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鄉》央一明日熱播 張國立陳寶國攜手演繹臺灣老兵的愛恨情仇

2020-12-25 東楚網

  東楚網黃石新聞網(東楚晚報)
   劇中老兵們身穿寫著想要回家的衣服上街遊行。
  
   2008年決定投拍,三年打磨劇本,五個月拍攝,一年多找發行。由張國立導演、主演的電視劇《原鄉》,整個創作過程透著股艱澀味兒。但這難啃的硬骨頭,「因為有著冥冥中的責任感」,張國立最後還是做到了。明日起,這部電視劇將在央視一套播出。
  
   五年磨一劇,賠錢也要拍
  
   《原鄉》以1987年臺灣地區宣布開放探親為背景,還原居住在眷村的老兵們因思念家鄉,爭取回大陸探親機會的故事。張國立對這段歷史了解並不多,第一次接觸有關臺灣老兵的報告文學時,卻淚水漣漣,「眼淚一直掉,可擦乾了眼淚還是要接著看。」
   他拉來了鄒靜之做總策劃,請《鐵齒銅牙紀曉嵐》的編劇陳文貴執筆寫劇本,三個人還在海南開起了策劃會。但因為涉及臺灣選題,等到張國立終於拿到國務院臺灣事務辦公室批准的立項批文時,時間已過去三年。
   「這類題材在大陸從沒拍過,會有收視率嗎?電視臺會看好它嗎?年輕人會不會感興趣?」一連串的問題在張國立的腦海中打轉,「圈內朋友讀了劇本,都說這部戲寫的人性、人情一定會打動人。可是,投資、回收、收視率,都是那麼具體的要求。」兼任投資人的他,犯起了兩難。後來,在山西拍電影《1942》的間隙,他又看到了電視臺上播放的老兵紀錄片,「我仍被那些質樸的情感所感動,我的眼淚還會為他們流。這段歷史不應被忘記,而且還要告訴下一代人。」就這樣,冒著賠錢的風險,他依然做出了投拍的決定。
   前天的開播發布會現場,張國立一上臺就是一連串的感謝,但凡跟這個劇有關的各個環節的部門和人,他都感謝到了。臺灣投資人之一的楊登魁,則是他特別要感謝的人。張國立說,楊先生只是在臺中探班時聽說了《原鄉》可能會賠錢,就直說「要為拍老兵的勇氣投資」。說到這裡,張國立頗為動情,「《原鄉》馬上就要開播了,楊先生卻離開了我們,再也看不到了。」
  
   塑老兵群像,鄉愁不是煽情
  
   「沒有時下流行的電視劇元素,不是宮鬥戲,不是家鬥戲,更沒有華服、偶像與青春愛情。」編劇陳文貴創作經驗豐富,深知這不是一個「商業上討巧的戲」,「不過,這是大陸電視劇從來沒有講過的故事。」
   記錄歷史的使命感,是陳文貴和張國立都反覆提到的話。「現在不管是大陸還是臺灣,年輕人對這段歷史都不熟悉。」陳文貴坦承,這是一部有些沉重的戲,「但沉重是因為故事裡人物命運的沉重。老兵們想家回不去,提也不敢提,娶的臺灣老婆也不理解,他們的孤獨不是一種刻意的悲慘。它是一個群體命運真實的存在,不是煽情。」
   故事刻畫的是臺灣老兵的人物群像。這些人中,有懦弱膽小、只能默默咽下思鄉之苦的小人物洪根生,有膽大冒險偷偷回到大陸探親的「異類」杜守正,還有養尊處優卻心繫大陸愛人的餘夫人,就連受制於職位要阻攔老兵返鄉的反派路長功,在看到故鄉老娘的視頻時,還是痛哭流涕。陳文貴相信,沉澱於歷史背景的鄉愁,值得大書特書,「不要總是想現在的觀眾喜歡看什麼,而是要想我們能給他們看什麼。」
  
   兩岸三地合拍,盼能在臺灣播出
  
   輾轉北京、福州、廈門、臺中、香港等九地取景,《原鄉》是一部真正實現兩岸三地合拍的電視劇。張國立、陳寶國、奚美娟、馮恩鶴等一眾戲骨加盟,臺灣演員楊懷民、潘麗麗、傅雷等精彩出演,「拍攝團隊中臺灣演員的人數,早已超過此前合拍片的比例限制,最後是廣電總局特批才實現的。」張國立說。
   編劇陳文貴出生在廈門,上世紀80年代赴港接收親戚遺產,後來又長期在臺灣工作。張國立透露,「當時找人寫劇本時,鄒靜之就跟我說,陳文貴是全中國最合適寫老兵題材的編劇。」陳文貴接受專訪時也表示,在香港的第一份工作,幹的就是在旅行社接待臺灣老兵。為寫好老兵的故事,陳文貴花了一年看材料,一年採訪老兵,第三年才動筆寫劇本。「曾經接觸過的那些老兵,對他們的印象依然清晰。雖然不可能將所有老兵的遭遇都融入一個角色,但他們的故事已經變成了多條支線,體現在劇本中。」陳文貴說。
   在具體拍攝中,張國立和臺灣導演羅長安分工合作,「不過,臺灣場景由我拍,大陸場景反而是羅導拍的。」讓張國立印象深刻的是,在臺灣拍攝眷村場景時,經常會有老兵站在一旁,「用家鄉話交流,還給我們送吃的。」
   3月12日起,《原鄉》將在央視一套黃金檔播出。張國立在現場說出了希望「收視破4」的豪言壯語,但他還有一個願望,「這部劇要是能在臺灣播出,臺灣觀眾也能看到就更好了。」
     (據《北京日報》)

相關焦點

  • 大陸首部反映臺灣老兵返鄉題材劇將播 收視望"破4"
    由張國立導演、主演的電視劇《原鄉》,整個創作過程透著股艱澀味兒。但這難啃的硬骨頭,「因為有著冥冥中的責任感」,張國立最後還是做到了。   五年磨一劇,賠錢也要拍   《原鄉》以1987年臺灣地區宣布開放探親為背景,還原居住在眷村的老兵們因思念家鄉,爭取回大陸探親機會的故事。
  • 電視劇《原鄉》央視熱播 眷村再次走進觀眾視野
    原標題:電視劇《原鄉》央視熱播 眷村再次走進觀眾視野  最近由張國立領銜、兩岸明星聯合主演的年度情感大戲《原鄉》,正在央視一套黃金時段熱播。這部反映臺灣老兵回鄉歷程的劇作,耗時六年精心打磨,也讓臺灣眷村早期的環境和生活,再次走進觀眾視野。
  • 《原鄉》劇組乘「海峽號」赴臺 張國立擔任榮譽船長
    《原鄉》劇組乘「海峽號」赴臺 張國立擔任榮譽船長   新華網福州6月7日電(記者胡蘇)知名演員張國立和《原鄉》劇組7日乘高速客滾船「海峽號」赴臺灣拍攝。
  • 從《原鄉》到《回家》:臺灣老兵鄉愁撼動人心
    這是一位臺灣老兵的話,寥寥數語說盡鄉愁無處安放的悽涼。在那個海峽隔絕的特殊年代,跟隨國民黨撤到臺灣的大陸籍老兵們與親人隔絕兩岸、無法相見,幾乎每一個人都有一串沉甸甸的故事。  這些故事,被創作成31集電視連續劇《原鄉》,也被濃縮成六幕歌劇《回家》。在2014年的這個春天,老兵們錐心刻骨的鄉愁深深打動著無數人的心。
  • 《綻放吧百合》開播 劉美旗演繹愛恨情仇
    電視劇《綻放吧百合》開播 劉美旗體驗愛恨情仇  近日據悉,由導演田鎮執導,姚芊羽、李成儒領銜主演,中國內地女演員劉美旗等參演的年代情感劇《綻放吧百合》正在上海電視劇頻道熱播,在該劇中,演員劉美旗飾演的程燕一角劇中體驗愛恨情仇,劉美旗也將為觀眾們上演一齣好戲。
  • 忠心侍女翠微變身美豔拜金白如真,李媛媛《冷案》演繹愛恨情仇
    忠心侍女翠微變身美豔拜金白如真,李媛媛《冷案》演繹愛恨情仇 《冷案》是由企鵝影視、公安部金盾影視文化中心、明日傳奇影業聯合出品,譚嘉言執導,李媛、施詩等領銜主演的都市刑偵劇
  • 陳寶國領《湄公河大案》登央一(圖)
    陳寶國領《湄公河大案》登央一(圖) 2014-07-04 20:36:36陳寶國在劇中飾演公安部禁毒局局長、湄公河「10·5」案專案組組長。    34集電視連續劇《湄公河大案》今日舉行央視首播發布會。公安部禁毒局局長、湄公河「10·5」案專案組組長劉躍進率領專案組成員亮相首播發布會現場。
  • 聯合報:臺灣宜蘭人對雪山隧道的愛恨情仇
    聯合報:臺灣宜蘭人對雪山隧道的愛恨情仇     5月7日下午,臺灣雪山隧道發生通車近6年來最嚴重事故,已造成3死21傷。臺灣交通部門「公路總局」證實是因一輛小客車爆胎,造成後方的首都客運追撞葛瑪蘭客運,首都客運起火。圖為發生事故的車車體全毀。
  • 宜蘭人對雪山隧道的愛恨情仇
    據臺媒報導,臺灣雪山隧道5月7日發生通車6年來最嚴重的火燒車事故。臺灣《聯合報》今日發表評論指出,隧道通車雖然給宜蘭人帶來交通便利,也引進了觀光財,但是雪隧內暗藏的行車危險,蘭陽平原每逢假日大塞車,夜市擠爆之苦,不斷引燃宜蘭人對雪隧的愛恨情仇。
  • 央視播《原鄉》牽動臺灣老兵情 離鄉30年一人回鄉
    原標題:臨淄籍臺灣老兵憶回家歷程:獨子離鄉30年後歸  由海峽兩岸共同投資、歷時6年創作的電視劇《原鄉》昨晚在中央電視臺一套黃金時段播出。《原鄉》以1987年臺灣地區宣布開放探親為背景,還原居住在眷村的老兵們因思念家鄉,爭取回大陸探親機會的故事。  而在1987年之前,由於對家鄉的思念,很多老兵就想盡辦法回到了故鄉。
  • 《大河兒女》4月2日登央一 陳寶國讀劇本曾落淚
    陳寶國在接這部戲時,就盛讚其劇本「十分難得」,稱自己讀劇本時數度感動到落淚,「高滿堂筆下的中國男人都是頂天立地的漢子,身上雖然有不足有缺點,但絕對是大男人;而他筆下的女人則是純粹的中國女人,溫婉賢良。」
  • 有什麼愛恨情仇,找書傾瀉
    然而,有什麼愛恨情仇我覺得都可以向書傾瀉。書籍就包括愛恨情仇。一定意義上能找到解決問題的靈感而且廉價,何樂而不為。高爾基說書籍是人類進步的階梯。有些道理。在我認為知識是人類進步的階梯。書籍裡什麼都有,兩面性固然存在。不能籠統。
  • 又一部古代神話劇即將拍攝 講述蚩尤的愛恨情仇
    目前王麗坤版的《封神演義》還在芒果臺熱播,儘管被吐槽無數,但收視率卻直線飆升,排名Top3。看來這些所謂的地方電視臺,為了收視率,不管電視劇好壞。還有那些廣電的大佬們,被改編成這樣子的電視劇仍然還能過審,他們看完這版封神榜後,還記得原著是什麼樣子嗎?
  • 孟小冬、梅蘭芳、杜月笙的愛恨情仇,比如今的八卦精彩的多
    孟小冬、梅蘭芳、杜月笙的愛恨情仇,比如今的八卦精彩的多孟小冬一個嗓音婉轉的名伶,梅蘭芳一個頗負盛名的京劇大師,杜月笙上海灘有名的青幫老大,這3個在社會上鼎鼎大名的人物,一生之中,有太多的羈絆,今天,我們就揭開歷史的面紗,看看這個傳奇的女子,跟當時社會上傑出的兩個人物之間
  • 《愛情最美麗》張國立:搭檔難尋和蔣雯麗最來電
    張國立和蔣雯麗一改《金婚》中的一見鍾情和相濡以沫,在《愛情最美麗》中成為了一對「因恨生愛」的歡喜冤家。兩人八年後的首次攜手,不僅讓觀眾所津津樂道,而且即便是兩位當事人都感慨良多。張國立甚至在公開場合幾度向蔣雯麗「示愛」:「好搭檔真的很難找,我還是和蔣雯麗最來電!」
  • 《臺灣往事》——戰亂時代三個兄弟的成長與愛恨情仇
    2018崔亮導演傾情推出的52集電視連續劇《臺灣往事》,是我第一次看到以臺灣歷史為題材的影視劇。臺灣是中國不可分割的一部分,然而由於種種原因,我們當代的年輕人其實對那邊知之甚少。本劇用洗盡鉛華的筆觸直面臺灣的歷史與創傷,演繹時代洪流下年輕人的苦樂與成長。
  • 陝西西安:再憶1937 白鹿倉上演上海灘的愛恨情仇
    夜上海夜上海,你是個不夜城,華燈起車聲響歌舞昇平……這樣的歌聲一響起,人們不由得就會想起電影裡邊上海灘的情景,陝西西安白鹿倉上演的《再憶1937》,將1937年的上海灘百樂門舞女陳曼麗故事演繹的淋漓盡致,讓人不出西安,也能感受到當年的愛恨情仇,街區實景式演繹,更是讓遊客互動其中,增加了融入感。
  • 村裡種植大雁米背後的「愛恨情仇」
    新華社長春12月15日電題:村裡種植大雁米背後的「愛恨情仇」新華社記者邵美琦對於吉林省琿春市敬信鎮九沙坪村的村民來說,大雁曾是「大厭」的存在,因為它們踩踏莊稼、偷吃糧食。「愛恨情仇」的變化,要從大雁米的種植說起。「它們吃稻米越多,我心裡越高興!」村裡種植大雁米的帶頭人林魁說,這種米因大雁而命名,由傳統方式種植,杜絕了農藥與化肥。大雁米「上線」後,村民在稻田內不再驅趕大雁等候鳥,收穫時遺留的稻穗還能作為候鳥的食物補給。
  • 《愛情最美麗》開播 蔣雯麗打得張國立流眼淚
    張國立蔣雯麗再合作。   昨天19:30,由張國立和蔣雯麗主演的都市情感劇《愛情最美麗》在江蘇衛視幸福劇場播出。劇中張國立和蔣雯麗分別飾演了一對單親家庭的家長,人到中年卻找到了真愛。對於張國立和蔣雯麗來說,卻是首次過了一把「談戀愛」的癮,所以在電視劇中兩位的表演堪稱激情四射。
  • 歷史上,英國與法國的「愛恨情仇」,從敵人到盟友
    縱觀中世紀到二戰的歷史,英國與法國的」愛恨情仇「,從敵人到盟友;雙方又經歷了怎樣的過程呢。至此,「徵服者威廉」成為新的英國國王,諾曼王朝同時擁有英格蘭和法國諾曼兩塊領地;這也為之後的英法百年戰爭埋下伏筆,至此揭開了英法兩國,長達800年的「愛恨情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