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由深圳市紅樹林溼地保護基金會(MCF)與深圳市城管局共同組織的「深圳海岸線垃圾清理及監測活動」在深圳灣公園舉行啟動儀式,這也標誌著「守護中國海岸線」項目的啟動,600志願者參與了清灘活動,海岸線監管將有「大數據」了!
海岸線幾近淪陷 海漂垃圾將有監管「大數據」
11月1日上午,由廣東省深圳市紅樹林溼地保護基金會(MCF)與上海仁渡海洋公益發展中心聯合發起的「守護中國海岸線」海漂垃圾清理及監測網絡項目在深圳灣公園舉行啟動儀式。深圳建立海漂垃圾資料庫,也將海岸線的保護再次提到了公眾的視野裡。
海漂垃圾對生態造成毀滅性危害坊間流傳著這樣一個說法:中國是個陸地大國,又是個海洋大國。從擁有海洋資源的數量來看,的確可以這樣說。據數據顯示,我國海岸線長度為1.8萬公裡,居世界第四位;大陸架面積位居世界第五,200海裡專屬經濟區面積為世界第十。然而,又有專家言:我國是個海洋大國,但又不是個海洋大國。從單位陸地面積平均擁有的海岸線長度來看,中國只佔世界第94位,而海岸線區域僅佔中國總面積的13%,養育著中國40%以上的人口,創造了67%的GDP。
隨著人口壓力的增長及經濟的騰飛,中國海岸線區域生態環境也日趨惡化,其中就有海漂垃圾的威脅。有研究表明海漂垃圾會對濱海紅樹林溼地等生態系統造成毀滅性危害;這些垃圾還會通過生物鏈威脅人類食品安全。
「守護中國海岸線」項目啟動我國有綿長的海岸線,但海岸線的汙染在和退化問題卻不合時宜地擺在我們面前,不得不正視。為不讓美麗的海岸線淪陷,11月1日,由深圳市紅樹林溼地保護基金會與上海仁渡海洋公益發展中心聯合發起的「守護中國海岸線」海漂垃圾清理及監測網絡項目在深圳灣公園舉行啟動儀式。
與項目啟動儀式同期的是,深圳、上海、青島、珠海等地共同啟動清潔海岸線活動。深圳海岸海漂垃圾清理活動在深圳海岸線的五個區域同步進行,18家來自深圳政府單位、企業、社會機構和公眾環保志願者600多人組成21支清灘隊伍參加了此次活動。
據了解,此次「守護中國海岸線」海漂垃圾清理及監測網絡項目分為一個平臺、兩個活動系列。一個資源整合平臺是形成一個致力於海岸線垃圾治理的共同體;兩個活動系列分別為大眾版淨灘系列(組織公眾以志願者身份參與海灘清潔)和科研版淨灘系列(科研志願者團隊開展海岸線垃圾定期定點監測及相關課題研究)。
深圳將建海漂垃圾資料庫深圳市紅樹林溼地保護基金會(MCF)和上海仁渡海洋公益發展中心計劃在未來一年內,在12個沿海城市與合作夥伴一起建立12個海漂垃圾監測點,每月定期開展監測統計,得出詳細的海漂垃圾數據,為海洋管理機構提供決策依據,為海岸清理行動提供支撐;同時將開發工具包,動員公眾、企業、環保機構開展淨灘活動100次以上。
深圳市紅樹林溼地保護基金會發起人、副理事長陳勁松先生在1日的啟動儀式上介紹,深圳市紅樹林溼地保護基金會(MCF)自2012年7月成立以來,一直致力於以紅樹林溼地為代表的濱海溼地的保護。「守護中國海岸線」項目就是號召社會各界參與到海岸線垃圾清理活動中來,了解海漂垃圾的危害性,保護海岸線和濱海溼地。同時在社會各界參與的基礎上,建立全國範圍的海岸線垃圾檢測網絡,收集海岸線垃圾數據,為政策倡導、公眾倡導和推動企業社會責任奠定數據基礎,從根源上減少海岸線垃圾。
青島計劃10年修復海岸線生態作為本次共同啟動清潔海岸線活動的發起地方之一——青島,在海岸線保護上的決心不僅體現在行動上,更體現在地方性法規層面。
有消息稱,山東青島市區本月起將正式實施關於城市風貌保護的新的地方性法規《青島市城市風貌保護條例》(下簡稱《條例》)。同以往的法規相比,青島市行政區域內海岸帶的自然風貌被納入新規保護範圍。
新規要求,在自然岸線保護範圍內,禁止圍海、填海、建設堤壩、築池養殖以及其他改變岸線自然屬性的行為,禁止破壞自然岸線的自然地形地貌與景觀,利用10年左右時間,完成市域範圍內的海岸線生態環境修復。
保護海岸線亦是保護生命線陽光、空氣、沙灘、椰影、海水,是沿海城市開展旅遊度假的優勢,而海岸線則集中了這些優勢的精華。近年來,在海島如火如荼的旅遊業開發大潮下,海岸線上增添了許多人造勝景,但留下了海漂垃圾致使不少海岸線生態隱患多多,險境重生。
海岸線是的稀缺資源,也是的戰略資源,對地方經濟建設、社會發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以及防災減災都起著巨大作用。一旦破壞了,不僅是岸線自然景觀不復存在,而且當地震、海嘯、颱風等發生時,將會危及人類的生產生活乃至生命。因此,保護海岸線也是保護我們的生命線。
對於海岸線的守護,不僅要如青島一樣從立法立規層面確保海岸線修復保護的有法可依;又或是如日前深圳建立的垃圾「大數據」,做到有跡可循;還要從價值觀念層面,將海岸線保護、海洋保護根植入價值體系,從小樹立起海岸線保護理念。都說,一個國家的未來看教育。在筆者看來,海岸線的未來亦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