韓國已經成為海外疫情最嚴重的國家。
繼昨日新增229例新冠肺炎確診病例後,今日上午9時,韓國又新增123例新冠肺炎確診病例,至此,累計確診病例達556例。
而3天前,2月19日,韓國確診病例也不過51例。4天不到的時間裡,確診人數激增10倍,引發全球的關注:包括國際半導體巨頭韓國三星、海力士等企業均受此影響,韓國一航班也被以色列拒絕後原路返回……
然而,昨天大批韓國首爾民眾仍舉行遊行集會,首爾市長勸市民解散卻遭圍攻。對此,網友紛紛表示,韓國必須重視起來,否則後果不堪設想。
又新增123例!
韓國累計確診556例
韓國中央防疫對策本部23日通報,截至當天上午9時,韓國新增123例感染新型冠狀病毒(COVID-19)的確診病例,累計確診增至556例。
新增確診病例中,與新天地大邱教會有關的人員共75例,其中有63例發生在大邱地區,慶尚北道7例、釜山1例、光州1例、慶尚南道1例。其餘48例正在調查感染渠道,其中大邱30例、慶尚北道13例、慶尚南道3例、釜山1例、濟州1例。截至發稿,大邱和慶尚北道確診病例增至465例,與新天地大邱教會有關的人員共306例,與發生醫院內集體感染的淸道大南醫院有關的人員共111例。
此外,在韓國南部城市大邱,一所幼兒園內出現了4歲兒童被確診感染的情況。據了解,這是目前韓國新型冠狀病毒確診感染者中,年齡最小的感染者。
截至目前,共有2.2萬餘人接受新冠病毒檢測,其中1.6038萬人檢測結果呈陰性,6039人的結果還未出爐。
與此同時,死亡病例增至4例。
第3例死亡病例是一名41歲的男性,被發現在慶尚北道慶州的自家中身亡,死後進行的新冠病毒檢測結果呈陽性。
第4例死亡病例是一名57歲的男性,是慶尚北道清道大南醫院的相關人員,防疫部門正在調查具體死因。此前出現的第1和2例死亡病例均是清道大南醫院的住院患者。
4天不到,確診激增10倍
韓國中央防疫對策本部每天上午10時和下午5時分別公布截至當天上午9時和下午4時的疫情信息。
而資料顯示,韓國是在確診第「31名病例」後,確診人數在20日開始飆升。
2月18日,韓國新增1例,累計確診病例31例。
2月19日上午9時,韓國新增15例,累計確診病例46例。
2月19日下午4點,韓國新增5例,累計確診病例51例。
2月20日開始,韓國每半天的新增確診人數均超過兩位數,至此,3天半的時間裡,確診人數激增10倍:
2月20日上午9時,韓國新增31例,累計確診病例82例。
2月20日下午4點,韓國新增22例,累計確診病例104例。
2月21日上午9時,韓國新增52例,累計確診病例156例。
2月21日下午4點,韓國新增48例,累計確診病例204例。
2月22日上午9時,韓國新增142例,累計確診病例346例。
2月22日下午4點,韓國新增87例,累計確診病例433例。
2月23日上午9時,韓國新增123例,累計確診病例556例。
第31例確診
引發「超級傳播」事件
確診的556人中,與新天地大邱教會有關的人員共306例,
這與第31例確診引發的新冠肺炎「超級傳播」事件有關。
據20日報導,日前,韓國大邱發生新冠肺炎「超級傳播」事件,防疫部門積極隔離與第31例確診病例接觸者,並對與該患者一起做禮拜的「新天地」大邱教會1001名教徒實施居家隔離措施。
據韓國防疫部門介紹,觸發「超級傳播」事件並引爆疫情連鎖效應的「第31例病例」,是一名61歲的大邱女性。她在過去3個月內沒有出過國,也沒有與疫區高風險者有「明確接觸」史。
患者本人曾在1月底因車禍在首爾就醫,2月初曾前往清道郡的大南醫院,參加了新天地教會創始人李萬熙哥哥的葬禮,並在院內接觸了一批有過中國旅行史的高風險人士。2月7日起就出現了發冷、咽喉痛等症狀,並在2月10日出現發燒症狀,2月14日開始出現肺炎,她接受治療的醫院的一名工作人員也已確診感染。
直到2月17日確診之前,這名感染者一直在四處活動,共4次前往教堂參加聚會,最終觸發了「超級傳播」事件。該教會約有9300名教徒,已追蹤到4475人,544人稱身體不適。
首爾市長勸市民解散遭圍攻
民眾不顧禁令舉行大型集會
然而,在疫情不斷蔓延的背景下,2月22日,大批韓國首爾民眾不顧官方禁令,如期舉行遊行集會。部分參會者不僅沒戴口罩,甚至分食食物。
首爾市市長樸元淳到場勸告集會者應為自身和他人的安全考慮,並要求他們解散離開,卻遭現場抗議辱罵。
集會組織者卻表示:「市長的話沒有任何依據,集會比地鐵安全1000倍,為什麼不讓舉辦,我們不接受。」甚至還呼籲要更多人來參加。
韓國一航班被以色列拒絕後原路返回
當地時間2月22日晚,韓國大韓航空KE957航班降落以色列本古裡安機場後,航班上近200名韓國等國(非以色列)乘客被拒絕進入以色列國土,12名以色列乘客被直接運送回家隔離14天。這架航班在完成加油和補充餐飲後,定於當地時間22日晚10點啟程飛回韓國首爾。
以色列衛生部表示,連日來,韓國的新冠肺炎病例急劇增加,其中包括9名剛剛在以色列結束旅程而確診染病的韓國人。目前在以色列旅行的大約一千名韓國遊客已被告知:避免進入公共場所,自覺隔離在旅館中,等待有關部門採取相應措施。
據報導,23日以色列總理內塔尼亞胡將召集一個緊急特別會議,商討如何應對新冠肺炎在以色列的蔓延趨勢。
韓國總理:疫情進入嚴重局面
世界衛生組織(WHO)總幹事譚德塞2月21日宣布,中國以外,現在有26個國家報告有1152例病例,8例死亡病例;除了鑽石公主號遊輪之外,韓國是目前除中國以外出現病例最多的國家。
韓國國務總理丁世均22日發表對國民講話表示,新冠肺炎疫情進入嚴重局面,政府將為防止疫情擴散盡一切努力。
丁世均表示,希望全體國民暫停宗教活動等聚集在室內或是在人群密集的戶外舉行的活動,政府將根據法律和原則,嚴厲應對阻礙政府防疫工作、囤積居奇、聚眾集會等讓他人感到不安的行為。
面對疫情,韓國也宣布,暫不上調新冠疫情預警級別。韓國中央應急處置本部副本部長金剛立22日表示,政府決定繼續將新冠病毒的預警級別,維持在第二高的「警惕」級別。
最高級別的「嚴重」級別,是在全國範圍內出現社區傳播現象時採取的防疫機制。目前,韓國政府認為,新冠疫情集中發生在特定地區、特定團體和設施。首爾已經將大邱和慶尚北道地區,作為傳染病特殊管理地區來管理,在實際工作中採取等同於「嚴重」級別時的防疫措施。
網民關注:一定要重視起來!
對此,中國網民十分關注。微博熱搜中,前十個有4個關於韓國疫情。
網友紛紛稱這傳播速度太快了,韓國必須馬上重視起來,特別是不能聚眾。
韓國也開始搶口罩
除了部分人群聚眾,韓國也有相當部分的人開始「宅家裡」。
當地時間20日上午8點30分至11點30分,韓國最大搜尋引擎naver的實時新聞搜索排行榜前10名全部與疫情有關。
和中國民眾一樣,近期不少韓國民眾也選擇避「疫」宅家,這使得網購,尤其是防疫用品銷量大增。
早在本月2日,韓國購物網站11STREET就發布消息說,從上月27日至前一天生活必需品銷量同比猛增104%。同期,口罩銷量增長373倍,洗手液銷量增長68倍。殺菌溼巾和護目鏡銷量分別增長343%和661%。
近日,韓國國內對口罩、消毒液等防疫用品的需求更是只增不減。
據韓國媒體19日介紹,韓國中小風險企業部下屬的購物公司出售的15萬個口罩在9分鐘內售罄。
由於口罩、洗手液等衛生用品和生活必需品的訂購在全國劇增,韓國電子商務公司Coupang20日宣布啟動應急機制。
三星、海力士等半導體巨頭
也有員工確診
回看經濟,最近A股漲得最猛的指數無疑是存儲晶片概念、半導體指數,年初至今已漲超50%。
值得注意的是,韓國有多家企業為國際半導體巨頭,如三星、海力士,在存儲器領域佔據壟斷地位。
然而,最新情況是,兩家巨頭均有員工確診/與確診病例有密切接觸,導致工廠停工、近千名員工隔離。
1、一名員工確診 ,韓國三星電子暫關所在工廠
據報導,韓國三星公司確認其一名員工感染了新型冠狀病毒。隨後三星電子一高管表示,位於韓國龜尾市(Gumi)的這家工廠將全面停工,並關閉到下周一(2月24日)。
據報導,三星公司在首爾東南約200公裡(124英裡)的龜尾市擁有兩條手機生產線,用於一些高端智慧型手機。儘管目前三星已經將其智慧型手機生產的大約一半轉移到了越南,但仍在韓國國內龜尾工廠生產了一些高級機型。媒體稱,龜尾工廠的停產可能會影響三星高端機型(包括可摺疊的Galaxy Z Flip和Galaxy Fold)的生產。
2、海力士800多人隔離
20日,韓國存儲晶片大廠SK海力士表示,該公司位於韓國京畿道利川工廠的一名新員工曾與大邱市新冠肺炎確診病例有密切接觸,公司出於最安全考慮,所有與該員工有接觸的人員全部隔離,共計800多名。
不過,海力士強調,這名員工核酸檢查結果為「陰性」,為安全起見,繼續被隔離至3月1日。隔離至今,該員工身體情況一切正常。此外,2月19日還有一名新職員出現感冒症狀,檢查結果同為陰性。
據韓國媒體報導,由於該新進人員只有進出過教育訓練場所,並未在工廠進出,公司因此未封鎖廠房。不過,由於新冠肺炎傳染性極強,市場仍擔心發生人際傳播後,一旦有其他員工染疫,甚至進一步擴散,後果相當嚴重。
海力士表示,利川工廠擁有1.8萬多名員工,工廠的運營不會受此影響,目前正常運營中。
報導稱,海力士周三關閉了教育中心,並將280名新員工送回家。該公司還關閉了新員工曾參觀過的內部診所。
資料顯示,海力士是全球第二大晶片廠商,客戶有蘋果和華為等,在韓國有4條8英寸晶圓生產線和一條12英寸生產線,在美國俄勒岡州有一條8英寸生產線。2004年及2005年全球DRAM市場佔有率處於第二位,中國市場佔有率處於第一位。一旦疫情讓產線生產出現變數,將對全球存儲晶片供應帶來挑戰。
而華南一知名私募告訴記者,國內最近的疫情有所好轉,但如果國外失控的話,那產業鏈相互之間有一些風險,因為全球化的分工,這就是產業鏈的風險。一定要重視起來。
(文章來源:中國基金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