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安最古老的清真寺,掌教是鄭和下西洋的功臣,被譽為宗教聖地!

2020-12-06 塔山之旅

我已經在西安住了十幾年了。如果我的朋友來西安旅行,我總是會給他們一份小攻略。

今天我就來說說大學習巷。

大學習巷這個名字來源於唐代。因為長安是當時世界的文化中心,很多西方國家都對它充滿了嚮往,所以商人不斷來往。有的人甚至定居長安。他們在方慧周圍組成了一個外交團體,學習唐朝的漢語和風俗。時間久了,這條街就叫學習巷。

今天的西安,西起橋子口,東至廣濟街西北地區,居住著30萬回族。這些回民居住在「七廟十三亭」周圍,其中之一是西安第二大清真寺——大學習巷清真寺。

大學習巷的清真寺僅次於東側華闕巷的清真寺。因為花覺巷的清真寺位於大學習巷的東邊,所以叫東大寺,而大學習巷叫西大寺。西大寺、東大寺(即華闕巷清真寺)和北大寺(小丕園清真寺)合稱為方慧的「三大寺廟」。

西大寺是西安最古老的清真寺。

公元705年,唐中宗第四年,西大寺破土動工。

在唐代宗逗留期間,郭子儀將200多名回紇領導人和士兵帶到長安,並安排他們在城隍廟附近的大學巷學習,以感謝回紇人民幫助中央政府平息「安史之亂」。從此,越來越多的回紇人定居長安,西大寺的規模也越來越大。

明朝永樂年間,鄭和七下西洋,是世界上最早的航海探險。在600多年前的幾次遠洋航行中,鄭和率領了一支由200多艘船隻組成的龐大船隊,每次航行都有多達3萬名官員、士兵和隨行商人。

但是,有一個問題一直困擾著鄭和,那就是他缺少精通阿拉伯語和錫蘭語的翻譯。

因此,在第四次航海之際,明朝的締造者朱迪命令他在全國各地尋找翻譯。

當時,西安是中國伊斯蘭教的發源地,穆斯林人口眾多,人才濟濟,形成了關中地區濃厚的伊斯蘭文化氛圍。

所以永樂十一年,也就是1413年,鄭和親自來到長安城找翻譯。經過精心挑選,西大寺掌教哈三入選。從此,哈三跟隨鄭和下西洋,完成了驚世駭俗的鄭和下西洋。

鄭和回國後,自告奮勇為哈三請功。哈三不想當高官,他只希望重修西大寺,得到永樂皇帝朱棣的讚揚和支持。

西街有一塊明代劉序寫的《重修清淨寺碑記》石碑,詳細記述了鄭和求賢的故事。

今天的西大寺佔地7000平方米,建築面積2700平方米。由大昭牆、石牌樓、三亭、沈心亭、南北廂房、石亭組成的阿明建築群,雕梁畫柱,青磚瓦。

在這裡靜靜地坐一會兒,想像你可以穿越時空,成為鄭和船隊的一名水手,向著星辰和大海出發

相關焦點

  • 西安最古老的清真寺,掌教是鄭和下西洋的功臣,被譽為宗教聖地!
    我已經在西安住了十幾年了。如果我的朋友來西安旅行,我總是會給他們一份小攻略。今天我就來說說大學習巷。大學習巷這個名字來源於唐代。今天的西安,西起橋子口,東至廣濟街西北地區,居住著30萬回族。這些回民居住在「七廟十三亭」周圍,其中之一是西安第二大清真寺——大學習巷清真寺。大學習巷的清真寺僅次於東側華闕巷的清真寺。因為花覺巷的清真寺位於大學習巷的東邊,所以叫東大寺,而大學習巷叫西大寺。
  • 鄭和下西洋對東南亞伊斯蘭教發展的貢獻
    、馬來西亞、汶萊、東帝汶、孟加拉國的本土宗教佛教和印度教,成為上述國家最主要宗教。 馬歡像 在鄭和第四次下西洋時隨從人員還有陝西西安羊市大街清真寺的掌教哈三。
  • 鄭和下西洋給馬六甲帶來深遠影響
    南方網訊 六百周年前鄭和七次下西洋,竟有五次到馬六甲,每次他率領官兵駐紮在三寶山上。鄭和船隊駐紮在馬六甲海域,沒有佔領馬六甲一寸土地,甚至一芥不取,是名副其實的和平使者。鄭和還護送馬六甲蘇丹祖孫三代朝貢往返,並對入侵的鄰國軍隊進行調和,為馬六甲王朝奠下關鍵性的基礎。
  • 印尼泗水鄭和清真寺: 多元宗教包容發展
    劉可耕 攝穆斯林在鄭和清真寺進行伊斯蘭教曆1453年新年首場朝拜。 劉可耕 攝   中新網印尼泗水7月29日電 題:印尼泗水鄭和清真寺:多元宗教包容發展  記者 張茜翼 張素  在印尼第二大城市泗水市的嘎叮街2號,一座赤柱碧瓦、八角亭頂飛的中式建築格外引人注目。
  • 大學習巷清真寺,也稱西大寺,鄭和的首席翻譯就來自這裡
    龍貓在西安住了十幾年,身邊的朋友若去西安旅遊,我總是熱心的為其送上小攻略。今天我就說說大學習巷。學習巷這個名字來源於唐朝。因為當時長安作為世界文化中心,西方有很多國家對此充滿了嚮往,因此往來商販不斷。如今的西安,西起橋梓口,東到廣濟街的西北區域,居住著30萬回族人。這些回族人集中在「七寺十三坊」旁生活,西安第二大清真寺——大學習巷清真寺就是其中的一座。
  • 回民街旁的大學習巷清真寺,西安最牛翻譯就來自這裡
    龍貓在西安住了十幾年,身邊的朋友若去西安旅遊,我總是熱心的為其送上小攻略。今天我就說說回民街旁的清真寺。和回民街一牆之隔的有一個幽靜的好去處——大學習巷清真寺,又稱西大寺。在西安,西起橋梓口,東到廣濟街的西北區域,居住著30萬回族人。這些回族人集中在「七寺十三坊」旁生活,大學習巷清真寺就是其中的一座。大學習巷清真寺建築規模僅次於東側的化覺巷清真大寺,所以又稱西大寺。西大寺和東大寺(即化覺巷清真大寺)、北大寺(小皮院清真寺)合稱回坊「三大寺」。
  • 印尼鄭和清真寺及其意義
    正當人們積極籌備迎接2005年鄭和下西洋600周年之際,傳來印尼泗水鄭和清真寺建成的喜訊。*   世界上第一個以『鄭和』命名之清真寺  2003年5月28日東爪哇首府泗水的鄭和清真寺舉行落成典禮並正式對外開放。這是世界上第一個以『鄭和』命名之清真寺。該清真寺飛簷畫棟,赤柱碧瓦。
  • 西安大學習巷清真寺,曾六次被皇帝敕建,和鄭和有不解之緣
    從小喜歡學歷史,對西安這座古都充滿了感情。每每來西安總要去回民街打打牙祭,然後沿著巷子漫無目的閒逛,走著走著給外地人看的熱鬧沒有了,走進了老西安人的生活。去年就有那麼一次走著走著發現了一座清真寺。而且名字也特別有意思叫「大學習巷清真寺」。我作為漢族人,沒有宗教信仰,去過最多的宗教場所是佛教的寺廟。而伊斯蘭教和清真寺相對於像我這樣的漢族人來說始終保持著陌生和神秘。
  • 西安這條最有文化的老街,藏了座最古老的清真寺,你去過嗎?
    這是小漁的行旅日記,走走停停,和我一起看西安。西安的老街古巷很多,每一條都藏著滿滿的故事。西大街上有一條大學習巷,在唐朝時處於禮部主客司衙署(唐朝的外交管理機構)和鴻臚寺(唐朝的外交禮儀機構)之間,使之成為一個對外文化學習、交流的高端平臺,因此得名「學習巷」。
  • 西安大學習巷清真寺,曾六次被皇帝敕建,和鄭和有不解之緣
    作者:中原趟將(圖文原創)引言從小喜歡學歷史,對西安這座古都充滿了感情。每每來西安總要去回民街打打牙祭,然後沿著巷子漫無目的閒逛,走著走著給外地人看的熱鬧沒有了,走進了老西安人的生活。去年就有那麼一次走著走著發現了一座清真寺。
  • 西安「鮮為人知」的清真寺,傳統寺廟建築風格,始建時間成謎!
    近年來隨著旅遊業的大力發展,我們國家也出現了許多人們的旅遊城市,而這些城市共同的特點就是他們境內的景點都很多,其中有一些在國內外都是非常出名的,一些城市中我們最常見的就是各種寺廟建築或者是一些名勝古蹟,就比如說我們國內的西安,境內的古蹟就非常的多。
  • 風格最獨特保存最完整的清真寺,1300年中國傳統古建築,就在西安
    而在古都西安,有幾座這樣的古建築群,它們既不是豪宅大院,也不是佛教寺廟和道教宮觀,而是伊斯蘭教的清真寺。我們常見的清真寺都具有明顯的西亞阿拉伯風格,比如我國新疆、寧夏等地的清真寺,很容易識別,一般為磚石結構,「洋蔥頂」是最顯著的特徵,離得很遠就知道它是伊斯蘭教的清真寺。
  • 明朝歷史事件:鄭和下西洋
    在鄭和剛回國十幾天後,就第二次下西洋了。主要訪問了佔城、爪哇、、暹羅(今泰國)、滿刺加、南巫裡、加異勒(今印南端)、錫蘭、柯枝(今印度西南岸帶)、古裡等國。鄭和還專程到錫蘭對錫蘭山佛寺進行布施,並立碑為文,以做永久紀念。第三次:水樂七年至永樂九年(1409~1411年)此次仍由劉家港啟航,至福建開洋。
  • 西安回民街的這座千年清真寺,不僅免票,還有很多看點!
    但是在這些熱門小吃和熱門景點之外,有一座古老的清真寺靜靜佇立在大學習巷,仿佛被人遺忘。在大眾點評app的「西安感受神聖之地」排行榜上,也才排到了第20名。也許,正是這份冷清守護了古寺的靜寂。大學習巷清真寺位於西安市蓮湖區西大街大學習巷內,穿過大學習巷的牌坊,路過有名的石家包子,再往前走幾分鐘就能看到古寺。因為這條街位置略偏,專程來清真寺參觀的遊客很少。
  • 印尼泗水鄭和清真寺: 多元宗教包容發展
    中新網印尼泗水7月29日電 題:印尼泗水鄭和清真寺:多元宗教包容發展記者 張茜翼 張素在印尼第二大城市泗水市的嘎叮街這就是印尼第一座用三寶太監鄭和的名字命名清真寺,也是世界上首座以中國人的姓名命名的清真寺。鄭和清真寺由華裔捐款所建印尼泗水的鄭和清真寺,是印尼哈夷鄭和基金會於2002年出資修建的,這個基金會成立於1996年,資金都是華裔捐款。
  • 通訊:探訪印尼泗水鄭和清真寺
    通訊:探訪印尼泗水鄭和清真寺     位於印尼第二大城市泗水嘎叮街的鄭和清真寺,是印尼第一座用華族穆斯林「鄭和」的名字命名之清真寺。
  • 清真寺個別梁柱正受白蟻侵害 部分油漆有脫皮
    而本次「文物記憶——《陽光報探秘新『國保』》」系列報導記者就探訪了「坊上」的清真寺,這裡流傳有鄭和的翻譯哈三下西洋的故事,也有宗教、文化、歷史、建築以及嬉笑怒罵間的各種人情故事……記者 鳳晨實習記者 瞿佳龍 /文 白富安/ 圖記者尋訪隱於大城市的清真寺古城西安有著眾多歷史悠久的巷子,這些古色古香的巷子和其它古老的建築一起,構建了古城清晰的歷史脈絡
  • 老照片:50年代的耶路撒冷,看那時三大宗教聖地的樣子
    耶路撒冷是世界上最古老的城市之一,也是世界著名城市之一。圖為遠眺山坡上的建築。耶路撒冷位於近東黎凡特地區,是一座歷史悠久的城市,在地理上位於猶大山地,介於地中海與死海之間,被譽為三大宗教的聖城(猶太教、基督教和伊斯蘭教)。在猶太經典《塔木德》中是這樣形容耶路撒冷的:「世界若有十分美,九分在耶路撒冷」。
  • 傳說與真實:中國文化在東南亞——從鄭和下西洋說起
    歷史中的鄭和下西洋我們對歷史的了解和認識,往往要靠時人或後人的記述和追憶,但這對認識歷史事實卻不一定有幫助,有些時候甚至使我們更加迷惑。明清史籍記載,鄭和本姓馬,小字三保,雲南昆陽(今昆明市晉寧縣)人,約於洪武四年(1371)出生於伊斯蘭教家庭,幼年時已開始接受伊斯蘭教的教義。父親與祖父均曾朝拜過伊斯蘭教的聖地麥加,熟悉遠方異域、海外各國的情況。
  • 鄭和下西洋有那麼多好處,為何明朝鄭和之後再也沒有人下西洋了?
    根據歷史記載,鄭和當年下西洋的所有資料,都記載在《鄭和出使水程》中。成化年間,明憲宗想查看鄭和下西洋的資料,於是就拍官員去查,但是委派的官員找了半天都沒有找到有關鄭和的資料,原來被當時的車駕郎中劉大夏藏了起來。他為什麼膽子這麼大,敢把皇帝要的東西藏起來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