嶽飛為什麼要作《滿江紅》,全文想表達什麼意思

2020-12-15 騰訊網

《滿江紅》:怒髮衝冠,憑欄處、瀟瀟雨歇。抬望眼、仰天長嘯,壯懷激烈。三十功名塵與土,八千裡路雲和月。莫等閒、白了少年頭,空悲切。 靖康恥,猶未雪。臣子恨,何時滅。駕長車踏破,賀蘭山缺。壯志飢餐胡虜肉,笑談渴飲匈奴血。待從頭、收拾舊山河,朝天闕。

其實關於這首《滿江紅》的作者到底是不是嶽飛,本身就是有爭議的,正反兩方都拿不出確鑿的證據來證明自己的觀點,但這不是本文的主旨,無需討論,但是從這首詞所要表達的意思,似乎很能表達嶽飛的心情,我寧願承認這就是嶽飛之作。

滿江紅

嶽飛生活的年代是南宋與北宋的中間過渡期,是兩宋時期戰亂頻發的年代,國家有難,匹夫有責是每一個華夏子民的責任,嶽飛也是如此,投身軍營參與對外族作戰是當時報效國家的唯一方式,嶽飛與其他人不同的是,他請母親在自己的後背上刺上四個血印大字:盡忠報國

嶽飛是這麼說的,也是這麼做的,他三次參軍,憑藉能力、英勇、機智,一步一步從普通士兵成長為南宋時期非常著名的一位中興將領、民族英雄,他短暫的一生幾乎要創造了南宋的復興,可最終功虧一簣,作為熱血軍人來說,嶽飛沒有戰死沙場、馬革裹屍,卻死於暗箭之下、小人之手,難免讓人感嘆世事無常、悲憤可惜。

嶽飛刺字「盡忠報國」

嶽飛自幼文武雙全,從小受過良好教育,不僅刀槍武藝樣樣精通,熟讀兵書,而且一生流傳下來有20多首詩詞,《滿江紅》就是其中之一,如果你仔細讀讀這首詩,就會感覺一股濃鬱的憤怒之情、一股強烈的報國之心和滿腔報國無門的感嘆,文中第一句話就是:怒髮衝冠,憑欄處、瀟瀟雨歇

意思是說:我憤怒得頭髮都豎了起來,把帽子都頂飛了,獨自登高憑著欄杆向遠處眺望,一場急驟的風雨剛剛停歇。

詞中第一句話就表達了作者非常憤怒,嶽飛到底在憤怒什麼?

嶽飛影視版

如果你能看看嶽飛的一生,就能明白他在憤怒什麼?嶽飛一生最大的理想是什麼?就是盡忠報國,嶽飛所做的大部分事情就是為了盡忠報國,如果理想被人生生撲滅,人為地撲滅,是不是沒有什麼比這更讓嶽飛憤怒的了,嶽飛最想幹的做事,也同樣出現在了詞中,就是:待從頭、收拾舊山河,朝天闕。嶽飛的目標就是重新收復之前國家的疆土,然後向皇帝上傳捷報。

事實上,嶽飛也的確收復了一些大好河山,收復健康(今南京)城,收復襄陽六郡,嶽飛第一次北伐收復了商於和虢略之地,正當嶽飛準備乘勝北進之時,以趙構為首的朝廷卻沒有支持嶽飛的北伐,導致嶽飛孤深入,缺乏糧食,不得不退回鄂州(今湖北武漢),這是嶽飛第一次感到無奈,嶽飛鬱悶的心情由此可見,而且《滿江紅》很可能就是嶽飛由於無法北伐而無奈退回鄂州之後所作,因為這一段時間正好符合嶽飛非常憤怒、鬱悶和報國無門的心情。

嶽家軍

就是在這個時候,嶽飛感慨萬千,想起了「靖康恥」,北宋的兩位末代皇帝宋徽宗、宋欽宗父子以及大量趙氏王公皇族、後宮妃嬪、朝臣等三千餘人因為戰敗被金國俘虜,由此導致了北宋的滅亡,這對國家、民族來說,是最大的恥辱,皇帝身為國家的象徵和精神支柱,華夏政權的最高統治者,居然受到如此屈辱的對待,這一事件激起了北宋末年、南宋初年所有心懷報國之心的仁人志士的憤怒,嶽飛當然也不例外,可是眼下嶽飛根本無力改變,他頭一次感到了無奈。

這一年,嶽飛已經34歲了,他感到了自己一定趁早為國家立下功勞,所以就有了「莫等閒,白了少年頭,空悲切!」的感嘆,嶽飛擔心自己也會像曾經的導師宗澤一樣,直到去世之前,仍然只能喊著口號:過河!過河!過河!悲憤而死。這一年宗澤已經去世8年了,然而宋軍仍然沒有過河的機會和可能,這是宗澤當年的夢想,同樣是嶽飛心中所想。

嶽飛

嶽飛很想轟轟烈烈地拼殺一場,像東漢時期血戰疏勒城的耿恭一樣,當年的耿恭僅僅以數百漢軍面對十倍於己的數萬匈奴軍隊的攻擊,堅守城池一年多,無論匈奴如何攻城,如何誘降,耿恭就是死戰到底,所以嶽飛就有了「壯志飢餐胡虜肉,笑談渴飲匈奴血」的豪情壯志,而這句詩的原型就是東漢的耿恭,嶽飛希望自己是耿恭,能夠吃胡人的肉,喝胡人的血,為國壯志。

然而現在,嶽飛只能無奈地接受命運的安排,「三十功名塵與土,八千裡路雲和月」代表了嶽飛的三十多年的一生,嶽飛認為自己轉戰南北八千裡,建功立業三十年,是微不足道的,但此時的嶽飛除了等待,沒有其他選擇。

終於讓嶽飛等來了一生最後一次北伐機會,就在嶽飛生命中的最後二三年時間,金軍由完顏兀朮率領攻打駐紮偃師的嶽飛軍,嶽飛趁機反攻,前鋒一直打到了開封,這可是北宋的都城,嶽飛多年來還於舊都的心願就要實現,就連完顏兀朮都準備渡過黃河向北逃竄,嶽飛勝利在望,一生的夢想就要實現,沒有想到的是這個時候,以秦檜為丞相的朝廷勸說高宗讓嶽飛撤軍,並且連下12道金牌,迫於現實無奈,嶽飛只得撤軍回臨安。

嶽飛

嶽飛明白,這是他一生最後一次北伐的機會,失去了,就永不再來,可是皇帝之命無法違抗,嶽飛再一次激起了無邊的憤怒,並且仰天悲嘆:所得諸郡,一旦都休!社稷江山,難以中興!乾坤世界,無由再復!這一次,嶽飛是絕望。

最終嶽飛死於「莫須有」的政治鬥爭,年僅39歲,20年後,嶽飛冤案被宋孝宗平反,嶽飛死了,可他永遠活在了華夏子民心中。《滿江紅》這首詞,因為嶽飛而流傳下來,嶽飛之所以做這首詞,就是表達自己報效國家卻受到挫折的心態,嶽飛想表明自己不僅僅是把「盡忠報國」刺在背上,而是以實際行動來報效國家。

相關焦點

  • 嶽飛的一首詞滿江紅
    嶽飛的滿江紅是我童年時,就能背誦的一首詞,七歲的時候,聽劉蘭芳先生播講的評書《嶽飛傳》時,學會了這首詞,當然那時候還不懂什麼是詞,也不知這首詞是什麼意思,只是覺得背誦起來,特別帶勁,特別有氣勢,仿佛背誦這首詞的時候,自己就成了大英雄嶽飛。長大後才真正懂得了這首詞的含義,但卻已經失去了童年時的那股熱誠。
  • 嶽飛《滿江紅》的真偽之爭
    二則,《滿江紅》激昂慷慨,是一首英雄詩。但英雄詩是做不到英雄的詩人想望著英雄而創作出來的。認為《滿江紅》是偽作的還有香港文人徐著新等。當然,認為《滿江紅》是嶽飛所作,反駁上述幾人的文章也不斷見諸報刊。1980年9月21日,臺灣《中國時報》刊出了李安的《瀟瀟雨未歇——嶽飛的〈滿江紅〉讀後》一文,作者認為《滿江紅》是嶽飛的傑作。
  • 替換嶽飛《滿江紅》的做法與清代「文字獄」有什麼區別
    這句詩詞出現嶽飛《滿江紅.怒髮衝冠》現在嶽飛的《滿江紅》已經被秋瑾的《滿江紅》取代。語文書上再也看不到嶽飛的《滿江紅》了秋瑾與嶽飛的《滿江紅》要表達的意思都是一樣的。都表達了報效祖國的情懷以及對侵略者的仇視。很多人猜測刪掉嶽飛《滿江紅》的原因。有人說是因為詩中提到的「胡努」「匈奴」。嶽飛因為抗擊匈奴而成為民族英雄。
  • 嶽飛:是否真的創作過《滿江紅》
    為什麼認為這首廣為人知的《滿江紅》是偽作呢?理由是什麼?總結起來,理由有三:首先,如果《滿江紅》真是嶽飛所作的話,為何在南宋與元朝一百多年的史記文獻中沒有任何的記載呢?因此,如果此詞是嶽飛所作,為何方向會如此乖背?而在弘治十一年(1498年),明將王越在賀蘭山抗擊韃靼,打了第一個大勝仗。因此「踏破賀蘭山缺」更像是此時明朝人的一句振奮人心的抗戰口號。所以.《滿江紅》很可能是作於明代。
  • 嶽飛的《滿江紅》,憑什麼千古傳誦?
    書中所載「(武穆)又作《滿江紅》,忠憤可見。其不欲等閒白了少年頭,可以明其心事」,幾可斷定作者為嶽飛。更有力的證據是1986年在浙西江山縣發現的一部《須江郎峰祝氏族譜》。族譜中有一卷是《詩詞歌賦》,較為詳細地記載了嶽飛作詞的情況。雖說所記原作跟現在通行版本有所出入,但大體沿用嶽飛願意,保留詞作基本原貌,故而至此,《滿江紅·寫懷》著作權歸屬嶽飛,已是無可爭議的事實了。
  • 秋瑾的這首《滿江紅》,取代嶽飛《滿江紅》入選教科書,憑什麼?
    後來因為戰爭的原因,嶽飛便開始帶兵出徵保家衛國。在戰爭中,嶽飛也表現出了自己的軍事才華,在當時,他率領的嶽家軍可以說是所向披靡。嶽飛一生都在為了保家衛國,馳騁疆場,嶽飛母親在嶽飛背後刺字"精忠報國"更是表達了中華民族愛國的精神。
  • 《滿江紅》這首詞是出自嶽飛手筆嗎?一代詞宗夏承燾提出質疑!
    《滿江紅》這首詞早就有爭論,除了著名學者夏承燾提出質疑外,中央研究院院士、語言學家、古文獻學家、輔仁大學文學院院長餘嘉錫也提出了質疑。講真這兩位都是重量級的學者,夏承燾先生被稱為一代詞宗,對唐詩宋詞頗有研究,我很贊同兩位德高望重學者的質疑。我支持《滿江紅》這首詞不是嶽飛所作,而是後人的偽作。
  • 嶽飛《滿江紅》被教科書刪除,秋瑾《滿江紅》入選,有無道理?
    半壁江山被敵虜侵佔,南宋朝廷在東南偏安,面對這種情況,嶽飛將一腔豪氣與悲憤通通化作墨汁,融入了這首《滿江紅》,使得《滿江紅》全詞中激蕩著濃鬱的愛國主義情懷,被一代又一代後人傳誦,曾經更是一度被選入語文教科書,成為經典名篇,但是時移境遷,現在嶽飛的這首《滿江紅》竟然被剔除了語文教科書,而取代它的是清末義士秋瑾的一首同名作品。
  • 嶽飛《滿江紅》膾炙人口,卻被中學語文課本刪除,究竟是為什麼
    ——嶽飛《滿江紅》嶽飛千古流芳的名詞《滿江紅》,是一首膾炙人口的絕唱。從網上獲悉,不知何故,這首一直入選我國初中語文課本的詞作,已被專家悄然刪除,取而代之的是秋瑾的同名詞作。嶽王廟中武穆像為此,果爸找來果兒的九年級語文課本,並從中得到了證實,現在課本中的《滿江紅》是鑑湖女俠秋瑾所作。
  • 嶽飛名作《滿江紅》被移出課本,替代的是一首近代同名作,是什麼道理?
    嶽飛是一個讓人十分敬佩的英雄,當時南宋受到了金軍的騷擾,嶽飛挺身而出,保家衛國,是南宋時期最出名,功績最大的統帥。在20歲起,嶽飛就已經先後有過4次從軍的經驗了。可以說,他是南宋難得的人才
  • 再讀《滿江紅》,致敬嶽飛
    圖片來源網絡滿江紅 (宋)嶽飛怒髮衝冠,憑欄處,瀟瀟雨歇。抬望眼,仰天長嘯,壯懷激烈。三十功名塵與土,八千裡路雲和月。不管這個故事是否真實存在,但嶽飛的「精忠報國」之心,卻是為世人所公認的。國家興亡,匹夫有責。精忠報國,在新時代就是要忠誠使命,熱愛自己的祖國,為民族復興而奮鬥。回望歷史,錢學森、鄧稼先等一大批愛國科學家們克服重重艱難險阻,為祖國打造了保衛國家的利器,他們用他們的默默奉獻詮釋著「精忠報國」這四個大字。
  • 嶽飛《滿江紅》移出課本,秋瑾《滿江紅》卻入選,網友:憑什麼?
    可是《滿江紅》一首愛國詩,充滿了濃濃的愛國主義情懷以及滿滿的正能量,又為什麼會被課本剔除呢?更讓人不解的是,還被另一首名氣不大的《滿江紅》卻入選,它的作者就是清代末期的女豪傑秋瑾,這到底是怎麼回事呢?下面我們就一起來對比一下新舊《滿江紅》。
  • 嶽飛是箭垛,《滿江紅》是偽作?
    比如南宋人陳鬱在《話腴》中提到了《小重山》而未及《滿江紅》【24】,在這裡,「證真派」則提出清代沈雄在《古今詞話》中引用南宋陳鬱《話腴》時就有「(嶽飛)又作〔滿江紅〕,忠憤可見……」的記載,可補不見於宋元載籍之憾【25】。然而王霞等人在其文中已對其在版本、文獻上作了全面反駁,事實是《話腴》的舊本、善本皆無這句話,只有後來的幾種清刊本才有,問題出現在引錄《話腴》的清人沈雄這裡【26】。
  • 以嶽飛《滿江紅》為例 簡單說說如何依譜填一首《滿江紅》
    前言昨天有讀者留言:老街能不能講講《滿江紅》這個詞牌的音律,平仄是怎樣排列的...正好今晚也沒有什麼題材可寫,老街就簡單說一下怎樣依照詞譜填一首《滿江紅》,需要注意哪些問題。(壯志 一作:壯士 )嶽飛的《滿江紅》押入聲韻(仄韻的一種)。不太懂詩詞的朋友可能奇怪,為什麼有的古詩詞讀起來不押韻呢?例如蘇軾的《念奴嬌·赤壁懷古》:大江東去,浪淘盡,千古風流人物。故壘西邊,人道是,三國周郎赤壁。亂石穿空,驚濤拍岸,捲起千堆雪。江山如畫,一時多少豪傑。
  • 嶽飛的《滿江紅》被刪除,同時清末秋瑾的《滿江紅》被選中
    嶽飛一向都是精忠報國的忠臣形象。嶽飛是光榮而不平凡的一生,他對於宋朝有滿腔熱血,即使南宋的江山早已岌岌可危,但嶽飛仍然有光復理想,熱血的寫下這首《滿江紅》。「莫等閒,白了少年頭,空悲切。」這是一個臣子對於破碎國家最真實的願望。
  • 嶽飛:滿江紅
  • 嶽飛的《滿江紅》家喻戶曉,卻被另一首詞取代,這樣做合理嗎?
    ,同時也表達自己繼續堅持抗金和建功立業的心願,下片寫作者渴望祖國統一,對朝廷盡忠的決心和忠誠,下面我們一起來欣賞這首詞: 怒髮衝冠,憑欄處瀟瀟雨歇。當時嶽飛被以秦檜為首的奸臣迫害,以莫須有的罪名被殺害,嶽飛的文稿也多被損毀,這樣一首《滿江紅》怎麼會遺留在世? 有人認為《滿江紅》的作者是明朝大臣于謙所作,且于謙的《石灰吟》和《滿江紅》在意境上也有很多相似之處。當然有的專家學者不以為然,認為《滿江紅》的作者就是嶽飛。
  • |手持竹杖訪黃龍|嶽飛《滿江紅》詞真偽略論
    若將之定為嶽飛在奉詔班師後所作,(靳極蒼在《唐宋詞百首詳解》中似乎持此觀點,但手頭無書,沒法查證)則三十功名,八千裡路兩句,可以解釋為過往功業,千裡徵戰,都化為烏有。(三十功名,化為塵土。八千江山,只剩雲月。)也就是「十年之力,廢於一旦」的意思。三十年虛指一段較長時間,在古詩中有例證,譬如陶淵明就有「誤落塵網中,一去三十年」之句。
  • 《滿江紅》與嶽飛一生事跡毫不違和,為何有人說不是嶽飛所寫
    那麼,《滿江紅》的作者究竟是不是嶽飛呢? 認為這首詞的作者不是嶽飛的人,主要持以下觀點。 其一,嶽珂編撰的《金佗粹編》中並沒有收錄這首《滿江紅》。 嶽珂是嶽飛之孫,三子嶽霖之子,他將嶽飛一生的詩詞編輯成冊,形成了《金佗粹編》。
  • 嶽飛《滿江紅》被同名詩詞替換是因噎廢食的做法
    嶽飛廣為人知的人設是精忠報國,死而後已的將軍。嶽飛是個有文化的將軍,他寫了一首《滿江紅》入選了語文課本。詩中「莫等閒,白了少年頭,空悲切」應該是很多人讀書時的座右銘吧。嶽飛墓《滿江紅·怒髮衝冠》,一般認為是宋代抗金將領嶽飛的詞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