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 | 牛其昌
編輯 | 翟瑞民
國家林業和草原局日前發布消息稱,該局正在組織第三方對10個國家公園體制試點區任務完成情況開展評估驗收,預計10月底前完成,年底將提出正式設立國家公園的建議名單。
2020年8月17日,國家林草局新聞宣傳處相關負責人對界面新聞透露,國家公園建議名單正式出爐前需要經過最後的評估驗收,屆時評估結果符合相關標準的才能進入建議名單,不符合標準也存在退出的可能。
「10個國家公園試點區並不一定全部都能正式設立,最終結果還需要根據評估結果來定,目前還不能確定正式名單。」上述相關負責人表示。
2013年11月,黨的十八屆三中全會首次提出建立國家公園體制。2015年9月,中共中央、國務院印發《生態文明體制改革總體方案》對建立國家公園體制提出了具體要求。2017年9月,中共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印發《建立國家公園體制總體方案》,提出到2020年的目標是:建立國家公園體制試點基本完成,整合設立一批國家公園,分級統一的管理體制基本建立,國家公園總體布局初步形成。
2019年6月,「兩辦」再次印發《關於建立以國家公園為主體的自然保護地體系的指導意見》,提出到2020年完成國家公園體制試點,設立一批國家公園,到2025年,初步建成以國家公園為主體的自然保護地體系。
為何要建立國家公園體制?當前我國已建立各級各類自然保護地超過1.18萬個,保護面積覆蓋我國陸域面積的18%、領海的4.6%,在維護國家生態安全、保護生物多樣性、保存自然遺產和改善生態環境質量等方面發揮了重要作用。
但是,國家發改委有關負責人曾表示,我國各類自然保護地建設管理還缺乏科學完整的技術規範體系,保護對象、目標和要求還沒有科學的區分標準,同一個自然保護區部門割裂、多頭管理、碎片化現象還普遍存在,社會公益屬性和公共管理職責不夠明確,土地及相關資源產權不清晰,保護管理效能不高,盲目建設和過度開發現象時有發生。
目前,世界上已有100多個國家建立了國家公園。我國《生態文明體制改革總體方案》明確,國家公園是我國自然保護地的最重要類型之一,屬於全國主體功能區規劃中的禁止開發區域,納入全國生態保護紅線區域管控範圍,實行最嚴格的保護;除不損害生態系統的原住民生活生產設施改造和自然觀光、科研、教育、旅遊外,禁止其他開發建設活動。
據了解,自2015年試點以來,目前我國正在開展東北虎豹、祁連山、大熊貓、三江源、海南熱帶雨林、武夷山、神農架、普達措、錢江源、南山等10處國家公園體制試點,試點區涉及12個省份,總面積超過22萬平方公裡,約佔我國陸域國土面積2.3%。
未來我國正式設立的國家公園究竟該怎麼評?國家林草局國家公園管理辦公室副主任唐小平此前在接受媒體採訪時表示,是否合格主要有三個依據:一是根據啟動試點時的試點方案定論;二是「建立國家公園體制總體方案」「建立以國家公園為主體的自然保護地體系指導意見」的相關要求;三是正在起草的國家公園設立標準。
國家林草局新聞宣傳處相關負責人對界面新聞透露,按照工作安排,下一步國家公園設立標準、監測指標與監測技術體系,以及國家公園生態保護和自然資源管理、生態保護監督等管理辦法即將出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