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華名塔之十五:燕雲地區遼塔之靈丘覺山寺塔

2020-12-24 張名偉字韋登

靈丘覺山寺塔身為遼代密簷式塔之代表,經常作為密簷式風格之典型在各類中國建築史書籍中出現。

靈丘遼代屬西京道蔚州,從屬河北與山西交界處的燕雲地區,為高原向平原通行之要衝。覺山寺塔位於山西靈丘縣縣城東南、河北淶源縣縣城正西的深山中,屬太行山與五臺山連接山脈。覺山寺群山環抱,建於覺山山腰。山腳下為靈丘至淶源谷道,谷道最低處有唐河流過。

密簷式塔底層較高,上施密簷5~15層(一般7~13層,用單數),大多不供登臨眺覽,意義與樓閣式塔不同。有的雖可攀爬登臨,但因簷密窗小,又不能外出,故觀覽效果遠不如樓格式塔,建築結構一般採用磚石建築。

遼代是密簷式塔的盛行期,其分布區域以今日黃河以北至東北一帶為多。平面以八角形為多,遼代密簷塔在塔基和底層的裝飾十分華麗,除了隱出倚柱、闌額、鬥栱、勾闌、門窗外,還飾以天王、力神、塔幢和各類裝飾紋樣,顯得華麗脫俗,氣韻非凡。

覺山寺寺內建築均清代所構,唯此塔建於遼大安五年(1089年)左右。塔高43.54米,塔平面八角形,由外壁、迴廊、塔心柱組成。密簷13層。塔下有方形及八角形基座二重,上置2層須彌座。第二層須彌座上有鬥栱及平坐,須彌座束腰角部及壺門間雕刻力神,壺門內浮雕佛像。平坐欄板飾以幾何紋樣及蓮花,形制都很精美。平坐以上再以蓮瓣三重託八角形塔身。

塔底層轉角置圓倚柱,並隱出闌額、普拍枋、鬥栱等。南、北門設圓券門,東、西為假門,餘四面假窗。壁面無其他裝飾。塔心室八角形,室中央建塔心柱,似保存唐以前的古意,這和其他遼塔做法不同。

在外觀上,從第二層起,層高和層寬均有遞減。各層挑簷已用鬥栱。底層簷下鬥栱五鋪作出雙抄,補間鋪作僅一朵,但出斜栱。二層以上的鬥栱僅減一跳,其他做法相同,簷上俱不出平坐。最上為攢尖頂,頂上置鐵剎,以八條鐵鏈固定在屋脊上。

靈丘覺山寺塔當屬目前保存最為完整且最具代表性的遼代密簷式磚塔,2001年6月25日當選第五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相關焦點

  • 中華名塔之九序:燕雲地區遼塔九座
    遼塔、宋塔是以區域做歸類、非以型制為分別。遼宋檀淵訂盟,以白溝河為界,將河北攔腰截斷,北屬契丹南屬漢。故,今北京、大同、張家口、保定北皆屬遼塔;同理,四地以南全為宋塔。所謂燕雲地區是指以北京、大同為中心的區域。
  • 中華名塔之十六:燕雲地區遼塔之北京天寧寺塔
    現在的北京為遼代之南京,又稱其為燕京,乃京城肇建之始。因此遼末修建的天寧寺塔便作為北京市最古老的地上建築。北京雖位列四大古都之中,卻是四者當中最年輕的一座。最終才有了北平、北京這些稱謂,當然要是反過來,北京恰恰成了北方苦寒之地遊牧漁獵民族眼中的南京。天寧寺塔大概建於遼代天祚天慶九年至十年,即公元1119至1120年間,幾乎距離遼代滅亡還剩五、六年時間。從這點可以說,天寧寺塔幾乎是燕雲地區遼塔中最年輕的一座。但他的名聲卻絲毫不遜於其他幾座,因為塔在北京,所以塔很出名。
  • 中華名塔之十六:燕雲地區遼塔之北京天寧寺塔
    現在的北京為遼代之南京,又稱其為燕京,乃京城肇建之始。因此遼末修建的天寧寺塔便作為北京市最古老的地上建築。北京雖位列四大古都之中,卻是四者當中最年輕的一座。最終才有了北平、北京這些稱謂,當然要是反過來,北京恰恰成了北方苦寒之地遊牧漁獵民族眼中的南京。天寧寺塔大概建於遼代天祚天慶九年至十年,即公元1119至1120年間,幾乎距離遼代滅亡還剩五、六年時間。從這點可以說,天寧寺塔幾乎是燕雲地區遼塔中最年輕的一座。但他的名聲卻絲毫不遜於其他幾座,因為塔在北京,所以塔很出名。
  • 中華名塔之十:燕雲地區遼塔之佛宮寺釋迦塔
    此塔如雷貫耳,俗稱應縣木塔。幾乎無人不知無人不曉。地理教材上、歷史課本上,從小初高大,都會看到此塔隆重的介紹。此塔名氣之大還是大有緣由的,世界上最古老高大的木結構建築,僅此一項,就足夠家喻戶曉了。佛宮寺釋迦塔所在地為燕雲十六州之應州,是國內現存最古老與最完整之木塔。釋迦塔位於佛宮寺南北中軸線上的山門與大殿之間,屬於「前塔後殿」的布局。下為階基,上立鐵剎。塔建在方形及八角形的2層磚石基上,塔身平面呈八角形,底徑30m;高9層(外觀5層,暗層4層),塔高67.31米。
  • 中華名塔之九:燕雲地區遼塔之易州聖塔院塔
    聖塔院塔俗稱荊軻塔,是後人在荊軻衣冠冢上而建。從荊軻所在先秦時期的燕國到荊軻塔修建的遼代,已近1300多年,可見荊軻之名譽不減當年。燕太子丹比燕王激進很多,他明白秦燕兩國的實力差距,所以開始構思刺秦之舉,一旦秦王被殺,秦國或許會爆發內亂,一解燕國燃眉之急,結果取得了失敗的結果,秦國破代、燕聯軍後,逃到遼東的燕王姬喜割下了太子丹的首級。而義士荊軻呢?
  • 中華名塔之九:燕雲地區遼塔之易州聖塔院塔
    聖塔院塔俗稱荊軻塔,是後人在荊軻衣冠冢上而建。從荊軻所在先秦時期的燕國到荊軻塔修建的遼代,已近1300多年,可見荊軻之名譽不減當年。燕太子丹比燕王激進很多,他明白秦燕兩國的實力差距,所以開始構思刺秦之舉,一旦秦王被殺,秦國或許會爆發內亂,一解燕國燃眉之急,結果取得了失敗的結果,秦國破代、燕聯軍後,逃到遼東的燕王姬喜割下了太子丹的首級。而義士荊軻呢?
  • 靈丘之名來頭大,有個景區傳奇多
    靈丘覺山寺是一處很有傳奇色彩的地方,該寺距靈丘縣城15千米,處於太行峽谷一處相對開闊平坦的地方,背靠覺山(又名懸鐘山)。此處有北魏文成帝拓跋於和平二年(公元416年)二月南巡途中的御射之臺,文成帝在此隔河一箭射向筆架山,過山南二百二十步,整個射程足有500米,無人能及,於是刻了一塊《皇帝南巡之頌》碑立於此,目前碑殘存部分共計10塊,拼接後保存在覺山寺內。據說每逢雨後或清晨大霧瀰漫之時,覺山寺半山腰會出現一塊黑色的方碑,取名「霧碑」。每年農曆四月初四廟會之日,定要下雨,雨過之後,它便隨著霧不斷出現。
  • 尋古蹟的蓮蓮《從北魏到遼國,覺山寺塔在訴說》
    覺山寺塔只在太行山餘脈一段中的一隅,因為所處位置略顯偏僻,才會有這一塊沒有世間侵擾的璞玉。實際上,覺山寺所處的位置在山西省靈丘縣,靈丘縣歸大同市管轄,歷史上,大同做過北魏的都城,覺山寺,正是始建於北魏。
  • 山西慈雲寺和覺山寺
    相傳始建於唐代,遼開泰八年(公元1019年)曾大修,明宣德五年(公元1430年)重修並改為今名。全寺長140餘米,寬40餘米,規模宏偉,布局嚴謹,曾被譽為「關北巨剎」。中軸線山門之後,排列有金剛殿、大雄寶殿、釋迦殿、毗盧殿。東西廂有觀音、地藏兩殿。毗盧殿為明代建築,寬23.5米,深11米,高15米,氣勢宏敞。殿內木構壁藏樓閣,雕刻精細,藏經移存於大同華嚴寺。
  • 大美中國古建築名塔篇:第一百二十六座,山西靈丘覺山寺磚塔
    山西覺山寺磚塔,位於山西省靈丘縣城東南15公裡處的覺山寺內。該塔建於建於遼大安六年,即公元1090年,而且還處在古馬道旁,位於覺山古寺的西部。該塔共有十三層,高43.54米,塔基分三層,下為八角形須彌座,中為平座勾欄,上為蓮臺。
  • 雁北地區,那些鮮為人知的「小」塔
    其雕刻工藝遠不如早期的磚塔,但整個外觀和其它明代磚塔比較,是較好的一座,具有簡潔樸實,典雅莊重之特點。塔身南隅建有高1.2米,寬0.45米的假佛龕,北側置石匾一塊,上刻「修惠慶塔峻工記」。塔的各層上簷均施三踩單翹鬥拱,角科仿遼、金時期做法出45°斜拱,六隅各施平身科斗拱一攢。鬥拱的使用與設計是雁北其它明代磚塔中較好的。
  • 雁北地區四座「國寶級」佛塔,最後一座塔頂、塔身至今兩地分離
    在這些建築中,廟宇、寺院尤為突出,其結構精巧,氣勢雄渾,具備了各種古代建築的形式,人們往往把雁北地區稱為「古代建築的寶庫」。 這些古代建築是雁北地區歷史文物中寶貴的遺產,為研究古代建築史、雕塑史、美術史,提供了重要的資料,至為可貴。中國古代建築,隨著結構和形制的變化,不僅要受到材料和用途的限制,而且還要受到思想社會意識的影響,塔這一種建築形式就是在佛教思想的影響下,逐步產生的。
  • 契丹遼文化研學丨在遼塔遼構裡尋找北國的金戈鐵馬(10.20-10.25)
    還是國內僅存的八大遼構,幾十處遼塔?還是五處遼國皇帝陵墓?作為和大宋長期對峙的重要時期,其神秘和傳奇之處,隨著近幾年的研究,開始慢慢清晰。牧弘書院發起契丹遼主題文化研學活動,跨越遼國現存文化遺蹟的主要區域,八大遼構全含,遼國五京去其三,五大帝陵看祖陵,遼塔賞二十座以上。並有眾多本地研究機構和相關領域老師隨團講解。
  • 大連唯一一座遼塔:復州城永豐塔
    永豐塔位於遼寧省大連市瓦房店市復州城鎮,復州城鎮是遼南地區著名的古城之一。歷史記載,公元926年遼滅渤海國,先後將扶餘縣、永寧、豐水等縣部分居民遷至復州(今瓦房店地區古皆屬復州),居民為紀念祖籍,不忘故土,以扶餘縣的「扶」字,將當地命名為「扶州」,後改復州;又分別取永寧縣的「永」字,豐水縣的「豐」字,命名塔名,稱永豐塔。它是大連地區現存最古老的塔。永豐塔高24米,為遼塔中較為矮小者,但卻是大連地區唯一保存吸汗巾的遼塔。
  • 大同覺山|讀一座千年古塔的故事
    覺山寺坐落於恫山腳下,是一處風光旖旎、蔚為壯觀的絕妙名勝。而古寺裡最具古寺意境的非遼塔莫數。塔建於遼大安六年(1090年),十三層,高43.54米。塔基分三層,下為八角形須彌座,中為平座勾欄,上為仰蓮蓮臺。
  • 大美靈丘 絕色故鄉!
    靈丘,燕雲扼要,鍾靈毓秀。地處太行山、五臺山、恆山的交匯處,東臨燕趙,南接淶阜,西傍五臺,北依恆宗。全縣總面積2732平方公裡,轄12個鄉鎮、255個行政村,總人口24萬。境內群峰拱翠,溝谷幽深,山泉成溪,山清水秀,俊若神工。漫遊靈丘大地,攀峰林而騁懷,涉溪澗以探幽,置雲海間忘情,入峽谷中嘆絕,不失為覽勝怡情之地。靈丘,物產豐富,別具特色。
  • 張家口「南安寺塔」:一千五百多年歷史的燕雲古剎,塔下珍寶無數
    南安寺塔位於河北張家口市蔚縣城南門內西側的南安寺院內。據史料記載,該塔建於蔚州城未有之前,而蔚州城建於北周大象二年(580年),由此推論,南安寺塔應建於北魏年間,推測距離今天已經至少有一千五百多年的歷史。但據現存塔之風格、特點分析當為遼代遺物。
  • 大同覺山|讀一座千年古塔的故事
    覺山寺坐落於恫山腳下,是一處風光旖旎、蔚為壯觀的絕妙名勝。而古寺裡最具古寺意境的非遼塔莫數。塔建於遼大安六年(1090年),十三層,高43.54米。塔基分三層,下為八角形須彌座,中為平座勾欄,上為仰蓮蓮臺。
  • 是塔,是塔,就是塔~
    繼磚塔之後中國塔更發展出了整塊青石雕琢的石塔 石塔大多就地取材東南地區用花崗巖西北地區用石灰巖川南地區用紅砂巖中原地區用漢白玉青白石以及石灰巖
  • 行走江湖之朝陽(二)——遼塔風雲
    南塔和北塔現在都說是遼塔,在遼代,北方建立了很多塔,我們家鄉這邊就有豐潤的天宮寺塔,藥師塔,灤州研山塔等。與那些他還不一樣,朝陽的北塔不僅僅是遼塔,為什麼這樣說呢?遼興宗重熙十年——重熙十三年(1041—1044)改建延昌寺塔,外觀呈現遼塔風格。到底有哪些奇珍異寶遼寧上百萬件文物,國寶級文物只有10件,朝陽北塔就發掘3件,實屬舉世罕見,不僅是國寶,而且有些是世界珍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