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
軌道交通李子壩站因"單軌列車穿樓而過"
成為市民遊客的必到打卡地
但你知道嗎?
在軌道交通李子壩站附近有條狀元步道
旁邊還「藏」有一個貨真價實的狀元府
這條狀元步道究竟在哪?
真和狀元有關嗎?
據說步道上還有段為人樂道的鄰裡情?
今天小編就帶你實地打探
步道兩頭連接兩個熱門景點
狀元步道很好找,從軌道李子壩站出來往桂花園方向步行約5分鐘便可看見重慶57中,在57中斜對面一條支路進去不到100米便是狀元步道起點。
狀元步道起點新打造的文化牌對狀元步道進行了介紹,近2米寬的青石板乾淨整潔,步道邊綠植如茵。步道陡直向上延伸,連接起兩側的民居,就像向上攀登的雲梯,一眼望不到頭。
步道附近的居民樓多建於上世紀80年代末期,今天看起來雖有點老舊,但是當時重慶居民普遍居住的都是筒子樓,這裡是重慶建起來的第一批單元樓之一,在那個年代算是比較洋氣的居民住宅。
步道下始桂新村,上達健康路,共297步石梯,是往來社區的必經之路。這兩年,這條養在深閨的步道卻成為了不少背包客打卡的山城步道。因為該條步道位於「三層馬路」之間,與彎彎繞繞的馬路相比,步道兩頭直接連接上了今天的兩個熱門景點——貳廠文創公園和李子壩軌道穿樓。
一般市民、遊客從軌道李子壩站出來到貳廠文創公園,需要通過桂花園路、健康路等,繞道重慶市急救中心、國際村等到達貳廠文創公園。而通過狀元步道,可以直接到達,能節約差不多20分鐘。
狀元步道上方便是健康路,在這裡可以看見正在修繕的大田灣體育場。
清代唯一的川籍狀元府第
桂花園新村得名於桂花,據傳桂花來自於離狀元步道百米之遙的狀元府內,一片10多米高、枝繁葉茂,香氣襲人的百年桂花老樹。時光荏苒,百年桂花老樹已難覓蹤影,這座狀元府第如今作為重慶市教育科學研究院所在。
狀元府現狀
不過,藏在現代高樓群裡的狀元府仍然氣派,朱紅色的柱子和外牆,復四合院平面布局,狀元府由進廳、穿堂、後廳和廂房組成,進深達到45米,均為單簷懸山頂。該建築是三重堂抬梁穿鬥混合式建築,為典型的川東建築特色。
駱成驤是四川資中人,被稱為清朝唯一一位四川籍狀元。他考中狀元那年,正是甲午戰敗之時。據說,駱成驤在殿試文章中,開頭一句就是「主憂臣辱,主辱臣死。此即臣發憤忘食之日也!」這句話說到了光緒帝心坎裡,被光緒帝欽點為狀元。為紀念駱成驤,1911年,由商賈駱昂出資在這裡建成「駱成驤狀元府」,所以這一帶又稱駱家花園。2009年,狀元府被評為市級文物保護單位。
狀元府現狀 圖片來源:慢新聞
狀元府100年間,與教育一直有著不解之緣,業主多為教育文化單位。
狀元府老照片 圖片來源:慢新聞
1915年,重慶聯合縣立中學校長認為城市環境不宜教學,決定購買距通遠門幾公裡外的駱家花園為新校址。據聯中檔案記載,這時駱家花園已是「廢園」。1918年春,聯中搬到這裡,鄒容、楊滄白、唐君毅等名人曾在此就讀或任教。
1946年12月,四川省立重慶高級商業職業學校購租了駱家花園舊重慶聯中校本部房舍和校外地皮。1950年8月,四川省立重慶高級商業職業學校與位於南岸玄壇廟牛草坪的重慶市立商業職業學校聯合招生,次年2月兩校合併為重慶市高級商業學校,省商校從駱家花園遷南岸玄壇廟牛草坪。
圖片來源:慢新聞
1950年3月,西南博物院籌備處成立,次年7月西南博物院遷桂花園160號,即駱家花園主宅四合院,並在院西修建文物庫房。
1955年,重慶市體育訓練班從北碚遷駱家花園四合院內,一兩年後又遷往體育村4號(今重慶體育館附近)。1958年,重慶市中學教師進修學院從棗子埡遷入駱家花園四合院。1970年中學教師進修學院停辦,新辦重慶第五十二中學於此。1973年恢復中學教師進修學院,後更名為重慶教育學院,1985年該院一分為二。《重慶渝中區文史資料》顯示,2002年駱家花園本部更名為重慶市教育科學研究院至今。
一條步道上的鄰裡情
今天狀元步道所在這一片當年也屬於駱家花園的範圍,2017年步道硬體提檔後,基於步道上的鄰裡情和狀元府的文化底蘊,狀元步道得名於此。
這條步道上還有段持續10多年的社區鄰裡故事。這次社會治理文化長廊打造,步道兩邊就展示了社區基層幹部參與社區建設成果,堅守10多年的「警民崗」,宣傳好黨員、鄰裡好人的「海報欄」等。
據了解,曾經狀元步道這一帶不僅環境較差,而且治安管理也存在一定問題。後來,這一帶的退休老黨員、居民群眾自發籌集資金在雲梯半腰處建起了「警民崗」,義務輪流值守並巡邏,長期保持義務值守志願者50人以上,為桂花園新村社區的「基層社會治理」貢獻了力量。
這個藏在李子壩附近的寶藏打卡地
有沒有打動你呢?
閒暇時光
不妨來這裡走走
觸摸這座城市的歷史文脈
感受悠閒的市井生活
尋找重慶獨有的城市風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