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彰化南瑤宮與泉州天后宮建友好聯盟

2020-12-12 中國臺灣網

福建:彰化南瑤宮與泉州天后宮建友好聯盟

2010年08月18日 14:41:00來源:中國新聞網

  為加強兩岸媽祖宮廟友好往來,促進媽祖文化的繁榮。17日下午,在臺灣民進黨籍彰化市市長邱建富的率領下,臺灣彰化縣南瑤宮十媽會代表共38人參訪福建泉州天后宮,並舉行籤約結盟儀式。

  「泉州天后宮是臺灣彰化縣南瑤宮首個建立友好聯盟的大陸媽祖宮廟。」邱建富告訴記者,「兩岸媽祖宮廟共建友好聯盟,在今年海峽論壇上就有初步的意向和交流,在兩岸熱心人士共同努力下,終於得以實現」。據介紹,作為臺灣四大媽祖廟之一,彰化南瑤宮下屬共有十個分會,成為「十媽會」。信眾遍布臺灣中部的彰化、臺中、南投和雲林等四個縣市。

  據悉,媽祖信仰自明清時期由福建移民傳入臺灣,如今已深深紮根在臺灣民眾生活當中,更成為維繫兩岸血肉親情的紐帶和增進兩岸民族情感的橋梁。

  「除泉州天后宮外,我們還將分別與福建漳浦烏石天后宮、同安縣銀同媽祖廟及天津天后宮結盟」,臺灣彰化市兩岸事務首席顧問許來發表示,「預計明年1月份,還將與福建莆田湄州及山東、江西等地的媽祖宮廟結盟,並逐漸擴大乃至海外。」他希望藉此發揚媽祖精神,並增進兩岸民眾宗教文化等方面的交流。

  「泉州天后宮與彰化南瑤宮同為文化大廟,在當地都頗具影響」,泉州天后宮董事會董事長唐宏傑告訴記者,「兩岸媽祖宮廟結成友好聯盟,不僅能夠做到優勢互補、加強交流、共同發展,更重要的是,能更好地用媽祖慈悲濟世精神為廣大民眾帶來和平,為構建和諧的兩岸關係創造良好的社會環境」。

  作為媽祖信俗的重要發祥地和傳播地,泉州天后宮是大陸媽祖廟中唯一被國務院審定公布的國家重點文物保護單位。長期以來,泉州天后宮與臺灣各大媽祖宮廟往來密切,唐宏傑介紹說,「早在十幾年前,曾與臺灣新港奉天宮結為姐妹宮廟」,每年前來泉州進香的臺灣媽祖信眾有數十萬人次。(記者 孫虹)

 瀏覽更多各地涉臺新聞

[責任編輯:薛白璐]

相關焦點

  • 全國最早的天后宮,位於福建泉州,知名度卻遠不及湄洲島天后宮
    明成祖敕封為「護國庇民妙靈昭應宏仁普濟天妃」,清康熙帝敕封為「護國庇民妙靈昭應宏仁普濟天后」,神號「天上聖母」,俗稱「媽祖娘」。據《泉州府志》記載,泉州天后宮廟址所在之處,當時是「蕃舶客航聚集之地」。自宋代以來,無論軍艦、海舶、 漁船出海均奉祀媽祖娘娘。
  • 泉州天后宮「五營將軍」護駕溫陵媽祖分靈
    在媽祖像前上香時間:昨日上午地點:泉州天后宮前海都網—海峽都市報訊 陣陣鑼鼓聲中,泉州天后宮前,五位赤裸上身、打扮怪異的「乩童」開始表演進門禮:他們手持七星劍、月斧、刺棍、鯊魚劍、隨後,他們擺上北鬥七星陣、進廟上香、分靈……來自臺灣彰化的廣天宮,以臺灣當地隆重的儀式,恭請泉州溫陵聖母分身到臺灣,接受供奉。現場還特邀了臺灣知名書法家張炳城,揮毫贈字。據了解,彰化廣天宮坐落於百果山後山頂,歷史悠久,佔地廣闊,是一座有數百年歷史的帝爺廟。此次還有80多位信眾隨同來泉州。
  • 福建泉州有最美天后宮,也是最大媽祖廟,你來過嗎?
    提到福建泉州,相信大家都有所耳聞,這是一個歷史文化名城,無論是經濟實力方面,還是文化底蘊方面,泉州在整個福建省它都能排到靠前的位置。另外要說的是,泉州還有一座美麗的天后宮,也是最大的媽祖廟,不知道你來過沒有?
  • 青島的天后宮
    現在天后宮院中有兩塊清同治年間重修碑,碑文中寫有「青島開創以來百有餘年矣……旅客商人云集而至……」說明二百多年前的青島口已經是「旅客商人云集」的繁榮市鎮。  滄口天后宮    同樣在明代,膠州灣內的滄口為海港,在煙墩山南有港口市鎮與省內及江淮其他海港通航。
  • 【中華媽祖雜誌】福建泉州圍頭灣天后宮
    建在圍頭灣海邊的媽祖宮,現泉州天后宮碑誌記載:宋慶元二年泉州府南門外十五都(圍頭)「順濟宮」,已有八百多年的歷史。圍頭灣天后宮以前是沿用「順濟宮」這一最早的廟號。而媽祖宮前這一大片灣澳,就稱為「媽祖裹」,這個「裹」字在閱南語中帶有「懷抱」的意思。
  • 初冬時節看泉州古城之天后宮
    府文廟牆外就是泉州的中山路,中山路一般都是一個城市的地標性馬路。順著這條中山路一路向南當然就是中山南路,中山南路往南走到頭,那裡有一個N岔路口。我站在那裡數了一下,N=5。路口的房子不是直角,而是圓角。
  • 我國現存年代最早的媽祖廟 泉州天后宮
    泉州天后宮是我國現存建築規格最高、規模最大、年代最早的媽祖廟。泉州天后宮始建宋慶元二年(公元1196年),媽祖因被引進至海外交通貿易繁盛的泉州港,成為泉州海神,並因漕運及海外交通的發展,成為全國性海神並遠播海外,所建廟宇是海內外同類建築中禮制規格最高。
  • 泉州天后宮從祀諸神考
    在湄洲廟中,晏公及水闕仙班一十八位神將皆塑像奉祀,但泉州廟則沒有奉祀水闕仙班十八將。以上諸神都是媽祖生前所收的妖魔改邪歸正的。泉州廟另祀廿四司。泉州天后宮規模巨大,在山門至大殿兩邊,塑有東廊十二司,西廊十二司,合稱二十四司。據臺灣王和聲《月是故鄉明》一書憶泉州;「天后宮雙邊兩廊各司,都塑有神像。」
  • 兩岸的媽祖信仰——漳浦烏石天后宮參訪記
    兩岸的媽祖信仰——漳浦烏石天后宮參訪記 2014年08月14日 10:02:35  來源:你好臺灣網
  • 臺馬港海濱南竿島馬港天后宮
    臺馬港海濱南竿島馬港天后宮 pt.fjsen.com 2008-03-28 13:17   來源:東南新聞網     而在馬祖島上,也有許多大大小小的媽祖廟宇,馬港天后宮是其中最大的一座,據當地人介紹這是媽祖林默娘衣冠冢所在。  在馬祖南竿島的澳口村,一座古香古色兩進的廟宇依山傍海而立。因為臨近港口的緣故,宮廟前大塊石磚鋪成的路面在潮水侵蝕和舟車往來之中,早已刻滿歲月的痕跡。
  • 天后宮,摸米龜.
    →點選「設為星標⭐️」「摸龜頭,起大樓,摸龜嘴,大富貴,摸龜身,大翻身,摸龜腳,吃不盡,摸龜尾,吃到有頭有尾……」伴著泉郡天后宮「乞龜」民俗童謠聲響起,春節期間最有趣的民俗活動開始了。泉州天后宮始建宋慶元二年(公元1196年)是我國現存的古代建築中年代最為久遠、規格最高、規模最大的祭祀海神媽祖的廟宇素有「溫陵聖廟」之稱
  • 臺灣彰化媽祖信眾到福建祭祀媽祖
    臺灣彰化媽祖信眾到福建祭祀媽祖 2012年05月23日 09:00:00來源:你好臺灣網   你好臺灣網福建5月22日消息 (記者 陳定川、福建臺 林再長) 彰化縣媽祖進香團一行90多人近日到福建莆田、泉州等地舉行「媽祖回娘家」祭祀活動。
  • 泉州天后宮,海內外規模最大的祭祀媽祖的廟宇,如今不要門票
    提起泉州,大家會想到什麼?想必很多小夥伴會想到前兩天的泉州某酒店坍塌事件,這也使得泉州一夜成名,瞬間成了熱鍋上的螞蟻。其實無論是經濟實力,還是文化底蘊,泉州在福建省都是屈指可數,城市GDP連續21年蟬聯第一,更是一座歷史文化名城,城內還有不少媽祖信徒,這不,泉州天后宮,海內外規模最大的祭祀媽祖的廟宇,如今不要門票!提起天后宮,許多小夥伴會一臉懵逼,但是對於泉州人民來說,這卻是一座家喻戶曉的宮殿,更是許多市民的精神支柱。
  • 媽祖文化名揚天下,泉州天后宮,不可錯過的古典藝術石雕文化
    天后宮又名順濟廟、天妃宮,俗稱媽祖廟,位於泉州市南門天后路,沿著傳統古街區中山路一直向南,在中山南路末端。始建於南宋慶元二年(1196年),祀湄洲海上女神林默,當時賜名順濟廟,元至元十五年(1728年)封為天妃宮。
  • 臺灣媽祖廟——鹿港天后宮
    目前天后宮保存二張日治時期所拍攝的照片,為同治十三年重修時,鹿港天后宮的廟貌。當時天后宮的建築規模為三進二院的格局,分別為三川殿、正殿及後殿。三川殿採三開間建築,兩旁有八字牆,八字牆為大正四年,由鹿港土水師「圓仔炎師」(蔡添炎)所施做。
  • 陸豐福山媽祖天后宮
    陸豐市福山天后宮簡介陸豐市福山天后宮始建於清代雍正九年,與陸豐市建縣的歷史一樣久遠。雍正年間,清廷從海豐縣析出陸豐獨立建縣。相傳縣衙要設在陸城一林姓大戶的祖宅間。林家搬遷時,將原來祠堂內的媽祖香火牌位引靈帶去,並在霞湖寨另建宮廟奉祀媽祖,這就是現在的福山天后宮。陸豐市城東鎮福山天后宮是陸豐市第一批文物保護單位。福山天后宮始建於清代雍正九年,與陸豐建縣的歷史一樣久遠。福山媽祖石雕像位於天后宮的福山上面,整個雕像高達24.99米,雕像由366塊雕刻的石頭堆壘而成,重達2000多噸。
  • 建築規模較大保存較好,規格最高國家級文物,福建泉州天后宮
    福建省泉州市泉州市南門天后路1號,清遠二年(公元1196年)始建天后宮,它位於城南晉江之濱,是「扇船客船的集散地」,是中國東南沿海莆田梅州媽祖廟汾陵寺中較早、規模較大的媽祖廟中國,到在這個時候,廟宇的規模有主要的大門,兩道菜兩個亭臺樓閣,1987年,泉州天后宮被國家公布為全國重要的文化保護單位
  • 臺灣媽祖信徒第三次回福建泉州「娘家」進香
    泰國媽祖信徒也恭請開基媽祖從曼谷趕來會香  早報訊(記者黃藝芬 石勇文)昨日上午,泉州天后宮、霞洲媽祖宮、院前媽祖宮的媽祖信徒在府文廟迎接臺灣彰化南瑤宮媽祖信徒的到來。8時30分許,右腳打赤腳、左腳穿草鞋、戴著鬥笠的報馬仔開道,在前邊鏘、鏘、鏘地敲鑼預告,後面跟著鑼鼓隊、舞龍隊、舞獅隊、彰化市立電音團,以及或舉牌或拿旗或抱著神像的信徒,一路敲鑼打鼓地向天后宮前行。  據介紹,這是臺灣彰化南瑤宮媽祖信徒第三次到泉州天后宮進香,開展踩街繞境活動。
  • 北京不是沿海地區卻有天后宮 為什麼?如何建成?
    北京並不是沿海地區卻也有天后宮,這些天后宮是怎樣在北京建起的呢?  天妃「護海運有奇應」  天后,即天妃,南方沿海人稱為媽祖。媽祖林默,世居福建莆田的湄洲嶼,生於宋建隆元年(960年),升化於宋雍煕四年(987年)。傳說媽祖「生而神異,能知人禍福」,經常著紅衣飛翻海上,救助遇險之人,因而被當地父老奉為神,「相率祠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