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到濃時情轉薄,多情卻似總無情

2020-12-21 博氏故事匯

繁花落盡,觸目悽涼。

人生如夢,亦真亦幻。

天音坐在梅花樹下,眼神一片空洞……在這個冬天,他總喜歡來到這裡,看一看那滿樹的梅花,只有在這裡,他的心才會泛起一片柔情。這裡使他心安,使他內心充滿溫暖。曾幾何時,他甚至希望能和她在這裡相伴終老,哪怕是陋室簡屋,哪怕是粗茶淡飯,有了她,一切都會變得更好……

花落知寒,人呢?

為什麼經歷了那麼多挫折,甚至於她對他的拔刀相向,對於他的咬牙切齒,他卻始終恨不起來。可以說,他根本就沒有恨過。這是為了什麼?

難道,愛真的能夠改變一個人的心性,使他變得懦弱?愛一個人牽腸掛肚,卻被所愛的人傷的體無完膚也不願放手,痛不痛?

花滿天,人自憐。

情不歸,心可鑑。

誰知情至傷心處,儘是血淚染?

漫天的落花,是不是因為有情人心中的感傷而紛紛落下?

風依冷,酒尚溫。殘花落,燭火將盡,四野寂寥,人卻未歸。

夜半待客客不至,閒敲棋子落燈花。

天音有些落寞,仰望星空,卻似無限惆悵。燭火將他頎長的身材映的更高,卻掩蓋不了他臉上的期盼。

燭火歡快的跳著,天音的心裡憑空生出許多對往事的嚮往……他的心仿似又回到了那久遠的過去,那對青梅竹馬的兒童,那個只屬於兩個人的方寸之地……

風起,滿樹殘花居然凌空飛舞,他的心頭一熱,「你來了」聲音很輕,卻掩不住其中欣喜。

凌空飄飛的落英之中,一道清麗的影子仿似迎天而降,輕盈的身姿舞動漫天香風……

時間一剎凝固,心中蘊藏的千言萬語竟然不知從何說起。

情到濃時情轉薄,多情卻似總無情。

說的是不是自己呢?

未完待續

相關焦點

  • 納蘭容若:人到情多情轉薄
    ②泥蓮句:泥蓮,指荷塘中的蓮花。倩,請、懇請。此處謂蓮花被藕絲纏繞。  ③別拈香一瓣:謂分別之時手中握著一瓣芳香的花。【譯文】  風中的柳絮殘飛到水面化作浮萍,河泥中的蓮花雖然剛勁果斷,但是它的莖卻依然會絲絲縈繞不斷。別離時拈一花瓣贈與對方,記念以前的事情。  人們常說人多情了他的感情就不會很深,現在真的後悔以前的多情,回到以前傷心離別的地方,淚水禁不住悄悄流下來。
  • 納蘭性德30句詞集,人到情多情轉薄,而今真箇不多情
    4、刻殘紅燭曾相待,舊事總依稀。料應遺恨,月中教去,花底催歸。5、欲知奉倩神傷極,憑訴與秋擎。西風不管,一池萍水,幾點荷燈。6、莫把瓊花比淡妝,誰似白霓裳?別樣清幽,自然標格,莫近東牆。回頭忍笑階前立,總無語也依依。10、彷佛個人睡起,暈紅不著鉛華。天寒翠袖添悽楚,愁近欲棲鴉。11、便是有情當落日。只應無伴送斜暉。寄語東風休著力,不禁吹。12、幾為愁多翻自笑,那逢歡極卻含啼。央及蓮花清漏滴,莫相催。
  • 人到情多情轉薄,而今真箇不多情.【攤破浣溪沙 · 一霎燈前醉不醒】
    而原來的七字句則將平腳改為仄韻,把平韻移到三字句末,七字句的平仄也相應有所變動。這就是這個詞牌的來源,而後來的詞人因為覺得好,就一直按照這種方式沿用了下來。這首詞寫離恨:孤燈之前,一下子沉醉不醒,又怕醉中夢境與現實分割開來。窗外有舒雲淡月,細雨聲聲。人說若太多情,情誼就會變得淡薄,而現在我已經真的不再多情了。
  • 《陳情令》之含光君:多情卻似總無情
    他的多情是不張揚的,如果不俯下身去細品,甚至不能獲知究竟有多深。你以為只是一口亙古的清冽的井——其實已經是深海,海底有海嘯,只是局限在海裡,藏在他的心裡,他不說而已。走了很久的路,當年的那些熱絡的親愛的以為會永恆的,都一一散去了,當初有多多情,如今就有多無情。而那些仿佛冰涼的恆溫的沒有過度表達的,倒亙古地在那裡,悄麼聲地扛過光陰歲月,保持著深情,歷久彌深。
  • 多情卻似總無情|十首杜牧詩訴衷情
    愛他筆下的江南,「千裡鶯啼綠映紅,水村山郭酒旗風」,更愛他的「多情卻似總無情,唯覺樽前笑不成」。贈別多情卻似總無情,唯覺樽前笑不成。蠟燭有心還惜別,替人垂淚到天明。
  • 多情卻似總無情的事情
    看似多情的李三郎,馬嵬坡舍了楊玉環,世人對愛情多有期待,可惜弄情人都在隔壁。安史之亂後,才子皇帝倒是憶起了被楊玉環打壓的梅妃,可惜早已不知所蹤,也只好「霜綃雖似當時態,爭奈嬌波不顧人。」此等微言大義,總有人對號入座,把詩人詩詞的小情懷,演繹成家國情懷。斷斷續續聽著雨聲,黃昏被黑暗裹在了懷裡猙獰地訕笑,陸遊嘆息人情如薄紗,遊歷繁華之後,身上沾染了的油膩,抵消了小樓聽雨,聽不到杏花盛開傳遞的音訊。
  • 5本豪門言情文推薦:情到濃時情轉薄,愛到深處,無怨尤
    哈嘍,今天還是歡脫的小編來給你們推薦5本豪門言情文:情到濃時情轉薄,愛到深處,無怨尤。不知道你們可還喜歡,喜歡的話給小編留個言喲,或者告訴小編你們想看什麼類型的書。孽債作者:秋眸如月簡介:當年為了自保,他讓安氏消亡,親見十四歲的她家破人亡。幾年後,他愛上她,入骨入髓,卻不得不退避一旁,看別人攜了她的手脈脈柔情。
  • 納蘭性德的兩首詞,人到情多情轉薄,酒醒之後卻更加傷痛徹骨
    我們之所以還能讀到這樣痛徹心扉的納蘭詞,都是因為他的痴情是千古以來,一人而已。下面精選納蘭性德的兩首詞,人到情多情轉薄,酒醒之後卻更加傷痛徹骨。山花子清代:納蘭性德風絮飄殘已化萍,泥蓮剛倩藕絲縈。珍重別拈香一瓣,記前生。
  • 多情卻似總無情,唯覺樽前笑不成,生活中你是否也有類似的情感?
    贈別二首(其二)唐:杜牧多情卻似總無情,唯覺樽前笑不成。蠟燭有心還惜別,替人垂淚到天明。詩的第一句「多情卻似總無情」,從字面意思很難理解這句話,為什麼多情反而卻總似無情呢?這很矛盾,讓人很費解。其實聯繫生活,這句話真是抒發了我們日常生活中的真情實感。這句話寫出了詩人同所愛不忍分離,卻又不得不分離的情景,這其中的感情是千頭萬緒的。
  • 杜牧非常經典的一首愛情詩,多情卻似總無情,唯覺樽前笑不成!
    杜牧應當說是晚唐最為著名的詩人之一,作為已經到了風雨飄搖的大唐,這個時候無論是在科技、軍事、教育、還是其它各個方面,它都不如盛唐,但是文化卻是一直保持著很強的創造力,還是湧現出了一大批的詩人,他們的詩作,同樣能夠與盛唐的詩人一較高低。
  • 降央卓瑪的《多情總為無情傷》真的很好聽哦!
    是啊,多情總被無情傷,傷你的永遠是你最愛和最牽掛的朋友,和親人。因為你不愛的人你對他們不上心,所以他們也傷不了你。如天鵝絨般聲音,如美酒般芳香醇厚,男歌唱家喜歡廖昌永,女的就是降央。聽這樣的歌者,世間倍感美好。朋友推薦的這首歌,很好聽的一首歌,也許!有故事的人才更懂多情總為無情傷這句話的含義吧|傷心人還不少,每人都有自己的故事,所以才有一句話,願天下人有情人終成眷屬!
  • 「情」字古詩詞,看誰最多情
    晏幾道:淺情終似,行雲無定,猶到夢魂中。晏殊:紅箋小字。說盡平生意。鴻雁在雲魚在水。惆悵此情難寄。劉禹錫:庭前芍藥妖無格,池上芙蕖淨少情。辛棄疾:我見青山多嫵媚,料青山見我應如是。情與貌,略相似。戚繼光:南北驅馳報主情,江花邊草笑平生。白居易:借問江潮與海水,何似君情與妾心?
  • 韶華流水,西風楊柳離人淚,無情無奈深情!100句無情的古詩詞
    無情無盡卻情多,情到無多得盡麼?解道多情情盡處,月中無樹影無波。韶華流水,西風楊柳離人淚,多少無情的背後卻是無盡的深情與無奈。。。讀罷這100句無情的詩句,只覺得:天若有情天亦老,世間原只無情好!多情卻被無情惱。 範仲淹:山映斜陽天接水。芳草無情,更在斜陽外。蔣捷:悲歡離合總無情。一任階前、點滴到天明。 蘇軾:似花還似非花,也無人惜從教墜。拋家傍路,思量卻是,無情有思。杜牧:多情卻似總無情,唯覺樽前笑不成。
  • 含「情」字的絕美詩詞,歷史逝去,詩中的情卻不會絲毫消減
    ——唐婉《釵頭鳳·世情薄》唐婉和陸遊的愛情破碎自古被世人感嘆,兩人喜結良緣,夫婦之間伉儷相得,琴瑟甚和,實為人間美事,可惜被無情拆散。「世情」所以「薄」,「人情」所以「惡」,皆因「情」受到封建禮教的腐蝕。一往情深深幾許?深山夕照深秋雨。
  • 多情總被無情惱,守望初心各安好
    有位作家說,人活一世,總要經歷很多事,有些事情像空氣,隨風飄散,不留痕跡;有些事情像水印子,留得了一時留不久;而有些事情則像木刻,刻上去了,消不失的。高中時期的一段情感經歷像木刻一樣,刻在向秦鐸的記憶裡,時隱時現,消失不了。
  • 他的絕情詩:天涯何處無芳草,多情卻被無情惱;你的初戀說過嗎?
    男子多情,女子無情。這裡的「多情」與「無情」常被當愛情來解釋,有感懷身世之情,有思鄉之情,有對年輕生命的嚮往之情,有報國之情,等等,的確可謂是「有情」之人;而佳人年輕單純、無憂無慮,既沒有傷春感時,也沒有為人生際遇而煩惱,真可以說是「無情」。
  • 《盜火線》多情卻似總無情
    同時又見識到漢文森的擁抱,那神情就像整個世界都被他拒之門外,只留下懷裡的女人——之前在一個案發現場。他在攔住受害人母親時,也有一個擁抱的動作,也是那麼簡單明了的變身為避風港,那個黑人婦女就在他的肩頭痛哭,在他的耳邊控訴。坐在醫院大廳的沙發上,妻子問他:我們之間還有什麼方法可以彌補?漢文森木然的睜著眼睛,呆呆的說他無法改變,他不是她所應選擇的。
  • 【詩詞鑑賞】多情卻被無情惱,今夜還如昨夜長.
    多情卻被無情惱,今夜還如昨夜長。金屋暖,玉爐香。春風都屬富家郎。西園何限相思樹,辛苦梅花候海棠。多情的人卻被無情的事物所煩擾,受著相思煎熬,只覺得今天夜晚仍像昨夜一樣漫長。那富貴人家豪華的金屋內十分溫暖,精美的香爐飄散出薰香,溫和可親的氣氛只屬於富家子弟。我那文士雅集的庭院中有多少珍貴的相思樹木,其中的梅花樹辛苦艱難地熬過了寒冬,就是為了迎來海棠開放的春天。 注釋鷓鴣天:詞牌名。
  • 內地作家張抗抗來港講述文學中的「多情」與「無情」
    她為這場講座想了個主題——「多情卻被無情惱」。這句話出自北宋文學家蘇軾的《蝶戀花·春景》,詞人通過描寫春景,表現了對春光流逝的嘆息,以及自已的情感不為人知的煩惱。  「『問世間情為何物』,這是每個人都會遇到的問題。情是人世間最寶貴的,是文學的藝術和生命。」
  • 自古多情總被無情惱
    看著這些可愛的精靈躺在枝條上,蘇軾不由地咧嘴笑笑,自語道:「不覺間已然到了暮春時節,穀雨過後,春算是就走遠了!」就在蘇軾獨自感嘆之時,幾隻雨燕從天空飛過,消失在遠處的天際。沿著腳下的黃土路繼續向前,有著十幾戶人家的村落出現在他的面前。耳畔突然傳來涓涓的流水聲,循著聲音緩緩走去,只見一條清澈的河流圍繞著這個不大的村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