蚌埠被意譯為「珍珠港」 中文地名英譯標準不統一

2020-12-14 安徽網

 

北京市朝陽區金臺路路口,指示同一道路的兩個路牌標註竟然不同。 張力為攝

近日,《上海道路名稱音譯導則》出臺,細心的網友發現,同樣是「東」字,「東寶興路」譯為「Dongbaoxing Road 」,而「南京東路」譯為」EastNanjing Road 」。之所以有不同的翻譯,是因為前一個地名是專有詞彙,後一個地名屬於非專有詞彙,《導則》中規定,專有詞彙需用拼音表示,非專有詞彙則可以用英語直譯。隨著國際化進程的推進,中國與世界的交流越來越頻繁,到中國工作、遊覽、交流、學習和居住的外國人也越來越多,地名翻譯的標準化越發重要。而目前各地的地名翻譯中卻存在著翻譯標準不夠統一,專有詞彙劃分不明等問題,有些地名翻譯莫名其妙,不光鬧了笑話,也給不懂中文的外國人造成困惑,帶來不便。

 

  標準與執行之間的錯位

地名翻譯看似簡單,實則不然,因為其中隱含著文化、習俗等多重因素。早在1967年聯合國就作出決議,要求各國、各地區在國際交往中,地名翻譯都使用羅馬字母拼寫,做到每個地名只有一種羅馬字母拼寫形式,即單一羅馬化。而我國地名羅馬化的國際標準,實際上就是漢語拼音拼寫方案,這是1977年第三屆聯合國地名標準化會議上通過的。1999年我國又頒布了《地名標誌牌城鄉標準》,漢語拼音方案拼寫地名被規定為必須執行的強制性條款。國務院《地名管理條例》、民政部《地名管理實施細則》也規定了路名牌的規範設置只能是漢字和漢語拼音書寫,「中國地名的羅馬字母拼寫,以國家公布的『漢語拼音方案』作為統一規範」。

但實際上,由於多種原因,這個標準並沒有被嚴格執行。曾有一對丹麥夫婦到上海旅遊,在熱鬧的人民廣場迷了路。他們看到眼前有一塊「西藏中路」的路牌,遂掏出地圖來對照,可在地圖上怎麼也找不到路牌上的路名。原來他們手裡拿的是一張英文地圖,西藏中路在這張地圖上被翻譯成「XIZANGZHONGLU」,完全用漢語拼音音譯;而西藏中路的路牌上標註的對應英文卻是「CENTRAL TIBET RD」,直接意譯成英文;不遠處的燈箱上還有一張「上海旅遊圖」,那上面的「西藏中路」又被翻譯成「CENTRAL XIZANG RD」,一半意譯一半音譯。結果這對夫婦被弄得雲裡霧裡,摸不著頭腦。其實按照標準,西藏中路的正確譯法只有一種:XIZANGZHONGLU,其餘兩種翻譯都是錯的。

  積累的問題需逐步清理

中央民族大學外國語學院弓秀英老師介紹說,目前我國地名翻譯大致可以歸納為以下3種方法: 一是漢語拼音法, 即用漢語拼音方案來處理中文地名的翻譯。例如,北京「東直門外大街」被直接翻譯為「Dongzhimenwai Dajie」。二是音意結合法, 即將專名部分作音譯處理, 通名部分作意譯處理。例如廣東省被譯為「Guangdong Province」,華中路被譯為「Huazhong Road」。三是全盤意譯法, 即徹底的意譯法。例如上海浦東的「世紀大道」被譯為「Central Avenue」,西湖被譯為「the West Lake」。

地名翻譯究竟用哪種方法,社會各界一直存有爭論,也就導致了各種譯法並存的現狀。有的專家不贊成一刀切地完全用漢語拼音翻譯地名,陝西省翻譯協會主席安危說:「西安的有些地名是著名的文物古蹟,應該沿用約定俗成的譯名,如鐘樓Bell Tower,大明宮Daming Palace,而像航天城等顯示西安的重要性和建設性的地點,翻譯成英文專屬名肯定比漢語拼音更能讓外國人接受。」

 

由於中英文的字面、詞面意思差異,採用意譯容易產生歧義,鬧出笑話。比如把蚌埠意譯為pearl harbour(珍珠港),把青島意譯為Greenland(格陵蘭)等。

浙師大外語學院副院長、教授唐豔芳認為,從包括路牌在內的城鄉標誌牌的翻譯水平能看出一個地方的國際化程度。大街小巷裡這麼多地名標誌牌的翻譯,有的是商家在做,有的是不同的政府部門在做,翻譯標準不同,翻譯水平參差,結果當然是五花八門。如果這些翻譯工作由政府牽頭,依照統一標準組織人員翻譯,水平將會大大提升。

弓秀英認為,我們也應該借鑑外國做法,出版類似的中國地名譯名詞典或手冊,由國家和社會一起推動,加大推廣力度,進行全國的統一和規範,確定在這些地名、道路名的翻譯上有何具體規則。

地名是歷史的產物,從大處說它是國家領土主權的象徵,在國際政治、經濟、外交、文化交流等方面作用無法替代;從小處說,地名是日常生活的嚮導,社會交往的媒介,在人民日常生活和交往中有的重要作用。尤其當今資訊時代,地名翻譯的統一對於人們利用網際網路查找搜索相關資料,避免社會資源浪費,提高效率將提供更大便利。雖然廣東、陝西、浙江、上海等各地相繼出臺了地名翻譯準則,但地名翻譯的全國統一還遠未達到。就拿各地地鐵站名翻譯為例,有的地方譯成「XX Station」,而有的地方則是「XX Zhan」。展現國家形象,方便外國客人,從統一規範地名翻譯開始吧!

相關焦點

  • 中文地址英譯原則
    China 473004用漢語拼音字母拼寫中國地名,不僅是中國的統一標準,而且是國際標準,全世界都要遵照使用。一、專名是單音節的英譯法專名是單音節,通名也是單音節,這時通名應視作專名的組成部分,先音譯並與專名連寫,後重複意譯,分寫(漢字帶點的字是通名,英語的畫線部分是音譯;括號內為該地所在省、市、地區或縣,下同)例如: 1、恆山 Hengshan Mountain (山西) 2、淮河 the Huaihe River (河南、安徽、江蘇)
  • 中國地名英譯要注意什麼
    地名是歷史的產物,是國家領土主權的象徵,是日常生活的嚮導,是社會交往的媒介。在信息化社會中,地名在國際政治、經濟、外交、外貿、科技、文化交流、新聞出版以及社會生活方面都起著非常重要的作用。   用漢語拼音字母拼寫中國地名,不僅是中國的統一標準,而且是國際標準,全世界都要遵照使用。
  • 濟南地名英譯不規範 讓人有些看不懂
    同樣翻譯醫院名稱  有的用英語有的用拼音  除了英文翻譯不規範,不少標識牌拼音和英文混亂使用的問題也很普遍。記者在靠近泉城廣場的一處路牌上看到,「順河高架路」下標的英文為「Shunhe Gaojia RD」。「高架」被當作專有名詞直接用拼音標識,而「路」則被翻譯成英文縮寫「RD」。
  • ...標註為中文配拼音 網友建議顯現「國際範」給道路加個標準英文名
    中文配拼音是「標配」    7月29日,記者探訪發現,如中山路標註為「ZHONGSHAN LU」、勝利路標註為「SHENGLI LU」、蘇圃路標註為「SUPU LU」。另外,一些知名街巷,如鴨子塘巷和羊子街等亦用中文配拼音標註。在紅谷灘新區,贛江中大道、新府路、雄州路等道路也是用中文配拼音標註。
  • 中文菜名英譯翻沒了文化?
    中文菜名英譯翻沒了文化?[ 2008-07-02 10:41 ]《中文菜單英文譯法》的出臺,引發議論紛紛。有人說統一、規範的菜名翻譯是奧運會期間城市形象提升的標誌,也有人說中國飲食的文化特色在這樣的翻譯中被「翻沒了」。這本由北京市外事辦公室和北京市旅遊局聯合編撰的小冊子給出了中國常見的2000多種菜品、主食、小吃、甜點名稱的英文翻譯,在奧運會前發放給包括所有119家奧運官方定點接待飯店在內的北京所有星級飯店和餐廳。
  • 「宮保」曾外孫為中餐英譯正名
    突出原料烹調法、兼顧文化韻味新出爐的《美食譯苑》共規範了3102個中西餐飲食的英文譯名,其中中餐有2158種。全書分別對中餐、西餐、飲品進行了標準的英文翻譯,中餐部分又對中國八大菜系做了介紹和重點翻譯。
  • 香港地名的語言考察
    但實際上港英當局實行不平等的語言政策。英語在行政、立法、司法、考試、教學等領域佔據著支配地位。港英當局還規定:香港所有法院的訴訟程序必須用英語進行。當事人不懂英文,法院須派出專門翻譯。由於香港的具有中國血統的居民佔94%,並以原籍廣東省珠江三角洲一帶者為最多。因此在常用語言上,其講粵語方言(白話)者佔88.7%。
  • 翻譯目的論視角下的文物名稱英譯研究——以大同市博物館為例
    博物館文物名稱英譯不僅涉及兩種語言之間的轉換,更重要的是肩負著傳遞文化信息的使命。本文以翻譯目的論為理論依據,以大同市博物館的文物名稱英譯文本為語料,探討文物名稱英譯的特點,歸納文物名稱的英譯原則,旨在尋求文物名稱的可操作性翻譯策略,從而提高譯文的接受度和國外遊客的參觀體驗度,充分發揮博物館的文化傳播功能。功能派翻譯理論是20世紀70年代提出的。
  • "貴妃雞"還是"炸雞" 中文菜單英譯眾口難調
    日前,《中文菜單英文譯法》的出臺,引發議論紛紛。有人說統一、規範的菜名翻譯是奧運會期間城市形象提升的標誌,也有人說中國飲食的文化特色在這樣的翻譯中被「翻沒了」。    不過,北京市旅遊局副局長熊玉梅強調,這本小冊子是向社會提供的譯法推薦,並不帶有強制性。     許多來到中國的外國遊客曾一度為如何「破譯」諸如「素食主義的鴨子」(vegetarian  duck,即素鴨)和「丈夫和妻子的肺切片」(husband  and  wife『s  slung  slice,即夫妻肺片)這類的菜名而傷透腦筋。
  • 上海公共場所英譯規範下月完成
    紀念品、地圖、路牌將規範翻譯公共場所英譯規範下月完成  □記者 楊玉紅  晚報訊 國外友人拿著地圖卻找不到景點,今後,這種尷尬的場景將不復存在。昨天,記者從上海市語委年會上獲悉,上海將推出 《上海市公共場所中文名稱英譯規範》,規範本市的路牌、旅遊地圖、導遊手冊等英文翻譯,為世博會的舉行創造一個良好的語言環境。  拿著上海旅遊地圖的國外友人站在 「靜安寺」的路牌下,卻找不到「靜安寺」在哪裡?因為,路牌翻譯是 「Jing』 an Temple Road」,而地圖上翻譯為 「Jing』 ansilu」。
  • 地鐵站名愁壞各大城市:英文意譯還是拼音音譯?
    交通站名的羅馬字母標註,是應該英文意譯,還是拼音音譯?這個問題,頭髮斑白的四川大學教授張建新較了真:「Hi-TechZone,有外國人問你這是哪,成都人都答得出來嗎?」張教授認為,這類站名翻譯,看似用英文表達了地名的含義,實際上不便於交流。
  • 南京遊1路英譯為「遊泳1號路」 翻譯標準缺乏管理
    南京遊1路英譯為「遊泳1號路」 翻譯標準缺乏管理   此外,「前往中山陵(東溝)停車場由此乘車」的譯文中,drew field令人丈二和尚摸不著頭腦,不知道譯者究竟想表示什麼。Drew是動詞draw的過去式,draw是一個常用單詞,表示「拖、拉、拽」,但是中文原文中並未包含這層意思。  劉先生說,中山陵風景區存在的公共標識譯文錯誤遠不止上述這些。
  • 中文地址翻譯原則
    Li Youcai NO. 204, A, Building NO. 1 The 2nd Dormitory of the NO. 4 State-owned Textile Factory 53 Kaiping Road, Qingdao, Shandong, China 266042 用漢語拼音字母拼寫中國地名,不僅是中國的統一標準,而且是國際標準,全世界都要遵照使用。
  • 「英譯」2018年度10大流行語「我自閉了」、「人間不值得」
    2、人間不值得「人間不值得」本意就是自嘲,感慨人生無常、起伏不定的無奈的生活現狀。更直接的含義,就是「生無可戀」。(因為人間不值得更強調不值得,所以英譯也來強調一下downs)With ups and downs, life is life.3、家裡有礦「家裡有礦」其實就是家裡非常有錢的意思。
  • 統一標準 成都昨公布雙語標誌英文譯法
    昨日,成都市質量技術監督局正式發布成都市公共場所雙語標誌英文譯法,按照標準,「東大街」的英文譯法以後應該統一為「DONGDAJIESTREET」了。  音譯+意譯 既成都又國際  成都目前還存在街道名稱缺乏英文對照翻譯、翻譯標準不統一等問題。
  • 中醫藥術語走向國際化:英譯獲統一 中譯用繁體
    世界衛生組織日前制訂《中醫藥學名詞術語國際標準》,為3000多條中醫術語訂立了國際統一的中英文翻譯標準,並獲中方同意選用繁體字,為中醫走向全球標準化邁出重要的一步。  世界衛生組織於10月16日首次頒布傳統醫學名詞術語國際標準,將中醫名詞全部統一。
  • 童子雞過去叫沒有性生活的雞 這次譯為「春雞」
    四喜丸子被譯成Four glad meat balls(四個高興的肉團),木須肉被翻成Wood mustache meat(木頭鬍子肉),醉蟹被譯成了Drunk crab(喝高了的螃蟹)……  中餐菜名一直沒有規範的翻譯方法,很多餐館老闆將中文菜名直譯成英文,鬧出不少笑話。
  • 地名英文翻譯:山西、陝西傻傻分不清楚?
    一些常見的城市Beijing、Shanghai、Guangdong就不用說了,中國的地名大都是以拼音作為譯名,但是中文可以同音不同字也不同調,但英文不行,遇上了通拼音的地名應該怎麼辦呢?陝西、山西這兩省就是極具代表性的。下面就跟隨專業翻譯公司來了解怎麼區分英文地名翻譯。
  • 每日一句英譯英:They keep open house
    每日一句英譯英:They keep open house在我們的實際情況中,估計就算你用中文學並學會了英語keep open house及其中文意思,我們能跟別人「用」上這句「用」中文學習和理解的英語的機會估計也微乎其微,所以,用英語學英語的意義就更為突出:至少我們現在能用英語說英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