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四五」應提出油控指標體系,爭取五到十年能源自給

2020-12-13 中國石油石化

「十四五」規劃正在醞釀中。

日前,在北京國際能源專家俱樂部攜手亞洲開發銀行、北大能源研究院聯合舉辦的建言「十四五」能源發展系列活動中,來自能源領域的一批知名專家表示,「十四五」規劃應提出油控指標體系,同時,要基於中美關係全面惡化和疫情加速能源轉型這兩個基本面,發揮國家的制度優勢,立足在5-10年內解決大部分能源自給問題。

在自然保護協會(NRDC)高級顧問楊富強博士作的題為「中國如何控制與減少石油消費總量?」的報告中,他指出,石油、煤炭、天然氣作為化石能源,在消費過程中帶來了能源安全、環境保護、氣候變化三方面的壓力,石油消費總量控制的初衷是要與中國建設安全、清潔、低碳、高效的現代能源體系節奏相一致,即:首先要擺脫對煤炭的依賴,然後要跨越石油時代,最後擁抱以新能源為主體的未來。

楊富強強調,「十四五」規劃應提出的油控指標體系包括兩個方面:

宏觀指標方面,石油消費佔一次能源的比重在2025年應控制在20%以下,這是一個指導性指標,有望在2035年、2050年分別下降到約15%和11%;石油對外依存度建議到2025年控制在72%以內,這是一個預警性指標,有望在2035年、2050年分別控制在67%和48%;能源效率應作為約束性指標在2025年、2035年均採用雙積分標準。

部門指標方面,交通部門,應制定各省市差異化、約束性的禁燃時間表,2025年先在部分省市推出,2035年開始全面推出,一直到2050年全國傳統燃油車全部退出銷售市場。北京、上海等一線城市應該首先制定強制性、有約束力的禁燃時間表。不同地區公共運輸首先要實現去油化,然後是私家車及其他傳統燃油車。化工部門,2025年、2035年應實施禁塑、限塑、塑料回收以及塑料替代,2040年或2045應實施全面禁塑。其他部門各類汽柴油發動機均執行約束性能效標準和排放標準。

與會專家認為,在新形勢下,「十四五」規劃要發揮國家的制度優勢,立足在5-10年內解決大部分能源自給問題。

一是設定能源自給率和清潔化戰略目標,沒有條件要創造條件,充分發揮各方面力量來實現這個目標。

二是我國應以「大慶會戰」模式規劃開發海相頁巖油氣資源,重點是我國東部頁巖油和西部頁巖氣資源。東部的頁巖油大規模開發有望在穩定全國石油產量每年2億噸的基礎上奔向3億噸。這需要把市場和國家力量結合好,國家制定統一規劃,各個公司分別實施。

三是加大可再生能源的開發力度,力爭通過可再生能源解決我國能源需求的增量部分。

四是在更大程度上發揮國家的作用,在提高能效技術開發方面加大支持力度。淘汰各行業早已過時的能耗標準,大幅度提高相關技術標準、環保標準、排放標準,以強制性標準來推動節能降耗工作。國家應通過立法進一步提高燃油車的經濟性標準,對高排量燃油車應提高燃油稅的徵收比例。我國燃油車目前標定的百公裡油耗仍然較高,如果每輛車百公裡油耗在現有水平上壓低3升左右,一年每輛車就可以節省近600-700公斤的燃油,粗略估算,每年我國可以節省3-3.5億噸石油。

五是強制性開放大型國有企業的內部市場,以立法或條例的形式支持民營企業從事節能環保技術研發和推廣,充分發揮民營企業在技術創新方面的活力,加大國有企業的市場競爭意識。

六是在氫能發展技術路線選擇上應另闢蹊徑,考慮「煤炭直接轉化成氫」作為符合我國國情的技術發展路線,支持企業開展工業化試點項目。

七是考慮制定煤制油相關標準。目前煤制油屬於煤炭行業,而負責油品的標委會屬於中石化系統。標準的缺失使煤制油產品難以進入石化銷售系統來替代石油製品。生物柴油也存在同樣的問題,需要儘快理順各方面關係。

八是進一步推動CCUS應用。我國有很多煤、油、氣共存的地方,可以把利用煤化工排放的CO2用來提高原油採收率。

北京國際能源專家俱樂部名譽理事會常務副主席傅成玉、「十四五」國家能源規劃專家委員會組長吳吟、副組長周大地、中國工程院原副院長杜祥琬、中國工程院院士黃維和、「十四五」國家能源規劃專家委員會委員趙文智、秘書長王鵬等近40位專家出席了本次交流活動。

來源:石化行業走出去聯盟

編輯:王海坤

相關焦點

  • 「十四五」能源發展亟需思考的問題
    張學青編譯 「十四五」將開局,藉助全球價值鏈重構與國內經濟結構調整的機遇,我國能源行業不僅要與高水平城市化相結合,而且應大力推進油儲設施建設,積極向技術型政策體系轉型,抓住發展契機,增加自身競爭優勢。
  • 國網能源研究院副院長蔣莉萍:關於「十四五」能源規劃重點問題的建議
    在著力推進經濟及能源發展市場化的大思路下,國家能源規劃(及管理)的角色,有必要儘快「退回」到對能源供應與消費會產生重大影響的約束性、綜合性指標的確定上,即確定相當於「地板」或「天花板」性質的指標。比如:(1)設定化石能源消費的總量(或者比例)控制指標,完善能源消費總量控制制度。
  • 全國十一省「十四五」光伏發展規劃
    計劃在十四五末完成的儲備項目包含三類,其中光伏項目911.5萬kW,如下表所示。計劃在十四五末完成的、處於謀劃階段的新示範項目包含四類,如下表所示。可見,河北省十四五光伏新增規模將超過22GW。鞏固平原地區「無煤化」治理成果,科學有序推進山區村莊煤改清潔能源。優化調整交通運輸能源結構。嚴控、調整在京石化生產規模。持續開展秋冬季大氣汙染綜合治理攻堅行動。實施二氧化碳控制專項行動和揮發性有機物專項治理行動。
  • 「碳達峰」不是「攀高峰」,「十四五」多地還要大上高碳產業?
    王金南、嚴剛在上述文章中說,「十四五」新建的高碳項目,其排放將延續到2050年前後,給實現2060年碳中和目標帶來巨大壓力,還會壓縮未來20年至30年低碳技術的發展空間。潘家華也表示,碳達峰不是攀高峰,不是爭空間、摸高峰,而是要削峰、壓峰、拉低峰位,以便走向淨零碳,「實現碳達峰不應瞎折騰,謹防誤導,實現零碳能源沒有捷徑」。
  • ...電力關鍵詞:降低工商業電價、保障能源安全、「十四五」規劃...
    核心提示:2018、2019年的政府工作報告中,連續兩年提出降低一般工商業電價10%的量化指標。降低工商業電價,是近年來我國為優化營商環境、降低企業用能成本而持續推進的政策舉措。國家發改委今年2月發出通知,階段性降低企業用電成本,支持企業復工復產、共渡難關。
  • 29省區市「十四五」能源規劃建議稿出爐
    文|光伏頭條我國「十四五」規劃內容尚未明確之際,全國29省區市已經紛紛出臺「十四五」規劃和2035年遠景目標的相關建議稿。在已發布的建議稿中,國際能源網發現,多地文件強調要加快推動綠色低碳發展,強化綠色發展的法律和政策保障,發展綠色金融,並支持綠色技術創新。
  • 發電「十四五」競技場|國家電投:投注「新」能源
    十九屆五中全會結束後第二天(10月31日),國家電投迅速召集集團高層與內外部專家,舉行了一場「十四五」規劃研討會。全球宏觀經濟形勢、國家能源發展戰略、跨界融合與數位化轉型、科技創新等議題,均是這次思想碰撞的重要內容。
  • 綠色發展獲更大力度支持 碳排放達峰行動將跨十年 「十四五」生態...
    接受《經濟參考報》記者採訪的專家預計,「十四五」生態文明建設開新局,綠色發展將獲更大力度支持,特別隨著未來十年碳排放達峰行動的持續推進,低碳產業將站上新風口,全球企業將競逐新賽道。  「十三五」生態保護取得顯著成果  「藍天越來越多,江河越來越清,生態越來越好。」這是近五年來老百姓對周圍環境改變的切身體會。
  • 李超:下篇:十四五規劃量化指標的建議
    防控風險:建議關注宏觀槓桿率及糧食能源安全2017年十九大報告強調「堅決打好防範化解重大風險、精準脫貧、汙染防治的攻堅戰」,三大攻堅戰首次提出,我們建議除了經濟發展和民生福祉等指標設定,十四五期間應更關注防控風險,設置相關預期性指標。
  • 建言「十四五」能源發展 | 大變局下的國際能源合作新趨勢
    (4)對「十四五」規劃的建議。在「十四五」期間,在低油價、疫情常態化以及地緣政治不確定性,特別是在雙循環的大背景下,應積極堅持走出去的國際化合作道路。應把握住低油價下的市場機會,拿到好的項目。選擇好的項目,特別是在天然氣和LNG、光伏及其他可再生能源領域,尤為重要。
  • 年度重磅丨20位業內專家寄語「十四五」開局之年
    尤其是「碳達峰」「碳中和」目標提出後,中國能源電力低碳轉型全面進入了新徵程!為「十四五」能源發展注入了新動能、提出了新要求。現在目標已經清晰,機遇就在眼前,但也會遇到更為嚴峻的挑戰。這裡提到的「能源體系」可以作為能源轉型發展的目標,但尚不能完全與新時代社會主義文明體系相對應,而能源文明的提法恰恰可以滿足上述條件。建議在「十四五」期間,我國將能源文明納入我國推動能源生產和消費革命的目標內容。
  • 【聚焦新發展格局 展望「十四五」】全力打造世界一流「綠色能源牌」
    當前,世界能源格局正發生著巨大變化,綠色低碳成為不可扭轉的發展主流,清潔低碳是未來能源發展國際大勢。站在「十三五」與「十四五」的交匯點,雲南能源產業如何乘勢而上,向著「全國綠色能源示範省」邁進?
  • 中國能源電力「十三五」成就與「十四五」展望論壇舉行
    「十三五」成就與「十四五」展望論壇在京舉辦。    楊昆表示,「十三五」以來,能源電力行業堅決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四個革命、一個合作」能源安全新戰略,加快構建清潔低碳、安全高效的能源體系,發展改革各項事業取得新的偉大成就,預計2020年底,全國發電裝機容量達到21.4億千瓦,其中非化石能源裝機容量9.3億千瓦,佔比達43.7%;全社會用電量達7.4萬億千瓦時左右。
  • 10家電力央企紛紛發聲「十四五」可再生能源規劃!
    眼下,包括兩大電網五大發電在內的各大能源電力企業,正在緊鑼密鼓地編制「十四五」發展規劃。站在下一個五年的十字路口,中國所處的內外部環境已然發生巨變,雙循環戰略、數字革命、能源革命、2060年碳中和目標等關鍵詞成為時代註腳,由此帶來的一系列新要求也將投射在電力企業的布局上。
  • ...靜安區召開法治政府建設「十四五」規劃和依法治區評估指標...
    這場法治頭腦風暴不一般 ——靜安區召開法治政府建設「十四五」規劃和依法治區評估指標體系專題座談會 2020-08-27 17:55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十四五」如何健全地方稅、直接稅體系
    「十四五」時期是我國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實現第一個百年計劃之後,開啟全面建成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新徵程,向第二個百年目標進軍的第一個五年。展望「十四五」,稅制改革將繼續與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深度融合,不斷健全地方稅、直接稅體系,優化稅制結構,促進直接稅和間接稅之間的平衡,深入推進稅收徵管制度改革,促進我國現代財稅金融體制不斷完善。
  • 學校召開教育事業「十三五」發展總結與「十四五」指標體系研討會
    1月12日上午,學校組織召開了教育事業「十三五」發展總結與「十四五」指標體系研討會。全體校領導班子成員,各職能部門及二級學院主要負責人參加會議,學校副校長蔣貽傑主持會議。在聽取了專業群建設、產教融合實訓基地建設、人才與師資隊伍建設等9個專項規劃編制工作的負責人分別就「十三五」規劃目標執行情況、主要舉措、存在的問題及原因以及「十四五」發展展望進行的匯報後,學校校長梁裕強調,學校的「十四五」發展規劃編制要從頂層設計上突出擴容量、提質量、補短板、強服務、嚴監管、樹品牌的觀念,在規劃編制的工作思路上要強調補好課、謀發展,立標杆、強內涵,深化改革、強服務,以茶樹栽培與茶葉加工專業群與物流管理專業群建設樹品牌
  • 研究丨胡鞍鋼:「十四五」時期經濟社會發展目標與指標探究
    【摘要】推動高質量發展是 「十四五」時期我國經濟社會發展的主題。「十四五」時期我國經濟社會發展目標與指標可分高質量經濟發展、創新驅動發展、高質量民生發展、高質量生態發展、高質量文化發展五大類進行測算,並可細分為經濟增速、服務業和新經濟增加值比重、科技創新貢獻、創新主體、收入水平、受教育程度、國土空間開發、生態環境保護、文化和旅遊融合發展等量化指標進行探究。到2025年,我國經濟發展質量效應將明顯提升,對世界經濟增長的貢獻作用將更加突出。
  • ...電力規劃的相關思考:煤電、新能源如何定位?在規劃中應注意什麼?
    【主持人】:當前正是編制「十四五」規劃的關鍵時期,很多研究成果出來。有觀點認為,當前火電利用率較低,火電應大幅度退出,全力提高清潔能源替代比例,這才是未來趨勢,請問對此有什麼樣的看法,以及應該注意的問題?
  • 遠東智慧能源:釋放主業優勢,搶抓「十四五」新機遇
    「十四五」即將開局,從國家到地方層面「十四五」規劃的編制都進入收尾階段。那麼,如何前瞻性地把握「十四五」,以新思維、新動能來適應新的發展要求?  就「十四五」電力規劃而言,我國正面臨能源結構不合理、資源環境約束趨緊、能源利用效率低等深層次矛盾與問題,嚴重製約經濟、社會、環境協調可持續發展,因此以風光水儲輸滿足煤電退出後電力供應,打造清潔低碳、安全高效的現代能源體系勢在必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