瓦房店市由遼寧省大連市代管,位於遼東半島中西部,東鄰普蘭店區為鄰,西瀕渤海,南與金州區接壤,北與營口蓋州市接壤,全市共轄11個街道、13個鎮、8個鄉,一個國家級開發區,大連長興島經濟技術開發區。北距瀋陽292公裡,南距大連104公裡,是連接瀋陽和大連的重要經濟區。總面積為3553平方公裡,人口103萬,瓦房店市有永豐塔、長興島、仙浴灣、湧泉寺、龍潭道觀、香洲田園城、將軍石等著名景點。
瓦房店位於遼東半島中西部,面積3553平方公裡,人口103萬。這裡歷史悠久,早在四五千年前的新石器時代,已有人類在此生息繁衍。依託區位優勢、交通網絡、自然資源和產業基礎,瓦房店創造出了獨具魅力的工業文明和城市文明。在第十二屆全國縣域經濟基本競爭力評價中,瓦房店位列12位,居東北第一位。以大規劃、大項目、大投資、大艦隊、大和諧為特點的「瓦房店模式」被遼寧省委在全省推廣。
瓦房店市礦藏資源豐富,礦種繁多,有金屬和非金屬礦藏30餘種。特別是非金屬礦藏,儲量大、品位高,有著巨大的開發價值,其中花崗巖、大理石、石灰石、粘土質頁巖、海卵石等儲量約有6.5億立方米。金、銀、鋅、磷等礦藏也有相當儲量。瓦房店市被譽為「東方鑽石城」,金剛石儲量佔全國已探明儲量的54%,多呈8面體和12面體,質地優良,晶形完整,色澤晶瑩剔透,首飾級含量佔70%,在國際市場上屬一流。
瓦房店市河流屬季節性,冬春兩季流量較小,多數斷流。大多數河流獨流入海,源短流急,洪水匯流時間短。全市共有大小河流118條,流域面積由大到小依次為復州河、大沙河、浮渡河、嵐崮河、葦套河、南極河、永寧河、九道河、鞍子河、紅沿河、回頭河,其中浮渡河為界河,大沙河、鞍子河是跨市河流。
瓦房店屬暖溫帶大陸性季風氣候區,冬無嚴寒,夏無酷暑,四季分明,年平均氣溫9.3℃,無霜期165-185天,平均降水量580-750毫米,全年太陽總輻射量143.3千卡/平方釐米。
瓦房店軸承經貿中心,位於瓦房店北共濟大街,佔地面積2.2萬平方米,建築面積1.2萬平方米,1991年9月動工興建,翌年1月正式開業。這是一座二層圈式樓房,設有營業室、辦公室、會議室、洽談室,水、電、暖、通訊設備齊全,是目前全國最大的全封閉的軸承經貿中心。 瓦房店軸承經貿中心,現有158戶經營單位,經營兩萬多個品種軸承,產品覆蓋全國30個省、市、自治區,並遠銷世界70多個國家和地區,被譽為「軸承世界的聯合國」。
長興島位於瓦房店市西面的渤海之中,由兩座大橋把島與陸地相連。長興島旅遊度假區是一處集觀光、娛樂、休閒、運動於一體的旅遊度假勝地。全島四大天然海水浴場水碧浪緩、灘平沙優,是遼南地區著名的避暑旅遊勝地。海拔328.7米的橫山橫臥在渤海之濱,「橫山遠眺」與「龍口甘泉」是「復州八景」(復州是瓦房店市的別稱)之一。
西中島又稱蓮花島,西中島三面環山,形成天然的屏障,西南伸向大海與大連相望。西中島的灘涂,屬沙質型,金黃色的細沙,柔軟細膩,且平緩延綿。 西中島是大連所有的海濱浴場中唯一一個能看到夕陽西下的海濱浴場。
鳳鳴島在大連瓦房店市西南44公裡的渤海域,距大陸最近點0.7公裡。曾有「焚木島」、「墳門島」的稱呼。民間有個神話傳說,在古代島民聽鳳凰報警而常免於海盜劫難,後海盜射死鳳凰,島民為紀念神鳥而命此島名。面積49平方公裡。中部多山,最高處海拔237.5米;東、西、北部低洼,最低處高程10米以下。由花崗巖構成。地表土質肥沃,林木茂盛,多灌木和刺槐,覆蓋率40%。
駱駝山海濱森林公園位於瓦房店市西部駝山鄉,包括龍鳳灘海濱浴場、駱駝山狩獵場和西屏山三大景區,共有110多個景點,是集海水浴、森林浴、日光浴、沙浴及垂釣、狩獵、水上娛樂於一體的綜合型旅遊度假區。該公園背山面海,風光優美,被譽為「東方夏威夷」。 駱駝山海濱森林公園可概括為:三個景區、四個之最、五大奇觀、六大古蹟。三個景區為:龍鳳灘海濱景區、西屏山景區和駱駝山狩獵場3個景區。
四個之最:最長的沙浴海岸線(沙浴海岸長達八公裡,同時可容納三萬人)、最大的林浴場地(臥龍山下遼寧沿海最大的萬畝樟子松林海)、最多的景觀(三個景區共有人文景觀 ,自然景觀100多處);最豐厚的文化底蘊(有風物傳說,歷史故事,景點軼聞40多個)。
五大奇觀:西屏曉月、駝峰遠眺、駝山泥林、聚陽石、駝山臥佛。六大古蹟:寶林寺(建於唐代)、古馬圈(建於唐代)、三峰寺(始建南北朝,明生建)、商周古墓(商周時期)、狀無墳(明代)、烽火臺(始建秦漢,明生建)。
龍鳳灘海濱浴場是駱駝山海濱森林公園的三大景區之一,龍鳳灘海濱東西兩端分布有長6公裡的巖礁帶,中間八仙島隔海相望,西有鳳凰巖、萬壽洞、神龜出海等,東有佛經巖、石猴觀潮、菩薩望海等,集海洋、海蝕地貌、奇石等不同主題的景觀群。有風車可賞,八仙島可遊,象鼻吸水等奇景可觀。龍鳳灘海岸線的中間段水清、沙細,是理想的海水浴場,東西兩端及海中有形狀各異的礁石和巖壁。特別是西端山坡上的泥林,是不可多得的地質奇觀。
復州古城位於瓦房店市西部,是瓦房店市轄區中心,是一座歷史悠久、文化發達、經濟繁榮、風景秀麗的文化旅遊商貿城。 小城群山環繞,溪水長流,一方寶地,城內古文化遺址較多,唐代的「永豐寺」,遼代的「永豐塔」,清代的「橫山書院」和「清真寺」,四百餘年的龍爪槐,以及歷代的知州衙門都坐落在這裡,由於古城歷史悠久,名勝古蹟眾多,而聞名遐邇。
永豐塔位於瓦房店市復州鎮,建於遼代,為八角十三層密簷式磚塔,塔高28米,分塔座、塔身、塔頂三個部分,其第一層塔身每面各有一個佛龕,龕高約2米,寬1米,進深0.4米。 塔西側有永豐寺,塔也因寺得名。每當落日之際,四周雲山俱黑,唯獨塔尖一點色赤如朱,蔚為奇觀,名曰「永豐夕照」,是復州八景之首。該塔建築結構獨特,是大連地區僅存的一座遼塔。
位於瓦房店市復州城西街,這裡原是清代中葉的將軍府邸。清道光二十四年(1844年),由復州知州章鞠人倡議地方紳士名儒義捐,將府邸擴建為書院。作為古復州的最高學府,被譽為復州文化的發祥地之一。 橫山書院座北朝南,佔地面積2400多平方米,計有門房5間,大廳5間,東西廂房各7間,後廳11間,後院東西廂房各6間。
該館佔地約1500平方米,陳展面積800平方米,展線長80米,共分七個展區。 第一展區為「前言及歷史沿革展區」。由「前言」、「轉戰歷程圖」、「將軍譜」、「番號沿革」、「組織沿革」、「英烈名錄」等部分組成。概述了部隊成長、發展、壯大的歷史過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