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都訊 記者陳燕 通訊員粵環宣6月8日是世界海洋日,為切實做好海洋垃圾汙染防治工作,近日,廣東省生態環境廳印發了《關於開展2020年美麗海灘共建行動的通知》(下稱《通知》),由省生態環境廳牽頭組織,各沿海市生態環境部門會同有關部門共同推動,落實海灘清潔屬地責任,建立完善海灘(岸)保潔機制。
2019年近岸水質優良比例87.2%
南都記者從近日廣東省生態環境廳公布的《2019年度廣東省生態環境狀況公報》獲悉,2019年,廣東省近岸海域242個監測點位年均優良(一、二類)水質面積比例為87.2%,其中一類、二類、三類、四類和劣四類比例分別為48.1%、39.1%、4.9%、1.6%、6.3%。劣四類水質主要分布在珠江口、汕頭港、湛江港等河口海灣,主要超標因子為無機氮和活性磷酸鹽。練江、小東江入海口鄰近海域水質均為二類,沉積物質量分別為一般和良好。
深圳市鹽田區大梅沙海濱公園
從汕頭南澳青澳灣、深圳小梅沙、深圳大梅沙、珠海飛沙灘、陽江閘坡5個重點海水浴場的水質監測結果來看,6月至9月的水質優良天數比例中,深圳小梅沙比例最高,達到100%;其它依次為汕頭南澳青澳灣的88%,陽江閘坡的82%,深圳大梅沙的71%,珠海飛沙灘的64%。
塑料類垃圾為海灘、海漂垃圾中數量之最
美麗海灘是海洋生態文明建設的重要內容。廣東第一批「2020年廣東美麗海灘共建行動」9個試點海灘名單,分別是深圳市官湖沙灘、珠海市南沙灣沙灘、珠海市香爐灣沙灘、汕頭市南澳縣青澳灣沙灘、汕尾市紅海灣經濟開發區遮浪濱海浴場沙灘、江門市下川島王府洲沙灘、湛江市金沙灣海水浴場沙灘、茂名市濱海新區浪漫海岸沙灘、潮州市長溪灣灘。
目前,廣東省海灘(岸)仍然存在的垃圾汙染和保潔機制不完善、清理責任不落實等問題。2019年,全省共有12個沿海地級市開展了海灘垃圾監測,在珠江口、大亞灣海域開展了海漂垃圾監測。塑料類垃圾同時為海灘垃圾和海漂垃圾中數量最多的一類。
《通知》提出,以試點為帶動,組織開展共建美麗海灘示範工作,全面推動保潔機制建設。充分發揮市、縣(區)有關職能部門的作用,調動鎮、村、街道和生產經營者等責任主體的積極性和主動性,明確各海灘、各岸段保潔承擔單位,落實保潔隊伍和運行保障機制,確保海灘垃圾收集、處理工作落實到位。加強海岸和海漂垃圾監視、監測和監督,對違法行為及時開展調查、處理。
美麗海灘,人人參與。《通知》強調,積極組織社區民眾、環保志願者等人員,在本市轄區內開展海灘清潔活動,確保活動有影響、有帶動、有成效。大力宣傳報導各地好做法、好經驗、好成效,組織開展網上投票等宣傳活動,擴大活動影響,並適時對海灘垃圾汙染嚴重且治理不力的地區作反面典型宣傳。通過公眾參與、公眾監督和宣傳報導,提高廣大民眾海洋生態環境保護意識,促進美麗海灘建設,推動海灘清潔工作的落實。
【來源:南方都市報】
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向原創致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