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大火的電影《八佰》
小夥伴們看了嗎?
看完之後是不是淚流滿面?
是不是也想去四行倉庫
感受那烽火歲月的愛國熱情?
其實,在我們身邊
也有充滿傳奇色彩的紅色遺址
今天,是中國人民抗日戰爭勝利紀念日
讓我們尋訪龍門的紅色遺址
重回那崢嶸歲月
實地感受這些紅色情懷吧!
白芒坑紅色革命遺址
白芒坑紅色革命遺址革命史跡豐富,在土地革命、抗日戰爭以及解放戰爭時期均發揮過重要作用,工農紅軍第四師和粵贛湘邊縱隊東江第三支隊都曾在此活動。
這裡是「紅四師」的休整舊址,還是白芒坑黨組織與農會成立舊址,白芒坑人民武裝成立舊址,白芒坑人民抗擊日軍遺址,邊縱及東三支司令部舊址、反擊國民黨戰場遺址。
白芒坑紅色遺址中心主體部分是松齡圍圍屋,屋內展出抗日戰爭時期紅軍和村民們用過的生活用品、武器,同時還展出舊時革命老區分布圖,紅軍轉戰線路圖,白芒坑歷史名人介紹等展品。
為弘揚革命精神,激勵後人,龍門縣人民政府在松齡圍左側一口古井旁豎了一塊石碑,碑上刻「紅軍井遺址」,另外還豎立有徐向前元帥雕塑等。
地址:惠州市龍門縣平陵街道山下村白芒坑
低冚紅色村
低冚村是抗戰老區。1938年冬,龍門早期的共產黨人王達宏等愛國青年和有識之士,在這裡成立了「永漢大眾救國會」宣傳抗日救國;1945年2月在這裡成立了龍門縣中共領導的增金龍大隊,在東江縱隊領導下開展抗日救亡鬥爭。
解放戰爭時期,我黨武裝於1947年春在這裡打響了江北地區反抗國民黨反動派的第一場戰鬥「低冚伏擊戰」,為建立以南崑山為中心的江北遊擊區打下了基礎。這裡留下了大圍祠堂、伏擊戰遺址、婦女夜校遺址、聚和堂宗祠和前陣哨崗等紅色遺址。
地址:惠州市龍門縣永漢鎮低冚村
芒派紅色村
芒派村,曾是工農紅軍第四師轉戰龍門的「第一站」,在解放戰爭期間,全村共犧牲了 15 名革命戰士……如今,在芒派村這片被烈士鮮血浸潤的紅色土地裡,仍保存了諸多紅色遺址。
目前,芒派村有史可查的紅色遺址有龍從人民保鄉隊活動舊址——雷公貝村祠堂、芒派村革命烈士紀念墓、三角山大嶺頭戰鬥遺址、歐嶺下長窩紅軍醫療站等。
屬於芒派村村委的雷公背村小組,不管是在抗日戰爭時期,還是在解放戰爭時期,都為龍門革命鬥爭史留下了濃墨重彩的一筆。在雷公背村的雷公背革命鬥爭陳展中心,陳列著50多幅雷公背紅色連環畫,鮮活直觀地展示了雷公背村及其周邊群眾不畏強敵、英勇抗爭的英雄故事和革命歷史,充分反映了1927年紅四師途徑芒派到抗戰結束,再到新中國成立這段時期的歷史。
地址:惠州市龍門縣地派鎮芒派村
無論我們走得多遠,都不能忘記來時的路。銘記歷史!吾輩自強!
來源:微信公眾號「龍門文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