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滿江紅》:怒髮衝冠,憑欄處、瀟瀟雨歇。抬望眼、仰天長嘯,壯懷激烈。三十功名塵與土,八千裡路雲和月。莫等閒、白了少年頭,空悲切。 靖康恥,猶未雪。臣子恨,何時滅。駕長車踏破,賀蘭山缺。壯志飢餐胡虜肉,笑談渴飲匈奴血。待從頭、收拾舊山河,朝天闕。
其實關於這首《滿江紅》的作者到底是不是嶽飛,本身就是有爭議的,正反兩方都拿不出確鑿的證據來證明自己的觀點,但這不是本文的主旨,無需討論,但是從這首詞所要表達的意思,似乎很能表達嶽飛的心情,我寧願承認這就是嶽飛之作。
滿江紅
嶽飛生活的年代是南宋與北宋的中間過渡期,是兩宋時期戰亂頻發的年代,國家有難,匹夫有責是每一個華夏子民的責任,嶽飛也是如此,投身軍營參與對外族作戰是當時報效國家的唯一方式,嶽飛與其他人不同的是,他請母親在自己的後背上刺上四個血印大字:盡忠報國。
嶽飛是這麼說的,也是這麼做的,他三次參軍,憑藉能力、英勇、機智,一步一步從普通士兵成長為南宋時期非常著名的一位中興將領、民族英雄,他短暫的一生幾乎要創造了南宋的復興,可最終功虧一簣,作為熱血軍人來說,嶽飛沒有戰死沙場、馬革裹屍,卻死於暗箭之下、小人之手,難免讓人感嘆世事無常、悲憤可惜。
嶽飛刺字「盡忠報國」
嶽飛自幼文武雙全,從小受過良好教育,不僅刀槍武藝樣樣精通,熟讀兵書,而且一生流傳下來有20多首詩詞,《滿江紅》就是其中之一,如果你仔細讀讀這首詩,就會感覺一股濃鬱的憤怒之情、一股強烈的報國之心和滿腔報國無門的感嘆,文中第一句話就是:怒髮衝冠,憑欄處、瀟瀟雨歇。
意思是說:我憤怒得頭髮都豎了起來,把帽子都頂飛了,獨自登高憑著欄杆向遠處眺望,一場急驟的風雨剛剛停歇。
詞中第一句話就表達了作者非常憤怒,嶽飛到底在憤怒什麼?
嶽飛影視版
如果你能看看嶽飛的一生,就能明白他在憤怒什麼?嶽飛一生最大的理想是什麼?就是盡忠報國,嶽飛所做的大部分事情就是為了盡忠報國,如果理想被人生生撲滅,人為地撲滅,是不是沒有什麼比這更讓嶽飛憤怒的了,嶽飛最想幹的做事,也同樣出現在了詞中,就是:待從頭、收拾舊山河,朝天闕。嶽飛的目標就是重新收復之前國家的疆土,然後向皇帝上傳捷報。
事實上,嶽飛也的確收復了一些大好河山,收復健康(今南京)城,收復襄陽六郡,嶽飛第一次北伐收復了商於和虢略之地,正當嶽飛準備乘勝北進之時,以趙構為首的朝廷卻沒有支持嶽飛的北伐,導致嶽飛孤深入,缺乏糧食,不得不退回鄂州(今湖北武漢),這是嶽飛第一次感到無奈,嶽飛鬱悶的心情由此可見,而且《滿江紅》很可能就是嶽飛由於無法北伐而無奈退回鄂州之後所作,因為這一段時間正好符合嶽飛非常憤怒、鬱悶和報國無門的心情。
嶽家軍
就是在這個時候,嶽飛感慨萬千,想起了「靖康恥」,北宋的兩位末代皇帝宋徽宗、宋欽宗父子以及大量趙氏王公皇族、後宮妃嬪、朝臣等三千餘人因為戰敗被金國俘虜,由此導致了北宋的滅亡,這對國家、民族來說,是最大的恥辱,皇帝身為國家的象徵和精神支柱,華夏政權的最高統治者,居然受到如此屈辱的對待,這一事件激起了北宋末年、南宋初年所有心懷報國之心的仁人志士的憤怒,嶽飛當然也不例外,可是眼下嶽飛根本無力改變,他頭一次感到了無奈。
這一年,嶽飛已經34歲了,他感到了自己一定趁早為國家立下功勞,所以就有了「莫等閒,白了少年頭,空悲切!」的感嘆,嶽飛擔心自己也會像曾經的導師宗澤一樣,直到去世之前,仍然只能喊著口號:過河!過河!過河!悲憤而死。這一年宗澤已經去世8年了,然而宋軍仍然沒有過河的機會和可能,這是宗澤當年的夢想,同樣是嶽飛心中所想。
嶽飛
嶽飛很想轟轟烈烈地拼殺一場,像東漢時期血戰疏勒城的耿恭一樣,當年的耿恭僅僅以數百漢軍面對十倍於己的數萬匈奴軍隊的攻擊,堅守城池一年多,無論匈奴如何攻城,如何誘降,耿恭就是死戰到底,所以嶽飛就有了「壯志飢餐胡虜肉,笑談渴飲匈奴血」的豪情壯志,而這句詩的原型就是東漢的耿恭,嶽飛希望自己是耿恭,能夠吃胡人的肉,喝胡人的血,為國壯志。
然而現在,嶽飛只能無奈地接受命運的安排,「三十功名塵與土,八千裡路雲和月」代表了嶽飛的三十多年的一生,嶽飛認為自己轉戰南北八千裡,建功立業三十年,是微不足道的,但此時的嶽飛除了等待,沒有其他選擇。
終於讓嶽飛等來了一生最後一次北伐機會,就在嶽飛生命中的最後二三年時間,金軍由完顏兀朮率領攻打駐紮偃師的嶽飛軍,嶽飛趁機反攻,前鋒一直打到了開封,這可是北宋的都城,嶽飛多年來還於舊都的心願就要實現,就連完顏兀朮都準備渡過黃河向北逃竄,嶽飛勝利在望,一生的夢想就要實現,沒有想到的是這個時候,以秦檜為丞相的朝廷勸說高宗讓嶽飛撤軍,並且連下12道金牌,迫於現實無奈,嶽飛只得撤軍回臨安。
嶽飛
嶽飛明白,這是他一生最後一次北伐的機會,失去了,就永不再來,可是皇帝之命無法違抗,嶽飛再一次激起了無邊的憤怒,並且仰天悲嘆:所得諸郡,一旦都休!社稷江山,難以中興!乾坤世界,無由再復!這一次,嶽飛是絕望。
最終嶽飛死於「莫須有」的政治鬥爭,年僅39歲,20年後,嶽飛冤案被宋孝宗平反,嶽飛死了,可他永遠活在了華夏子民心中。《滿江紅》這首詞,因為嶽飛而流傳下來,嶽飛之所以做這首詞,就是表達自己報效國家卻受到挫折的心態,嶽飛想表明自己不僅僅是把「盡忠報國」刺在背上,而是以實際行動來報效國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