悶熱的盛夏,在井陘夜間的山上,有一群捉蠍子的人。夜間山上的燈光閃閃,山裡人都懂:「那是捉蠍子的,不知是誰家的孩子,可得注意安全啊。」蠍子是名貴中藥材,每到伏天就會有收蠍人騎摩託車穿村收購,儘管收蠍條件嚴格,每逢此時就是孩子們最高興的時刻,是用自己心血換成錢的時候。
一盞神奇的捉蠍子燈
蠍子生活於巖石與潮土的山坡,居住在天然縫隙或洞穴。蠍子每天晝伏夜出,多在日落後晚8時至11時出來活動,到此日凌晨2時至3時返窩休息。氣溫在35至39℃之間,蠍子最為活躍。蠍子喜潮怕溼,喜暗怕光,好靜不好動,對各種強烈的光照,震動和聲音十分敏感。
先買一盞捉蠍燈,再備鑷子和盛蠍瓶,是夜間上山捉蠍的必備三件套。翻開山上的石頭,打開捉蠍燈,充滿電量的捉蠍燈發出均勻的紫外線,蠍子在紫外線照射下,就會變得整體發白,很容易辨認。趕緊手持鑷子,對準蠍尾,不小心夾到頭和腹,容易使其受傷。夾蠍的力度要穩,尚若夾松,蠍子的爪會緊緊抓住野草,容易掙脫逃走。力求快、準、穩,稍微動作遲緩,蠍子就會鑽入石縫內。待夾準夾穩後,可將蠍子收入瓶中,盛蠍瓶選用礦泉水瓶掛在腰帶上,在上面鑽幾個小孔用來通風,口小容量大,內壁光滑,可防止蠍子從瓶底爬出瓶口傷人。
夜間上山捉蠍子的孩子
農村的孩子放暑假,不能在家裡光玩。盡力幫助家裡做事,特別是經濟收入偏低家庭,不靠力氣靠技巧,夜間上山捉蠍子是個不錯的活,許多男孩子都幹過的事情,也是考驗膽量比賽能力的機會。夜間上山必須記住的是,一不能穿褲頭,二不能穿涼鞋,是安全第一。白天還得休息好,每天夜幕降臨,小夥伴們就徒步結伴上山,在後半夜返回家中睡覺。
白天捉蠍,半天捉到10隻以上,便算「燒高香」了。夜間捉蠍,蠍子潛伏在課本大小的石頭下,薄薄的石片下面猶多,可以盡情地掀石捉蠍,則會事半功倍。夏夜,家裡悶熱難耐,山上卻涼風習習。十幾歲的孩子膽小怕黑,一般都是2--3人結夥上山捉蠍,夜間捉蠍最好結伴而行,多一位同伴,心中就多了一分底氣。夜晚的山上危機四伏,模糊的視野內荊棘叢生,參差的山石使人腳底打滑,每一個礦坑都成為一個陷阱。冷不丁出現的一條蛇,一隻兔子,一座荒廢的墳,一節勾住衣服的樹枝,一隻騰空的夜鳥,都能讓你的心一下提到嗓子眼。
捉蠍人隊伍正在逐步減少
每到盛夏夜晚,是人們難耐悶熱的時候,也是農村孩子結夥登山捉蠍的旺季。山裡人都懂,每當夜間看見山上的燈光閃閃,總會說:「你看,那是捉蠍子的,不知是誰家的孩子?可得注意安全啊。」蠍子是名貴中藥材,每到伏天就會有收蠍人騎摩託車穿村收購,儘管收蠍條件嚴格,每逢此時就是孩子們高興的時刻,是用自己心血換成錢的時候。
翻開捉蠍的歷史,也給捉蠍人敲響了警鐘。1995年5月19日,井陘南蘆莊小學組織學生上山捉蠍子。學生盧某某在捉蠍子時,被塌倒的石岸砸傷,被緊急送往井陘縣醫院急救,診斷為:右下肢脛腓骨粉碎性骨折,右腿外傷性骨髓炎。2016年8月,井陘洛陽村的村民潘某某,獨自上山捉蠍子,因視線差不慎從山上掉下,經搶救無效不幸死亡。
井陘捉蠍子隊伍,正在逐年衰退,原因:一是村子周圍打工的機會增多了,二是村民們對孩子夜間上山的危險性,實在太擔心。洛陽村15歲的小閆說,「我每年暑假上山捉蠍子,三年了。」他父親告訴記者:「個子高了,打工吧,每天上山捉蠍子,他回不到家裡,我們睡不著覺啊!」
文/侯福順 圖/王會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