硨磲是一種海洋貝類軟體動物,形如蚌蛤,殼大且厚,略呈三角形,大者直徑約有二米,體重可達三百多公斤,它的外殼上有形如車輪外圈的溝紋,故被命名為硨磲。
活體硨磲
硨磲是古代海洋生物經年累月所形成之海螺化石,取其尾端之部分切磨成珠的珍貴有機寶石。
硨磲主要分布於印度洋、太平洋和我國的南海諸島,與珍珠、珊瑚、琥珀齊名被譽為四大有機寶石。
在中國佛教與金、銀、琉璃、瑪瑙、珊瑚、琥珀被尊為七寶之一,可趨吉避兇,硨磲中所含的微量元素能起到穩定情緒,驅除雜念,調養身心平衡的作用,對人體的代謝功能,骨質疏鬆和抗衰老有顯著療效。
目前行內人主要講硨磲的打撈地,而不論其品種。原料質量由低到高分別為:西沙料,東沙料,南沙料和黃巖島料。(如此圖:第二串最通透、光澤勻稱、玉化好)
西沙料打撈成本低,孔洞多,易裂,多為白色,原料價格較低,一般論噸賣,主要用來生產圓珠,利潤較薄,也有少量用來做雕件。
東沙料,和西沙差不多,總體比西沙殼大厚,但玉化程度也遠比不上南沙料。
南沙料比西沙透明性好,玉化硨磲料做工藝品風險大,主要是怕蟲孔,比如做手鐲的話,有蟲孔就不值錢了。
黃巖島的料最貴,一是黃巖島料硬度好,色彩豐富,二是這種料市場上很緊缺,基本很少船能到那邊採貝,剩下一些存貨,漁民也喊高價。要貨需提前預定,價格至少四位數字以上,還要看有沒緣分等到。
黃巖島的硨磲原料玉化程度和通透性最佳,光感靈氣,潤澤細膩。無裂、無蟲眼、顆顆玉化通透堪稱極品,具有收藏價值。
鑑別硨磲的方法(例如以下這四條硨磲不可取):
一、看輪紋:天然硨磲紋路是觀察整個的大硨磲貝看到的。作為佛珠自然光線放置下,目視不易看到紋理且顆顆通透性好,有滋潤色澤為上上品。粉壓硨磲用工藝處理方法使大家在小珠子上很容易觀察到車輪紋,且色澤呆板無任何天然紋路為貝粉粘膠壓制而成,價格低廉幾十元不等。
二、看礦跡:天然的硨磲一般外觀有裂和蟲孔,使用時間長了容易開裂或產生表面不光潔的現象(生物死後貝殼自然風化導致,粉壓硨磲內有膠質不容易出現這種狀況)。也有完美的,但價格較為昂貴 。
三、看顏色: 硨磲分白色、牙白色、透明料與棕黃色,當然還有少見的紫色、粉色、紫紅色乃至更為少見的血硨磲,硨磲外表光潔明亮,表面呈珍珠般的光澤;假硨磲用白石或粉碎的貝殼粉或白石粉加膠壓合而成,雪白無瑕,白得呆板、表面拋光不自然。
四、看比重: 天然的硨磲一般都有一定的比重,密度為2.70g/cm3,硬度一般為2.5-3度,部分品種可達4度。試著用手惦一惦重量,若是感覺非常輕,則有可能為非天然硨磲。
硨磲具有美麗的珍珠光澤,有暈彩和絲光,且質地光潔而細膩,可製成很多美麗的飾品和工藝品,不過硨磲是一種比較特殊的貝類,藏於海洋深處,吸收深海精華,充滿靈性,在佩戴上有一定的講究。
硨磲磁場強大,不宜同時佩戴過多,否則會使磁場疊加而影響效果。硨磲具有一定記憶功能,在佩戴硨磲之前要進行消磁: 人體內的氣場是左進右出的,硨磲不具有吸納性,所以還是佩戴在左手比較好。
白色硨磲不攀不附,不媚不俗,佩戴護身、平安,是福慧雙修,接近自然,通向永生的法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