俗話說:「民以食為天,人是鐵,飯是鋼,一頓不吃餓得慌。」美食往往讓我們垂涎欲滴,飄香四溢的美食實在讓我們挪不動腳,也移不開眼。在我們中國廣大人民之中最多的就是吃貨了。而美食不僅讓吃貨們歡心,又讓生活變得更美好。我的家鄉廣東德慶是擁有二千一百年歷史的粵西古城,古城都離不開美食,今天我給大家介紹一下德慶的各種美食。
所謂一方水土養一方人,德慶香山泉水清冽,所制粉皮柔韌爽口;地氣獨特,所出簕竹品正性涼。二者結合,竹篙粉便具有了可口清熱的特點。竹篙粉是處於粵西的廣東省肇慶市德慶縣頗具特色的傳統小吃,屬於粵菜系。其特色是美味爽口、芡汁獨特,口感顯著區別於普通河粉,且需放竹篙掛晾而得名。近年,德慶城區街頭巷尾,竹篙粉已隨處可見。
相傳從前德慶香山腳下竹海茫茫,竹類品種豐富,其所產簕竹碩大堅韌,山下農民多以賣筍、編制竹製品及曬腐竹等為副業。山腳之村仍曰「孔竹根」村,遺蹟尚存。村民生活艱辛,賣筍編竹蓆有季節性,於是曬腐竹便成了經常性的副業了。村民將濃豆漿倒到平底鍋內細火慢熬,再將凝結的腐皮颳起晾在竹竿上曬乾,便成了腐竹。腐竹在當時的農村也是奢侈品,村民平時多不捨得吃,最多也就是舂米磨漿蒸米製品解讒而已。河粉即是其中之一,但味有別於飯粥,又與腐竹有形似之趣,是村民常食之物。德慶氣候溼熱,村民經常將新蒸的熱河粉隨手晾在曬腐竹的簕竹篙上凍涼再切來吃。菜園田間,村民常就著白粥、自製的榨菜、辣椒醬,「稀裡咕嚕」一番,風味盎然。香山泉水清冽,所制河粉柔韌爽口,地氣獨特,所出簕竹品正性涼。二者結合,竹篙粉便具有。了可口清熱的特點。後來周邊村落不斷仿效流傳,更乘旅遊開發之風,遂成德慶著名小吃。
製作過程;
1、浸米,必須要掌握適當的時間,浸好的米不可太爛,也不可太硬;
2、打磨,將已浸好的米放到石磨(現在已用磨粉機)上磨成米漿;
3、衝漿,將磨好的米漿循環衝撞幾次,並加落適當的料(油,澱粉等);
4、「炊」(德慶方言,類似蒸),將處理好的米漿,放到一個鐵鏜裡,倒成薄薄的一層,然後話到鍋裡「炊」;
5、一定的時間後,鍋裡的粉已經熟了,馬上拿出來,然後就把已熟的粉放到一條大碗般粗的竹篙上去再晾凍至稍涼;
6、這時候,就可以放到砧板上切成一條條的,然後就可以加上豉油、花生油拌著吃了,喜者還可以加上一兩個酸辣椒,味道更好。
西江釀豆腐
釀豆腐,基本材料:板豆腐、瘦肉、魚肉、蝦米、鹹魚肉、白菜、蔥、姜、麻油、胡椒粉等。做法:瘦肉、魚肉分別剁爛,蝦米浸軟切幼,鹹魚切幼,蔥切粒。將各材料放大碗中,加入調味料攪至起膠待用;白菜摘好洗淨,放入油、鹽、滾水中灼熟盛起;豆腐衝洗滴幹,一開四件,用匙羹挖去少量豆腐,灑上少許生粉,釀入魚肉,放入油鑊中煎至微黃色盛起;燒熱瓦鍋,下油一湯匙爆香薑片,加入上湯煮滾,放入白菜、豆腐滾片刻,下芡汁炒煮,滾即可原煲上桌。
德慶五福雞,其雞隻烹調方法非常之特別,其雞肉肉質鮮嫩而有口感,一啖吃下,很有咬口,這與雞隻的飼養方法有關。德慶的雞隻是放在農場中自由走動,有很大的活動空間,所以雞隻肉質結實,令人吃到真正的鮮雞味道,這是在外地難以品嘗到的。
製作過程:
1. 雞塊洗淨,綽水至變色撈出。
2. 鍋底放油,稍微多點,加7成熱,小火。加入花椒,蔥蒜丁翻炒,有香味即可。放入雞塊,不停翻炒均勻。翻炒過程可加少量水,5分鐘左右,加入郫縣豆瓣醬,再次翻炒均勻!加老抽,一點糖增鮮!翻炒均勻。加水,超過雞塊即可!大火……5分鐘加入土豆,這時加入出鍋會比較軟!也可晚點加入!水開後,小火慢燉!15-20分鐘就出鍋了…
德慶雞扎
在過去,德慶人做「雞扎鴨扎」這道菜一般會在農曆七月十四前後,因這時正值炎熱的三伏天,人們食慾減退,很想吃些酸味食物來調節胃口,於是這道菜便應時而生。但現在,德慶大多數的酒樓都常年設這道菜餚,是因為這道德慶人的「家鄉菜」也代表著德慶特色和風味。
「雞扎鴨扎」的材料主要是醃製的酸味和雞(鴨)雜碎、雞(鴨)腳、豬腰、豬瘦肥肉、滷腊味等。做法是先將肉類加入醬油、精鹽、麯酒煮熟,酸薑、酸蕎頭、甜筍、酸筍、酸辣椒等酸味,以及炒白菜芽、炸腐竹、蔥白等配菜切成3釐米長的小條塊,各種配料分盤盛好備用。綑紮時,各種葷素配料各夾一片,用一條開水燙軟的長韭菜葉橫放手上,各種酸菜均夾一塊置於韭菜葉上,然後綑紮成束。紮好之後一束束地排在盤中,淋上甜酸芡(或不打芡,食用時蘸蔥白、生抽、熟油亦可)便可上桌。
小小的「雞扎鴨扎」,紅,黃、白、綠五顏六色,酸甜鹹辣香俱全,美味可口,甚是好看。當然,也有德慶人是不放雞、鴨肉的,這叫做「素扎」,在一些小攤檔也有賣。在德慶,幾乎家家戶戶都會做「雞扎鴨扎」這道菜,不論是平常人家的菜式,還是喜宴親朋,都少不了這道菜,既節約又得體,深為邑人喜愛。
德慶還有很多的美食,需要你前往德慶,親自品嘗,才能體會真正的德慶美食哦。在生活中,美味無處不見,只要用心去品味,去想像,你就會發現,美食讓生活更美好。世界上不是缺少美食,而是缺少發現美食的味蕾。
圖文:19食安3班陳靖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