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岸線幾近淪陷 海漂垃圾將有監管「大數據」

2020-12-24 環保在線
  【中國環保在線 固廢處理】

日前,由深圳市紅樹林溼地保護基金會(MCF)與深圳市城管局共同組織的「深圳海岸線垃圾清理及監測活動」在深圳灣公園舉行啟動儀式,這也標誌著「守護中國海岸線」項目的啟動,600志願者參與了清灘活動,海岸線監管將有「大數據」了!

  

  海岸線幾近淪陷 海漂垃圾將有監管「大數據」

  

  11月1日上午,由廣東省深圳市紅樹林溼地保護基金會(MCF)與上海仁渡海洋公益發展中心聯合發起的「守護中國海岸線」海漂垃圾清理及監測網絡項目在深圳灣公園舉行啟動儀式。深圳建立海漂垃圾資料庫,也將海岸線的保護再次提到了公眾的視野裡。  

  海漂垃圾對生態造成毀滅性危害  

  坊間流傳著這樣一個說法:中國是個陸地大國,又是個海洋大國。從擁有海洋資源的數量來看,的確可以這樣說。據數據顯示,我國海岸線長度為1.8萬公裡,居世界第四位;大陸架面積位居世界第五,200海裡專屬經濟區面積為世界第十。然而,又有專家言:我國是個海洋大國,但又不是個海洋大國。從單位陸地面積平均擁有的海岸線長度來看,中國只佔世界第94位,而海岸線區域僅佔中國總面積的13%,養育著中國40%以上的人口,創造了67%的GDP。  

  隨著人口壓力的增長及經濟的騰飛,中國海岸線區域生態環境也日趨惡化,其中就有海漂垃圾的威脅。有研究表明海漂垃圾會對濱海紅樹林溼地等生態系統造成毀滅性危害;這些垃圾還會通過生物鏈威脅人類食品安全。  

  「守護中國海岸線」項目啟動  

  我國有綿長的海岸線,但海岸線的汙染在和退化問題卻不合時宜地擺在我們面前,不得不正視。為不讓美麗的海岸線淪陷,11月1日,由深圳市紅樹林溼地保護基金會與上海仁渡海洋公益發展中心聯合發起的「守護中國海岸線」海漂垃圾清理及監測網絡項目在深圳灣公園舉行啟動儀式。  

  與項目啟動儀式同期的是,深圳、上海、青島、珠海等地共同啟動清潔海岸線活動。深圳海岸海漂垃圾清理活動在深圳海岸線的五個區域同步進行,18家來自深圳政府單位、企業、社會機構和公眾環保志願者600多人組成21支清灘隊伍參加了此次活動。  

  據了解,此次「守護中國海岸線」海漂垃圾清理及監測網絡項目分為一個平臺、兩個活動系列。一個資源整合平臺是形成一個致力於海岸線垃圾治理的共同體;兩個活動系列分別為大眾版淨灘系列(組織公眾以志願者身份參與海灘清潔)和科研版淨灘系列(科研志願者團隊開展海岸線垃圾定期定點監測及相關課題研究)。  

  深圳將建海漂垃圾資料庫  

  深圳市紅樹林溼地保護基金會(MCF)和上海仁渡海洋公益發展中心計劃在未來一年內,在12個沿海城市與合作夥伴一起建立12個海漂垃圾監測點,每月定期開展監測統計,得出詳細的海漂垃圾數據,為海洋管理機構提供決策依據,為海岸清理行動提供支撐;同時將開發工具包,動員公眾、企業、環保機構開展淨灘活動100次以上。  

  深圳市紅樹林溼地保護基金會發起人、副理事長陳勁松先生在1日的啟動儀式上介紹,深圳市紅樹林溼地保護基金會(MCF)自2012年7月成立以來,一直致力於以紅樹林溼地為代表的濱海溼地的保護。「守護中國海岸線」項目就是號召社會各界參與到海岸線垃圾清理活動中來,了解海漂垃圾的危害性,保護海岸線和濱海溼地。同時在社會各界參與的基礎上,建立全國範圍的海岸線垃圾檢測網絡,收集海岸線垃圾數據,為政策倡導、公眾倡導和推動企業社會責任奠定數據基礎,從根源上減少海岸線垃圾。  

  青島計劃10年修復海岸線生態  

  作為本次共同啟動清潔海岸線活動的發起地方之一——青島,在海岸線保護上的決心不僅體現在行動上,更體現在地方性法規層面。  

  有消息稱,山東青島市區本月起將正式實施關於城市風貌保護的新的地方性法規《青島市城市風貌保護條例》(下簡稱《條例》)。同以往的法規相比,青島市行政區域內海岸帶的自然風貌被納入新規保護範圍。  

  新規要求,在自然岸線保護範圍內,禁止圍海、填海、建設堤壩、築池養殖以及其他改變岸線自然屬性的行為,禁止破壞自然岸線的自然地形地貌與景觀,利用10年左右時間,完成市域範圍內的海岸線生態環境修復。  

  保護海岸線亦是保護生命線
  

  陽光、空氣、沙灘、椰影、海水,是沿海城市開展旅遊度假的優勢,而海岸線則集中了這些優勢的精華。近年來,在海島如火如荼的旅遊業開發大潮下,海岸線上增添了許多人造勝景,但留下了海漂垃圾致使不少海岸線生態隱患多多,險境重生。  

  海岸線是的稀缺資源,也是的戰略資源,對地方經濟建設、社會發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以及防災減災都起著巨大作用。一旦破壞了,不僅是岸線自然景觀不復存在,而且當地震、海嘯、颱風等發生時,將會危及人類的生產生活乃至生命。因此,保護海岸線也是保護我們的生命線。  

  對於海岸線的守護,不僅要如青島一樣從立法立規層面確保海岸線修復保護的有法可依;又或是如日前深圳建立的垃圾「大數據」,做到有跡可循;還要從價值觀念層面,將海岸線保護、海洋保護根植入價值體系,從小樹立起海岸線保護理念。都說,一個國家的未來看教育。在筆者看來,海岸線的未來亦然。

相關焦點

  • 福建省人民政府辦公廳關於印發進一步加強海漂垃圾綜合治理行動...
    各市、縣(區)人民政府,平潭綜合實驗區管委會,省人民政府各部門、各直屬機構:  經省政府同意,現將《進一步加強海漂垃圾綜合治理行動方案》印發給你們,請認真貫徹執行。塑料、木材、泡沫等以回收再利用為主,垃圾袋、米草枯枝等無法再次利用的垃圾轉運無害化處理,涉及危險廢物的交由有資質單位處理處置。加強垃圾密閉運輸的監管,防止跑冒滴漏,確保進入垃圾焚燒廠、填埋場規範無害化處理,避免二次汙染。  (六)攻堅整治存量垃圾。
  • 連江「背簍哥」有個新夢想 將海漂垃圾改造成環保創意作品
    林金松正用海漂垃圾製作環保創意作品。     海峽網9月9日訊 (福州晚報記者 鄭瑞洋 通訊員 黃祥賀 文/攝)「我有一個夢想,就是將海漂垃圾改造成環保創意作品,邀請馬祖的志願者,辦一個兩岸創意環保展。」7日,拄著拐杖的連江黃岐「背簍哥」林金松如是說。     十九年如一日,他背著背簍撿海漂垃圾,被當地村民稱為「背簍哥」,去年還被評為福州「最美志願者」。
  • 福建聯通打造全國首個海漂垃圾監控網絡
    福建聯通打造全國首個海漂垃圾監控網絡 2020-10-10 09:45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杭州富陽江濱社區垃圾分類實行大數據平臺監管
    杭州市富陽區富春街道江濱社區垃圾分類運用「富春智聯」大數據平臺進行監管。今年以來,為「美麗杭州」創建專項行動工作開展提供了「數字智慧」和「數字力量」。圖為陸麗霞(左一)向居民講解垃圾分類流程江濱社區坐落於富春江畔,面積0.45平方公裡,現有住戶1570戶5008人。社區轄區範圍內有5個封閉式物業小區。長期以來,垃圾分類監管是垃圾收運處置的一大痛點。
  • 深滬灣保護區管理處加強海漂垃圾治理
    [新聞頁-臺海網] 根據泉州、晉江兩級海漂垃圾治理工作部署要求,深滬灣保護區管理處通過完善日常清理機制、推行市場化運作,強化考評獎懲制度、加強日常巡查監管、加大治理經費投入、創新海洋生態宣傳等措施,紮實開展保護區海岸帶海漂垃圾清理整治工作,維護海洋生態環境,取得顯著成效。
  • AI+大數據:全鏈條監管垃圾分類
    深圳市城管和綜合執法局公布,垃圾分類實現「三增一減」:可回收物的回收量升幅34%,有害垃圾的回收量升幅88%,廚餘垃圾回收量升幅123%,其他垃圾降幅18%。  生活垃圾分流分類回收量為8400噸/日  《深圳市生活垃圾分類管理條例》(以下簡稱「《條例》」)自2020年9月1日起正式施行以來,已實施100天。
  • 清新羅源灣治「漂」又治本 考評躍升至前一二名
    不過短短一年多時間,海漂垃圾治理考評從全市倒數一二名,躍升至前一二名。羅源縣創新機制治理海漂垃圾,成效果然大不同——清新羅源灣 治「漂」又治本  海漂垃圾治理是世界性難題。進入海洋的垃圾隨著潮流或季風環遊世界,最終大部分堆積到海岸邊,令沿海居民頭疼不已。
  • 臺報:臺灣民眾共同守護 別讓美麗的海岸線淪陷
    臺報:臺灣民眾共同守護 別讓美麗的海岸線淪陷   社論摘錄如下:  臺灣四面環海,海岸線旖旎多姿美景無限,近年來卻飽受破壞,幾乎已面目全非。臺灣環境資訊協會日前公布九處最美麗的海岸,呼籲全體臺灣民眾共同守護,如果民眾不能停止對海岸的摧殘,及時採取護岸保育行動,海岸美景與自然生態很可能一去不復返。
  • 臺灣民眾共同守護 別讓美麗的海岸線一一淪陷
    原標題:臺灣民眾共同守護 別讓美麗的海岸線一一淪陷   9月21日是國際淨灘日,臺灣《中華日報》當天發表社論,呼籲臺灣民眾展開更積極的作為,共同守護臺灣島海岸的無限美景。   社論摘錄如下:   臺灣四面環海,海岸線旖旎多姿美景無限,近年來卻飽受破壞,幾乎已面目全非。
  • 拾海漂垃圾,還岸清水淨——農發行珠海市分行開展銀企聯合環保主題...
    該行青年志願者代表宣讀環保倡議書,隨後雙方志願者開展了環保遊戲趣味問答,爭做環保達人,遊戲中大家反映迅速,氣氛熱烈,通過趣味問答,使大家更加了解海漂垃圾、垃圾分類的相關知識。  趣味問答活動結束後,志願者們開展了清理海漂垃圾活動,珠海被稱為「百島之市」,由於人為、潮漲等因素,海岸線源源不斷積攢大量海洋垃圾,亟需人們經常清理。
  • 深圳灣休閒帶西段沙灘進行生態修復,濱海岸線將生態化改造
    報料有獎 南都深圳報料電話:0755-82121212 南都訊 記者張小玲深圳的西部后海灣和前海灣自然沙灘已經全部消失,深圳市規劃和自然資源局近日透露,深圳灣濱海岸線將進行生態化改造規劃
  • 九龍江入海口擬設攔截設施 廈門向海漂垃圾說不
    記者昨日從省海洋與漁業廳獲悉,我省近期已在九龍江入海口試點設立垃圾攔截設施,減少流域內的垃圾入海量,與此同時廈門海域的海漂垃圾處理應急響應機制也已建立起來,多方協作的機制將有效改善廈門海域的海洋環境質量。  組織專職力量 年清運海漂垃圾1600噸  海漂垃圾從何而來?
  • 泉州東海街道海漂垃圾清理隊:每天忙碌9個小時
    清理隊成員們在灘涂上撿海漂垃圾  泉州東海街道一支十人組成的海漂垃圾清理隊,每天忙碌9個小時­  漲潮時,他們在岸上打撈漂浮垃圾;退潮了,他們下到灘涂拾撿垃圾。每天早上6點到中午11點,下午1點到5點,是他們的工作時間。
  • 為清理海洋垃圾的 「寧波行動」點個讚
    王學進   為保護和改善近岸海域環境質量,近日,寧波市政府辦公廳發布《關於做好寧波市近岸海域海面漂浮垃圾監管處置工作的實施意見》,對寧波市近岸海域海面漂浮垃圾監管處置及其防控長效機制建設作了全面規定。
  • 大數據監管、分類變資源!宿遷:垃圾分類「分」出時尚「好日子」
    大數據監管   第一站,記者來到了宿遷市宿豫區城管局。在位於該局一樓大廳的宿豫區垃圾分類實時監管中心內,由12塊大屏拼接而成的生活垃圾分類大數據平臺上,藍色數據正不停地刷新。我們的手機上有一個工作群,一旦有哪個回收櫃滿了,就會有調度員聯繫我們,我們必須要在當天清運完。」李航打開一個回收櫃的櫃體,向記者介紹,在每一個回收櫃的櫃體內都有垃圾「滿溢」提醒的設備,一旦垃圾「滿溢」至規定的高度之後,就會「報警」,會有客服人員聯繫他們,如果那個小區是他的「轄區」,那麼他就會在第一時間到達,將垃圾清運拖走。   現在連回收垃圾都需要用到高科技了?
  • 浙江有 6400 多公裡的海岸線,數千名灣(灘)長守衛著這片...
    全面取締海灘違禁漁具、「 三無 」 漁船,加強入海排汙口和農藥清灘行為監管,加強非法佔用海灘和非法修、造、拆船舶監管,加強岸線管理和整治修復等一系列工作全面展開。有了 「 灘長制 」 的基礎,浙江成為唯一一個全省沿海全域覆蓋的省級「 灣長制 」試點。
  • 臺南黃金海岸線堆滿垃圾
    中秋過後,臺南黃金海岸線淪為「垃圾海岸」。據臺媒消息,過去不少人指責大陸遊客沒公德心,造成環境髒亂、大搞破壞,如今因疫情影響,大陸遊客來臺受限背不了黑鍋,讓人感嘆臺灣人的公德心和素質怎麼會低落到這個地步。
  • 廣東開展2020年美麗海灘共建行動,監測收集海灘垃圾海漂垃圾
    南都訊 記者陳燕 通訊員粵環宣6月8日是世界海洋日,為切實做好海洋垃圾汙染防治工作,近日,廣東省生態環境廳印發了《關於開展2020年美麗海灘共建行動的通知》(下稱《通知》),由省生態環境廳牽頭組織,各沿海市生態環境部門會同有關部門共同推動,落實海灘清潔屬地責任
  • 臺灣遭遇海洋垃圾危機
    (圖片來自網絡)臺灣周邊海域近年飽受海洋垃圾威脅,連知名景觀馬祖「藍眼淚」都被垃圾掩蓋而「欲哭無淚」。問題究竟有多嚴重?臺灣黑潮海洋文教基金會與海洋大學今年合作開展「島航計劃」,以目視法進行海洋漂流垃圾調查,有高達76%的航次目擊到海漂垃圾,共記錄到698件,其中以塑料類垃圾佔比最高,達66%。調查還發現,臺灣本島東北角至北海岸、蘭嶼海域的海漂垃圾密度較高。
  • 垃圾堆積煞風景!深圳最美海岸線長滿「牛皮癬」
    (深圳市藍色海洋環境保護協會提供)現場:礁石塗鴉垃圾遍地東西湧海岸線位於大鵬半島,對很多深圳人來說,這條海岸線成名已久,2005年,在《中國國家地理》雜誌出版的《選美中國》特輯中,大鵬半島入選「中國最美的八大海岸」,更使得東西湧海岸線聲名鵲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