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北京5月31日電 由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出版,義大利國家電視臺知名電視節目撰稿人阿爾貝託·安傑拉(Alberto Angela)撰寫的《龐貝三日》新書發布暨讀者見面會31日晚在義大利大使館舉行。北京師範大學教授、原首都博物館館長郭小凌作為特邀嘉賓出席了這次發布會,並與該書作者阿爾貝託·安傑拉展開討論。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領導,義大利駐華大使謝國誼出席會議並致辭。
阿爾貝託·安傑拉是義大利著名古生物學家、記者、作家和紀錄片編導,同時也是義大利科普領域最著名的傳媒人,由他執導拍攝的紀錄片曾在 40 多個國家的電視臺播出。兩次榮獲義大利電視領域的最高獎「弗拉亞諾獎」。此外,他還因其在科普領域的貢獻,榮獲以法國著名歷史學家雅克·勒高夫的名字命名的「雅克·勒高夫金拱獎」。《龐貝三日》講述了維蘇威火山爆發前幾日發生在龐貝古城中的故事。該書的義大利文版在義大利再版五次,銷售總計十三萬冊。
安傑拉曾出版了《古羅馬一日遊》《帝國》《遊西斯廷禮拜堂》等著作。得益於長期為電視節目撰稿,安傑拉的敘述畫面感十足,情節處理張弛有致,令讀者身臨其境欲罷不能,這也是他多部作品長銷不衰的秘訣所在。
《龐貝三日》是安傑拉竟二十年之功為讀者奉上的一份文化大餐。在這二十年裡,安傑拉無數次親臨龐貝遺址,查閱、考證了浩如煙海的古代文獻和考古專家們的發掘記錄,綜合其他各個學科領域的研究結果,考察了遺址及周邊地區的每一個細節,將這些考察與研究結果融匯在畫面張力極強的敘述中,帶著讀者徜徉於龐貝古城,帶給讀者如穿越時空般的欣喜與驚豔。
龐貝古城始建於公元前600年,位於義大利南部那不勒斯附近,因其位於交通要衝且有優良的海港而迅速發展成為一個興旺的商業城。公元79年的火山爆發,一夜之間將龐貝掩埋在火山灰之下。1500年之後,人們偶然發現了龐貝的遺蹟,經過多年發掘,龐貝古城重見天日,向世人展示著火山噴發保留下來的場景。
蜚聲世界的龐貝古城作為旅遊勝地,畢竟只能見到一些殘垣斷壁。了解龐貝的歷史成為到此一遊的遊客們的必修功課,知曉了火山噴發如何掩蓋了龐貝會令遊客有身臨其境之感覺。《龐貝三日》帶領遊客從火山噴發的三天前開始,在龐貝城裡漫遊,入情入景地深入城市居民的日常生活,娓娓講解城市及其周邊地區的地貌、歷史、建築,居民們的風俗、信仰、職業、飲食習慣等等,帶你體味火山噴發先兆的不斷的地震,觀察一次次地震造成的破壞,依次展示了龐貝古城的方方面面。在火山噴發時,又帶領遊客們觀察不幸的遇難者的故事,詳盡描寫火山噴發時的恐怖,無數男女老幼於窮途末路中四下逃遁的絕望無告,讀來令人屏息扼腕。
這部書基於作者深厚綿密的學術考察,論斷精當,闡述規範,是不可多得的集學術研究與可讀性為一體的巨著。在書中作者展示了自己經多年思考得出的三個重要的新發現:吞沒龐貝的並非維蘇威火山噴發,而是維蘇威烏斯;火山噴發並非是盛夏的8月24日,而是秋季的10月24日;層層揭示了老普林尼之死的真相。著作視野宏闊,信息豐富,彌補了廣為流傳的BBC公司出品的紀錄片《龐貝的最後一天》過於簡約的不足,較之於電影《龐貝末日》則更加寫實,可堪稱作一部龐貝自由行三日遊的掌上寶典。
《龐貝三日》的圖片豐富,華麗精美,頗具震撼力。各種建築的復原圖不由得不令讀者對2000年前羅馬的富庶產生遐想;遺址、遺物實拍圖則展示了龐貝古城的經典場景;透過圖片展示的壁畫也可以窺見古龐貝的藝術生活之一斑。書中還單列了一章,展示了龐貝古城各種建築上的銘文,便於有心的遊客按圖索驥。(常紅 於明飛)
(責編:可黎明(實習生)、常紅)
全球經濟在挑戰中前行2016年接連出現的英國「脫歐」、川普當選等「黑天鵝」事件,給2017年的世界經濟帶來了不確定性和悲觀情緒。然而2017年即將過半,世界經濟發展正呈現出一系列積極的特點,並有望繼續在挑戰和機遇中砥礪前行。【詳細】
拉美局勢動蕩的三大啟示今年以來,委內瑞拉、巴西等一些拉美國家政局動蕩,抗議活動不斷,朝野衝突加劇,執政壓力驟增,引起國際社會高度關注。專家認為,造成部分拉美國家政局震蕩的原因很複雜,其中一個重要因素是經濟發展模式左右搖擺,缺乏長期戰略規劃。【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