杭州女子被丈夫分屍案告破,世上真的存在「完美犯罪」嗎?
劉晶 律師 公眾號:劉律聊法
7月25日,杭州警方召開新聞通氣會,發布杭州市的來某某失蹤案案情。警方發布稱,據來某某丈夫許某某初步交代,其因家庭生活矛盾對來某某產生不滿,7月5日凌晨,在家中趁來某某熟睡之際將其殺死,分屍後分散拋棄。至此來某某神秘在自己居住的小區內失蹤迷案告破,千防萬防,身邊人難防,沒想到最後殺人的是自己身邊朝夕相處的丈夫。
失蹤迷案已經告破,來女士不幸被害,兇手也將會得到法律嚴懲。但是一些群眾總感覺警方通報的內容不全面,不透徹,甚至可以說是不過癮。總感覺這麼離奇的殺人碎屍案件總得要人了解個細節內幕啥的吧,想知道這殺人犯到底是怎麼就把一個大活人給碎屍並拋屍到化糞池裡了,屍體怎麼具體處理的,怎麼又被警方抓住了把柄的,最後又是怎麼一錘定音掌握到關鍵證據給坐實兇犯的。
說實話,作為一個法律從業者我也好奇,非常的好奇,真的想了解案情具體內幕,尤其是兇犯具體如何實施殺人碎屍,警方又如何抽絲剝繭一步步鎖定嫌犯,最想了解的是嫌犯到底哪個步驟出現了疏漏,被抓住漏洞一舉擊破的。
發布會上警方上透露,專案組第一時間調取了該小區內以及周邊所有視頻監控,結合視頻偵查、走訪排查和智慧警務大數據研判分析,偵查聚焦點指向事發樓道化糞池。
隨後專案組對化糞池開展抽取排查工作,連續奮戰25小時,對抽取的38車糞水進行衝洗、篩查,期間發現有疑似人體組織,現場提取檢測後,經DNA比對確係來某某人體組織,綜合判斷來某某可能遇害。其後專案組以涉嫌故意殺人罪對許某某刑事傳喚。經審訊,突破了嫌疑人口供。7月23日許某某初步交代,其因家庭生活矛盾對來某某產生不滿,於7月5日凌晨,在家中趁來某某熟睡之際將其殺害,分屍後分散拋棄。
雖然說了這麼多,其實最關鍵的還是沒有透露。就是具體如何利用技偵手段鎖定下水道和化糞池的,從而重點查找人體組織的,人體組織又是用何種方式從下水道和化糞池內提取和驗證的。
當然了,好奇歸好奇,但是我完全理解警方案情通報時候的模糊做法,尤其是支持對公眾通報時候作案細節的模糊透露和處理。因為過多的細節透露會造成案件技偵手段被公眾過多的掌握,將來會有人刻意的規避這些技偵手段,搞不好案件細節會成為其他案子的教科書,這就麻煩大了。
還有的一個影響就是,「模仿殺人」影響太大了,其實就是出於對兇手盲目的崇拜作出的行為,或者是受到案件裡面的情節觸動而去殺人,動機一般是向兇手致敬,從而去模仿兇手的殺人手法。1972年著名導演庫布裡克的《發條橘》,就被稱為青少年犯罪的老祖宗。此片充斥色情和暴力,在英國上映後,引爆一些列犯罪案件,包括打死流浪漢、捅死同學,輪姦等等,這些暴力犯罪據說很多都是模仿電影裡的情節。大家有沒有發現,某地如果發生了一起震驚全國的大案,如果大肆報導的話,很快沒過多久其他地方就會出現類似的案例,屢試不爽。
法網恢恢疏而不漏,但是有人可能會想,如果殺人犯或者其他的刑事案件犯罪分子足夠小心,心理素質更好一些,作案時候考慮更周全一些,那真的會出現「完美犯罪」嗎?「完美犯罪」到底是可以做到的,還是僅僅只是小說或者電影裡的虛構東西呢,「完美犯罪」真的存在嗎?
不得不說,「完美犯罪」是很多偵探小說或者罪案電影裡最愛的一種故事類型。熱映的電影《唐人街探案》裡的男主角秦風報考警校就是因為想實施一場完美的犯罪而被警校拒之門外,後來才跑到泰國找表叔唐仁的。
美國高分大片《驚天魔盜團》裡面四騎士也是利用超乎尋常的魔術技能去搶劫銀行,即使沒有超能力,也「完美犯罪」並逍遙法外的故事。
日本推理作家東野圭吾的同名小說《嫌疑人X的獻身》改編的電影,也抽絲剝繭描述了如何進行一個完美殺人案的故事。
當然這些都是小說或者影視作品裡的「完美犯罪」描寫。事實上真實的社會生活中古今中外確實存在這很多「未解疑案」,至今都沒有能真正破案的迷案,引發很多人的窺探欲望,也被反覆的復盤和研究。我簡單的舉幾個例子吧,例如:
1、開膛手傑克殺人案。時間發生在1888年,曾經在英國倫敦震驚中外的開膛手傑克,作案對象是妓女,手法極其的殘暴。案子至今未破,這個故事都被改編成各種版本的電影電視劇了,我都不下看過至少3個版本了。
2、「黑色大麗花」慘案。時間發生在1947年,洛杉磯發現一名叫伊莉莎白·安·肖特的女演員被害,死狀極其可怕,她的頭髮鋪在地上像極了一朵盛開的黑色大麗花,所以也稱為「黑色大麗花」案。這個案子還被好萊塢改編成為過電影。
3、華萊士神秘棋局殺人事件。時間發生在1931年,華萊士的妻子茱莉亞被發現死在家中,華萊士曾被指認是「殺妻兇手」,但是真正的兇手一直未找到,華萊士案被英國媒體評為「開膛手傑克第二」。
4、庫伯劫機案。時間發生在1971年的11月24號,化名庫伯的一個男子不僅成功劫持了一件波音727飛機,還成功勒索獲得了20萬的賞金,關鍵是庫伯劫機後還順利跳傘逃脫了。過去幾十年來,美國的FBI雖然調查了近1000多名嫌疑人,但最終無一被確認,庫伯劫機案也成了美國一大懸案。
5、「南大碎屍案」(又稱「1·19」碎屍案)。案發於1996年1月19日,地點為江蘇省南京市,受害人為南京大學成人教育學院一年級女學生刁某某。受害人遺體碎片在其失蹤9天後,也就是當年1月19日清晨,被一名清潔工在南京華僑路發現。兇手為消滅作案痕跡,將其屍體加熱至熟,並切割成2000片以上。案發後,南京市公安部門運用警力進行大規模搜查,但至今仍未找到兇手。
是的,確實受到各種條件的制約,一些刑事案件至今未破,成為了懸案,迷案。但是未破的案件,尤其是未破的殺人案件,不代表案子本身就是所謂的「完美犯罪」。
舉個例子,甘肅省白銀市連環殺人案,是指從1988年至2002年的14年間,在中國甘肅省白銀市有11名女性慘遭入室殺害的案件,部分受害人曾遭受性侵害。兇手專挑年輕女性下手,作案手段殘忍,極具隱蔽性,造成巨大的社會恐慌。該案很長時間都沒有偵破,直到2016年8月26日,辦案刑警在白銀市工業學校一小賣部內將犯罪嫌疑人高承勇抓獲。經過比對DNA,幾十年年漫漫追兇路,被稱為建國後十大懸案之一的白銀連環殺人案終於告破。
這次立功的就是Y-STR遺傳基因資料庫,所謂Y-STR方法,是法醫學對精子的一種DNA檢測手段。偵破技術的飛躍,讓殘害11條人命的殺人狂魔最終伏法。隨著社會的進步,高科技用於偵查取證,大大提升了公安機關的偵查能力。所以很多的以前被認為「完美犯罪」的迷案,恐怕只是一個歷史時期的迷案,不代表它一定是不會被偵破的「完美犯罪」。
換個法醫物證學的角度來說,「接觸必有痕跡」。
羅卡定律也稱羅卡交換定律,是法國法醫學家、犯罪學家埃德蒙·羅卡創建的,其理論在於「凡兩個物體接觸,必會產生轉移現象」。其用於犯罪現場調查中,行為人必然會帶走一些東西,亦會留下一些東西。即現場必會留下微跡證據,不可能做到不留痕跡的做事情,多少都會有一些微小的痕跡留下來,如果沒有發現,那並不代表不存在,只是我們疏忽了某個地方。
再換個哲學的高度來看「完美犯罪」也是無法做到的。
因為物質是不滅的,辯證唯物主義依據科學和哲學的長期的發展的史實,認為世界的統一性在於物質性。大至太陽和星系,小至各種基本粒子都是有生有滅的,但整個物質世界是無限的、永恆的和絕對的。能量守恆和轉化定律,是對物質不滅原理的自然科學的確證,物質不僅從數量上說是不滅的,它從質量上說也是不滅的,最多只是轉化成別的物質形態。
通俗的講就是,兇手即便是兇殘的把受害人給榨成汁、磨成粉、燒成灰,那也只是改變了受害者的物質形態,想把他化為烏有是不可能的,辯證唯物主義首先不答應你,那麼任何企圖掩蓋真相的心機都是徒勞的了。你殺人碎屍也是掩耳盜鈴之舉罷了,你再牛,你能牛過辯證唯物主義嗎?
所以一段時期內,懸案迷案肯定是存在的,但是所謂的「完美犯罪」是不存在的,技術上達不到,哲學上也否定你。「完美犯罪」只能存在偵探小說裡了,所以:莫伸手,伸手必被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