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別再拿殺妻案恐嚇女性#
案件回顧
7月5日,位於杭州的來女士凌晨在家中離奇失蹤,據家屬介紹,除了一件吊帶睡衣,來女士並未攜帶任何物品。
其丈夫許先生表示5號凌晨00:30左右,他起床上廁所時妻子還睡在床上,清晨5:30妻子就已經不在了,他以為妻子出門了,並未在意。
7月6日,來女士工作單位打來電話稱來女士沒有到崗,家屬於當日19時前往派出所報警。
警方隨即調取事發小區及周邊監控反覆查看,據監控顯示,來女生在7月4日17:04與其小女兒乘坐電梯回家後,再未離開小區樓。
此外,警方還對小區各個角落進行全面排查,包括車庫、水箱、通風管等,組織警力對居民進行走訪,但直至21日仍未發現來女生的蹤跡。
7月22日,下午3點,專案組對化糞池進行抽取調查,通過對抽取的38車汙穢物進行衝洗、篩查,提取檢測後,發現有疑似人體組織,經DNA比對系失蹤女士來某某人體組織,判斷來某某可能遇害。
其丈夫許某某有重大作案嫌疑,7月23日,據許某某初步交代,其因家庭生活矛盾對來某某產生不滿,殺人分屍。杭州警方以涉嫌故意殺人罪對許某某依法刑事傳喚。
7月25日,杭州警方舉行發布會,表明這是一起有預謀的故意殺人案,目前已基本查明,正在偵辦過程中。
警方工作量
警方在調查過程中,調取了7月份以來,共計6000小時時長容量的監控視頻,原速播放,以確保不錯過每一幀畫面。警方對事發小區6幢單元樓,379戶人家,1075名住戶全部進行了走訪調查。警方對事發小區進行4輪全面排查,排查範圍包括所有的電梯井、水箱、通風管等。警方對化糞池開展25小時的抽取工作,並對抽取的38車汙穢物進行衝洗、篩查,提取檢測。
案件從一開始的離奇發展到驚悚,痛下殺手的竟然是善於偽裝、日夜陪伴的枕邊之人。
來女士與其相伴十一年,更是在高齡為其生育女兒,但十一年的陪伴卻並未換來許某某的手下留情。
許某某在殺人分屍之後,不僅淡定報警,假意詢問親屬來女士去向,而且多次配合媒體採訪,出現在鏡頭前,其心理素質之強大,令人咋舌。
這一案件性質惡劣,手段殘忍,考慮社會影響,警方對於案件相關細節不會公布太多。但是,在這一案件本身之外,透露出的很多問題需要我們關注。
伴侶、異性之間如何應對信任危機?
由此案件,有網友提及美劇《重案組》裡經驗豐富老警探的一句經典臺詞:
妻子失蹤和被殺案,嫌疑人們:第一,「It’s always the husband」;第二,「It’s always the husband」;第三,「It’s always the husband」。
除去杭州女子離奇失蹤案,2020年7月20日,四川安嶽男子趁妻子熟睡將其殺害,成為又一起殺妻案引發眾人關注。加上此前,泰國殺妻騙保案、上海冰櫃藏屍等多個案件,伴侶、異性之間出現較為嚴重的信任危機。
面對嚴重的性別割裂,我們能怎麼做?
對於男性來說,首先需要做的就是「傾聽」和「承認」。
之所以說是男性,是因為這場爭議風波的目標對象是男性,小i承認,殺妻案的發生並不否認殺夫案的存在,個體和群體是有差別的。
但我們需要看到,普遍上來說,男性在絕對力量上遠強於女性,這也意味著爭執和打鬥中,女性常常處於弱勢。
我們需要承認弱勢方的恐懼和缺乏安全是完全正常的,因為這意味著在面對危機時她們能否掌控局勢存在極大的不確定性。
微博博主@法醫X博士提出:
女性被殺案中,58%兇手是家人,34%兇手是丈夫或男友(包括前任和現任)。——聯合國2018年數據
為了嚴謹,保證不出現歧義和失真,小i對此進行了查證。官網數據並未充分體現國內數據,且會受到地區和國家差異影響,國內的犯罪率和殺人率都相對較低,但也有相當的參考價值,最新數據如下:
親密伴侶故意殺人:
以上內容翻譯大致為:
儘管女性在所有的殺人案中受害者數量遠遠小於男性,但她們目前承受著來自親密關係/家庭成員兇殺案以及親密關係兇殺案的最大壓力」。
這一數據與博主所說相符,但是數據也有對應的解釋前提。
所以,小i所說的承認在於承認數據,承認女性的力量弱勢,承認女性在親密關係/家庭成員兇殺案中面臨著更大的壓力,接受客觀環境造成的主觀上沒有安全感是正常的。雖然弒妻的發生概率總體上是很低的,但是哪怕只有0.001%,只要發生在自己頭上,後果是100%無可挽回的。
這當然不是也不能說明「每個男性」都是罪犯,但是對群體固化的認知往往是個體行為的後果,無可避免,位於群體中的「無辜個體」也會受到影響。
被他人不加區分的評價,委屈和不公是完全正常的心理體驗,想要他人將你與群體中的其他人區分開來,首先自己要將自己與群體中的「作惡者」區分開來。
弒妻案中的兇手給女性帶來的是「不安全感」,想要與他們區分開來就要增加女性的「安全感」,使自己的行為影響對群體固化的認知,面對以偏概全的言論再以同樣的手段回擊,除了激化矛盾外毫無用處,給女性的體驗是你與兇手站在了同一站線。
小i 從小學遭遇第一次猥褻開始,在初中高中共遇到兩次漏陰癖、一次強行抱住、三次尾隨,大學在地鐵上遇到一次偷拍,上班在公交上遇到一次猥褻摸胸。
這僅僅是我二十幾歲以來所遭受的,在未來幾十年,我不知道是否會有類似的事在等著我。我以為經歷過這麼多次,我會變得習慣和麻木,但事實卻是陰影的加深。
當我第一次在地鐵指出偷拍者時,我發現在罪犯旁邊的男性早已注意到偷拍者的存在,但是他選擇了沉默,我因為害怕而顫抖的聲音化作無助的眼淚,聲援我的是幾位女生,在她們的幫助下,我最終拿到了偷拍者手機裡的證據。
整個過程沒有一位男性站出來。我知道,對於車廂裡的每一個人來說我都是毫不相關的人,沒有任何人有義務去幫助我,道德綁架並不可取。
但,如果你選擇了沉默,那麼就不要怪罪他人代表了你。作惡者用行動發聲,沉默便是無聲的支持,助紂為虐,對於受害者來說是一種間接加害。
孤立無援時,我也曾感到失望,但我也曾受到過身旁異性好友的鼓舞。我問了身邊的異性好友胖胖:你怎麼看?
他說:
有次走夜路,前面有個女孩子很緊張,大概認為我是壞人吧,但其實,我挺能理解她的害怕,我放慢了腳步,讓她覺得我離她是越來越遠的,或許這就是我能給她的安全感吧。希望有更多的男性在傷害發生時就站出來支持受害者,而不是在性別爭端出現後跳出來,那樣將毫無意義。我相信其實有很多這樣的好男人,但,還不夠。
案件發生後,網絡上「兩噸水警告」、「絞肉機警告」、「化糞池警告」等一些爛梗在一些平臺火了起來,這種毫無底線的玩笑不僅是對逝者的不尊重,也是對社會環境的惡化。
還能做什麼?
接下來,小i希望所有人都能增強辨別和篩查關係中危險分子的能力,最大可能降低風險。以下為微博博主@劉昭在路上所寫《戀愛求生手冊》:
原創不易,原文內容未經允許嚴禁轉載抄襲 ,否則將依法維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