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 (記者 王志平 特約記者 葛高遠) 秦朝、漢朝、唐朝的疆域有多大﹖一般人很難說清楚,更不用說畫出來了。伊川縣技術監督局職工李廣欣潛心研究中國歷史,經過1年多的努力,一套32幅中國歷代疆域圖近日繪製完成。
李廣欣現年35歲,在上學的時候就是「歷史迷」。1986年,他穿上軍裝,到駐山西某部隊服役。閒暇時,他通讀了《二十四史》等眾多歷史書籍,摘抄了幾十萬字的歷史資料,被戰友稱為「歷史通」。
2002年,李廣欣復員回鄉後,對歷史研究熱情不減。去年5月,他產生了繪製中國歷代疆域圖的念頭。他到書店買來了《簡明中國歷史地圖表》,將地圖比例由1∶2000萬擴大到1∶450萬,用彩筆繪製了自夏朝以來我國曆朝歷代的疆域圖,並在每幅地圖上簡明扼要地記述了該朝代都城的變遷、人口數量和重大歷史事件等歷史知識。
走進李廣欣家,就仿佛走進了中國歷史長廊,一套3室1廳的居室掛滿了疆域圖。歷朝歷代的強盛與興衰,在地圖上表現得淋漓盡致。為畫好每個朝代的疆域圖,李廣欣認真學習、研究這個朝代的政治、經濟、軍事、外交等歷史知識,做到胸有成竹。由於工作忙、孩子小、家務多,不少地圖都是他在夜深人靜的時候畫出來的,有幾次晚上都被凍感冒了。
李廣欣告訴我們,畫漢、唐等朝代疆域圖時,心中總會升騰起一種民族自豪感;畫五代十國、南北朝等疆域圖時,心中充滿了遺憾和沮喪。歷史證明,國家統一,民族才能昌盛富強;國家分裂,則人民遭殃。他說,自東漢以後,我國各朝代在臺灣設立縣或省,進行有效管轄,臺灣早已成為中國領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有古代文獻和各朝代疆域圖為證,這一點誰也抹殺不了。
李廣欣的心思在中國歷代疆域圖上盡情馳騁著。
返回洛陽網首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