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註為中文配拼音 網友建議顯現「國際範」給道路加個標準英文名

2020-12-17 中國江西網

    一場場國際賽事和活動的舉辦,讓來南昌的外國遊客越來越多。因為,他們手機地圖APP顯示的南昌路名均為英文,而實際到達的地方則顯示中文名及漢語拼音,讓他們感覺不便。

    有網友認為,南昌市漢語拼音標註的路名顯現不出「國際範」,因此建議,學習上海、長沙等地做法,將道路通名增加英文譯法。

    中文配拼音是「標配」

    7月29日,記者探訪發現,如中山路標註為「ZHONGSHAN LU」、勝利路標註為「SHENGLI LU」、蘇圃路標註為「SUPU LU」。另外,一些知名街巷,如鴨子塘巷和羊子街等亦用中文配拼音標註。在紅谷灘新區,贛江中大道、新府路、雄州路等道路也是用中文配拼音標註。

    有網友認為,道路通名部分可使用英文譯法。

    8月1日,南昌市地名辦的工作人員表示:「用英文標註是違規的,國務院對路名有統一標準。」他找出1987年第21號文件《關於地名標誌不得採用「威妥瑪氏」等舊拼法和外文的通知》,其中規定:對我國地名的羅馬字母拼寫,國務院早已規定採用漢語拼音作為統一規範,並於1977年經聯合國第三屆地名標準化會議通過作為國際標準。

    「地名以及標誌上的地名,其專名和通名一律採用漢語拼音字母拼寫,不得使用『威妥瑪氏』等舊拼法,不得使用英文及其他外文譯寫。」該工作人員還指出,根據《地名管理條例》等條例,中國地名必須使用漢語拼音做標註。

    多地通名使用英譯

    南昌大學一名英語教師表示,出差時發現,上海和長沙等城市,路牌的通名已開始使用英文譯法,例如上海的北京東路譯成Beijing Rd.(E),外白渡橋譯成Waibaidu Bridge,長沙的路牌通名不僅使用英文譯名,還標註了韓文。

    今年2月,杭州46條道路試點標準英文路名;5月,《青島市路名牌設置導則》要求有路名牌的導示信息中漢語拼音路名改為英文路名。

    該教師表示,目前我省地名翻譯大致有3種方法: 一是漢語拼音法,即用漢語拼音方案來處理中文地名的翻譯。二是音意結合法,即專名部分作音譯處理,通名部分作意譯處理。如南昌大學校內的風華大道被譯為「Fenghua Avenue」。三是全盤意譯法,如東湖被譯為「The East Lake」,這種做法在主要景區常見。

    希望南昌不要一刀切

    「地名翻譯究竟用哪種方法,各界存有爭論,導致各種譯法並存,有的專家不贊成一刀切地用漢語拼音翻譯地名。」這名英語教師說,從包括路牌在內的城鄉標誌牌的翻譯水平,能看出一個地方的國際化程度。如果翻譯工作由政府牽頭,按統一標準組織人員翻譯,可以保證翻譯質量。

    南昌道路路牌雖使用中文配拼音標註,但不少公共運輸報站名採用中英文雙語。如地鐵1號線秋水廣場英語報站名為「Qiushui Square」,2/22路、5路、10/11路公交車也採用中英雙語報站。南昌公交集團相關負責人說,隨著經濟社會快速發展,來南昌的外國友人及遊客增長較快,而且越來越多的外商入駐南昌,這有利於提升城市形象和品位。

    本報記者餘紅舉 實習生謝書雨

相關焦點

  • 街頭路牌多為全拼音標註難煞老外 南昌路牌能否使用英文譯法?(圖)
    8月1日,有讀者向本報新聞熱線反映,外國人使用的手機地圖APP顯示的南昌路名均為英文,而實際到達的地方是中文名以及漢語拼音,讓他們感覺十分不便。為此,讀者建議南昌可以學習上海、長沙等城市的做法,將路名的通名部分使用英文譯法。
  • 民政部:道路交通標誌中地名如標註羅馬字母拼寫,應使用拼音
    民政部區劃地名司近日答覆網友問詢的交通標誌中的地名拼寫問題時表示,「道路交通標誌雖然不屬於地名標誌,但其中的地名如果標註羅馬字母拼寫,應當使用漢語拼音。」10月9日,有網友在民政部門戶網站以「交通標誌是否屬於地名標誌?」
  • 網友怒斥白領"濫用"英文名:中文名字太土了?
    東方網記者蔣佳佳9月23日報導:明明是土生土長的中國人,偏偏要用英文名互相稱呼。近日,外企白領這種「崇洋媚外」行為遭到網友抨擊。    網友「武松打狐」一個怒斥白領「濫用」英文名的舊帖又被翻出來,「打電話給別的公司:你好,我找市場部負責人。接電話前臺:我給你轉Laura吧。接通:你好,是Laura嗎?
  • 火車站的英文名改為漢語拼音,好!
    火車站的英文名改為漢語拼音,好! 日前,鐵道部下發通知,為規範鐵路車站站名的英文譯法,鐵路車站站名的英文拼寫統一採用漢語拼音,方位詞統一採用漢語拼音。(9月18日《新京報》)有誰看到其他國家的地名是用中文標註的?
  • 廣州路標七月將有標準英文名 現向公眾徵求意見
    廣州路標7月將有標準英文名  □本版撰文 時報記者 黃熙燈 實習生 李新麗 楊麗  通訊員 左宜弘  洛溪大橋既被譯作「LUOXI DAQIAO」,又被譯作「LUOXI BRIDGE」;「路」被譯作「Road」和「lu」……廣州的交通指示牌和地名等翻譯混亂
  • 地鐵站英文名東西南北隨意翻 5個門倆用拼音仨用英文
    地鐵北京大學東門站臺上的站名使用了英文標註,而北工大西門站臺上的站名使用的是拼音標註。細心的網友發現,大紅門南站英文名是漢語拼音音譯「DAHONGMENNAN」,而同條線路已經開通的地鐵站,東、南、西、北則是「East」「South」「West」「North」。不僅僅是8號線,記者梳理370座地鐵站的英文名發現,涉及東南西北的翻譯還真是隨意,乘客王先生直言不諱,「這是典型的唱歌兒不看曲本——沒譜兒啊!」
  • 高中生為地名雙語標註「挑刺」
    東湖為「DONG HU」而非「EAST LAKE」高中生為地名雙語標註「挑刺」 讀者來信:武漢是座歷史悠久、蓬勃發展的國際化大都市,是我國中部地區的中心城市。我發現在街道站牌、機場車站、賓館酒店、金融服務、郵政電信等公共設施上有的作了「雙語標註」,以便利長期居住的外籍人士。不過筆者在生活中發現「雙語標註」還存在不少問題。一是中英文雙語標註工作推進不夠全面平衡。例如一些特色街道,像漢口吉慶街、首義園文化街、武昌戶部巷小吃街等,還缺乏相應的充分的英文介紹。這使外國遊客很難了解其民俗文化背景。二是有些雙語標註不統一,甚至錯誤百出。
  • 蚌埠被意譯為「珍珠港」 中文地名英譯標準不統一
    北京市朝陽區金臺路路口,指示同一道路的兩個路牌標註竟然不同。 張力為攝近日,《上海道路名稱音譯導則》出臺,細心的網友發現,同樣是「東」字,「東寶興路」譯為「Dongbaoxing Road 」,而「南京東路」譯為」EastNanjing Road 」。之所以有不同的翻譯,是因為前一個地名是專有詞彙,後一個地名屬於非專有詞彙,《導則》中規定,專有詞彙需用拼音表示,非專有詞彙則可以用英語直譯。
  • 紹興市區路牌標註「多個標準」 又有英文又有拼音
    路牌標識,到底用英文「ROAD」,還是漢語拼音「LU」?近日,紹興市建設局對市區路牌標識進行了調查,發現國家標準和上海標準混用的情況普遍存在,而根據國家標準,除了景區外,地名應該用拼音標註。地名標註挺混亂昨天下午,記者來到越城區(高新區)剡溪路與延安東路交界處,看到頭頂有一塊較大的藍色立柱式路牌,上面共標明了4條道路,其中有3條用漢字和英文兩種標識,如平江路的英文為PINGJIANG ROAD,塗山路為TUSHAN ROAD,環城東路為HUANCHENG EAST ROST,把ROAD錯寫成了ROST,讓人一頭霧水。
  • 與漢語拼音相伴60年:從國家規範到國際標準
    這是中國歷史上第一個由國家頒布的拉丁字母注音方案,為新中國的文化建設奠定了重要基礎。此後,隨著語文現代化的一系列政策,中國的語言文字真正走上了「語同音」的道路。60年來,我國的文盲率從新中國成立之初的80%下降到4.08%,普通話普及率提高到70%以上,識字人口使用規範漢字的比例超過95%,這都得益於漢語拼音的重要作用。
  • 鄭州地鐵站名標識牌被指混雜 專家建議拼音標註(圖)
    鄭州地鐵站名標識牌被指混雜 專家建議拼音標註(圖) 2014-11-18 12:13:57來源:中國新聞網作者:責任編輯: 馬義恆 攝    圖為鄭州地鐵一號線「鄭州東站」內,站名翻譯拼音與英文混雜。 馬義恆 攝   中新網鄭州11月18日電(馬義恆)河南鄭州,地鐵開通近一年時間,為市民出行提供了便利,然而,因其站點名稱翻譯問題卻備受市民質疑調侃。有的同一站名翻譯內容卻不一樣,有的站名翻譯拼音英文混雜,讓人不明就裡。
  • 駕駛員的福音,取消中文拼音,道路交通標誌牌「全中文」
    #汽車#道路交通標誌牌把刻製作好的交通標誌牌,拿到道路上去安裝。車友駕駛在道路上看到各種各樣的道路交通路指示牌,而且顏色也有很多種,這裡所說的通常城市道路藍色底色的偏多,高速公路上綠色底色的偏多,國家高速和省內高速均為白色字體,綠色底色,各位車友,在路上注意看看就知道了。
  • 章子怡:不會改國籍 英文名堅持用中文拼音
    章子怡說,打入國際影壇後,雖然曾有人建議她起一個英文名,但她還是堅決用中文拼音「ziyi」。「我是個中國演員,代表著中國電影去跟大家交流,所以沒有這樣的想法」,章子怡說,雖然自己的名字用英文叫出來感覺有點怪怪的,「但是鍛鍊鍛鍊他們的中文發音也挺好。」
  • 很多公司都有自己的英文名,為什麼華為的名字是用「拼音」?
    在我國比較出名的企業,騰訊,阿里巴巴以及華為,中關村的企業我們不能發現,他們除了有中文名稱外,還會起一個英文名,其實這麼做的原因也很好理解,現在是一個經濟交融的時代,我們不可能只在本國展開業務,去到國外,就要用使用率高的表達文字。
  • 南京南站英文名改動 全部換成漢語拼音
    南京南站英文名改動 全部換成漢語拼音 畢正園 2012年09月21日 08:00
  • 為啥OPPO和vivo只用英文名?看清中文名後,網友:這麼土誰會買?
    為啥OPPO和vivo只用英文名?看清中文名後,網友:這麼土誰會買?相信大家都知道,現在「國產手機4巨頭」是大家熟悉的「華米OV」,也就是華為、小米、OPPO和vivo。不過說起這4大手機品牌,大家都知道,華為和小米都是用響噹噹的中文名,即便有英文名,也是漢語拼音。而在這時候,相信很多小夥伴會好奇,OPPO和vivo都是中國手機品牌,為啥只用英文名?他們沒有中文名字嗎?
  • 反對將中國白酒英文名定為Chinese Baiju
    一些官方媒體稱,更名對準確地將中國白酒描述為民族產品、規範其出口名稱、擴大其國際影響力起到了重要作用。許多網友則奔走相告:這下英語四六級考試翻譯會寫了!白酒在中國,可謂家喻戶曉。過去,白酒的英文名有多種,比如Chinese spirits、Chinese distilled spirits、Chinese liquor,還有像茅臺酒譯為Mautai Chiew,等等。
  • 地鐵站英文名東西南北隨意翻 市民建議用專有名詞
    細心的網友發現,大紅門南站英文名是漢語拼音音譯「DAHONGMENNAN」,而同條線路已經開通的地鐵站,東、南、西、北則是「East」「South」「West」「North」。不僅僅是8號線,記者梳理370座地鐵站的英文名發現,涉及東南西北的翻譯還真是隨意,乘客王先生直言不諱,「這是典型的唱歌兒不看曲本——沒譜兒啊!」
  • 漢語拼音是拼寫中文人名地名唯一且排他的標準
    頒布50周年紀念活動有關內容及漢語拼音推行情況。會上,國家語委副主任、教育部語言文字應用管理司司長王登峰表示,《漢語拼音方案》作為我們國家的標準,也作為國際標準,它是拼寫中文人名、地名唯一的、排他的標準。王登峰說,今年要在北京舉行奧運會,很多人對我們的運動員在國外參加比賽時,他們的衣服上所背的姓名的漢語拼音拼寫有很多意見。按照國家標準,漢語拼音來拼寫中文的人名時,是姓在前、名在後。
  • 有誰知道清華大學英文名為什麼叫「Tsinghua」嗎?看完你就記住了
    這裡就需要講到華文世界的兩大注音體系:郵政式拼音和漢語拼音。在講這兩種注音體系之前,請大家先了解一個有趣的知識:中國古人如何標註讀音的?比如「緩」字被標註為「胡管切」,即取「胡」字的聲(h),再取「管」的韻和調(uan),然後再合成為 huan(h+uan)。話說明朝末年,義大利傳教士利瑪竇(Matteo Ricci)來到中國傳教。利瑪竇當時的傳教士都很拼,為了方便傳教,他們刻苦學習漢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