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四五」規劃正在醞釀中。
日前,在北京國際能源專家俱樂部攜手亞洲開發銀行、北大能源研究院聯合舉辦的建言「十四五」能源發展系列活動中,來自能源領域的一批知名專家表示,「十四五」規劃應提出油控指標體系,同時,要基於中美關係全面惡化和疫情加速能源轉型這兩個基本面,發揮國家的制度優勢,立足在5-10年內解決大部分能源自給問題。
在自然保護協會(NRDC)高級顧問楊富強博士作的題為「中國如何控制與減少石油消費總量?」的報告中,他指出,石油、煤炭、天然氣作為化石能源,在消費過程中帶來了能源安全、環境保護、氣候變化三方面的壓力,石油消費總量控制的初衷是要與中國建設安全、清潔、低碳、高效的現代能源體系節奏相一致,即:首先要擺脫對煤炭的依賴,然後要跨越石油時代,最後擁抱以新能源為主體的未來。
楊富強強調,「十四五」規劃應提出的油控指標體系包括兩個方面:
宏觀指標方面,石油消費佔一次能源的比重在2025年應控制在20%以下,這是一個指導性指標,有望在2035年、2050年分別下降到約15%和11%;石油對外依存度建議到2025年控制在72%以內,這是一個預警性指標,有望在2035年、2050年分別控制在67%和48%;能源效率應作為約束性指標在2025年、2035年均採用雙積分標準。
部門指標方面,交通部門,應制定各省市差異化、約束性的禁燃時間表,2025年先在部分省市推出,2035年開始全面推出,一直到2050年全國傳統燃油車全部退出銷售市場。北京、上海等一線城市應該首先制定強制性、有約束力的禁燃時間表。不同地區公共運輸首先要實現去油化,然後是私家車及其他傳統燃油車。化工部門,2025年、2035年應實施禁塑、限塑、塑料回收以及塑料替代,2040年或2045應實施全面禁塑。其他部門各類汽柴油發動機均執行約束性能效標準和排放標準。
與會專家認為,在新形勢下,「十四五」規劃要發揮國家的制度優勢,立足在5-10年內解決大部分能源自給問題。
一是設定能源自給率和清潔化戰略目標,沒有條件要創造條件,充分發揮各方面力量來實現這個目標。
二是我國應以「大慶會戰」模式規劃開發海相頁巖油氣資源,重點是我國東部頁巖油和西部頁巖氣資源。東部的頁巖油大規模開發有望在穩定全國石油產量每年2億噸的基礎上奔向3億噸。這需要把市場和國家力量結合好,國家制定統一規劃,各個公司分別實施。
三是加大可再生能源的開發力度,力爭通過可再生能源解決我國能源需求的增量部分。
四是在更大程度上發揮國家的作用,在提高能效技術開發方面加大支持力度。淘汰各行業早已過時的能耗標準,大幅度提高相關技術標準、環保標準、排放標準,以強制性標準來推動節能降耗工作。國家應通過立法進一步提高燃油車的經濟性標準,對高排量燃油車應提高燃油稅的徵收比例。我國燃油車目前標定的百公裡油耗仍然較高,如果每輛車百公裡油耗在現有水平上壓低3升左右,一年每輛車就可以節省近600-700公斤的燃油,粗略估算,每年我國可以節省3-3.5億噸石油。
五是強制性開放大型國有企業的內部市場,以立法或條例的形式支持民營企業從事節能環保技術研發和推廣,充分發揮民營企業在技術創新方面的活力,加大國有企業的市場競爭意識。
六是在氫能發展技術路線選擇上應另闢蹊徑,考慮「煤炭直接轉化成氫」作為符合我國國情的技術發展路線,支持企業開展工業化試點項目。
七是考慮制定煤制油相關標準。目前煤制油屬於煤炭行業,而負責油品的標委會屬於中石化系統。標準的缺失使煤制油產品難以進入石化銷售系統來替代石油製品。生物柴油也存在同樣的問題,需要儘快理順各方面關係。
八是進一步推動CCUS應用。我國有很多煤、油、氣共存的地方,可以把利用煤化工排放的CO2用來提高原油採收率。
北京國際能源專家俱樂部名譽理事會常務副主席傅成玉、「十四五」國家能源規劃專家委員會組長吳吟、副組長周大地、中國工程院原副院長杜祥琬、中國工程院院士黃維和、「十四五」國家能源規劃專家委員會委員趙文智、秘書長王鵬等近40位專家出席了本次交流活動。
來源:石化行業走出去聯盟
編輯:王海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