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26日,漫步在長春市雙陽區鹿鄉鎮盤古屯,散發著現代氣息的村路車水馬龍。生機勃勃的鄉村田野民居錯落有致,濃鬱的鹿文化風情長廊令人驚嘆,呦呦鹿鳴、怡然自得,皚皚白雪的寒冬裡,美麗的盤古屯顯得愈發妖嬈。
這個曾經開創中國人工馴養梅花鹿先河的盤古屯,因鹿而生,以鹿而興,圍繞鹿產品,現代農業產業體系、生產體系、經營體系已趨於完善。儘管鹿讓每個盤古人為之驕傲,但髒亂差的環境也受人詬病,改善人居環境成為亟待解決的問題。
近年來,雙陽區鹿鄉鎮按照「因地制宜、彰顯鄉村特色」的原則,開展了盤古屯、蔡家、孫家當鋪、馮家窩棚等村屯的人居環境綜合整治工作,突出重要節點的打造,完善缺失功能,實現農村「淨起來」「綠起來」「美起來」,打造有歸屬感、幸福感的鹿鄉特色鄉村。
依託盤古屯特色養殖歷史和文化積澱,設計團隊深入到田間地頭、農民家裡,進行現場實地調研踏勘,掌握基礎情況,為每家每戶出具有針對性的設計方案,進行「一戶一策」改造,打破了千村一面的格局。堅持「以人為本、因地制宜、就地取材」的生態治理方法,尊重既有村莊肌理,在村屯原有基礎上加以改造提升,盡最大可能地保留和利用。優先選用磚、木、石等農村隨處可見的材料作改造,利用村內廢棄的塑料瓶、輪胎和施工產生的邊角餘料做景觀小品,用農村自己的東西來改造農村。
「蚊蠅少了,地也乾淨了,美麗鄉村建設讓我們老百姓跟著受益。」村民孫志成指著面前古香古色的涼亭告訴記者,這裡曾是一片垃圾堆,一到夏天,臭氣燻天,不敢開窗戶,經過改造成了村民茶餘飯後的休閒娛樂之地。環境改變了,老百姓的精神面貌也煥然一新,保護環境的意識也提高了,家家戶戶比著乾淨。
「將村內汙水溝、垃圾堆放點等消極空間打造成鄰裡交流的小廣場,改善生態環境的同時,也改變了農民的生活習慣。」吉林科龍建築節能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設計師劉玉江表示,為保證改造的準確性和經濟性,設計師全程駐村設計,提供陪伴式服務,做出真正符合村屯特點的改造方案,讓美麗鄉村建設深入人心。
好環境不僅帶給村民精神上的享受,還帶來好「錢景」。儘管現在已進入鹿的維持飼養期,但養鹿人張方華的家裡依然有鹿客前來考察洽談。今年49歲的老張,從他父輩便開始養鹿:「自從俺們村搞這個美麗鄉村建設,吸引不少前來旅遊的遊客,鹿產品一路俏銷,房價也跟著水漲船高。」據張方華介紹,過去養鹿只是在房前屋後粗放式經營,現在飼養場地都進行了重新規劃,並配有鹿鄉特有的「鹿道」,鹿文化氣息濃厚,鹿產生的糞便也有了好去處,村民們把它直接還田或是以每立方米50元的價格賣給苗木公司作肥料。「城裡有的,我們這也有,城裡沒有的,我們這還有!錢袋子鼓了,日子越過越有奔頭。」提起這兩年的變化,老張激動地合不攏嘴。
如今的盤古屯,保護環境與發展經濟相得益彰,在美麗鄉村建設的推動下,一躍成為我省農村人居環境整治的生動實踐。
吉林日報全媒體 記者:王偉 編輯:趙樹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