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生為地名雙語標註「挑刺」

2020-12-14 手機鳳凰網

東湖為「DONG HU」而非「EAST LAKE」

高中生為地名雙語標註「挑刺」

讀者來信:

武漢是座歷史悠久、蓬勃發展的國際化大都市,是我國中部地區的中心城市。我發現在街道站牌、機場車站、賓館酒店、金融服務、郵政電信等公共設施上有的作了「雙語標註」,以便利長期居住的外籍人士。不過筆者在生活中發現「雙語標註」還存在不少問題。

一是中英文雙語標註工作推進不夠全面平衡。例如一些特色街道,像漢口吉慶街、首義園文化街、武昌戶部巷小吃街等,還缺乏相應的充分的英文介紹。這使外國遊客很難了解其民俗文化背景。

二是有些雙語標註不統一,甚至錯誤百出。如「東湖」,有的翻譯為「EAST LAKE」,有的寫成「DONG HU」。

筆者建議:在新的開發區和城市老區改造區域,應率先進行雙語標註。在旅遊購物點和諮詢中心的標識系統全部採用國際通用的標準圖形,進行雙語標註;城市觀光巴士設置為外籍遊客服務的語音系統;對於道路名稱統一改為使用漢語拼音對照。如,前述「東湖」, 應標為「DONG HU」,而不能翻譯為「EAST LAKE」。

湖北省水果湖高中高三 唐孟今

記者調查:

記者查閱相關資料發現,對東湖的翻譯的確多種多樣。有的譯成「EAST LAKE」,有的寫成「DONG HU」。地名、路名到底應該怎樣標註?昨日,武漢市地名辦工作人員介紹,對地名路牌的標註方法,我市有著明確規定,路牌上應有道路標準地名的漢字名稱和漢語拼音。

對於所說的道路雙語標註,該工作人員說,街道路名用中文加拼音的方法是在國際上獲得認可的,並報聯合國相關機構備案,有的地方標某某路,前面是拼音,面又將路翻成英文road,這種拼法都是錯誤的,應全部用拼音。曾經有旅遊部門提出,對景點區的道路用雙語標註,但這不符合國家命名規範,被否決。 東湖作為專有地名,其正確的譯法也是「DONG HU」。地名、路名的標識使用本國認可的方法,體現了本國的文化,但在一些景點區域或是酒店內,為方便向外賓介紹景點,相關部門可用英文作相關的介紹。

據了解,目前市內部分公交線路已實行語音雙語播報,方便國外遊客。

記者 龔平 實習生 周麗萍

免責聲明:本文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與鳳凰網無關。其原創性以及文中陳述文字和內容未經本站證實,對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內容、文字的真實性、完整性、及時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證或承諾,請讀者僅作參考,並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

相關焦點

  • ...標註為中文配拼音 網友建議顯現「國際範」給道路加個標準英文名
    因為,他們手機地圖APP顯示的南昌路名均為英文,而實際到達的地方則顯示中文名及漢語拼音,讓他們感覺不便。    有網友認為,南昌市漢語拼音標註的路名顯現不出「國際範」,因此建議,學習上海、長沙等地做法,將道路通名增加英文譯法。
  • 街頭路牌多為全拼音標註難煞老外 南昌路牌能否使用英文譯法?(圖)
    探訪    街頭路牌多為漢語拼音標註    8月1日,記者探訪了幾條有名的道路以及知名的旅遊景點,如中山路即標註為「ZHONGSHAN LU」,如撫生路直接標註成了「FUSHENG LU」,紅谷南大道便成了「HONGGU NANDADAO」。
  • 高中生漢陽江灘發現雕塑英文標識錯誤
    原標題:高中生漢陽江灘發現34座雕塑英文標識錯誤100餘處武漢外校高三國際班學生許士瞻到漢陽江灘大禹神話園遊玩時,發現園中故事標牌有不少錯誤。他一時興起,拿相機將這些標牌全部拍下來,然後逐條糾錯,遇到拿捏不穩的地方就向學校老師請教,共挑出錯誤100多條。
  • 地鐵新線站名雙語標識咋變了?北京將出臺新的地名翻譯標準
    車公莊西站,站臺屏蔽門上方英文站名已經更改地鐵新線站名雙語標識咋變了?市外辦:北京將出臺新的地名翻譯標準再過十多天,6號線西延段及地鐵8號線三期、四期就要加入到北京軌道交通路網的大家庭中,部分列車和車站近日也更新了新版的線路圖。
  • 北京地鐵新線站名雙語標識變了?地名新譯法近期發布
    車公莊西站,站臺屏蔽門上方英文站名已經更改新線站名雙語標識有變近日,「地鐵迷」小楊在乘坐地鐵6號線時發現,車廂內和站臺屏蔽門上方的路線圖都進行了更新,並且增加了年底西延線各站的相關車站。地名翻譯早有地方標準關於地名翻譯,其實北京早有標準。2006年,北京在全國首先推出了地方標準《公共場所雙語標識英文譯法》及配套的實施指南,對通用的警示性提示性標識、功能性設施信息,以及交通、景區、商業、醫療衛生等不同場景下的常用標識,都給出了推薦譯法。
  • 以「挑刺」為榮 這群「紅馬甲」很自豪
    在敘州區有一支特殊的志願隊伍,叫市民文明巡訪團,他們把維護市容環境看作自己的責任,以「多事」為樂,以「挑刺」為榮,傳遞城市文明滿滿正能量。王時平、楊澤瓊和錢坤玉是來自敘州區柏溪街道振興社區的「紅馬甲」志願者,也是敘州區140名市民文明巡訪員中的一員。
  • 臺灣,現在標註臺灣省地名的汽車牌照為啥越來越少了
    當無意中看到這些標註著"臺灣省"的汽車牌照還是覺得很親近,有種兩岸一家親的感覺。除了標註臺灣省的牌照之外,還有些牌照上標註的是高雄市或是臺北市的地方牌照。下面的這輛車上面標註的是臺北市。秩序井然的臺北街頭,大量的摩託車也是臺灣的一大特色。
  • 武漢地鐵被調侃開往德國:地名標註應尊重當地百姓讀音
    青鋒武漢前不久開通的地鐵蔡甸線,一座名為「柏林」的車站,因為標音引發歧義,被一些網友調侃為「武漢地鐵開往德國首都」。據新京報報導,被網友調侃為「武漢地鐵開往德國首都」的柏林站,國慶節期間已經作了更改,原來「往柏林方向」的英文則標註「To Bolin Station」已經更改為「To Bailin Station」。最初引發網友關注並被網友調侃,起因於武漢地鐵官方微信公號9月23日發布的一張車站內景圖。
  • Google長春版圖竟多處標註日軍侵華時地名
    13日,記者接到我市網友hatio發來的電子郵件,反映在GoogleEarth(谷歌地球)上的衛星地圖標識用了日軍侵華時的地名,嚴重損害了我國的領土尊嚴。新民廣場標的是「安民廣場」,人民廣場叫「大同廣場」,此外還有所謂的「建國廣場」、「新京神社」、「新京商業學校」等地名,而中共吉林省委所在地卻清楚地標明「日本關東軍司令部」。  明明是長春最新的版圖,可是標註的卻都是日軍侵華時的名稱。明明是現代化的都市盛景,為什麼出現的卻是偽滿洲國「新京」的字樣?一系列的照片文字令人憤怒。
  • 民政部:道路交通標誌中地名如標註羅馬字母拼寫,應使用拼音
    民政部區劃地名司近日答覆網友問詢的交通標誌中的地名拼寫問題時表示,「道路交通標誌雖然不屬於地名標誌,但其中的地名如果標註羅馬字母拼寫,應當使用漢語拼音。」10月9日,有網友在民政部門戶網站以「交通標誌是否屬於地名標誌?」
  • 今年馬路邊將設雙語路標(圖)
    攝影 記者杜建雄  近兩年,由於路標不明確,部分外國遊客來津旅遊找不著「北」的現象時有發生;由於路標不明確,外來人員在天津的一些路口時常亂兜圈子;由於路標不明確,一些信件無法準確投遞……  昨天從市質監局召開的2007年質量監督工作會議上獲悉,本市有望在今年出臺路標標準,對道路、服務設施的名稱標註進行規範
  • 《三國志14》全地圖地名標註一覽 各城市位置介紹
    三國志14從發售不被人看好,到現在也算是得到了大多數人的認可,但他依然有很多不好的地方,下面給大家帶來的就是三國志14全地圖地名標註一覽,需要的彭宇不放進來看看。 三國志14全地圖地名標註一覽 地圖中長江黃河非常寬,主要是用來打水戰使用。 (點擊可查看大圖)
  • 俄羅斯遠東三大城市都曾經是中國的領土,現在地圖上仍標註原地名
    如果你查看手機地圖的話,會發現一個奇特的現象,就是在俄羅斯「布拉戈維申斯克」的地名後面有個括號,括號裡寫著「海蘭泡」這個典型的中文名字。這是怎麼回事呢?原來,在一百多年前的1858年,因為不平等的《璦琿條約》,腐敗的滿清政府將東北地區60多萬平方公裡的領土都割讓給了沙俄,其中就包含現在的「布拉戈維申斯克」,以前它的中文地名叫做「海蘭泡」。
  • 俄國地圖上必須以中國地名標註的地方,炎黃子孫必須牢記的歷史!
    為此,國家規定在俄羅斯的地圖上有8個地方必須有中國地名標註,在歷史和地理課文中也必須學習,這8個地名都位於外東北,其中最出名的就是庫頁島和海參崴,它們的俄文名字叫薩哈林島和符拉迪沃斯託克;除此之外,還有6個地名分別是:烏蘇里斯克(中國名稱叫雙城子)、哈巴羅夫斯克(中國名稱叫伯力)、布拉戈維申斯克(中國名稱叫海蘭泡)、涅爾琴斯克(中國名稱叫尼布楚
  • 日本因爭議領土地名標註問題讓地方政府和國立大學停用谷歌地圖
    9月29日電 據日本共同社28日報導,由於美國搜尋引擎巨頭谷歌公司提供的地圖中出現了把日本主張為固有領土的北方四島(日俄爭議島,俄稱南千島群島)和竹島(日韓爭議島,韓稱獨島)標為外國地名的情況,日本中央政府通知全國地方政府和國立大學等,不在主頁上使用谷歌地圖。
  • 蘋果iOS地圖因標註「中國臺灣省」惹惱臺灣當局
    驅動中國10月31日消息,做地圖不怕用戶挑刺,最怕的還是跟政治扯上關係,在早先蘋果地圖關於釣魚島標註錯歸日本的問題引起中國用戶不滿之後,今天問題由轉到了臺灣上
  • 高中生休學兩年遍遊古戰場遺址 寫出古代戰爭史
    新昌一名高中生在讀小學時,就異想天開想寫一本中國歷代戰爭史,後來考察2年,筆耕9年,終於在最近完成了400萬字的戰爭史,這事在當地成了「奇談」。這名高中生叫呂品江,是新昌中學高三學生。他從小愛看歷史書,對有關歷史戰爭的書特別感興趣。但他發現,各種版本的中國通史對戰爭記錄大多過於簡略,作戰地圖的標註也有不少差異。
  • 統一標準 成都昨公布雙語標誌英文譯法
    昨日,成都市質量技術監督局正式發布成都市公共場所雙語標誌英文譯法,按照標準,「東大街」的英文譯法以後應該統一為「DONGDAJIESTREET」了。  音譯+意譯 既成都又國際  成都目前還存在街道名稱缺乏英文對照翻譯、翻譯標準不統一等問題。
  • 魚的新吃法,不用挑刺,孩子們安全吃魚
    不用挑刺的冰打魚丸湯【做法】:2、把魚切小塊;不用挑刺的冰打魚丸湯【做法】:5、再把冰塊放入破壁機中;不用挑刺的冰打魚丸湯【做法】:6、用破壁機打成泥;不用挑刺的冰打魚丸湯【做法】:7、戴上手套用虎口擠出圓球;
  • 三百年老地名,原意為「柏樹林」
    今日(9月24日),新京報記者從武漢市蔡甸區民政局了解到,「柏」字讀音為「bai」,寓意「柏樹林」,該地名已有300年歷史。蔡甸區建設局稱,已向地鐵集團去函說明,目前此事正在進一步處理中。地鐵柏林站被標註為「Bol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