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山合作夥伴計劃」助力良田村精準扶貧—— 良田村惠民經濟林果...

2021-01-09 澎湃新聞
「青山合作夥伴計劃」助力良田村精準扶貧—— 良田村惠民經濟林果建設項目正式啟動

2020-07-10 18:35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精準扶貧

為助力良田村脫貧發展和實現鄉村振興,在陝西省環保宣傳教育中心協調下,由陝西省環保志願者聯合會申請並負責實施的中華環境保護基金會和美團外賣聯合發起的「青山合作夥伴計劃」 之「良田村惠民經濟林果建設項目」,在良田村正式籤約啟動。

陝西省安康市漢濱區流水鎮良田村是陝西省深度貧困村,產業薄弱,全村產業僅有一個茶葉農業園區和茶葉公司,帶動貧困群眾和村民發展有限。良田村惠民經濟林果建設項目將在梯田茶園套種建設醜柑(不知火)和金秋砂糖橘種植示範基地,並按照陝西省級綠色村莊創建標準、生態農業的理念進行種植和管護,對示範基地的田壟及周邊溝岔進行生態治理,使其水土流失率下降60%以上。

「小小柑桔樹,致富大產業」,此次果樹種植是良田村富民增收的重要產業之一。該項目通過環境友好的方式套栽經濟林木200畝,醜柑(不知火)和金秋砂糖橘苗木10000株,幫助當地貧困農民脫貧增收。項目以村黨支部+公司+農戶發展模式運行,前期通過園區務工可使50戶貧困戶收益戶年均3000元以上。三年後果樹開始掛果收益,第5年進入盛產期,實現年產值(按當地市場價)200萬元。通過園區務工、產品加工、運輸、銷售等形式帶動200戶農戶收益戶均3000元以上,受益面覆蓋全村310戶1102人。從而帶動良田村群眾發展致富。

青山合作夥伴計劃是外賣行業首個關注生態環境保護的行動規劃,致力於推動外賣行業環境問題的解決。該項目的落地實施,是中華環保基金會支持深度貧困地區的有力舉措,也是省環保宣教中心廣泛動員社會各界力量,匯聚各方資源,攜手合力攻堅的重要舉措。

來源:陝西省環境保護宣傳教育中心

往期回顧

01

02

03

陝西生態環境

關注就是支持

原標題:《「青山合作夥伴計劃」助力良田村精準扶貧—— 良田村惠民經濟林果建設項目正式啟動》

閱讀原文

特別聲明

本文為澎湃號作者或機構在澎湃新聞上傳並發布,僅代表該作者或機構觀點,不代表澎湃新聞的觀點或立場,澎湃新聞僅提供信息發布平臺。申請澎湃號請用電腦訪問http://renzheng.thepaper.cn。

評論()

相關焦點

  • 良田村有了新模樣!一起來逛逛
    「鍾落潭鎮最差就是良田村」多年來這一詬病深深烙在良田村村民心中原良田村黨組織軟弱渙散嚴重,以致黨務、村務、民生、基層治理和經濟發展停滯不前,村民的不滿情緒與日俱增,2018年7月被區委列入軟弱渙散基層黨組織。
  • 劉惠池、廣州市白雲區鍾落潭鎮良田村第十五經濟合作社與謝中園...
    劉惠池、廣州市白雲區鍾落潭鎮良田村第十五經濟合作社與謝中園、謝燦均房屋拆遷安置補償合同糾紛一案廣東省廣州市中級人民法院>公 告(2020)粵01民終14194號謝燦均:  劉惠池、廣州市白雲區鍾落潭鎮良田村第十五經濟合作社與謝中園、謝燦均房屋拆遷安置補償合同糾紛一案,劉惠池、廣州市白雲區鍾落潭鎮良田村第十五經濟合作社不服廣州市白雲區人民法院(2019)粵0111民初8902
  • 良田村:支部引領力促「空殼村」完美蛻變
    支部「活」了地處麻江縣杏山街道西北部的良田村,距離縣城有4公裡,平均海拔在800米,最高海拔達1100米,原先的良田村產業以土豆、紅薯、玉米等傳統作物為主,經濟作物結構單一,村集體經濟薄弱,是名副其實的「空殼村」。
  • 黨建引領鄉村治理 良田村風貌日益新
    白雲區鍾落潭鎮良田村戶籍人口數超1萬3千人,下轄28個經濟社,是目前廣州市戶籍人口數第一的行政村,在推進城市化發展過程中面臨巨大的社會管理壓力。去年7月,良田村被白雲區委納入軟弱渙散基層黨組織實施整頓,該村以黨建為引領,從民生實事入手,著力解決群眾最急最憂最盼的事,穩步有序推進各項鄉村治理工作。
  • 真情服務 真誠付出——記漢濱區文旅廣電局駐良田村第一書記劉紅雨
    看到漢濱區文化和旅遊廣電局駐流水鎮良田村第一書記劉紅雨,就想起了唐代詩人賀知章的這首《回鄉偶書》。2017年5月 21日,劉紅雨在孩子出生的第二天就帶著行囊、奔赴漢濱南部山區的流水鎮良田村,擔任這個地處偏遠山區,交通不便,基礎設施條件差,經濟落後的全區「國家級深度貧困村」擔任第一書記,一幹就是四個年頭,2019年實現全村脫貧摘帽。
  • 鍾落潭鎮良田村:把電影送到村民家門口
    當廣州青宮電影城放映隊的車駛入良田村黨群文化廣場時,村民們早已自發擺好座椅。調試、上片、放映······當大幕亮起,村民們迎來期盼許久的時刻。白雲區派駐鍾落潭鎮良田村第一書記查晶晶表示,「舉辦露天電影放映活動,一是想借優秀的國產電影弘揚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傳播正能量;二是良田村人口眾多,在廣場看電影,能夠豐富村民的精神生活,提升幸福感;三是增強良田村全村的凝聚力。」
  • 良田村之變:從貧困村到鄉村旅遊示範區
    剛剛過去的周末,位於326國道旁的浦北縣白石水鎮良田村番石榴基地可謂人氣爆棚。
  • 鍾落潭鎮良田村的新面貌,請查收→
    作為廣州市戶籍人口數第一的行政村,鍾落潭鎮良田村戶籍人口數超萬人,下轄28個經濟社。去年7月,良田村被區委納入軟弱渙散基層黨組織實施整頓,該村以黨建為引領,從民生實事入手,穩步有序推進各項鄉村治理工作。
  • 5個月,鍾落潭鎮良田村有了實實在在的變化!
    在這一輪整頓中,良田村黨總支深入挖掘轄內眾多資源,充分發揮基層黨建在基層治理中的引領作用,與轄內高校、企業和社會組織等形成共建共治共享氛圍,牢牢抓住群眾最關心、最直接、最現實的問題,為新時代良田村發展匯聚起了強大力量。
  • 對好「症」,下好「藥」,鍾落潭「最差良田村」如今幸福煥新顏
    文/羊城晚報全媒體記者 符暢 通訊員 雲宣 陳淑嫻圖/陳淑嫻 李明健 良田村供圖平坦的瀝青道路上穿行著汽車、五臟俱全的小公園圍滿了前來休閒的村民、開闊的黨建陣地紅旗飄飄…… 2018年7月,鍾落潭鎮良田村被廣州市白雲區委列入軟弱渙散基層黨組織。兩年過去,如今的良田村悄然變換了新模樣。
  • 「我的脫貧故事」通組路修到了家門口丨貴定縣昌明鎮良田村村民...
    我叫王明先,是貴定縣昌明鎮良田村木鋤寨村民,今年46歲,以務農為生。2014年,被識別為精準貧困戶。2015年,我家得到了危房改造資金,建了100平方米的平頂房,兩個女兒也在學校裡得到了教育資助。2018年5月,一大幫幹部來到了村裡,說是來幫扶貧困戶的。
  • 美麗村屯建設讓良田村喜變「旅遊村」 ——廣西浦北縣白石水鎮良田...
    良田村千畝番石榴基地。李海泉攝  每逢節假日,廣西浦北縣白石水鎮良田村便打破往日的平靜。  良田村原是浦北縣「十二五」貧困村,全村耕地面積1700多畝,人口2500多人,其中建檔立卡貧困戶就有145戶735人。當時全村人均年收入不足2200元。  近年來,良田村依託位於五皇山腳下的資源優勢,以發展觀光農業番石榴為基礎,通過推進基礎設施建設,實施鄉村風貌改造,一躍發展成為廣西五星級鄉村旅遊景區,實現了從「貧困村」到「示範村」的蛻變。
  • 泰美良田村177年長慶橋成博羅縣唯一保存完整石橋
    在博羅縣泰美鎮良田村,有座177年的古橋——長慶橋,是目前博羅境內唯一保存下來的較長而完整的古石橋。歷盡近兩百年的歲月,它見證著時代的變遷,目睹著良田村的發展。長慶橋橋面用多根6.1米長的青麻石條直鋪而成。 惠州日報記者鍾暢新 攝滄海桑田,古橋猶在來到泰美鎮良田村,談起長慶橋,無人不知,無人不曉。在村民的眼裡,它就是良田怎麼也繞不開的那一部分。
  • 石泉池河良田村的黃金軟香米豐收了
    良田村鵬飛米業合作社負責人鄭書鵬喜滋滋的說。 想起前段時間的陰雨鄭書鵬至今有些後怕,談起黃金村的雪中送炭之舉,他的眼中充滿了感激,從鄭書鵬樸實的話語和笑聲中,可以預見今年良田村的軟香米豐收在望。
  • 良田村大力開展人居環境整治
    良田村的幹部群眾正在用自己一點一滴的行動推進美麗鄉村的建設。【來源:湛江新聞網】聲明:轉載此文是出於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註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作者持權屬證明與本網聯繫,我們將及時更正、刪除,謝謝。 郵箱地址:newmedia@xxcb.cn
  • 駐村扶貧|用情聚力真扶貧——駐安康市漢濱區良田村扶貧工作隊員石...
    石新立從陝西省環境保護宣傳教育中心一頭扎進安康市漢濱區流水鎮良田村,擔任駐村扶貧工作隊員,一幹就是兩年多。
  • 未來集市助力精準扶貧,「故鄉計劃」惠及千萬人家
    摘要:未來集市作為社交電商的代表,積極響應中央號召,踐行電商扶貧,助力精準扶貧。從今年九月啟動「故鄉計劃」以來,深入鄉鎮,積極踐行公益助農項目,在多個地區助農增收。隨著我國精準扶貧事業的不斷深入,各個領域的企業紛紛以各自不同的形式參與到助力扶貧的項目中去。其中,以未來集市為代表的社交電商,更是積極開展相應活動,履行企業社會責任,將社交電商的模式理念融入精準扶貧,實現助農增收。在10月18日的中國(杭州)電商扶貧展,未來集市等5家企業共同籤署《「電商助力 精準脫貧」》倡議書。
  • 鍾落潭鎮良田村一塊宅地出讓
    其中,白雲區鍾落潭鎮良田村地塊面積8136平方米,成交價6600萬元,成交單價3245元/平方米,由廣州空港綜合保稅區投資運營有限公司競得。據介紹,該地塊為全自持租賃用房用地,有利於滿足空港綜合保稅區入區企業及關聯的工業和物流企業員工的住房需求。
  • ...的脫貧故事」從「醉漢」到「硬漢」的蛻變丨貴定縣昌明鎮良田村...
    「馬……馬書記,來……來我家坐倒……」我叫金安忠,今年已經有50多歲了,家裡有三口人,是貴定縣昌明鎮良田村村民。以前,村裡的駐村網格幹部來我家走訪時,我總是醉醺醺地和他們打招呼。  我家居住的是兩間低矮的瓦房,生活上僅靠原始農業收入維持生計。
  • 江陰援疆:澄遠精準扶貧計劃,助力打贏脫貧攻堅戰
    2020年是脫貧攻堅的收官之年,江陰援霍工作組自來到霍城開展工作以來,深入落實江蘇無錫江陰和新疆伊犁霍城兩地黨委政府的決策部署,主動作為,把助力受援地脫貧攻堅作為對口援疆的首要任務,發揮自身優勢,精準扶貧、定向施策、聚焦重點,實施江陰援疆·澄遠精準扶貧計劃,確保全面打贏脫貧攻堅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