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季釣鯽魚,常會出現停口的現象,本質原因還在於窩點中的魚變少了。窩點中魚越少,進食越是膽小謹慎,滑口比較嚴重。窩點中魚越多,搶食情況越激烈,魚膽子就會越大。停口往往是養窩不當造成的,或者垂釣手法不當造成了魚已經離窩。針對停口的現象,介紹下一些相關的經驗,希望能幫助到各位釣友。
一、養好窩
冬季釣魚尤其要注意養窩,養窩得當會讓窩點中始終有魚,這樣自然會好釣很多。冬季誘魚窩料只是其中一個方面,關鍵還在於以魚誘魚。首先來說打窩要得當,講究精準和面積小。面積小就要求窩料少,這是因為冬季魚進食量比較少,魚吃一點就不吃了,如果窩料過多魚很容易吃飽,自然也會出現停口的顯現。所以冬季打窩反而要注意少顆粒,多使用細粉狀窩料,提升誘魚效果的同時,讓魚進窩又吃不到什麼食物。補窩也是如此,量要比打窩更少,只是需要勤快一些補窩,防止魚離窩。
打窩誘魚很關鍵,關鍵還在於把窩子養好。通過食物誘魚,在冬季效果並不明顯,但是同於魚來誘魚效果往往會好很多。尤其是鯽魚,本身就是成群進食的魚類,發現遠處有魚扎堆進食,往往也會被吸引過去。所以所謂的養窩,就是要注意節奏,發窩之後不要著急下竿,讓窩點中的魚來誘魚。垂釣的時候也不能把窩點中的魚釣光,最好是釣幾條就補窩一點點,然後更換下個窩點。讓窩點中的魚繼續來誘魚,這樣就能減少停口的情況發生。
不恰當的補窩手法也會造成停口,比如開始介紹的補窩量較大,也容易出現窩點中魚吃飽的現象,這樣也會造成停口。注意補窩一定不是沒口以後才補窩的,窩點中已經沒魚,補窩跟重新打窩好像沒有太大的區別,再次發窩可能需要很久。如何補窩,其實最好的方法還是在垂釣時補窩。比如使用蚯蚓蘸粉,或者蟲餌垂釣,偶爾來個包食,都是補窩比較科學的方法。不但保持了窩點面積小,對窩點中的魚幾乎沒任何負面影響。
二、逗釣
出現停口,可以多嘗試下逗釣,逗釣的手法較多,主要就是提逗和拖逗,讓餌料活動起來,魚會更容易發現餌料,可能就會有口。在最開始已經介紹過了,窩點中魚越少,魚就越膽小,進食就越謹慎,合理的逗釣手法是可以提升魚咬鉤的。但是也要注意,不合理的逗釣也會讓窩點中的魚離開窩點。逗釣的本質在於餌料的動態誘魚,讓魚能發現餌料,但是又能追得上餌料,所以動作一定要輕緩,幅度一定不能大,否則反而會造成停口的現象。
三、垂釣技巧
窩點中魚停口,還有可能是垂釣技巧不當造成的。比如說在走釣時聲音較大,會讓魚受到驚嚇。或者補窩的時候動作較大,也會造成散窩。或者是人影、杆影的晃動,也容易影響到水中的魚。甚至是大聲講話,也會造成停口。魚受到驚嚇會離窩,而且離窩之後基本就不會再進窩,所以冬季釣魚時注意輕手輕腳,儘量不驚嚇到魚。
垂釣時停口,最大的原因還是因為窩點中沒魚,所以如何更好地聚魚才是至關重要的。敬請關注收藏點讚,每天準時更新,謝謝各位釣友!
#冬季釣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