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蜜蜂蟄過的人都知道,蟄一口都要疼半天,那被蟄幾百下是什麼感受?近日,浙江麗水遂昌一農婦就遭了大罪,半小時內被蟄了400多下,全身上下拔出了400多根刺。
在遂昌縣中醫院急症室,醫生正在給傷者黃女士挑刺,一枚枚被挑出的黑色蜜蜂尾刺布滿了紗布。
遂昌縣中醫院急診科醫師翁建武說,傷者被送來的時候, 她的頭部、頸部、背部,全是密密麻麻的蜂針,整個人呈現乏力、頭暈、呼吸不暢的狀態。他跟護士長看到後就直接挑針,然後急診預抗過敏,護理、解毒都一起上了。
說起當時的場景,傷者黃女士仍心有餘悸:當時她正在農田裡幹活,沒過一會兒,突然一大群蜜蜂飛來飛去,追著她叮咬。
經過一個多小時的緊急處置,醫生從傷者身上共挑出了400多根刺,目前傷者病情已經穩定。
生活中常見的蜂類
專家介紹,蜂類的尾部有一根硬刺,這根刺連接著它身體裡的內臟,這個會產生毒素的內臟,叫做「毒液腺」。蜇人時,其毒刺常被遺棄在傷處。蜂類毒液中主要含有蟻酸、神經毒素和組織胺等,能引起溶血及出血,對中樞神經系統具有抑制作用,還可使部分蜇傷者發生過敏反應。
我們生活中常見的蜂主要有3種:蜜蜂、馬蜂、土蜂。
蜜蜂:被蜜蜂蜇後,容易出現溶血、過敏等症狀,嚴重的會導致過敏性休剋死亡。
馬蜂:蜜蜂蜇人時,常將其毒刺遺棄於傷處。而馬蜂刺人後則將蜇針縮回,還可繼續傷人。
胡蜂:專家介紹,1小時內不能得到有效治療的胡蜂蜇人死亡率達66%,96%的罹難者扛不過5小時。
野外被蜂群追趕怎麼辦?
遇到蜂群攻擊時,應儘快用衣物包裹裸露在外的身體部位,尤其是頭臉和頸部,不能還擊,揮手亂打只會招致更多攻擊。另外,千萬不要把蜜蜂拍死,死掉的蜜蜂會釋放化學信息素,從而吸引更多蜜蜂發動攻擊。平緩地形可以快速奔跑,以擺脫蜂群;崎嶇地形應選擇原地蹲下或趴下,用衣物蓋住頭頸,或者把衣服在天空掄幾圈後,扔向遠方,吸引蜂群追趕,人則向反方向跑。
被蜂群蜇傷後,可用消毒後的針挑出毒刺,之後立即送醫。
【來源:江西都市現場】
聲明:轉載此文是出於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註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作者持權屬證明與本網聯繫,我們將及時更正、刪除,謝謝。 郵箱地址:newmedia@xxcb.cn