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走沁河第一灣

2020-10-19 LAOSUI110

​隨心所欲

沁河應該算是晉南最大的一隻河流,由西北流向東南,河水深切造就出崇山峻岭間的一條美麗的峽谷——沁河峽谷,峽谷夾持下的河水一路走來,來到澤州李寨鄉的土嶺村突然被巍峨的大山擋住了前行的去路,一路劈山開崖的沁河在這裡不得不來了個極速的大轉彎, 被迫一下子調轉了個回頭,這就造就形成了享有盛名「沁河第一灣」。

知道沁河第一灣是在六、七年前,在那時來到這裡就被她的氣勢所震撼,蒼茫的群山間沁河奔流而來,極速的掉轉,超然而然的大迴環,讓人不能不讚嘆大自然造化之力。幾年的時間過去了,記憶似乎有些淡忘,再次來到沁河岸邊,來到沁河第一灣,走上高高突出的奎星山,放眼四野,群山似濤,層巒疊峰,雖然遠方霧靄蒼茫,但眼前且是山青如黛,林木蔥翠。登臨岌岌可危的絕壁崖,居高俯瞰腳下的峽谷河灣震撼依然,沁河呈現的三百六十度的急劇迴轉,確確實實極為罕見,河水將小山緊緊狂攬入懷,山依水成景,水靠山傳神,山水相依,水山作伴,山有山的神意,水有水的靈性,這裡的山,這裡的水竟如此地珠聯璧合,相得益彰。我等雖走過不少的河流山川,看過無數的地質奇觀,也不能不感嘆沁河第一灣這裡這樣大自然鬼斧神工所造就的造化神奇。

被沁河攬入懷抱的小山,正面相看真如一座底座敦實的三層圓柱寶塔,側面觀瞧極似充血爭鬥雄雞的昂然堅挺雞冠。沁河環圍,河流猶如蛟龍盤居;奎星點鬥,大山若似猛虎臥坡, 真正是山水相映,水山烘託,整個畫面就是一架的天然大盆景,大自然恢宏巨作,濃縮在天地人間。

在這裡移步換景,景隨步動。以公路邊的觀景臺為中心點,左行上奎星山,過擦耳巖,翻上走下,道路全是懸崖仟道,崖邊行無遮無攔,行走期間多多少少還是擔心的,不過太危險的地方還是經過了一定的整修和防護的。走過奎星大山回望,奎星山峰就是象一座巨大的方形城堡,又似聳立孤峰的烽火臺,狼煙起處橫亙高擎,圓弧形的山崖高高低低錯錯落落地排列,還真有些長城城牆箭垛的影子;蜿蜒的山脊小道坎坷顫危,狹窄的山梁崖路直拔驚悚, 走下的,還未走上的,這一上一下陡立陡立的羊腸道形成了強烈的視覺衝擊。

走完羊腸山道,跨過鐵橋,就是側立山坳的土嶺村,古道新路,引領而入,鱗次櫛比的老民居,層層疊疊的舊院落,周邊更有層層青綠色的梯田裝點,山村顯得古樸而又雅致。

從開放式的觀景臺右行上山,遠遠就能看見崖邊聳立的山亭,經詢問村民,得知汽車可以直接開到亭邊,省去登山之累,從土嶺直接開車上亭,經迂迴來到了亭子邊上的高會村,這是個典型的崖上村落,就位於沁河第一灣右翼的山崖,站在崖上人家可以直接觀看河灣,山亭下行就是直切的河灣崖壁,崖壁下有一突兀的山包,山包頂建有通體石塊壘砌的水泥石屋,只是石屋有些坍塌,這道增加了些滄桑感,使山包有了孤凌高懸古城堡的意味。鑽進門戶塌陷的古城堡,走出崖邊側門更貼近沁河,更貼近第一灣,整個沁河第一灣更加清晰展現,莽莽的河灣愈發顯得雄渾壯闊,灣中河灘平坦,古村悠悠;充血的雞冠更是感覺高昂挺拔,山冠巖壁高聳,林木蒼翠。山河丹青入畫,江天渾然一覽。

沁河第一灣兩次遊覽,季節不同,感覺各異,尤其是這人間芳菲的四月天更是感覺極佳,滿眼的青山疊翠,似錦的盛開野花,古道的綴飾,山鄉的裝點,群峰層巒疊彩,河流淡抹靚扮,這裡是當之無愧的「天下第一灣」。

2016年5月19日寫於沁水


相關焦點

  • 太行秘境,紅葉扮美,秋染沁河第一灣
    沁河第一灣,在山西晉城每到秋季,沁河畔萬山紅遍,第一灣層林盡染,百裡畫廊,百裡圖畫,山野大地已換上了繁華絢麗的濃妝,金黃與夢幻的棕色輝映,深綠與激情的火紅相間,全沒有了古人那種「樹樹秋聲,山山寒色」的景象,構成一幅附著了靈性的秋景圖。
  • ...沁河!綠色沁源·山西晚報千裡走沁河大型釆訪活動在沁河源頭啟動!
    山西晚報是我們山西日報報業集團第一大子報,也是全省發行量最大的都市類主流媒體。去年,為配合省裡鍛造黃河長城太行三大旅遊板塊的重點工作,他們舉辦了「千裡走黃河」大型採訪活動,今天,在沁源,在沁河的源頭,「慶祝新中國成立大型採訪活動——綠色沁源·千裡走沁河」又隆重啟動。我覺得,這個活動非常有價值,也非常有必要。
  • 母親河五大支流之一的沁河岸邊的人家——第一站
    今天,我們就來認識一下沁河以及沁河岸邊的人家,他們世世代代居住於沁河岸邊,他們怎樣與沁河息息相關圖上可以看到丹河水匯入沁河,共融為一體,一直向東,奔流而下。當地老百姓這裡為兩河口。這位大哥常年在岸邊種地,每天他都會來看看沁河,他的整個生活已經和沁河不離不棄了。
  • 徒步沁河源頭
    周六早上還在倚床看書,忽然接到友人電話,要去沁河源頭,如果去趕緊出門,車馬上到小區門口。「我去,這麼突然?」要知道沁河源頭和花坡是我N多年前就一直嚮往的地方,怎可不去,匆匆下床更衣,帶上必要物件,飛奔出門,與隊伍匯合前往沁源。
  • 賀天才在沁河源頭巡河調研
    賀天才在沁河源頭巡河調研時強調築牢沁河生態屏障實現河長治水常清>孫大軍參加3月11日,副省長賀天才深入我市沁源縣沁河源頭開展巡河工作,並調研河長制工作落實情況。沁河是黃河支流之一,是我省境內僅次於汾河的第二大河流,在我市流經沁源一縣,全長98公裡,流域面積2283平方公裡。為有效保護沁河流域生態健康,我市嚴格落實河長制,建立河湖巡查綜合執法隊伍和護河員管護隊伍,編制完善一河一檔、一河一圖、一河一策,加強源頭防控,啟動實施沁河重點段河道治理工程,實現了流域河道治理全域化、長效化。
  • 行走阿壩:若爾蓋九曲黃河第一灣,天下黃河第一道盛景
    「萬涓成水匯大川,千轉百回出險灘;滔滔長流濟斯民,力發黃河第一灣」。黃河源於青海巴顏喀拉山脈,自西向東,迂迴曲折,在四川省若爾蓋縣唐克鎮與白河匯合,形成了壯美絕倫的九曲黃河第一大轉彎。此處是四川、青海、甘肅三省交界處,距離若爾蓋縣城,大約61公裡。在這裡,黃河雄渾壯闊裡有著秀美身姿,曲折蜿蜒,若遊蛇。周圍群山連綿,白雲浮動,風景美不勝收。索克藏寺梵音縹緲,聲入耳際,伴著落日餘暉裡的落霞孤鶩,美麗的黃河九曲第一灣,好似聖潔而悠遠的夢境。
  • 古鎮旅遊推薦(之一)探秘沁河古堡群
    摘自《汽車自駕遊》雜誌2020年9月刊撰文、攝影_影子沁水縣城不大,僅從縣名就可以看出她和沁河的親密關係。,三面環水,沁河自北向南蜿蜒而過。行走在竇莊的街巷中,仿佛穿越回了古代,精緻的木雕、磚雕、石雕隨處可見,迷宮般的建築布局更讓人嘆為觀止。那些斑駁的院牆,乾枯的樹幹,在不經意間透出一絲蒼涼,讓人有種穿越時空的錯覺。
  • 山西陽城:推進沁河治理工程,打造鄉村旅遊美景
    8月27日,拍影的山西省陽城縣東冶鎮沁河延河段美麗風景。近年來,陽城縣踐行「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發展理念,大力推進對該縣第一大河流沁河的治理保護工程,致使昔日「大雨大災、小雨小災、無雨旱災」的沁河流域發生了翻天覆地的巨變,讓沁河真正成為了造福陽城人民的幸福河。
  • 「2019行走黃河」:黃河,揮毫潑墨第一灣
    若爾蓋的黃河九曲第一灣。「行走黃河」採訪組記者 姜峰攝 這裡是黃河九曲第一灣,地處青甘川三省交界、若爾蓋大草原腹心。 俯瞰黃河第一灣。「行走黃河」採訪組記者 姜峰攝 感謝若爾蓋的這一彎,感謝造物的雄奇,才讓有向西南而下之勢的黃河「回心轉意」終沒能與長江相遇,才有了兩大水系的分野,然則「大道並行而不悖」,大河大江各領風騷,最終百川入海、殊途同歸。兩大書者筆走龍蛇處,孕育出的是中華民族的氣象萬千。 進入專題查看更多
  • 沁河源頭風景區旅遊開發
  • 我眼中的最美鄉村:竇莊村 沁河岸邊的「小北京」(組圖)
    這個位於沁河岸邊的小村莊為什麼有「小北京」之稱?其背後又有多少鮮為人知的神秘故事呢?  竇莊村是位於晉城市沁水縣東南部沁河河畔的一座古堡建築群,西距沁水縣城約50公裡,是我省第一批省級「歷史文化名村」,同時還是中國歷史文化名村、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我省第二大河沁河流到竇莊,轉了個S形的彎,這個村子於是就三面環水,一面靠山。背山面水,前臉空闊,河谷地土壤肥沃。
  • 2020年6月25日至27日焦作獵人戶外自駕前往濟源沁河渠首徒步3天紀實
    ,只能從山西去濟源渠首了也不方便,獵人戶外沒有再組織去濟源沁河渠首,這次藍天原策划走焦克路前往山西南坡,走寺溝去石猴飯店,再到濟源沁河渠首管理處紮營,大約12公裡左右,讓老苗與濟源沁河渠首管理處聯繫,渠首負責人告知,因渠首離城鎮太遠,食材供應不上,建議在當地購買食材,開車捎進濟源渠首,解決吃飯問題,只好調整原策劃路線,第一天沿沁河上遊走,徒步(逃票)渠首至山裡泉景區,大約12公裡;第二天走石猴至南辿大峽谷
  • 沁河周邊的這些古堡群,原來大有來歷
    沁河,在今天的山西地區,是黃河中下遊的支流,發源於山西沁源縣霍山,沁河流域有著悠久的歷史,這一帶在明清時期成為科舉屢第,人才輩出的場所之一,俗有「郭峪三莊上下伏,秀才舉人兩千五」的說法,沁河流域歷史淵源悠久,風光秀美,資源豐富,一直以來是古代兵家和農民起義軍必爭之地。
  • 山西臨汾往事安澤冰封沁河水庫垂釣忙
    而筆者整理往年採訪的圖庫時發現也拍到了冬捕的場景,不過地點卻在太嶽山脈深處的安澤沁河水庫。 一九二九不算九,三九四九凍死狗。這是兒時常聽到老人們說的諺語,2014年1月11日,安澤境內寒氣逼人,而在和川水利樞紐---引沁入汾的源頭,附近的村民則在寬闊的冰面上忙著收網。
  • 沁河源頭拍了拍你,你來過這裡嗎?
    其源六出:一為花坡鄉河底,二為王和鄉黑鎮,三為景鳳鄉積善、正溝,四為莊兒上鄉澗崖底,五為白孤窯馬泉,六為官灘鄉吉慶。六源匯合為沁河之始。沁源城關為歷來州縣治地,城址雖有差異,但相去不遠。傳說琴高真人經常進城喝酒, 一年夏天,沁河暴漲,水中大魚、長蛇、老鱉隨波洶湧,村民驚恐不安。琴高真人踏草渡河,飄然而去。百年之後,琴高真人復回與村民告辭,說:&34;二郎溝」。
  • 山西沁河岸邊一條古商道,千年繁華留下一座繁華的商貿古村
    作為山西晉城市第一大河流的沁河,是黃河的一級支流,它流經晉城市陽城縣潤城鎮附近一帶,周邊產生了一個個歷史悠久的古村,也留下了「村中有一條古商道河陽古道,曾經是晉商走南闖北搏擊商海的必經之路,也是沁河流域繁忙的交通要道,東西各路商賈的中轉驛站。不僅如此,因為緊靠沁河,村西還有一個水門關,是古代的官渡碼頭,名叫官津渡,曾經是繁忙的貨運中轉碼頭。
  • 濟源牛王灘——沁河出太行最後一道彎,避暑的好地方
    沁河出太行最後一道彎——濟源牛王灘。牛王灘位於濟源市五龍口鎮,現在完全免費。從二廣高速下來向北五公裡,只需要十多分鐘的路程,就直達牛王灘。牛王灘再往西北走五公裡,是沁河下遊最後一個發電防洪水利工程一一河口村水庫。
  • 半扇舷窗鳥語若潮,一灣紫陌芬芳沁懷
    半扇舷窗鳥語若潮,一灣紫陌芬芳沁懷。戀村門楣滴翠,曲院芭蕉痕深。婷婷枝椏系蔭碧,太湖石隙杏花樓。燭影搖皺繡幃淺,春閨情鎖,依稀琴瑟漫逸。渡橋欄,轉眸秋崖春澗泉聲,淙淙山溪水杉樹,疊彩倒影油畫情調。啁啾啼鳥潤扉,佳麗翩翩拾級風度,橋洞別有洞天。
  • 沁河日記之沁河源頭丨若無涓涓崖底水,哪得滔滔江河來!
    沁河日記之沁河源頭丨若無涓涓崖底水,哪得滔滔江河來!這個平日空靈寂靜的國家溼地公園,雲集了上百人,開進來兩輛通迅信號車,最惹人眼的,是那輛聯通5G,就是它們,在技術上實現了沁河源頭史上首場直播!
  • 山西沁河岸邊有一座千年古村,繁華古商道上猶存7家外地會館
    作為山西晉城市第一大河流的沁河,是黃河的一級支流,它流經晉城市陽城縣潤城鎮附近一帶,周邊產生了一個個歷史悠久的古村,也留下了「郭峪三莊上下伏、秀才舉人兩千五」的人文俗語。村中有一條古商道河陽古道,曾經是晉商走南闖北搏擊商海的必經之路,也是沁河流域繁忙的交通要道,東西各路商賈的中轉驛站。不僅如此,因為緊靠沁河,村西還有一個水門關,是古代的官渡碼頭,名叫官津渡,曾經是繁忙的貨運中轉碼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