邵宗海:拜登對臺灣有自己的看法

2021-01-20 華夏經緯網

新任總統拜登。(路透)

    作者 邵宗海 澳門工學院名譽教授

    美國與大陸之間的競爭,就後者在過去20多年的軍事、經濟、甚至對國際社會影響力逐漸上升之後,已幾近於白熱化。但由於雙方衝突的範圍非常廣泛,因此兩者彼此鬥爭的聚焦所在,往往會凸顯在「對臺灣問題的非正常手段的運用」上。

    以「美國解除對臺交往限制」一事為例,影響到「臺美關係」最大幅度調整的例子,就是美國駐聯合國大使克拉夫特將在13日訪臺(今已確定取消,編者注),並將與臺灣「官方」高層會面,包括與蔡英文的午宴。但值得提醒的是,即使在這些準則還沒宣告失效之前,已經有許多美國職位敏感的重要官員前來臺北訪問,有的甚至搭乘專機前來。這些官員包括衛生部長阿扎、副國務院卿克拉奇。他們「熱烈來訪」的現象,在程度上甚至超越了雙方在1978年尚未「斷交」之前的情況。

    因此在拜登上臺之前,一個必須馬上面臨的課題,就是如何去面對前任的川普在過去甚至於在下臺之前不到2個月的時間裡,對臺灣所採取「積極支持」的措施,他到底是「照單全收」?還是「完全摒棄」?

    外界是有質疑拜登上臺後可能不會「埋單」,不過在臺灣的涉外人士曾提出在過去數十年來,臺灣持續呼籲美國政府能夠改善自我設限的交往限制,同時美國政府也曾在2001、2006和2015年檢討過這些限制,就如亞太事務助卿史達偉所提,國務院廢除交往限制是經由漫長的評估過程,與美國政權即將交接並無直接關係。

    但是78歲的拜登在上任後會是怎麼做?恐怕除了他將要如何應對面臨的情勢外,也要看他過去從政的經驗,是怎麼輔助他來處理這些複雜的挑戰。

    譬如,對於「解除臺北交流限制」一事,拜登陣營官員在1月10日以背景說明方式回復媒體,指出拜登在競選時清楚表明,對於他在擔任聯邦參議員時投票通過的「臺灣關係法」,他會落實這項承諾以及美國對一個中國政策的承諾。

    但另一方面,拜登交接團隊也表示,拜登支持和平解決兩岸議題,以符合臺灣人民願望與最大利益。最重要的是美國對外政策有其延續的傳統性:即拜登總統上臺後,不太可能走回頭路,加上在美國民意傾向反中,拜登對大陸政策在執行上與川普有所不同,但不會有太多方向與路線上的差異。

    但是面對複雜的關係,拜登也曾經表達反對臺灣單方面宣布「獨立」,但也反對大陸動武;為了維繫臺海和平,拜登非常不贊同美方採取會過度刺激或挑釁作為。他曾引述一位臺灣官員說道:「中美關係不好,對兩岸關係、對臺灣與大陸關係都是壞消息」。

    即使面對臺灣,拜登雖大多以謹慎低調態度處理,但在該為臺灣發聲或向臺灣表達支持的重要時刻,他也並沒有缺席。譬如,2005年大陸實施《反分裂國家法》,明定特定情況下得以用「非和平方式」捍衛國家主權和領土完整。拜登隨即與10位跨黨派參議員聯合提出決議案,要求美國總統向中方表達「嚴重關切」,並鼓勵兩岸在平等與沒有前提情況下展開對話。

    這或許可有一個暫時的結論:拜登不會像川普那麼躁進,但應有他自己的看法。

 

來源:《中國時報》 

 

責任編輯:邱夢穎

相關焦點

  • 邵宗海:南臺灣對「統獨」立場並非鐵板一塊
    中國文化大學社會科學院院長邵宗海【環球網綜合報導】臺灣中國文化大學社會科學院院長邵宗海17日在成功大學舉辦的「南臺灣與兩岸關係」研討會上表示,「南臺灣對於統獨立場並非死硬、鐵板一塊」,但中國大陸實際上要對南臺灣要多一點了解,並應建立起對南臺灣另一種判斷的標準。
  • 《環球時報》專訪臺灣島內三名資深人士:美國「變天」,將如何影響...
    臺灣大學政治系教授、孫文學校校長張亞中在接受《環球時報》記者採訪時,一語道破臺灣在民進黨當局操弄下面對美國大選結果的尷尬:「『押寶』是賭一個不賭一個,是有選擇的。民進黨當局一開始有跟大陸改善關係的選擇權,但它放棄了,導致兩岸關係沒辦法改善,失去了選擇權,就只好靠川普一個人。現在如果拜登選上,民進黨當局只能是失敗者,這樣的被動局面是民進黨自己造成的。」
  • 「拜登當選,對臺灣而言是個災難」
    他8日改口稱,一開始就知道川普選情危險,但因他是40年來最挺臺灣的美國總統,「基於情義相挺,因此大聲疾呼力挺,現在民主黨出線,相信拜登會繼續挺臺灣,臺灣人一樣會報恩」。民進黨當局急於改變「押錯寶」的形象,不過許多人並不買帳。針對蔡英文的舉動,有網民在臺媒評論區表示:「真是髮夾彎專業戶!」還有人稱:「變得真快!不久可能又一廂情願地說跟拜登關係親密友好!」
  • 取消美國駐聯合國大使訪問臺灣行程是拜登團隊的「撥亂反正」嗎?
    如果拜登在臺灣問題上比川普政府的對臺政策有所後退,那麼就很有可能被共和黨打上對華軟弱的標籤。但如果繼續不改變川普政府的對臺政策,對華關係將更加難以轉圜,也就很難跳出川普政府在臺灣問題上給他挖的坑,就會限制拜登未來在一些國際問題上與中國開展合作的空間。隨著川普煽動的國會大廈騷亂事件不斷發酵,川普在執政最後階段的政治處境日益艱難。
  • 拜登時代「臺灣牌」的價值
    臺灣中國時報社論說,因應美國政權交替後的世界新局,各國各地區重新設定外交政策,蔡英文也主動出擊,在「國際場域」發表「重要談話」,期望為臺灣開創有利形勢。拜登將遵循一中政策拜登與川普都強調維持與臺灣的良好關係,但拜登陣營堅持遵循一中政策、反對片面改變臺海現狀是最佳方案,拜登政府官員不會發表「臺灣從來不是中國一部分」等令綠營亢奮的言論,甚至官員訪臺及軍售都可能減少。
  • 拜登上臺前 臺灣為何升高兩岸對抗?
    但臺灣最近為何不是降溫兩岸緊張迎新局,反而升高衝突全面緊縮交流?最近有幾項兩岸關係指標性事件,第一項是童書《等爸爸回家》被綠指控有大陸大外宣內容,臺「文化部」日前以此書未依規定申請許可為由,下令即刻起不得發行。
  • 拜登說「不」,臺灣民眾怒了:我們白吃虧?
    前段時間,拜登在接受一次採訪中表示,他不會在對美國的勞工和教育進行重大投資之前,與其他國家和地區籤署任何新的貿易協議。這直接斬斷了民進黨當局的希望,也讓臺灣民眾大怒。拜登說「不」蔡英文之所以開放萊豬,原因自然不是蔡英文說的臺灣地區是自由市場,所以進口美豬可以多一個選擇。
  • 美國與臺灣地區關係大好?臺學者鐵口絕不可能建交
    針對美國與臺灣地區關係,前中國文化大學社會科學院院長邵宗海27日在論壇上舉兩個例子闡明美國到底是口惠,或實作?邵宗海說,美國至今在臺灣要參與WHA(世界衛生大會)都沒有任何承諾,美國國務院近期說明臺灣要「不希望臺灣以主權國家的身份」進入WHO(世界衛生組織)等國際組織,由此可見。
  • 馬英九擔心臺灣,正在求拜登一件事
    眼看拜登即將赴任美國總統,其國內外政策也不可避免的將會發生重大變化,而作為中美關係的核心問題——臺灣問題。臺灣人現在也開始擔心自己在未來的命運何去何從,尤其是在現今的民進黨執政水平如此糟糕,島內外一片糟亂的情況下,臺灣更加需要保持客觀理智與冷靜。馬英九與美前官員會談,商討兩岸和平事宜近日,臺灣地區的前任領導人馬英九就與美國的前官員進行了一場視頻座談會。
  • 拜登說「不」,島內有人急了:臺灣萊豬白吞了?
    編輯:翰林民進黨當局為了加強與美國的交流,蔡英文表示,將會在明年開放含有瘦肉精的美豬進口,即使臺灣民眾一致反對也不能改變民進黨當局的這個決定。民進黨當局希望通過開放美豬進口爭取與美國籤署進一步的「貿易協定」,從而達到自己的利益。但是沒想到拜登的一席話可能會讓民進黨當局的如意算盤打空,島內已經有人急了。拜登接受美國紐約時報專訪美國大選可以說已經告一段落,拜登獲得更高的選票,現在也正處在政權過渡的時期。
  • 蔡當局將會如何去討好拜登?
    諸如,與臺灣搞所謂的美臺政治軍事對話;宣布派美國駐聯合國大使克拉夫特(Kelly Craft)訪問臺灣;美國國務卿蓬佩奧更是狂妄宣稱,國務院已將行之有年的美臺官員交往限制廢除,等等。川普政府種種對臺瘋狂之舉,嚴重違反了中美三個聯合公報,挑戰一個中國底線,破壞了中美關係,使臺海形勢更趨嚴峻。針對川普政府最後對臺贈送「臨別秋波」和「清倉大甩賣」,蔡當局緊跟著表示「歡迎」「感謝」。
  • 日本高官呼籲拜登:像川普一樣對中國強硬!日本人竟把臺灣當自己...
    這樣的大背景下,日本副防衛大臣中山泰秀在12月25日接受路透社採訪的時候表示,拜登總統應當像川普總統一樣堅定支持臺灣。中山泰秀毫不忌諱地表示:亞洲有條紅線,中國大陸和臺灣;美國作為民主國家的領袖,要堅定!
  • 旅臺日本資深媒體人:拜登打臺灣牌的底線
    [新聞頁-臺海網] 據臺灣《中國時報》報導 美國選舉人團投票,確認民主黨候選人拜登獲得306票打敗232票的共和黨現任總統川普當選總統,今天包括日本在內,各國加速建構與拜登政府的互動架構,準備迎接新時代的來臨。
  • 臺灣會受壓迫?傳拜登內閣高官曾和蔡英文「有過節」
    來源:華夏經緯網拜登與下任國務卿的布林肯(右)。(美聯社)據臺灣《中時電子報》報導 在川普政府同意進行政權交接的同時,民主黨總統當選人拜登的外交團隊也成型。對此,「藍委」陳以信直言,拜登的外交團隊可說是前美國總統歐巴馬團隊菁英回朝,預料臺當局領導人蔡英文的兩岸路線將受到壓迫。陳以信在臉書發文表示,拜登準總統公布外交團隊,可說是歐巴馬團隊菁英回朝,他們和臺灣藍綠兩黨相熟已久。預料其對中政策將與川普政府不同,中美競爭之餘仍要合作,不冷戰、不脫鉤、鬥而不破,將是未來主旋律。
  • 拜登最後可能輸給了自己
    因為Despacito的意思是緩慢,拜登選擇了這首歌導致網友吐槽說很符合他的風格,因為拜登做事確實「緩慢」,與做事雷厲風行,為達目的不擇手段的川普相差甚大,並且川普在8月15日的紐約市警察集會演講上還在給拜登取外號「緩慢喬」,「瞌睡喬」(拜登暱稱為喬·拜登)還有拜登在競選活動放歌並且搖擺的行為令網友覺得尷尬。
  • 臺教授:拜登若上任,臺灣恐更邊緣化
    針對美國大選後的陸美臺關係,臺灣中正大學政治系教授蔡榮祥出席研討會表示,假定由拜登勝出,預期美國在臺海策略將回到戰略模糊狀態,過去川普將陸美臺關係分割為「美中」及「美臺」關係
  • 未來4年,拜登還得把臺灣「捧」在手心?
    對於臺灣問題,不管是川普還是拜登,不管是民主黨還是共和黨,他們都會在臺灣問題上做文章,以此遏制中國的發展。美國加強對臺善意美國「美中經濟與安全審查委員會」發布相關國會報告,在提及所謂「臺美經濟合作」問題時,表示今年出現了進展,同時建議提升所謂「美國在臺協會」的處長位階,將其改為由總統提名,參議院同意。
  • 拜登派遣軍隊「駐紮」臺灣?朱鳳蓮有力回擊,恪守一個中國
    現在的川普想要連任美國總統沒有成功,下臺之後將由拜登上任總統。由此,網友紛紛猜測將來美國的對華方針會不會有所轉變。最近根據有關媒體報導稱,對中國實施強勢打壓代表人薛瑞福對新任美國總統拜登提出了面對臺灣政局的意見。這裡面就是包含了幫助臺灣推動全面自我防衛的想法,還有就是和臺灣進行公開軍演。
  • 大陸武統臺灣拜登會派兵協防嗎?臺灣最新民調曝光
    美國總統當選人拜登即將就任,未來中美及臺海關係也受矚目,最新民調顯示,若兩岸真的發生衝突,有高達48.0%的臺灣民眾認為拜登不會派軍協防臺灣。據臺灣「ETtoday新聞雲」今公布的最新民調顯示,若未來臺海發生戰事,解放軍真要武統臺灣,有高達48.0%的臺灣民眾認為,拜登不會派軍協防臺灣。對照前次調查(2020年10月),若兩岸爆發軍事衝突,在川普執政下的美國政府,僅有35.0%民眾認為不會派軍協防臺灣,顯示臺灣民眾認為美國不會派兵協防的比例,增加13個百分點。
  • 忌憚中俄結盟,拜登政府在臺灣問題上或降低幹預
    在對華政策方面,拜登政府將會重點以多邊替代單邊、以對話協商替代直接的對抗與衝突。這意味著中美關係將出現緩和與改善,是一個新的戰略機遇。同濟大學國際與公共事務研究院院長夏立平教授認為,拜登上臺後將調整川普對外政策,包括對華政策。他指出,豐富的參政和外交經驗使拜登在制定對外政策時將更有可能「按套路出牌」,遵循傳統的外交決策和國家互動的基本原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