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杰倫:說周杰倫被神化了,倒不如說華語樂壇青黃不接了。一代人做一代人的事,周已經完成他那個時代的任務,結果時至30多歲的年紀還要在自己的舒適區寫青春題材,然後發現:一個能打的沒有。要說原因,你可以說是音樂進入網絡時代,聽歌渠道豐富了,歌迷分流成不了氣候,也可以說音樂性多年沒有創新,也可以說歐美音樂入侵。總之,周本人水平很高毋庸置疑,但達到今日高度與持久,可以說是唱片時代與網絡時代交接時勢造英雄也很重要。情懷慣性讓掌握網絡話語權的8090將周推上又一高峰。再出一個周董這種一夫當關的天王,水平至少要比周再高一個檔次。
記得有哪個很厲害的人說過一句話,忘記是說的哪個年代了,叫做可惜只有周杰倫,幸好還有周杰倫。周杰倫確實有些江郎才盡,因為他不太專注這個,也被世俗汙染了靈氣,但是現在,任何一個現在的當紅歌手,有誰達到了周杰倫的一半的影響力?我很希望,現在歌壇還能有一個周杰倫,帶領整個歌壇風向,為音樂注入新的靈魂。
看勒龐的烏合之眾裡一句話很有感觸一切與民族的普遍信念和情感相悖的東西,都沒有持久力,逆流不久便又回到了主河道。一想到周杰倫,並沒有一味的搬運國外的音樂形式,而是結合自身對於中國方化的理解,讓他們融入中國文化,所以他才能火那麼久,並且我也相信他的歌會一直流傳下去。時間會給他公正的評價,他從來也不需要別人的肯定。
陳奕迅:陳奕迅的歌聲莫名的讓人覺得熟悉親近,不做作真實,就像他的演唱會一樣他都儘量不去跟現場觀眾說太多為了讓大家多聽歌,我覺得他這點做得很好,一場演唱會下來又唱又跳的看著超級累啊,他的歌很多都是夕爺寫的,就是一首好歌遇到了對的人,而陳奕迅就是那個人。
聽他的聲音,總覺得他應是稀鬆平常,看他的樣子,才知道使了多大的勁。。不是所有的感情都要聲嘶力竭。。化有形於無形中,所以總容易觸動人心。他的現場有時候挺不穩定的,沒保養好,老出狀況,這幾年聲音確實沒有以前好。好像是10年做了個小手術後聲音就沒以前那麼清亮,帶了點沙啞。但是有時候又超常發揮,比錄音室效果好,什麼唱功不唱功,我不怎麼懂,但是一首歌下來,一氣呵成,無間斷讓人聽過覺得餘音繞梁,回味無窮,這種感覺有。有人說,是因為詞好,確實,林夕黃偉文的詞寫得好,但港臺歌手那麼多人唱他們的歌,卻沒有那麼多的契合。像林夕偏愛的楊千嬅,詞好歌也不差,楊千嬅都算唱得,但感覺就差了那麼一點。
聽過一個主播電臺,裡頭說:「曾經和陳奕迅待過錄音棚的人說,Eason唱一首歌能錄出一百遍不同的風格,而他只會選自認為最好的版本,收錄到專輯裡面!這些動聽的音樂,便成了我們單曲循環的經典之作。」這一期節目盤點陳奕迅那些年的翻唱,其中包括了羅文的《好歌獻給你》、張國榮的《寂寞夜晚》、謝霆鋒的《非走不可》、陳百強的《等》、楊千嬅的《狼來了》……跟原唱不一樣的感受,卻是很陳奕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