補窩未必有魚,野釣碰到這3種情況別補窩,補得越多虧得越多

2020-12-20 小飛的釣魚閣

很多釣友在釣魚中都特別喜歡補窩,基本是沒口就補、沒口就補,補了還不吃就再補。你以為補窩就能上魚,但實際情況可能剛好相反,補得越多越不吃,到最後的情況就是你沒耐心了,然後把一大團餌料往水裡一丟收杆回家。補窩不一定都是壞事,在該補的時候補魚口可能就會一直延續、越釣越多,但如果你在不該補的時候補了,釣不到魚先不說,還把窩料白白浪費了,有錢也不能這麼玩啊。

夏季溫度高魚吃得多而且小魚鬧窩也比較瘋狂,你多打點窩沒啥事,就算目標魚不來小雜魚也能幫著消耗一部分。冬天水冷魚吃得少,加上小魚又不多,所以補窩是個很講究的事。

野釣遇到以下三種情況建議別浪費窩料,第一是打了隔夜窩現在很多釣友已經會打隔夜窩了,所謂隔夜窩就是今天傍晚打窩,明天早上來釣。

這種方法只要是不走水、不電不網、不大幅度退水同時釣位選得還算不錯的情況下,確實有不錯的效果,比現打現釣效率高很多,我寫過好幾次文章。正常來說,你今天傍晚打了隔夜窩,那麼明天早上去作釣時就不需要打窩了,直接下杆作釣即可,窩子裡魚多用不了幾竿就會上魚,窩子裡魚少那至少也該有漂相的。冬天建議掛紅蟲或蚯蚓作釣,如果你喜歡用餌料,至少在剛下竿時掛活餌試一下,因為活餌能夠最快地測出窩子裡的情況。要是打了隔夜窩第二天卻一口沒有怎麼辦?這種情況我經常遇到,常見原因就是上面說的那幾個。我的解決辦法是:如果釣點附近人不多,馬上找個地方打個窩子,然後先不要立刻搬過去,最起碼等半小時以上,一般建議一小時。在這段時間內,你可以在原釣位再努把力,要麼稍微開點商品餌快速抽個三四十竿,如果一小時都毫無動靜,別守了直接搬!

第二種不建議補窩的情況是下杆後一口都沒有第一和第二兩種情況都是沒口,為什麼要分開說呢?第一種情況主要是指打隔夜窩,打了隔夜窩要是沒口,不是補窩的問題,而是建議你換釣位。你要想隔夜窩誘了一晚上都沒魚,白天守幾個小時基本也不會有戲了。第二種情況主要指現打窩現釣,因為冬季水溫低魚活性差,所以進窩慢是正常的,況且野釣資源本身就不像黑坑,有時候守個幾小時也正常。現打現釣,若是長時間沒口,要不要換位置你自己考慮,如果不換位置那麼補窩就免了,除非打的是粉餌窩。一般釣鯽魚鯉魚打窩就是顆粒、酒米、發酵玉米小麥以及一些粉餌,酒米和發酵雜糧你打下去以後如果沒魚吃,它一直會在水底,所以釣不到魚就不需要補。粉餌不一樣,由於它比較輕、比較細,打下去後容易被水流衝散,或者被小魚吃掉,這樣一來就算沒釣到大魚,也可以適當補一下窩。

顆粒這個東西比較特殊,有些顆粒入水後剛開始不化,要三四個小時才化開,溶散的速度和小魚鬧窩程度、水流大小有關。用顆粒打窩,你先得知道正常情況下多久化完,比如可以放點到水桶裡觀察一下,假設1個小時化開。

在水桶裡1個小時化開,那麼打窩的話化開時間肯定更短,因為河裡有小魚、有水流。在感覺顆粒差不多化開後,不管有沒有口,都建議補點窩。釣了很久都沒口該怎麼辦呢?除了換釣位,你唯一的辦法就是用拉餌抽頻率,靠餌料霧化去吸引魚。但是冬天魚不愛動,抽頻率不見得有效,如果釣的人不多還是建議多打幾個窩。

第三種不建議補窩的情況是完全停口以後冬天的魚喜歡扎堆,如果你運氣好碰上魚窩了,連杆上不是沒可能。但有些釣友一上魚就開心的不得了,在魚口好的時候只顧著狂拉,完全把補窩這事拋之腦後,等到完全停口了、不上魚了才想起來補點窩料,可這時為時已晚。不管是什麼季節、不管是什麼地方,在完全停口以後去補窩效果都是不好的,天熱的時候魚活性好,你補點窩子也許能等來下一波魚,但冬天很難碰到這樣的情況。冬天哪怕是正在連杆的時候補窩,都不見得能夠誘來更多的魚,要是等完全停口那希望就更渺茫了。傳統釣是怎麼玩的?一般都是打三五個窩,隔半小時一小時再下杆,哪裡有魚釣哪裡,但不會一直釣某個窩點,通常在釣了幾條後感覺口沒那麼快了,就要補窩,然後去下個地方。咱們玩臺釣一人一個釣位,沒地方換怎麼辦呢?你可以在上魚比較慢的時候,用商品餌搓幾竿大餌,然後再用拉餌抽抽頻率,如果在上魚速度明顯變慢的時候再掛蚯蚓一直糗,那肯定離停口不遠了。

當然了,每個地方魚情不同,肯定要根據情況調整,比如說資源不好、打下窩一共就沒誘來多少條魚,那也沒必要講什麼策略,來一條釣一條吧。

關於接窩的特別補充接窩沒那麼容易,在自然水域如果魚情很好,別人一般是不會讓位的,也就是說人家把位置讓給你了,要麼就是根本沒魚、要有魚也不會多。

所以接窩,特別是冬季接窩,不要一坐下就補窩,我認為掛倆蚯蚓直接釣比較好,沒魚趁早換位,有魚就把窩裡的魚釣完再換位,總之不要久留。除非你看著人家連杆上魚,因為有急事才不得不離開,這種情況下可以久釣。

【作者簡介】:小飛,一個90後釣魚愛好者,希望用文字記錄垂釣的美好、把心得留給需要幫助的人,歡迎漁友們關注

相關焦點

  • 野釣如何垂釣鯉魚?打窩補窩才是重中之重!詳解教你如何打窩補窩
    鯉魚,特別是野釣的鯉魚力量很大,拉起來竿子呼呼響,手感非常好,一直都是釣友們追求的感覺。在野外釣魚,特別是各大江河湖庫裡,它們的水面面積大,鯉魚魚雖然很多,但分散生存於水域中,顯得也就不是很多了,變得比較難釣到。那麼,在野外廣闊的水域裡需要怎樣才能釣到鯉魚呢?有什麼好的辦法嗎?
  • 打輕窩能否長時間的留魚?最好能不要頻繁補窩
    ,在自然環境中,全靠窩子將魚誘到窩子裡面方便垂釣者釣取。窩子就是用食物來誘魚的,垂釣者窩料投入的少,窩子起效的時間就短,要想長時間的將魚留在窩子裡,就要多投入窩料,也就是釣友們常說的「打重窩」。理論上打重窩誘魚的效果非常好,留魚的時間也很長。但是重窩有重窩的缺點,不是適應所有的垂釣情況。重窩的缺點重窩的缺點首先就是需要大量的窩料作為基礎。
  • 補窩就停口?實有規律可循,窩料打破窩點的平衡狀態是問題的關鍵
    有打窩就有補窩,只是補窩停口的現象困擾著部分釣友,這便是本文討論的重點,一窺其中的究竟。  冬季、早春清晨天微微亮起時,常用不錯的魚情,通常提前打隔夜窩,筆者也曾多次嘗試,鉤餌入水後,特別是前幾竿,碰到大鯽魚、大鯉魚有極大概率,但問題的關鍵是魚口頻率降低後,一旦補窩,也是頻繁停口,即便是補窩,也是投擲一些味型清淡的少量窩料,動作要輕、要緩。
  • 釣魚過程中補窩要領
    補窩子的注意事項1.手法釣魚的時候一定要及時觀察魚兒吃餌料的情況,再根據餌料流失情況來補撒窩子。補撒誘餌時採用少、輕、勤的手法。2.數量補撒的誘餌應比第一次下窩的數量少。之前一些魚兒在窩裡吃了不少餌料、有的已經半飽了,繼續撒太多的餌食,那麼當魚兒吃飽後必定不會再咬鉤。如果窩子裡本來就沒有魚來吃餌料說明此處無魚,那麼繼續補窩子便是浪費餌料。
  • 不管在哪裡釣魚,學會這3種釣魚補窩技巧,窩子裡的魚釣到手酸
    1、野釣如何補窩子我們在外野釣的時候,除了中午魚不吃食的這段時間。只要上魚慢了,我們就要繼續補窩子不能等,如果出現斷口了,在補窩子那就晚了。這時我們要用手拋窩料的方法,一次補上一團兩團就可以了,這種方法是最簡單方便的。
  • 大雪過後釣鯽魚,如何聚魚才是關鍵,打窩養窩和補窩缺一不可!
    大雪過後氣溫更低,雖然還沒到最冷的時候,但是降水較多導致水溫不穩,所以算是魚比較難釣的一段時間。隨著氣溫的不斷下降,魚會越來越難釣,所以如何聚魚在冬釣時就變得尤為重要,氣溫越低越是要注意聚魚。如何讓窩點中魚多,並且長時間留在窩點中,需要在打窩、養窩、補窩三個方面都要注意。
  • 冬釣鯽魚,遇上停口未必是窩裡沒魚,做幾個調整,效果很快有改善
    冬季釣鯽魚,常會出現停口的現象,本質原因還在於窩點中的魚變少了。窩點中魚越少,進食越是膽小謹慎,滑口比較嚴重。窩點中魚越多,搶食情況越激烈,魚膽子就會越大。停口往往是養窩不當造成的,或者垂釣手法不當造成了魚已經離窩。針對停口的現象,介紹下一些相關的經驗,希望能幫助到各位釣友。
  • 魚諺「要想釣得多,必得先打窩」我教你打什麼窩,怎麼打?
    魚諺有雲「要想釣得多,必得先打窩。」打好窩子,才能將魚兒誘集到垂釣的既定水域。那麼打什麼窩子,打多少,多久打一次,是很多釣友關心的大問題。打窩子之前,宜用釣線測一下水的深度和水底平坦的情況,再根據水面的大小和深淺的不同,決定打窩的遠近、深淺。野釣選點:一是有水草的地方。二是水流入口或出口處。三是靠近塘邊和水溝邊。四是根據風向和風力的大小選擇,風力在2-3級時,多在小風頭打窩,風力在4-5級時,多在風頭或微波處打窩。
  • 打窩有講究,大窩、重窩,可不一定能有魚,一不小心就變成餵魚了
    要說魚的覓食習性,根據生活水層不同,進食的特點不同,這些習性也不盡相同,打窩這個事,好真不是大窩厚窩,就一定能誘聚目標魚群,更別提還能連竿爆護,那麼,我們在野釣環境中,目標魚不同,我們打窩,在數量、味型上,有什麼需要注意的,又有哪些講究呢?其實,這主要就要看魚種和釣法了。
  • 釣魚打「重窩」不好?大部分人都做錯了,四個步驟能收到奇效!
    而搓硬餌釣雖然能到底,但重窩下去,窩中魚龍混雜,攪得水底混沌不清,多是蹭線的假口,還時不時空鉤錨幾條魚上來,這就是死窩的典型表象。所以野釣打重窩,不要用商品料,商品料主要用在黑坑和養殖塘。野釣用土產糧食類做重窩,雖然誘魚性慢,但是留窩時間長,基本都是大個體魚。
  • 採用穀子釣法,水庫野釣如何打窩?
    這就是野釣中常說的「多窩走釣」中的「多窩」,並且各個窩之間的相對距離要足夠的遠,不能靠得太近,一般相隔20米以上,否則你可能在兩個窩中釣的是同一群魚,反而把魚分散了。不同的特點,是指打幾個窩時,每個窩應該具備不同的特性。比如遠與近、深與淺、溝與坎、灘與潭、背風與迎風、向陽與遮陰、有水草與亮水面、主河道與支灣、鏵尖與灣底等等。
  • 別再用手拋窩了!這4種做窩方法才夠精準,誘魚速度快一倍
    當然了不是說只有打了窩才能釣到魚,有些人不打窩光靠拉餌抽頻率照樣也能釣得好好的。關於打窩問題我以前寫過一篇文章,我的理解是「打窩也許不是唯一的聚魚方法,但卻是最簡單有效的」。那麼說到打窩最常見的就是手拋窩了,這種做窩方式的優點是簡單、沒有什麼門檻,誰上都行。
  • 野釣走水怎麼辦?用這3種方法應付,照樣連杆上魚
    野釣走水怎麼辦?用這3種方法應付,照樣連杆上魚我們喜歡野釣的釣友們經常會碰到的一個大問題,野河釣魚走水,很多釣友們碰到走水的情況,不知道怎麼對付,只能收杆回去了。其實走水並不是什麼大問題,走水有相對應的解決辦法,今天就來介紹3種簡單又實用的方法,野釣時碰到走水不必慌,就用這3種辦法可以輕鬆應付,照樣能夠連杆中魚。一、跑鉛釣法平時看到老釣友們在河裡釣魚,跑鉛釣法是用得最多的一種方法。所謂的跑鉛釣法,就是讓鉛墜到水底,而且是用一個比較重一點的鉛墜,流水也沒法推得動。
  • 為啥用玉米打大窩也釣不到魚?技巧不到位,窩料越多越沒魚咬鉤
    但如果你不熟悉窩料的性質和它的作用,不進行針對性的調整,那很大可能就是誘不到魚,或者是浪費窩料。就拿我們用得最多的玉米來說,它也是有一些比較明顯的針對性的。比如說玉米分為嫩玉米,浸泡過的老玉米,蒸熟或煮熟的玉米,發酵變臭的玉米這些類型。針對的魚也以草魚,鯿魚,青魚,鯉魚,翹嘴這些。但不同的魚種有不同的習性,釣不同的魚也應該用不同的玉米。
  • 野釣鬧起小魚,該如何施釣才能避小釣大?做窩思路是核心
    小魚鬧窩也分很多情況,比如你要知道是什麼魚在鬧、鬧得有多兇,不同魚種不同的鬧窩程度它的對策都是不一樣的。比如說白條鬧窩吧,白條這種魚喜歡待在水質清澈、有微微緩流、同時釣點無障礙物的地方,如果你選擇釣草洞等四周被水草包圍的地方就要好得多。
  • 寒冬野釣,3個臺釣習慣與板鯽無緣!大多數釣友還沒明白
    冬季水溫已極低,耐寒的鯽魚活動範圍也不大,而且由於水溫越低含氧量越高,此時的鯽魚比較貼底。底部水溫高又不缺氧,過於集中只會讓它守著窩料少動,撿食窩中窩料。這時會有一個明顯的現象,就是在集中的窩料中,會集中地圍聚成一團少動的密集陣鯽魚群。低溫下的草洞也是這種現象,越冷的地區越明顯。
  • 四合一窩料【窩米餅】正式上市!來魚更快,留魚更久,吃口更快!
    【窩米餅】VS【酒米】窩米餅酒米有霧化,來魚快。沒霧化,來魚慢。味道豐富,魚種豐富,增加更多樂趣。味型單一,魚種單一。緩釋霧化,持久留魚。味道散發快,留魚不久。窩點集中,吃口更快。魚泡在哪,窩點就在哪。窩點不集中,吃口慢。
  • 打窩有重窩和輕窩之分,夏季野釣,哪些情況該打重窩和輕窩?
    釣魚要打窩,這個大家都知道,但是打窩也是有技巧的。至少打窩的方式上就有很多種,有手拋窩的,也有抽散炮的,也有用打窩器,打窩勺打窩的。關於打窩的量也比較有爭議,有的釣友認為打大窩誘魚更快更多,有的釣友則認為窩量太大了容易出現魚兒進窩不吃餌的現象。
  • 寒冬庫釣時,別再犯傻打大窩!做好這三件事,瞬間開啟連竿模式
    寒冬庫釣時,別再犯傻打大窩!做好這三件事,瞬間開啟連竿模式。儘管之前有提到,在寒冷的冬季裡要想好漁獲,最好還是選擇小水面作釣,但一些小水庫,現在還是可以垂釣的。當然水面一大,魚就比較分散,一時半會很難將它們誘過來,當然這並不是要求釣友一味的打大窩,其實現在只要做好以下三件事,包你在庫釣時,一陣狂拉不斷。
  • 這就是你為啥打重窩也釣不到魚的原因,建議收藏
    喜愛水庫野釣的朋友很多,對打窩子都再熟悉不過了。打窩子的目的是將魚誘進窩子就餌,就餌的魚多,中鉤的機率就高,我們的漁獲量也就大,因此所有到水庫野釣數日的朋友基本上沒有不打窩的。但是對如何打窩子,有的朋友還不是十分了解,甚至存在著嚴重的誤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