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人民日報
一場大雪過後,浙江省金華市磐安縣盤峰鄉的雪凇美景引來不少遊客,靈江源村民宿經營者王鳳娥更忙了。「9個房間早訂滿了。」她說,一年前在當地政府支持下,自己從售賣毛竹轉行經營民宿,收入提高兩三倍。
「縣政府前後投入400多萬元,提升鄉村道路等基礎設施建設,補貼農家樂業主。通過驗收的農家樂業主,可獲4萬元補助。」靈江源村村支書鮑先進說,目前村裡開辦了16家農家樂,經營都不錯。
「十三五」以來,磐安為發展休閒旅遊業累計投入7.5億元。作為經濟相對落後的山區縣,磐安財政資金何來這樣的「大手筆」?
「磐安的做法,是在異地發展工業增加稅收,提供資金保護縣內環境,發展生態旅遊等。」縣委書記王志強說。
這塊「異地」,指的是1995年成立的金磐扶貧經濟開發區,距磐安縣城80多公裡。當年,金華在市區劃出部分區域設立金磐扶貧經濟開發區,幫扶磐安縣發展。這種異地開發方式,也被稱為「飛地」模式。此後,浙江省提出「山海協作」戰略決策,加快扶持欠發達地區發展,促進區域協調。2018年,浙江打造「山海協作」升級版,突出新發展理念和高質量發展要求,推進山區綠色發展、生態富民。在這一背景下,磐安發展注入了更強動力,磐安和金華實現互利共贏。
如今,這塊3.8平方公裡的「飛地」,可為磐安貢獻50%的工業產值,「十三五」以來累計上繳稅收30億元,佔全縣財政資金1/3以上。
「開發區有更好的條件發展產業、管理排放、減輕汙染,這為磐安全域生態保護騰出了更多空間。」王志強說,磐安平均每年為全縣3.7萬戶農戶發放生態公益林補償資金3560多萬元,還實施綠色發展財政獎補機制,根據水質、空氣品質、公益林保護等考核情況,對流域上遊和重要生態功能區進行開發性補償,「十三五」以來累計投入10億餘元。
得益於好山好水,越來越多的磐安人辦民宿、發展旅遊,用「好風景」換來「好錢景」。2020年前三季度,磐安共接待國內遊客超千萬人次,旅遊收入近百億元。
「飛地」的營商環境也在進一步改善。近年來,磐安不斷健全扶持企業政策,讓縣工商、環保等部門入駐開發區。同時,開通網上辦事渠道,避免了企業「兩地跑」的麻煩。
前不久,浙江鵬孚隆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把總部遷到了開發區。「從敲定地點到搬遷完成,不到兩個月。」董事長王錫銘表示,這裡不僅行政審批有效率,政府還幫忙對接浙江大學等高校,在產學研方面給予大力支持,「歸屬感特別足,我們決定紮下根來。」
金磐的「飛地」模式,還推廣到了別處。2019年8月,遼寧省葫蘆島市為幫助建昌縣脫貧,在葫蘆島經濟開發區建立「建昌脫貧攻堅飛地產業園」,並與金磐扶貧經濟開發區內的金磐數字經濟園達成戰略合作。
「金磐開發區相關負責人多次來指導工作,現在產業園一期已有13家企業入駐。」建昌縣委書記李智介紹,「目前項目稅收已定向分配給各鄉鎮。相信產業園能為建昌未來發展提供更多動力。」(記者 李中文 竇瀚洋)
《 人民日報 》( 2021年01月08日 第 01 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