撐著舊紙傘
獨自彷徨在悠長
悠長又寂寥的雨巷
我希望逢著一個丁香一樣的結著愁怨的姑娘。
鬥山街
每一座城市都有一段獨特的歷史與故事,在歙縣古城裡有著這樣一條神秘、幽暗、古色古香的小巷。我敢肯定有很多歙縣人都知道,沒錯!他就是歙縣的鬥山街。
在煙雨朦朧,霧氣環繞的今天,小編來到了徽州古城的鬥山街,街道在雨後的煙雨繚繞中顯得更加幽靜而神秘。曲徑通幽處,一座座明清時期的古宅似乎向我們訴說著當時舊事。
不經意間,街上出現了幾位穿著旗袍,撐著油紙傘的年輕女性,為本就古色古香的街道增添了一份徽州女人的美感,讓我不禁想起了戴望舒的《雨巷》。
鬥山街
我曾遊玩過很多古巷,有人來人往,熙熙攘攘的南鑼鼓巷,也有神秘莫測充滿哲學的呈坎八卦村古巷。但至今還從來沒有一個古巷能像鬥山街這樣給我留下深刻的回憶。他似乎向我們訴說一段不平凡的歷史,和一段段隱藏在歷史長河中一些不為人知的秘密,他猶如一副長長的歷史畫卷,講述著古老而又悽美的故事。而這一些些古老悽涼的故事需要我們的探尋和解密。
小編的祖籍在歙縣,但是小編從來沒有在歙縣生活過。歙縣作為我的故土,在他的身上我似乎感受到有一股引力在吸引著我。在幼年時期小編常常來到歙縣,不僅僅因為在歙縣有很多的親戚朋友,還因為歙縣的歷史氛圍和古蹟。但十分遺憾的是在很長的一段時間裡竟然不知道歙縣鬥山街的存在。直到最近一次與長輩的無意交談中偶然得知鬥山街的存在。在經過一番尋找之後,小編來到了鬥山街並被眼前的風景所震驚,似乎有些不敢相信這猶如世外桃源般的景象。心中久久不能平靜,不禁流露出仿佛發現了新大陸般的驚喜。
鬥山街
鬥山街是位於歙縣古城內的一條古巷,因為依靠鬥山而得名。這裡曾經聚集著大量徽商。徽商在這條古巷內修建了大量古宅,更令人驚喜的是巷內也有許多古建、古井、磚雕、牌坊等建築物,巷內內容的豐富程度不亞於一座徽州建築博物館。
走在古巷內的小道上我們發現,古巷的路面十分有講究:路面大部分由上等的青石鋪成,在左右兩側則是由鵝卵石鋪成的圖案,十分大方美觀。在巷中的眾多古蹟中有幾處為了旌表徽州女性的建築最具有代表性。其中一座建築為「吳氏節烈磚石坊」。在洪坑我們曾發現了兩座貞潔牌坊,在古巷內我們又再次發現了旌表徽州女性的貞潔牌坊。「立節完孤」、「節勁三東」、「廉貞扇淑」、「綸音褒節」、「勁節凌風」、「從一而終」等等這些都是旌表徽州女性守節,守貞的語句。這些刻在牌匾上的不是人們對於徽州女性的尊重和愛戴,而是一座座封建禮教的鐵幕!像一座座大山壓著女性透不過氣來。
吳氏節烈磚石坊
徽州女人也是中國婦女的一部分,但我也相信今天所見並不僅僅存在於徽州,而徽州很明顯是一個「重災區」!一位位簡樸勤勞、堅毅頑強的女性卻被封建禮教摧殘得麻木不仁。歷史上的徽州女人,是一部部壯麗的史詩,是中華民族女性自強不息、厚德載物的歷史見證。
在「吳氏節烈磚石坊」面前我站立了很久,魯迅先生的「封建禮教是會吃人的」這句話與我產生了共鳴。很難想像一位早年喪夫無子的年輕婦女竟然會為了以示節烈絕食致死!
無獨有偶「葉氏貞潔木門坊」也是一座旌表徽州女性貞潔的建築。傳說與明朝開國皇帝朱元璋有關,相傳葉氏在元末躲避戰亂,攜婆母避難山中,曾救助過落難的朱元璋,朱元璋當上皇帝後想報答葉氏,卻被葉氏以贍養父母回絕。朱元璋十分感動便為葉氏修建門坊以旌表葉氏貞潔。
葉氏貞潔木門坊
古巷古蹟頗多,還有嶽飛飲馬槽和蛤蟆井等。眾多古蹟等待你探尋發現!如此古色古香的小巷你還在等什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