開展美麗鄉村建設帶來的喜人變化。
記者了解到,南山旅遊通道貫穿整個村子,新山村更是結合自身優勢,大力發展黃牛寨旅遊資源,完善基礎設施,建設停車場、民宿、農家樂,增加村民收入。
在美麗鄉村建設中,新山村既不搞「大拆大建」,也不搞「一刀切」,而是把村莊布局和建設規劃放在首要位置,因地制宜、量力而行。
新山村結合村裡的實際情況,在「小細節」上下功夫,汙水治理、擴路修路……把每一分錢都用在實處,打造了一個最樸實最宜居的美麗鄉村。
如今,新山村正大力實施鄉村振興戰略,努力打造一個「望得見山,看得見水,記得住鄉愁」的美麗鄉村,繪就鄉村振興「桃花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